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父子人伦 (一)父母该了解孩子的命运真相(新版)

2024-02-06 23:17:0421:59 76
所属专辑:为人之道
声音简介
父子人伦 第一节 父母该了解孩子的命运真相(新版)

父者,是以道教化孩子;子者,是以道敬养父母。


​​​​​​​​书名:《十伦探秘》

作者:同 在

声明:本号所发内容皆为原创



​今天讲父子人伦。先讲父子人伦的重点及现实违伦的典型问题。

现在的人受西化教育影响,大多对人伦不重视,从小没有人伦概念,等到成人踏上社会,乃至进入修行团体,照样保持任性的习气,对工作、生活及修行都产生很大障碍。​


第一个内容:父子人伦的重点是什么?父慈子孝。父母待子女应慈爱、庇护、包容,子女待父母该孝顺、敬重、知恩。

父慈表现在哪里?对孩子的教化。子孝表现在哪里?对父母的敬养。所以父子人伦的重点也叫父教子敬。《颜氏家训》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有人错译成:儿子应当想着赡养父母,父亲应当想着教导儿子。其实,后句是说父以道教子,对应的前句是:子以道养父。这是强调子女有道义心,能考虑父母的感受和物质、精神及灵性的需要。后句是说父母应学着用身行来教化孩子,不是停留于说教。你希望儿子孝顺,怎么教?自己孝顺父母,且非勉强而行的孝顺,而是道义支撑下的自觉自愿。这才是教子的正确方法,叫以学为教。学什么?学道!如《论语》“学而时习之”的“学”是说学道,不是学道理之类。故应如此翻译:子当以敬养为道心,父当以学道为教化。这就反映出儿子的担当和责任,反映出父亲的正确教化方法,背后有绝对真理的支撑——道,而不是可善可恶的智巧支撑——术。为何有句话叫垂范训导?重在身教故。

这是关键:父亲学与教的是什么?在夫妇人伦中,丈夫是以道扶妻。那么,当他身为父亲时,当然就是以道教子。无论为夫还是为父,有道是关键。即为父者须先有道。有道者就不会控制子女,也不会忧虑子女。故知,父子人伦的重点是,父以道教子,子以道敬父。如古人曰:“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左传》:“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谓真正疼爱子女不是溺爱,而是以正义之道教化,使其不走邪道。​

亦如《资治通鉴》曰:“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有人翻译为:父母爱护子女如果方式不正确,恰恰是害了子女。这是似是而非的翻译。正是这样的错译,让华夏道文化不知不觉中成了西方术文化。不要小看其危害,那是十分可怕的,等于把华夏文化从整个根基挖垮。正确的翻译应是:爱护却不以道的高度,恰好因此害了他。“道”是本源第八识层面,而某些人所说的“正确方式”,却是道所生的意识第六识层面。一个是能生,一个是所生;就像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孩子;那是质的区别,正好是东方道文化和西方术文化的区别所在。所以一般人把“道”错译成“正确方式”乃至“道义”等,都等于让东方道文化变成了西方术文化。多么可怕!

亦如《论语》“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智巧不好学道,弊病是放纵),其中的“学”是指学道,但有些人却翻译成学习(道理、学问)。等于是把华夏道文化的核心——“道”,从本源变成了本源所出生的事物。华夏道文化就是这样衰落,乃至几近消亡的。如《老子》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须知,“道”只能翻译成道,或其他代表道——第八识的名称,而不能翻译成任何道所生的事物。这是原则。正是这个内涵代表东方道文化,不是西方术文化。

东方道文化是什么?就是完整国学,包括道或法则、十伦及古中医等,核心是道——第八识。为什么重要?因为道是绝对真理,而十伦、古中医等背后的支撑正是道。《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讲道的体性。有这样的文化,确是民族的幸运。西方文化包括西医没有这个内容,因为它的支撑是术,是意识层面。意识是第六识,而道是本源第八识,这就是质的区别。受西方术文化毒害者,容易陷入极端,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即是背道。才会有重财轻义观念和做法的普遍存在。只有受东方道文化熏陶的人,才会反过来,重义轻财。义为何重要?因为背后的支撑是寂灭清净性的道。​

《白虎通义》曰:“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谓父,就是规矩,以法规法则教育孩子。所谓“法度”,既包括世间法规,又包括自然法则。这才是完整的法度,法规与法则两者缺一不可。换个表达,等于是在说“道”。即知,父者,是以道教化孩子;子者,是以道敬养父母。这与《资治通鉴》所说爱子“以道”完全一致,与《白虎通义》所说夫“以道扶接”也完全一致。这才是正确的翻译。

【注】*班固《白虎通义》(卷七):“父子者,何谓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子者,孳也,孳孳无已也。故《孝经》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父子的关系是什么呢?父,就是规矩,以法规法则教化孩子。孩子,就是精进,听从父亲学道教化而精进学道。所以《孝经》说:“父亲有敢于直言规谏的儿子,就不至陷于不义之中。”)

