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职场中,有人认为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有人认为藏拙也许是一个更加明智的选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你认为职场需不需要藏拙呢?需要在哪些情况下藏拙呢?藏的尺度在哪里?今天来看看,如何在圆满当中,分出是非。作者举例,有的公司,给员工提供交通费补贴,而一些出差的员工,已经享受了出差补贴,那么再拿交通补贴就没有依据了,所以总经理大笔一挥,停发了出差员工的交通补贴费用,后来还找某些出差的经理沟通,一些经理表示,没问题,尊重公司意见,但是不久之后,有人就提出离职。理由就是,公司斤斤计较,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没有前途。

那么公司这么规定,好像合情合理,你在员工中调查,别人也能接受,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为什么?说白了就是双方的关注点完全不一样,公司认为合情合理,但底下员工却认为是斤斤计较。让人心里很不舒服。所以这个规定虽然正确,但是却并不圆满。如果再加上一些公司传言,针对某某人,或者一些外界挖角,就会形成很大的变数。

那么这事该怎么解决,说白了就两个字,尊重,总经理可以召开经理层会议,让这些经常出差的经理们给公司出出主意,看这个交通费应该怎么发。如果是大家自己提出来的,既然有出差补贴了,就没必要再拿这个交通补贴了, 总经理再顺水推舟,把整个政策落实下去。这样就比较圆满,也不得罪任何人,更不针对任何人。经理们讨论出来的结果,大家也自然会比较好接受。反过来,如果大家都不同意取消交通补贴,那么此时总经理也就知道,反对声音较大,肯定也就不会再动这个政策,不会为这么点小钱,搞得人才流失的地步。所以无论讨论的结果是什么,都会比总经理直接决定下去的政策要圆满。

我们在传统智慧当中,一直推崇的一个东西叫做天人合一, 作者说这就是在混乱当中找到自己的秩序,你看这就是我们特殊的地方,总用这种模棱两可,相互矛盾的词,比如什么阴阳之道,大智若愚,疏而不漏,守正出奇,月盈则缺,否极泰来,外国人的逻辑很难理解的,聪明就是聪明,笨就是笨,什么叫做大智若愚。在我们的大智慧里,其实很多东西压根就说不明白,得需要你自己去悟。

在职场中更是如此,很多东西没人会直接告诉你答案,甚至就没有标准答案,那么每一次行动,你都要权衡利弊,到底好处是什么,坏处又是什么,哪些人会满意,哪些人不满意,会干事的人,他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没有标准答案的世界里,尽量找出标准答案的原则,这就是一定将收益放大,把损失降到最低。比如公司早期的管理,通常都比较凌乱,也没有考勤制度,很多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么管理者心里没数吗?恐怕未必,他反而要通过这种凌乱,观察大家的工作态度。哪些人在主动工作,哪些人在浑水摸鱼迟到早退。不对公司做出硬性要求的时候,反而更能看出工作的主观意愿。

反过来说,有规矩也不一定就是好事,比如一些单位规定5点下班,结果很多人4点半就已经不工作了,收拾好书包,就坐在那等着,5点一到第一个冲出大门。4点半之后,有业务找上门,他也不接待了。回答就是5点要下班,办不完所以不办了。那你说这些人有错吗?按照规定没错,但这么做事肯定是不对的。之前还有一个段子,患者拿着片子找到医生,医生叹了一口气,哎,得亏你来的早。这把患者直接吓尿了。以为得了什么绝症,谁想,医生继续说,你要再晚来10分钟,我就下班了。

所以这些硬性规定,都合法,但不一定合情合理。所以就一定会引发不满,看似有序,但实则凌乱。反过来尽量让大多数顾客满意,看似凌乱,但实则有序。看似规定5点下班,但是我尽心尽力的办完最后一笔业务再走。这也就是很多人到欧洲到澳洲后很不适应的原因,那边是一到点就关门,有生意也不做,这让中国人理解不了。而中国人加班加点的工作,也引起了当地人的反感,觉得中国人很没有规矩。不遵守规定。甚至扰乱市场秩序。那么到底谁说的有道理,其实还是要看到底是哪种文化基因。我们强调的是情理法,情和理,凌驾于规则之上,让大多数人都满意,让大家都有面子,才是中国人的办事原则。了解这些东西之后,我们就会恍然大悟,以前觉得自己很多做的没错的地方,是不是大错特错了,在你执行规定的同时,也得罪了很多的人。才造成了自己在职场上处处碰壁。

快乐童年_1

劳动法和工会在国外是真实存在且有效的

回复@快乐童年_1
表情0/300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