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国贵族,不会叠龙妈那样长的头衔

2023-06-05 03:56:0017:58 864
声音简介

各位好,昨天没更稿,劳不少朋友挂问,这两天身体不太好,躺在床上看司马辽太郎的那本《幕末》上了瘾,所以索性休更几天好了,今天继续。明天要是好些了就恢复更稿。

有朋友问我要这篇文章,大号被休假了,确实看不到,在小号上发一下,愿喜欢。

And who are you, the proud lord said,

that I must bow so low?

看到一位读者给我的一封长留言提问,她提的问题我觉得很值得一说,正好很久也没有在微信上写答读者问了,就写一篇长留言回答一下她的问题吧。

原提问很长,谈了很多别的事,以下是她提问精简版:

小西,你好。

我是一个初三女生,很喜欢历史,最近正在妈妈的安利下在看马丁老爷的《冰与火之歌》。

想问你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小说中的龙妈有那么长的头衔,以至于在B站这种地方都传成一个梗了呢?这种“叠头衔”在真实的西方历史上也存在,是吗?

上历史课我知道中国古代也有“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制,为什么中国古代爵位好像没出现过这样长的“叠头衔”呢?

妈妈给我大体讲了一下,不是很明白,她建议我在问问你,期待你能有精彩的解答。

Dany

以下是我的回复:

你好,丹妮。你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但也给了我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我相信一个会安利自己女儿看冰火的母亲品味一定低不了,她的回答都不能满足你。我不知我能否完成这个任务……我试试吧。

是的,如你说说的,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当中,龙妈丹妮莉丝·坦格利安的头衔确实很长,我能找到的不完全版应该就有:

无论小说中,还是美剧里,每次说这么长的头衔,都会让人觉得有种莫名的喜感,尤其是咱们中国人,觉得这很新奇,对么?

可你问欧洲历史上的贵族们是不是有这样的长头衔。有的。而且不仅历史上有,直到现在,其实也有。你知道上个月去世的那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吧?这位真实女王的正式头衔全写下来是这样的:

蒙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 。

爱丁堡公爵夫人、梅里奥内斯女伯爵,格林尼治女男爵、兰开斯特公爵、马恩岛领主、诺曼底公爵。

最尊贵的嘉德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尊贵的巴斯勋位骑士团领主、

最古老和最尊贵的苏格兰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光辉的圣帕特里克勋位骑士团领主、最杰出的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勋位骑士团领主、

最卓越的英帝国勋位骑士团、优异服务勋位骑士团领主、帝国服务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崇高的印度宝星勋位骑士团领主、最杰出的印度帝国勋位骑士团领主、英属印度勋位骑士团领主、印度功勋勋位骑士团领主、缅甸勋位骑士团领主、皇家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勋位骑士团领主、英王爱德华七世皇家家庭勋位骑士团领主、功勋勋位骑士团领主、荣誉勋位骑士团领主、皇家维多利亚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威严的耶路撒冷的圣约翰医院骑士团领主、加拿大勋位骑士团领主、澳大利亚勋位骑士团领主、新西兰勋位骑士团领主、巴巴多斯勋位骑士团领主、忠勇勋位骑士团领主、军功勋位骑士团领主、皇家警察功勋勋位骑士团领主……

是不是很长?龙妈的头衔跟她一比,那可真是太简明扼要了。

而且就像美剧中展示的那样,如果到了非常重要的仪式上,掌仪官会根据场合将女王的头衔报出来——这可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让我们同情他一秒钟。

而从这串长头衔当中,你也能看出来为什么欧洲贵族们需要拥有这样的长头衔:在这些头衔里,大头衔和小头衔是无法相互覆盖的。

比方说,如果按照我们中国人理解,女王既然已经宣称了自己“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属地”的女王,那么似乎就没必要在第二段中出现的“梅里奥内斯女伯爵,格林尼治女男爵、兰开斯特公爵、马恩岛领主”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么,既然你已经说了自己是英国女王,再说自己拥有兰开斯特公爵领的宣称,有什么意思呢?而作为英国国王,自然应该统帅三军,何必再当什么骑士团的lord呢?难道你想当骑士王么?