再讲第二个内容。先看为人父母者最突出的违伦问题是什么。很多父母由于不知学道,人生梦想无法实现,便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者,在孩子尚未出生时,就精心为其设计了属于父母梦想的人生规划,想要这样来塑造培养孩子,且意识不到这是控制孩子。正因出发点是自私的,孩子成了替他们圆梦的提线木偶,所以他们只许孩子成功,不容失败。他们会选择近乎变态的教育方式,严格压制孩子的喜好,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去生活、学习,包括在什么阶段必须学习什么科目,考试必须达到多少分以上,必须要考上什么样的学校等。这近乎是在培养一个完美的机器,而不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灵魂的生命。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设定的目标,他们会愤怒、指责,甚至使用暴力,让孩子从小留下心理阴影。这种教育方式,往往造成孩子一生的性格缺陷。这就是违于人伦的表现,这样的父母已经近于变态。​

有个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高考失利,没考上大学,母亲竟崩溃大哭,当着孩子的面撕毁满墙奖状。这是何等恶劣的“身教”!在她看来,成绩出色、考上大学,就代表着幸福。这样的父母,多么愚痴害人!一定要了解:人一生的幸福,绝非取决于成绩与大学,而是取决于善良与智慧,能遵伦为善而积福故,待遇靠福报故。

父母对子女会要求、控制,总希望孩子按照他所期望的样子成长,变得有出息;否则,他就会不安、焦虑,甚至怨恨、嫌弃,这是共性的问题。背后原因其实是对孩子的命运真相不了解,正是父母自己不知学道的结果。父母不学道,当然不能以道教子,只会以术教子。如此爱子教子,不正是害了他吗?谁考虑过这个原因?挖掉东方道文化的核心——道,以看似正确的“道理”“正确方式”等来替换,后果多么严重!那是原则问题上的偷梁换柱、瞒天过海!

现实是,在孩子出生前后,很多父母就处于恐惧担忧中。比如以前只允许生一胎,后来变成允许生二胎,很多人不敢生,说生活压力大;现在变成允许生三胎,很多父母更觉望尘莫及。为什么?担心养不起。正因为顾虑重重,导致很多女性堕胎,给胎儿也给自己造成伤害。

​令人担忧的客观情况确实存在。比如产子时,产妇不得不待在室温20度的产房,裸露身体孤立无援地被迫接受挨冻又伤阳的摧残。孩子一出生,也同样被迫接受此等摧残。只因中国传统的接生法,已被彻底挤掉了发挥的空间,东方道文化被剥夺了保驾护航的资格。而且孩子从小到大被伤害健康的错误对待,远不止于此。这就是西方术文化渗透的结果,代表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无数优良传统正在消失。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悲观,除了要尽力弘扬华夏文化,还要相信孩子有他自己的命运安排。

也知,没有华夏文化保护的人,活得多么不易!在考虑要不要孩子时,就处于恐惧担忧中;生了孩子,还要担忧能不能养活养好。一方面是要求和控制孩子,另一方面是恐惧环境和担忧孩子。这种日子令人备受煎熬。

应怎样解决问题?在完整国学中寻找答案。国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灵魂与道,每个人一生的命运都是道据其善不善业种安排。这就是要点:各自独立,人各有命。儿女看似你的,实际不是你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灵魂和道(自性第八识)。所以你对孩子既不应冷漠、残暴,也不该溺爱;既不可要求、控制,也不该放任,即是要守中道。​

换句话说,重在学道而身教,重在适时因势利导。比如你希望儿女孝顺,你就要孝顺父母,以实际行动诠释孝顺的内涵。而不是相反,自己不孝顺父母,却要求孩子成为孝顺的人。自己不孝却要求孩子孝顺,自己放逸却要求孩子自律,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你怎么待长辈,孩子将来也怎么待你,这是自然规律。

这是提示大家:假如真的想要孩子,你不用担心那么多,孩子有他独立的八识,独特的业报。孩子有他自己的正报和相应的依报,你不需要过度担心。你只需要做什么?修己来改变正报。当自身这一正报转变,依报包括孩子也随之而转。这才是关键。

换言之,孩子是怎样的人物命运,是父母的德行感召。所以,父母自己学道、培德最重要,是对孩子最好的利益方式,也是教育方式,即是身教。

​从表象看,儿女全靠父母来养育。但从更深层面说,儿女有自己的福报,是他前世所作或修行决定。如波斯匿王的善光公主被下嫁乞丐仍过得富足。这就是人各有命,靠己福德。明白这个道理,父母就不需要有那么多忧虑,教育子女也不会有那么多心理负担。同理,子女也不会有压力。这就说明,了解三世因果很重要,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很重要。

乍看之下,人一生的待遇、成就,好像跟他一世的努力相关,实际上背后还有更重要的内涵是福报支撑。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是迷信,而是华夏道文化的重要内容,背后支撑是道。道是恒常的,所以前世所作无论人知与不知,都会以业种的形式为道所储藏;然后在今生来世因缘成熟时,成为各自所受的福报或罪报。没有这些知见,怎么能保证让孩子懂得敬畏天地,懂得惧于作恶、自觉为善呢!

