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 泾师之变(三)

2023-07-05 07:30:0025:17 6859
所属专辑:通俗西藏史
声音简介

通俗西藏史(一百九十七)——泾师之变(三)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前两集咱们讲到建中二年(781年)五月到建中三年二月是建中之乱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唐军高歌猛进,相继干掉了粱崇义和李惟岳,田悦和李纳虽然没死,但也没好哪儿去,被堵着大门揍。

当时整个朝廷都弥漫着快活的空气,仿佛割据二十余年的河北藩镇指日可平。

但就当年五月,平叛的和叛乱的走到了一起。

《新唐书·李希烈传》记载:“希烈遣使者约河北朱滔、田悦等连和,凶焰炽然。俄而滔等自相王,遣使者来奉笺,希烈亦自号建兴王、天下都元帅,五贼株连半天下。”

至此,建中之乱走到了第二阶段,河南、河北、山东都被卷了进来,叛军地盘相连,形成了北有朱滔、南有李希烈,两个强力军阀并举的态势。

之后朱滔和李希烈都曾击败唐军征讨,李适也只能不断从关中调兵平叛。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李希烈攻陷汝州(汝州)。

唐德宗命哥舒翰的儿子哥舒曜带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兵万人讨伐。对于这个名将之后,李适寄予厚望,临行前拍着他的后背说:“尔父在开元时,朝廷无西忧;今朕得卿,亦不东虑。”

但此时的德宗跟安史之乱期间的玄宗、代宗一样,都恨不得一锤子弄死叛军。

哥舒曜出兵后,迅速收复汝州,斩其将二人,李希烈退保许州(河南许昌)。

初战得胜后,李适下诏催促进军,并派宦官督战。

哥舒曜请求缓兵,德宗不许。结果进军途中遭遇雷暴,七匹马被雷击而死。哥舒曜心中害怕,撤到了襄城(河南襄城县)。李希烈亲率三万大军围襄城,筑甬道攻城,箭矢如雨。《新唐书·德宗本纪》

783年6月 全国战区分布及割据形势


李适赶紧命河南都统李勉、神策将刘德信援救。

李勉上奏认为:“李希烈精兵皆在襄城,许州空虚,若袭许州,则襄城围自解。”

随后他派兵杀奔许州,结果才走了数十里,李适遣宦官责其违诏,唐军狼狈而返,遭到叛军伏击,于沪涧(河南郏县西)惨败。叛军游骑到达了伊阙(龙门石窟所在地)。

为解襄城之围,德宗发泾原各道兵马援助,十月初二,泾原节度使姚令言领五千兵来到京城。

三年前,泾原士卒曾因城原州之议爆发过兵变,虽然最后哗变平息,但泾原士卒心中的怨气却并未消弭。

这次离开泾州东去平叛,多数将士都带着家眷。因为按照当时的惯例,皇帝调各镇士兵平叛,朝廷供给酒肉,粮饷按三倍拨付。泾原镇的士兵都挺有动力,冒雨行军。他们希望得到朝廷赏赐后,能离开边境,在中原安家。

结果到了长安,朝廷一点反应都没有,怨愤之气再度弥漫。

十月初三,泾原军出发来到灞水,京兆尹王翊奉命犒赏军队,只准备了粗茶淡饭,泾原军士大怒,踢翻了犒劳品,扬言说:“我等即将上阵厮杀,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让我们怎么白刃赴死?皇上不舍得给钱是吧,没关系,我们听说皇上在琼林、大盈两个内库里装满了金银财宝,我们自己去取。”

当时姚令言在宫中跟皇帝辞行,听说泾原士兵哗变,骑着马急急忙忙赶回。泾原士兵也是真给面子,用箭雨迎接他。

姚令言伏在马背上冲进哗乱士兵之中,高喊道:“诸位奉旨东征,前去立功,还愁不能富贵吗,怎能作这种满族抄斩的行动呢!”

士卒听完更火了,用长矛架着他向长安开进。

德宗听说泾原军再次哗变,急忙允诺每人赏赐两匹帛,士卒闻之益怒。

朝廷明明有财物,不闹就不给是吧?!

他们杀了传旨的宦官,鼓噪着冲进通化门。

德宗又拿出二十车金银锦帛赐给乱兵,但乱兵已经进入城内,再也无法遏制。

此时长安城内出现了一个奇景,乱军在前鼓噪而行,数万长安百民夹道而观。

这哪是兵乱啊,简直就是一场市民狂欢的花车游行!