想象一下,乾隆皇帝刚说完自己是大清国的君主,完了又说自己“紫禁城伯爵、九门提督、丰台大营的统帅”……估计大家会觉得皇上疯了,在中国只有明武宗那样的搞笑皇上才会这样叠衔。

可是这种宣称,在西方封建时代却是必要的,因为西方式头衔,本质上讲:是一种对财产权的宣称。

打个比方,就好比说你将来工作了,你家里有矿,给你在北京三环买了一套小公寓,后来自己攒钱又在四环买了另一套大平层,进而又在五环外买了个别墅。那么按照西欧封建制的报头衔方法,你的头衔就会是——北京三环xxx公寓的产权持有者、北京四环xx豪宅的居住人、受上帝保佑、无可争议的北京五环外xxx别墅的主人……

你看,这些头衔之间就不会发生矛盾,因为它们强调的是私人产权,而每个产权都是彼此独立的,一个人,可是某个国家的国王,但到了其治下某个封臣或乡绅的家里,在他踏进门槛的,他依然会是客人。作为主人的封臣或乡绅,对国王拥有“主人权利”,客人即便是国王需要尊重主人的一些特权。

而国王则相应的享有一些“宾客权利”——身为主人,你就不能搞一些像“血色婚礼”这样“不讲武德”的手段,把国王当客人请来,然后“摔杯为号”把人家给干掉。

虽然即便在历史实践中,他们其实也经常干。

所以你看,在欧洲中世纪时代,两个贵族见面时,互相详细通报一下彼此的头衔,那是非常重要的,这样通报都有助于分清谁是主,谁是客,这样无论一起吃饭,还是要互相掐架,都能分清是谁的地盘、谁该做主。

比如《冰火》之中,鲍勃虽然是国王,但到了北境,他依然是其封臣史塔克家族的客人。

中世纪的欧洲贵族交往或纠纷,说到底,其实就是这样一些“产权官司”,既然纠结的就是这些产权,他们当然要在头衔里一遍又一遍的说清楚——你看,刚去世的英国女王还保留着她祖宗的法国诺曼底公爵头衔呢,虽然这地儿都丢了好几百年了。但从法理上将,这产权是我的,那我就一定要在头衔里提一下。执着的跟秋菊打官司一样。

“把朕的诺曼底还给朕……”

说到你可能会觉得奇怪——

小西你说欧洲的爵位头衔,本质上是一种产权标志,难道古代中国爵位就不是了么?

不是的。中国古代爵位恰恰不是这种产权标识。

那么它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1982年的时候,湖北张家山发现了三座汉墓,其中发现了大量反映汉初社会管理实际情况的竹简。这批史料被称为“张家山汉简”。

而从张家山汉简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史料并不详细记载的东西,并从中还原历史真相。

比方说,你在历史教科书上一定学过秦代商鞅变法后开始实行的“军功爵”制度,老师会告诉你秦人按照军功大小给战士们赐爵,从最低级的公士、到最高级的彻侯分为二十等,功劳越大,爵位就越高。

这套制度听起来很公平吧?按劳分配么,鼓励大家杀敌。

可是我不知你有没有感觉奇怪——按一般常识,军功爵授予的田地应该是远远社会拥有的土地总量的。比如秦律规定:秦国士兵只要斩首一级,就可以成为最低级的“公士”,“受田”一顷、仆人一个、宅地一座,此后依次上升。

可是这就有了一个问题,秦代的灭国战争,动辄杀人就是几十万,要这样算来的话,秦朝需要数百亿亩的农田以赏赐有功爵的人,那这样一来,秦还没有灭六国,岂不早就破产了么?

所以在吕思勉时代,历史学者们就一直怀疑,秦代“看上去很美”的军功爵制度与实际运行之间,一定有一些没有记载的东西。

而这个谜,在张家山汉简出土后被揭开了。

汉承秦制,也把爵位分为了二十等,但根据张家山汉简的记载,拥有爵位的人实际拥有的田产数量,总是少于他们名义上拥有的田产数的。比如最低级的爵位公士,在汉代名义上应该有150亩田产,可是实际很多人也就只有三五十亩田,甚至更少。且这些田也并不是他们从国家那里分得的,而大部分都是买来的。

你说这不是朝廷口惠而实不至么?许了却不给,那我要这爵位干嘛?

