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欧美喝酒的人那么多,肝癌患者却比中国少?背后的原因有3点

2023-06-30 17:26:4303:47 1440
所属专辑:药师方健谈健康
声音简介

关于肝癌,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欧美喝酒的人那么多,但肝癌患者却比中国少呢?

肝癌主要由肝细胞的异常增生引起,而这种异常增生往往与肝脏长期受到损害有关。我们都知道,酒精是肝脏的大敌,长期酗酒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所以,按照常理来说,欧美国家喝酒的人多,肝癌患者应该也会多才对。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我们不禁要问,欧美人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他们的肝脏比中国人的更强大?还是他们的酒精比我们的酒精更友善?

为什么欧美的肝癌患者比中国少?

欧美人喝酒的很多,为何肝癌患者却比中国人多,以下3个原因值得重视:

1)乙肝患病率不同

美国肝癌的主要诱因是因为酒精性肝病,而中国肝癌的最常见的病因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据麦肯锡公司统计的报道,乙肝在中国的患病率是美国的7倍。据估算,我国慢性乙肝患者约2800万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九千万人,而如此巨大的人数背后是因为我们国人对乙肝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不足。但是最近,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国人对治疗的重视,乙肝感染已经有所控制了。

2)对体检的重视程度不同

我国肝癌除了乙肝之外,还有个与欧美国家不同之处就是发现的时候大多在中晚期,往往都是病情比较复杂,治疗起来也很麻烦,预后也差。这也跟我国民众对于体检的重视度不高也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身体有点不舒服总想着撑一撑,等到实在撑不下去了才会去医院进行检查,而这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加重。

3)医学技术有差异

据美国癌症协会的统计数据,美国肝癌的整体五年生存率为18%;而我国肝癌的五年生存率仅有12.1%。这可能也跟国内外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当然,也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比如欧美国家对于酒精的消费有一套严格的规定。他们注重饮酒的品质而不是数量,喝酒是一种社交活动,而不是为了醉倒在地。他们喜欢品尝各种口味独特的葡萄酒、啤酒和威士忌,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酒精的浓度。这种饮酒文化使得他们更加注重饮酒的品位和享受,而不是酒精的摄入量。

此外,欧美国家的饮食结构也与肝癌的发病率有关。他们注重均衡饮食,摄入大量的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肝脏的排毒和修复。相比之下,中国人普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总结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受目前医疗水平限制,我们对于肝癌的真正发病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比如为何男性肝癌发病率高,目前初步认为可能和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差异、环境毒素的暴露和/或雌激素通过抑制IL-6而发挥的潜在保护作用有关,而我国为何肝癌发病率高,除了上述3原因,可能还有其他方面因素,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但目前很现实的一点是,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在肝癌的预防和治疗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预防肝癌的重点主要还是在防控乙肝以及全面科普素养的提升。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二女争夫丨前夫那么坏为何我还爱

渣男修炼的道路,永远不缺少绿茶的陪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男人越坏,女人越爱并且争前恐后生都市虐恋剧前夫那么坏为何我还爱

by:沅泽_

那么近 那么远

歌曲名称:《那么近那么远》词曲:王大培演唱:王大培发行日期:2019-1-18发行公司:杭州回声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歌曲文案:隔着山海又很近隔着轻纱却太远...

by:华语音乐

宋词,那么慢,那么美

关于宋朝文人的自由培育了优质文化的佳酿,然而是因为太过自由,而显得凌乱,散漫,每每励精图治的最后都是人去朝空。这是自由,舒适,开阔但也禁锢离乱的朝代。盛与衰在此...

by:琴音暖栀_VUE

欧美ShaDow

夜店嗨曲车载嗨曲各种嗨曲喜欢关注我

by:听友24017905

李惊涛小说集《三个深夜喝酒的人》

人间烟火,滚滚红尘,在我的小说里,呈现的大多是自此以往的状态。这不是任性,而是有个东西困扰着我,就是时间,它成了小说的魔咒,只要我一下笔,就开始滴滴答答地朝前走...

by:苏北春晓

你那么甜呀

【内容简介】人人都知纪亦珩有一把最好的嗓子,诠释得了少年的净,驾驭得了青年的狂和邪,自然连中年的稳也不在话下。他是校园里的朗朗少年,也是未来一战封神的声咖。【作...

by:小熊乖乖的饼干

那么年少

歌曲《那么年少》由著名制作人、青蛙乐队主唱彭钧作曲及制作。歌曲以年少时期的无畏与勇敢为主基调,搭配青春阳光的曲风,与优秀少年纯真的嗓音搭配起来,如同那一腔热血,...

by:华语音乐

声音主播

158337046

简介:三甲医院主任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任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感谢状”表彰;广东省药学会药学科普创作“优秀奖”;于《家庭医生》、《家庭医药》、《医食参考》等杂志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