长安百姓会有如此举动,仅仅因为泾原士兵喊出一句口号,“不夺汝商货僦质矣!不税汝间架陌钱矣!”

这两句为什么这么有杀伤力,能让市民和乱军迅速达成一致呢?这件事还得从头说!

764年3月 唐王朝漕运

从755年的安史之乱算起,到907年唐朝灭亡,被大家认为风雨飘摇的中晚唐足足撑了152年。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金朝和元朝都没有中晚唐时间长。两晋加起来,也就比中晚唐长一点点,就多了3年。

在大家的印象里从安史之乱开始,唐朝的藩镇格局、宦官掌权、朋党之争都凑齐了,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战火频仍,那为什么唐朝能支撑这么久?

相比之下,南明才十八年就垮了,中晚唐发生了什么呢?

这个问题应该会有很多的答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经济稳住了,没崩盘。

也是唐朝运气好,在最艰难的时候连续出了几个财政高手。

肃宗时期有个大臣名叫第五琦。

他复姓第五,单字名

这个姓氏现在已经很少了,但在古代还比较多,《百家姓》中的最后8个字就是“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据说这个奇怪姓氏的来源是汉朝建立后,刘邦为削弱东方的门阀势力,将十多万豪门大姓迁到关中房陵(今陕西咸阳一带)。

其中山东的田姓人口众多,只能分批迁移,于是便以迁移的次序为姓,从第一排到了第八。

安史之乱爆发后,第五琦向唐肃宗建议,打仗其实就是在打钱,现在国家赋税多出于江淮一带,我愿去江南,将财税转化为军饷,支援函谷关、洛阳前线。”

李亨大喜命第五琦担任江淮租庸使,负责整个长江流域的赋税征收和运输。

第五琦调整了江淮漕运的路线,不走隋唐大运河,改由长江,经汉水、北上凤翔的运输路线,避开了安史叛军的控制区。

此外,他还在乾元三年(758年)推行了“榷盐法”,也就是食盐专卖制度,增加财政收入,算是勉强拉住了即将崩盘的国家财政。

第五琦的改革也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宰相房琯就对肃宗说:“以往杨国忠敛财,天下怨恨。您即位不久,德政未及百姓,现在宠信第五琦,这是一个杨国忠死,另一个杨国生啊!”

李亨看了他一眼,反问道:“六军之命方急,无财则散,卿恶琦可也,何所取财?”

这话的意思就是现在打仗缺钱,你不喜欢第五琦,你行你上!

一句话把房琯崩得不吱声了。[1]


到了代宗时期,又出了一位财政高手,名叫刘晏。

他的改革是第五琦改革的继续,当时第五琦规划漕运线路,只是权宜之计,就是为了避开战区。这条线路缺点是道路不畅,靡费甚多,以至长安缺粮,斗米千钱。

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刘晏重新调整了漕运线路,疏通了之前拥塞的通济渠。自此“江淮运米数十万石,以实关中。”

他还进一步改革“榷盐法”,第五琦的“榷盐法”属于统购统销的制度。

这种方式确实扩大了盐业税收,但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由国家操作,也导致机构过于庞大,效率非常的低。官员为了省事儿,只在产盐区附近销售,偏远乡村和山区很难买到盐。

刘晏的办法是减少盐官数量,采取官商分利、抓大放小的措施,改“官运官销”为“商运商销”,由国家控制食盐的生产和批发环节,将运输和零售放开,由商人负责。

这种措施将商人的活力加入到食盐的运销流程,借助商人追求利润的冲动,利用其销售经验和商业网络使食盐在市场里快速流通。

为了能让盐商畅行无阻,刘晏还撤销了交通线上的盐业检查站。至于买盐困难的穷乡僻壤,则官运食盐平价出售。

这相当于用中国邮政保证偏远地区的邮政业务,用商业快递覆盖其他地区的邮政业务。

加入了私营经济后,市场上食盐匮乏的情况迅速改观。

这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市场并不缺乏商品供应,大多数时候的商品匮乏都是流通环节不匹配造成的。

780年10月 刘晏主持全国食盐规划

刘晏改进的榷盐法,收效巨大。

在保持盐价稳定的前提下,盐税由永泰年间(765-766年)的每年不过40万贯,到大历(767—779年)末年,暴增至600余万贯,全国财政收入中“盐利过半”,真正做到了“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2]