那你就把这个问题想简单了——朝廷虽然不会直接给有爵位的人相应的田产,但却有权约束、甚至剥夺那些田产超出其爵位的人的土地。

你仔细品品这句话,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是的,如果说古代西方爵位是一种产权标志,是“挂在口头上的房本”,那么古代中国的爵位,则更近似于一种“财产许可证”——

并不是说你有了这个爵位,国家就会给你相应财产,而是说,只有当你有了爵位,国家才能允许你拥有与爵位相应的土地。

或者说,秦汉爵位的本质,不是财产,而是限产。只有有了相应的“爵位”才能有相应的财产,没有“爵位”的人却有很多田地,其财产是不受保障,甚至会被国家出手剥夺的。

是的,这个道理,其实从“爵”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了——爵是什么?就是盛酒的酒杯么。在大家一起喝酒的时候,你只有酒杯大了,才能多盛酒。如果你的“爵”很小,却非要多盛,那么就会“水满则溢”,这套制度安排,不允许你有比你的爵位更高的财富。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很多之前看不懂的现象。

比如为什么秦律中不仅要规定每一级爵位的“受田”,同时还要把仆人多少个,宅子有多大都规定上了?这看起来很不方便管理么。如果是国家根据爵位给分配,那么分得仆人有美有丑,给的宅子位置不同怎么办?

比如同样是“公士”,我分个仆人是秋香,你分个是如花,我分个宅子在汤臣一品,你分个宅子在叙利亚,你觉得你能干么?

都是“仆”,怎么分配?

但如果把爵位想成限产,就豁然开朗了——所谓“仆一人,宅一方”并不是说你得了这个爵位国家就把仆人和宅子给你了。而是说你有了这个爵位,才能被一个仆人伺候着,并住在相应面积的宅子里。

至于这个仆人你雇不雇佣,宅子你能不能盖、怎么盖、盖在哪儿,那就是你自己的事儿了。朝廷只管你有没有“超标”,而不负责帮你“达标”。

换而言之,如果你穿越回古代,想来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参军打仗,不求封爵,就想安安分分自己种地,雇个仆人、修个豪宅?过自己的“小确幸”行不行?

对不起,在朝廷还有管制力的年代,法度不允许,官府是会上门找你的。

所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丞相,其实是钻了汉末“法度松弛”的空子。

而这种今人看来匪夷所思的“限产式封爵”,也不是秦代或法家所首创的,可能周公以后就一直如此了。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孙氏在他家庙的庭院里找了六十四个人跳舞,孔子立刻就怒了,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为什么呢?因为孔子尊崇的周礼,说白了也是这样一种“限产、限待遇式封爵”——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不是说国家要保证每个士能雇的起十六个小妞给他跳舞。而是说,你如果是个“士”,再有钱也只能让你找这么多人给你跳舞,多了就是“逾矩”,就是“非分之想”。

当然这套制度放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西周还好说,到了产力提升的春秋时代就太压抑、太限制社会活力了。所以才会有所谓的“礼崩乐坏”,道家才会骂“圣人生而大盗起”——正是因为有了周公这样的“圣人”去“制礼作乐”,非要以爵位约束人的财产和生活水平等级,才会有人想要打破这种等级,才会“礼崩乐坏”。

于是道家主张全面放开搞活,老百姓愿怎么来怎么来,你就别管了。

但在古代中国,我们说,道家这套理想太难实现了,因为没有哪个君主愿意放弃如此好用的限产权。

而法家因为是站在君主的角度想问题的,就想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解决方案——大家不是对全靠拼爹的周礼式爵位制有意见么?那行,我变法一下,把爵位跟你对君主的贡献挂钩——不是说不用爵位限你的财产了,而是说你想有相应的财产,必须先给君主效力,以获得爵位这张“许可证”。

于是我们也就能看懂《史记》里的那个桥段了——汉武帝时代,武帝跟匈奴打仗,打到最后没钱花了。那怎么办呢?于是朝廷就推了一个“算缗令”,让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向官府自报家产,然后缴纳百分之六的财产税。后来看到富户们都不主动申报,就又出了个“告缗令”,鼓励大家互相检举揭发,一被揭发查实,财产一半给揭发者,另一半则充公。这么一搞,司马迁说:“於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