同样的,只有明白这个道理,人们才会接受各种命运或遭遇。顺境会平常心,违境也保持平常心,懂得接受,因为那都是自己过去所作、现在因缘成熟而成了自己的所受。​


这就说明,父母应该做好增上缘,有担当,尽责任,懂得以道教子,因势利导。因为道是第八识,是所有心当中唯一的寂灭心;当依道的时候,我们也趋于寂灭。这就是对孩子不应控制也无需担忧的原因。因为无论是控制还是担忧,都与依道——转依寂灭相违。

有个故事:明朝宣德年间有罗姓秀才,家境贫寒考场失意,去外地当教书先生。几年后休假回家过年,见到7岁儿子,想考他对对子,好送他上学。罗秀才指着天,儿子紧张之下错会母亲指地的引导,对成“火盆”;罗秀才厉声问“父亲”对什么,孩子又错会母亲指己的示意,对成“人”。罗秀才大怒,恨自己与科举无缘,对儿子心灰意冷,出家去了。无奈之下,他的妻子趁农忙闲暇教导儿子,后又攒钱请师。果然儿子进步迅速,后来一举高中成了状元。儿子感激母亲,为母过寿。罗秀才闻讯回家探访。看门人不认识他,禀报说有和尚化缘。罗母吩咐给钱,他不要,还请求见新科状元。如愿后,他在墙上写诗道:“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这就是告诫天下父母:儿孙自有他们的福分,乃至智力也是一样道理。所以为父母者只可因势利导,不应放任也不可强逼,否则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只有了解这样的层面,你对父子人伦的认识才有高度。如此,无论是在尘世生活,还是进入修行团体,你都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而现在的人恰好缺少这个必要基础,这就是很多人到了修行团体仍然停留在是非对错的层面不能超越的原因,也是为师者想要助其提升会遭遇很大阻力的原因。即是说,他从小被西化教育误导,把享乐当作成功,把任性当作自然,形成了习惯,很难扭转过来。

可知,这些有关道的法理,对于华夏文明来说,正是光辉灿烂的思想瑰宝。这是华夏文化的精髓。对于国家来说,只有文化兴旺,国家才会兴盛。所以文化是国之利器,重中之重,弘扬华夏道文化者任重而道远。
​​​
来自专栏:十伦探秘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法戒明心

父母对子女会要求、控制,总希望孩子按照他所期望的样子成长,变得有出息;否则,他就会不安、焦虑,甚至怨恨、嫌弃,这是共性的问题。背后原因其实是对孩子的命运真相不了解,正是父母自己不知学道的结果。父母不学道,当然不能以道教子,只会以术教子。

猜你喜欢
父父子子|鲁迅朱自清的爱和人伦|AI电子书

【内容简介】《父父子子》一书由钱理群选编,收录了朱自清、丰子恺、周作人、鲁迅、傅雷等23位大家描写的“人生里基本的事实,单纯的,普遍的,平庸的,近人情的经验”,...

by:领读文化_电子书

父子说

在《亲爱的安德烈》中,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以书信的方式探讨他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引起很多读者共鸣。受到这种代际沟通方式的启发,菁kids推出“父子说”栏目,请家...

by:Adioame

包氏父子

这是一本由张天翼在1934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全文不过2万字,在整个当代文学谱系,甚至作者本人的著作中,都不算十分有名。但这本书却对播者...

by:清清嗓子

父子密码

杜子建老师的一本“内部学习”资料。用宏观的视角来谈真正的育儿观念,相信会让诸多家庭受益。感恩杜老师,感谢各位伙伴的聆听!让我们一起与孩子们共...

by:如艺仙子

汪氏父子书

本专辑将与听众们分享汪曾祺及其子女们的作品,以更多地了解这位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

by:铁线蕨

杨氏父子

杨议,1962年5月25日出生于中国天津市的一个相声世家,中国相声、影视演员。1995年参加侯宝林全国相声大赛,并获得金像奖。2002年凭借《如此办学》第一届...

by:哈利萝卜

父子三字经

父子一起学三字经,大家一起来吧

by:我是聂老师

父子笠翁对韵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

by:文自天成

桂林-父子岩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四季皆宜电话暂无简介游客朋友,您现在来到的是桂林父子岩,父子岩位于漓江与相思江汇流处。这里田园似锦,风光如画。您可以看到,这里一山...

by:恋景旅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