除此之外,刘晏还在各个城市设立了巡院,每月每旬都要把各地的气象、水旱、物价波动等情况汇报朝廷。凭借这个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刘晏便能快速掌握各地的经济和市场动态。史料记载各地的情况不到五天就能汇总到长安,让朝廷可以有效调动丰产地区的物资,赈济受灾地区,避免了商人哄抬物价,这就是所谓的“常平法”。[3]

在刘晏的梳理下,代宗大历年间的税收,从之前每年300余万贯,增至600余万贯,再加上大概600余万贯盐税,全年财政收入达1200余万贯。

综合刘晏的各种财税策略,你会发现他能兼顾国利与民利,充分利用官与商的互补关系,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他是中国历史上很少见的,用“用放水养鱼”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用加税来财政收入的案例。

《资治通鉴》对他的评价为:“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这两段话的意思是“刘晏精力充沛,机智过人,做事懂得变通,能灵活处理复杂的事务”,同时他还“是个勤勉力行的人,无论事务清闲抑或繁剧,都一定要在当天决断完毕,不让事情过夜,后来讲论财利的官员没有能够赶得上他的。”


到了德宗时期,又出了一个财政高手,这就是之前提到的杨炎。

杨炎此人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刘晏被他诬陷致死,天下皆为之喊冤。但说到搞经济,不得不说他是唐朝少见的高手之一。

他的第一个切入点就是,“国家财政和宫廷财政不分。”

古代中国的皇室和国家财政是独立运营的,皇宫内苑的收入以商税、矿税为主,国家财政以农牧税为主,两个体系闭路循环互补牵扯。

唐朝初年也按此规则运行,但到了肃宗时期,国家都乱套了,长安城中的豪门动辄上奏索取赏赐,李亨这人呢,被他老爸捏得太狠了,性格不够强势,有点按不住盘子。

第五琦眼瞅着国家财税,就这么流失了,很心疼,给肃宗出了个馊主意,请求将内外库合一,都放在皇室的内库。

他的想法估计是政府既然管不住钱,不如都揣皇帝私人兜里,您直接从皇帝兜里掏钱,总得顾及点不是?!

结果两库合并后,宦官们高兴了,这下花起钱来好痛快,还没人哔哔。宫里一下冒出三百多个司库,卯着劲儿的花!

杨炎做了宰相以后,觉得公私不分不行,就惦记把皇上兜里的钱掏出来。他对德宗说:“财税是国家大事,就像人的咽喉,现在宦官掌管大库,收支如何大臣们都不知道,如何根据财政状况谋划政策?”

李适接受了建议,重新把内外库分开。


杨炎又在中国财税史上,首次提出了“财政预算”的概念。

古代的财政制度长期奉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即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儿。

但杨炎提出了“量出为入”的思想,即国家按照财政支出的需要,来确定财政收入的规模,事先计算好各种支出的数量,再据此安排财政收的征收额度,将支出限制在事先规定的范围内。

然后他还提出了“两税法”改革。

初唐时期的国家赋税实行“租庸调制”,既“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这种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到玄宗末年的时候,因户籍废弛、土地兼并已经难以实施了。但官吏征税时,依旧按以前的户籍收税,百姓无旬无月不在纳税,“天下之人苦而无告,多逃亡为浮户,户籍所在十不存一”。

杨炎推行的“两税法”是针对资产征税,纳税指向不针对人丁,而是指向资产的多少,有钱人多纳税,没钱人少纳税,说白了就是财产税。[4]

按《册府元龟·邦计部·赋税一》的记载,大历四年(769年)正月规定:“自王公(含一品官)以下至百姓,按官品及资产分为九等户,征收不等的“户税”:

每年税钱从上上户的4000钱,到下下户的500钱不等,按梯级纳税。

大历五年(770年)三月,又规定了“地税”,每年夏、秋两季征收:

夏税上田每亩六升、下田每亩四升;秋税上田每亩五升、下田每亩税三升。”

因为每年征收两次田税,故称为“两税法”。

这就可以看得出来,唐朝的征税方式从之前的人头税,向财产税转移了。

其实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都是在向财产税转移,现在我们讨论房产税也有几年了,这其实也是在向财产税转移。

