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上 ⑨-2 乐仁好施

2023-06-22 09:39:4512:59 33
所属专辑:《孟子》
声音简介

《孟子》离娄上 ⑨-2 乐仁好施



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所恶,勿施尔也。所恶,也就是对方不想要的、讨厌的东西。勿施尔也,你就不要对他去做。比如说百姓们不喜欢动荡的生活,不喜欢妻离子散,不喜欢颠沛流离,那你就不要去做引起这些事情的行为,你自然就不会失去民心。



那我们延伸到生活当中,同样的道理,不要去做让对方厌恶、讨厌的事情。比如说对方不喜欢被冷淡,不喜欢你对他漠不关心,不喜欢你一直发脾气、起情绪,那你就不要做这些事情,如果你还在做这些事情,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对方的心。



那再比如说孩子,他不喜欢你对他的强势,不喜欢你对他的压迫,不喜欢你拿诸多的标准去要求他,我们就不要这样去做,如果你经常这样做,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他的心,他就会跟你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他就会叛逆和对抗。



对待我们自己的顾客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总是赚取他很多的利润,你不懂得为他去着想,我们只关注自己得到了多少,那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他的心。



所以,所欲和所恶,就是孟子告诉给我们得到人心的方法。他想要的,我们与之聚之,他不想要的东西,我们要深入地体察和了解,然后不要施加到对方身上,如此我们就可以得到人心,你也就进而得到了你想要的一切。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民之归仁也,这里指百姓归向有仁德的君主的这种心理和行为。孟子举了个例子,犹水之就下,就像水向下流淌。那在说什么呢?这是自然而然不可阻挡的事件。



比如说水向下流,你是没有办法让水向上倒流的,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可阻挡的一种规律。那百姓趋向于仁德的君主也是一样的,是不可阻挡的。



兽之走圹也,就像野兽只要获得了自由,它一定跑到旷野之中去,除非你把它用笼子关起来,这些事情都是没有办法阻挡的,这是水的特性,这是兽的本性。



同样,百姓倾向于有仁德的君主,这也是百姓的本性,这是不可阻挡、不可改变的道理。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得了一个结论,渊指的是深渊、深潭,故为深潭驱赶鱼的是獭也。獭是什么?水獭 ,就是比鱼更凶猛的动物。那我们注意孟子讲的这句话,很有意思,谁在为深潭服务?是水獭,因为鱼遇到了水獭就遇到了危险,它自然要去深潭之中。



为丛驱爵者,鹯也。丛,指的是丛林。这个爵,通麻雀的雀,也就是代指鸟类。鹯,是类似于鹰一样的猛兽。那我们再看这句话,是谁为丛林驱赶来了鸟类呢?是鹰一类的叫做鹯,我们看孟子讲的这两个自然现象 ,很有意思。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是谁为深潭深渊在服务?是水獭,因为鱼类遇到了危险自然会到深潭当中来,这些鸟类为什么会飞到丛林之中?是因为有鹯这种类似鹰的猛兽在驱赶鸟类,它们遇到危险自然会飞到丛林当中来,这不是孟子要讲的重点,他讲了这两种自然界的现象,是为了引出接下来为什么有仁德的君主会得到天下呢?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汤武,指的是商汤和周武王。那我们去看一看,商汤和周武王为什么会得到百姓和民心呢?是桀和纣在驱赶这些百姓,所以这些百姓就到了商汤和周武王那里,因为夏桀在施暴政,所以商汤可以从方圆七十里最后得到整个天下。



因为商纣王在实行暴政,百姓生存不下去,最后周武王伐纣就得了天下,这里把夏桀和商纣王比喻成了水獭和鹯,因为他们是猛兽,他们不停地在驱赶着百姓,所以百姓就到了商汤和周武王那里。



我们看孟子举的例子,非常的有内涵,他讲了两种自然现象就是为了阐明这个道理。为什么商汤和周武王会得到天下?是因为商纣王和夏桀他们的暴政,他们的行为就像那些猛兽一样,把百姓逼到了没有生存的地步,所以他们自然就走到了商汤和周武王的身边,跟他一起推翻了暴政。



讲了这个道理,孟子是为了把它讲到当今天下的状况,也就是战国那个时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如果今天有君主是好仁的,是推行仁政的。



则诸侯皆为之驱矣。所有天下的诸侯,都在帮助你驱赶百姓。那孟子言下之意在讲什么?在战国这个时期,没有一个诸侯不是猛兽,他们就像是夏桀和商纣王,就像是水獭和鹯是一样的,所有的君主都是暴君,没有一个在行仁政,没有一个为百姓着想,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君主 去做仁德之事,去行仁政,天下的诸侯都在帮助你驱赶百姓,让你可以拥有整个天下。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即使不想称王天下,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看孟子举的例子,很有意思,并且逻辑性也很强。



首先讲了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这些鱼会跑到深潭之中?因为它们遇到了危险,有水獭在追赶;为什么这些鸟儿会飞到丛林当中去?因为有鹯这种猛兽在追赶,遇到了危险自然来到丛林;为什么商汤和周武王可以得到整个天下?是因为夏桀和商纣王在实行暴政,百姓遇到了危险,他们为了生存所以就拥护了商汤,拥护了周武王,进而得到了整个天下。



那又讲到了战国时期,现在诸侯都在行暴政,没有人去在意百姓的生存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仁君出现,这些诸侯都在帮助你驱赶百姓,让你得到整个天下,即使你不想称王,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整个这一段话就讲完了,那么我们以此再往生活当中来延伸,如果我们懂得乐仁好施,你就可以得到他人的心。那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说——我自己行仁,可是我身边的人不行仁怎么办呢?孟子讲的好——如果你做的是仁德之事,他人做的是不仁之事,他不就是在帮你驱赶人心来到你这里吗?



所以孟子讲的话很有意思,它解决了我们很多人可能会出现的顾虑。我们可能生活当中经常会想:我行善,我去做仁德之事有什么用呢?可是我身边的人都不做仁德之事。



孟子告诉我们:这样就很好,因为你在行仁德之事,他们不做,反而是在帮助你,就像商汤和周武王,之所以得到天下就是因为夏桀和商纣王在行暴政,做不仁之事。



比如说我们是做生意的,你是用仁爱之心在做事情,你是在为你的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帮助,但是跟你做同样生意的人,他做的是不仁不义的事情,那他不就是在驱赶顾客来到你这里吗?



那我们再用到一个企业当中也是如此,你说我做仁德之事,我为公司去着想,我为公司去付出,可是其他的同事不这样做,这不就是孟子所讲的道理吗?如果我们行仁德之事,对方做的是不仁不义的事情,不就是在驱赶着事情来到我们身边吗?反而是在帮助我们,成就我们,让事情变得更好。



所以,我们要懂得乐仁好施,我们要去做仁德之事,我们要多施予别人,多帮助对方。如果别人行的是不仁之事也无妨,他们相当于就是在驱赶更多的人、更多的事情来到我们身边。所以,我们只管好自己,让我们自己去做仁德之事,就好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孟子》离娄上

诵读虚空老师详解《孟子》文字稿

by:弘扬虚空盧

孟子 离娄

南师孟子系列演讲之一。《离娄》主要阐述君道、臣道、师道、友道,以及士大夫、知识分子立身处世、做人做事的大原则,也就是所谓的伦理之道、人伦之道。说明了为君王者治国...

by:菩提雅舍

孟子·离娄章句上

诵读国学经典,开启幸福人生

by:踏雪寻梅

南怀瑾|孟子与离娄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迹及其学说最重要的资料。孟子生于战国时代,他继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所以...

by: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