但你注意司马迁这里的口气——虽然是私修史书,但司马迁这里并没有过度的谴责汉武帝这种今天看来,其实算是向老百姓公开抢劫的行为。

他就说了,就是有这么个事儿,皇上把中产以上的商人都“破”了,而已。

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在秦汉“限产式封爵”的大背景下,你作为一介平民拥有那么多的财产,这本来就是理论上不合法的。

是的,汉初为了恢复经济,崇尚道家的无为而治,默许了一批百姓实现了富裕——但默许终归只是默许而已。朝廷如果“大有为”,想收紧政策,完全可以把这些本来就“不合法”的民间资产没收过来。甚至我猜,汉武帝可能觉得自己只收百分之六已经非常仁慈了——本来朕是可以全拿的。

所以秦汉以后,爵位这东西就一直是古代朝廷向民众征收的一种变相的“财产税”。

你想致富,就先要有爵位,不上阵打仗,直接买也可以,于是汉代就有了所谓“纳爵”,后来又有了“卖官”。到了明清的时候,财主一般都会被都称为“员外”,这个员外其实是“x部员外郎”的简称。其实已经不是爵位,而是官职了。但为什么这些财主们非要花自己挣得钱,到朝廷去买个员外郎,在官场上挂个名呢?

这其实不是荣誉问题,而是“限产式封爵制”演变到最后的必然——如果你没有员外郎这个官职的,那么从古代中国法理上讲,你就是个平头老百姓,是没有资格穿金戴银、吃香喝辣,过富家翁的生活的,官府想要查抄你,没收你的财产,不仅是很轻松,甚至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你“逾矩”了,你拥有的这些本来就超标,不合法。

也因此,你能明白为什么古代中国无法自发的走上近代工商业文明这条道路——众所周知,英国的工业革命是靠“中产阶级”推动的,可是中产阶级这词,最初的概念,就是有这么一帮人,他们明明没有爵位,不是贵族,但却有钱,愿意投资工商业实现产业革命。

可是如上所述,这个阶层在古代中国压根不可能出现——你不是贵族、没有官职或爵位,那你怎么可以积蓄那么多财富呢?你这逾矩了啊,你想被“算缗告缗”么?

行吧,说了这么多,最后终于能回答你最初提到的那个问题了——中国古代的爵位,为什么不能像中世纪西方或龙妈那样“叠头衔”?

因为欧洲的爵位是财产式的,而财产是可以叠加的,所以随着财产的积累,他们自然会堆叠称号。

而古代中国的爵位是限产式的,限制是彼此覆盖而无法堆叠的,一个人是“公士”的时候就无法是“上造”,是“关内侯”的时候就不能是“彻侯”,他只要拿最大的那个头衔、接受相应的就可以了——毕竟,谁想要那么多限制呢?

当然,我们也有例外,比如身处这个体系最高处的皇帝,其实就可以使劲堆头衔,没人管。

比如这个:

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

你看,把中文中几乎所有能用的好词儿都用上了,全方位的把人夸了一遍,听起来简直是个完人,还言简意赅,比龙妈或英国女王那些叠衔霸气多了,对么?

但此人的名字,叫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最后一个能把谥号叠的如此长的皇帝……

全文完

本回答6000字,愿提问的那位女孩满意,愿它对读到此文的读者都有所启发。

长文不易,喜欢请三连,多谢。

如果您也想问我一些历史、文化、电影、艺术的相关问题,欢迎您加我的知识星球,我会优先从那边选取我有灵感的提问,做尽量好的解答。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为什么为什么

本书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

by:猫等等

为什么是中国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一代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深刻解读新中国历史性...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

为什么是中国

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

by:赵天胜

为什么是中国

审视世界历史,探寻文明轨迹,担当复兴责任,引领人文未来。中国学人告诉你——为什么是中国。

by:飞雪填海

为什么是中国

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全书以历史为脉络,将...

by:催眠减压心理咨询金辉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罗振宇分享自己认知世界的框架,帮你看清:这个时代正走向哪里,我们个人能走到哪里。

by:张祺999

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

hi,我是琥爷,关注我的公众号littlexiaomuma,一起感受这奇妙的世界吧~

by:琥爷奇语

观点.为什么是中国

鸦片战争后,国人陷入欧洲中心论,作者任志刚带领我们,拨开历史迷雾,重新审视世界,建立我们的自信,迎接即将到来的民族复兴。

by:门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