2023-571期:多少人,败给了“锤子效应”?

2023-07-29 05:26:5010:32 1.1万
声音简介


查理·芒格说:

“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

意思说手拿锤子的人,习惯用“敲”来解决问题,这种行为称为“锤子效应”。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问题时,大脑就如同锤子一般,凭借经验做好预判,觉得什么问题都像“钉子”一样。


这种直接反应在处理简单问题时,能轻松地应对,一旦碰到某些超出经验的事情,便会束手无策。


真正的解决方式,是跳出思维定势,学会转弯。


01

2017年,美国休斯顿市遭受飓风袭击,城市被淹,居民无家可归。


然而一周前,气象台明明发出过预警:未来一周降雨量可能高达50英寸。


所有人都不相信,因为按照惯例,这里的降雨量从来都没超过30英寸。


直到家园被毁,大家才悔之晚矣。


叔本华说: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诚然如此。


把自己框在陈旧经验里,就是给人生固步自封。


契诃夫在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在旧观念里挣扎的别里科夫形象。


他仇视一切新思潮,习惯用“人生阅历”应对周遭,一旦局势脱离自己的经验范围,就会陷入“天下大乱”的恐慌之中。


看到新开的影院,他想起以往人多时的混乱,劝说大家不要去凑热闹。


听说学校宵禁时间延长,他料定这个措施会让学生变坏,还担忧地说:“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看到学生在课间打闹,他想到之前有学生打闹影响到学校声誉,于是如临大敌,硬逼着学校开除了“淘气的学生”。


就连未婚妻骑自行车出去玩,他都难以接受,因为在他的传统观念里,女人不能抛头露面。


久而久之,镇里的人都对他避而远之。


他没有朋友,婚事也告吹了,过得郁郁寡欢。


爱默生说:

“庸人之所以平庸,是因为思想过于固执。”

不懂变通,一味“认死理”,只能把自己困在原地。


把取得的经验“妖魔化”,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


有了经验固然是好事,它能让人少走弯路。


但也会让人产生“经验可以一劳永逸”的错觉。


很多时候,当下一些有用的体会,非但不能让我们走得顺,行得远,反而还会成为困住思维的桎梏。


当过去经验不能持续带来成长价值,阻碍自身发展时,就应该果断放下。


抛弃经验主义的桎梏,学会触类旁通,懂得知识迁移,就会大有一番天地。




02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布,曾是个有教养的“体面人”。


在监狱高墙内,作为图书管理员的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推着小车给狱友们送书。


他工作轻松,受人尊重,既不必为生计发愁,也无需经历世间繁杂。


然而这份舒适感,却让他在重返社会后被打破了。


在便利店里工作,业务一窍不通,即使小心翼翼工作仍然不断出错,还总被顾客投诉。


生活在高压状态之下,每天胆战心惊,连觉都睡不安稳。


他骤然发现:


曾经引以为傲的东西完全不适用,自己仿佛是一颗与螺帽无法契合的螺丝钉。


最终,郁郁寡欢的他,在绝望中上吊自杀了。


前半生的“称心如意”,让他无法适应现在的“无拘无束”;


后半生的“东山再起”,让他无法“焕发新生”。


老布的境况,何尝不是大多数人的人生经历呢?


沉溺于舒适的温床里,讨厌“不确定性”,不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以至于在风险来袭时惊慌失措。


同样在这部电影里,银行家安迪就上演了教科书式的“思维自救”。


无辜入狱,脱离以往的舒适生活,安迪没有自怨自艾,反而迅速转变思维方式,布局新的生活。


他建立图书馆,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


不断学习,时时更新技能,帮助狱警报税理财。


正是得益于他的“经验归零”心态,让他完成了自身的救赎,也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恒久不变的稳定无异于温水煮青蛙,抽离过去,向内更新,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人生充满变数,越是追求四平八稳,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窄;


越是善于折腾拐弯,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撕开舒适的茧房虽然很惨痛,但是经历风雨后便是涅槃重生。




03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有个对话:


“世界到底有多大?”


“如果思维是一堵墙,世界就在墙的另一边。”


冲破思维的墙,人生才能大不同。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思维定势。


挡在你面前的,唯有你自己。


只有打破思维定势,才能重塑自己的人生。


对此,我有三个建议。


1. 破除经验主义,打破思维定势


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经验犹如航船上的尾灯,只照亮已经驶过的航程。”


鞭辟入里。


经验不是万能的,一味遵循着老观念,照葫芦画瓢,等不来自己的花开。


就像守株待兔的农夫,总以为可以再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等到自家田地都荒了,也没等来,还被别人沦为笑柄。


没有谁可以凭经验过一生,唯有常变常新,跳出第一直觉的监牢,才能保持思维的活跃度。


打破思维定势,更新思想,将过往的经验和努力,积累转化成未来前进的动力和资本,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赢来人生的无限生机。


2. 善于思考,打开思路


在《梦想是成功人生的起点》一书中有个故事:


有个小青年,负责在马戏团推销食品。但是看戏的人多,买吃的却很少。


他觉得: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多花钱,他就反其道而行之,免费赠送。


于是,“荒唐的一幕”出现了:买票的人都会赠送一包花生。


花生被一抢而空。


之后,观众吃完花生后觉得口渴,小青年顺势卖起了柠檬水等饮料……


一场马戏表演,他的收入增加了十几倍。


学者刘擎说:

“一个人想要改变现状,光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勤于思考。”

遇事开动脑筋,检查一下是否被某种思维定势束缚,是否应该换个思路考虑问题,才能一针见血找到问题的关键。


凡事多思考,打开思路后,就会有点石成金的效果。


3. 多领域学习,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


这是个脑力致胜的年代,真正能走得稳、走得远的人,是具有扎实知识储备的人。


而保持永远的学习力,拓宽认知边界,才能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梁思成是公认的“全能之王”,一生涉猎多学科知识的他,堪称传奇人物。


他成功的关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多方位学习。


深厚的美术功底,让他轻松应对建筑绘图。  


除此之外,他还是足球场上的运动健将,演奏厅里的优雅绅士。


正是综合知识的储备,拓宽了他的认知边界,让他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有远见,有价值的选择。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那些学会的知识,都会给人生增添一份保障,多一条出路。


越是优秀的人越会坚持学习,翻新知识系统,这才是赢得尊严的底气。



李渔曾说:

“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目标再长远,若是不知变通,也很难有所成就。


这个世界变化很快,时代抛弃你,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成就一个人的不是经验,而是适应变化的能力。


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突破思维局限,才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余生,愿你拥抱外界变化,拥抱不确定性,化被动为主动,经营更好的人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奇迹来啦

谢谢主播长知识了,感恩遇见

栩慈如声

适应外界的变化能力👍👍

猜你喜欢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2023年暑期积累

就是我们班小朋友的暑期积累。

by:一张月

后期

后期小白的华丽变身大家好,我是晚风觅星河是个后期小白,正在慢慢成长

by:晚风觅星河

期待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从今,进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by:米娅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