原因其实都一样,之前的税收基础已经征无可征,需要扩大税基。

德宗在推行“两税法”的同时,还规定了中央与地方的分税比例:“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曰上供(给中央),二曰留使(给节度使),三曰留州(地方自留)。皆量出以为入,定额以给资。”

这一整套税收改革后,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旧唐书》的评价是,“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两税法”实行后,编入户籍的土户180余万、客户130余万,共310余万。财政收入从大历末年的一千二百万贯,再次飙升至“每岁天下共敛三千余万贯”[5]增加了一倍还多。

之后在唐宪宗、唐穆宗时期又针对一些弊端进行了调整,到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时,这场经历了六、七十年的税改才算告一段落。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时,全国税户升到三百零八万五千零七十六户,到了唐文宗的开成四年(839年),户籍已达四百九九万六千户,虽然跟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八百九十一万户比还有差距,但跟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一百九十三万户比,已经是飙升了。

我们今天讲得这个内容是在告诉大家,为什么中晚唐在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狂攻的状态下能撑住,始终没垮的原因。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初期,唐朝是被一棍子打懵了,政治、军事、经济都出现了混乱。

这种混乱既表现在平叛期间的种种昏招,也表现在仆固怀恩之乱和吐蕃多次打进关中,还表现在税收基础的崩盘和江淮漕运的困顿。

幸运的是唐朝在最困难的时候,出了一票能人,在各个方面稳住了局势。因为有这些人出现,唐朝才能渡过这段混乱期,才有后面那段内忧外患,但始终不倒的日子。

不过我们刚才说的都是财政改革的益处,但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益处,没有害处,为啥泾师之变的时候,长安百姓会跟着乱军起哄呢?

咱们下期接着讲!

参考书目:

[1]、《论唐中叶第五琦的经济措施及影响》_俞钢;

[2]、《唐代税制和财政体制的改革》_翁俊雄;

[3]、《唐朝刘晏的经济思想与财政改革措施》_李未、殷婷;

[4]、《中国经济史辞典》_赵德馨(主编);

[5]、《通典·卷六·食货赋税下》_杜佑;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清欢在余

喜马改版了吗?找不到文稿了,盼大神指点

都督天下兵马大元帅

两税法影响深远

风不止11

盼凉爽,望老布!

1566481obhy

老布,非常感谢您分享的知识盛宴!还有更新没?我听完第二遍了。听了您讲的藏史,不想再听其他人讲的了。中毒太深

白发布衣 回复 @1566481obhy

还早呐,后面至少还得有一百集

1566481obhy 回复 @1566481obhy

老布,预估啥时候更新?急不可耐。再次感谢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重生之变

一朝重生回到拆迁前,反思子女教育的失败,拆迁款如何分配?重生后一切重来,孝子贤孙......

by:一路向阳__

仙魔之变

六十年前,一个中年大叔带着一条长得像癞皮狗一样的麒麟和一头长得像鸭子一样的鸳鸯第一次走入了中州皇城。那一年,这个中年大叔穿过了山海主脉,穿过了四季平原,走进了青...

by:一路向阳__

《两宋之变》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一代枭雄赵匡胤在陈桥驿(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四十里处)发动兵变,取代后周政权,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建国号宋。赵匡胤自南到北,先...

by:海雅兮

玄武门之变

素未谋面,谢谢你,关注我的声音。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

by:国学展先生

诡秘妖异之变

【内容简介】我叫萧非凡,从事灵异编辑记者,自从疑似撞鬼之后,我发现这个世界变得诡异起来。各种怪异事情层出不穷。有傻二愣说他变成超人了,到处炫耀。修炼强身健体武术...

by:视纪印象工作室

玄武门之变

公元618年,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史称唐高祖。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与四子李元吉分别被封为秦王、齐王。在统一战争中,秦王李世民东征西伐,胜绩颇多,不仅...

by:长安唐小玥

霍格沃兹之变革

上古巫师发起的文明战争,多元宇宙之中,巫师世界的崛起之路!当凯尔童年时的记忆,照进现实!故事也要慢慢从霍格沃兹开始说起!这是一个凯尔为世界带来变革的故事!多元宇...

by:文抄大佬的日常

枫泾古镇

您好,非常欢迎您来到枫泾(jīng)古镇。枫泾是一个具有1500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水乡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它的基...

by:风景在线导览

火影之变身萌妹

想知道变身后的第四选择么?我的脑洞你们尽管看...

by:难得一见的美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