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青年学者谈米兰·昆德拉:和当时环境的格格不入,恰巧为其成为思想家奠定基础

2023-07-14 17:18:0110:17 711
所属专辑:九派新闻
声音简介

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作者、捷克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享年94岁。

他曾在巴黎流亡近十年。此前,他的书在捷克斯洛伐克被禁,公民身份被剥夺。之后,他再也没有回过祖国。“我没有想回归,”他曾在接受德国周刊《DieZeit》采访时说道,“我随身带着布拉格:它的气味、味道、语言、风景、文化。”

7月12日,九派新闻采访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韩晗。他曾到访捷克,写下了《布拉格之夜——一个作家的蜜月札记》。在韩晗看来,捷克经过了政权更迭和私有化,昆德拉正是这个复杂国家在近代史的缩影。

“这个已经去世的90多岁的老人,他经历了捷克历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从布拉格之春到天鹅绒革命,到捷克的分离。我想,昆德拉的复杂性,不是靠我们几个标签能概括的。”

米兰·昆德拉去世。图/德国之声网页截图

【1】昆德拉的流亡者身份与中国“昆德拉热”

九派新闻:能为我们介绍下米兰·昆德拉其人吗?

韩晗: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这个小城,毕业于捷克第一名校——布拉格查理大学,之后他还读过一段时间的布拉格电影学院。

众所周知,他是捷克裔法国籍的小说家。为什么呢,因为当年苏联入侵捷克,也就是布拉格之春事件之后,他离开了捷克,去了法国。所以他被视作冷战时期与苏联政权相对抗的流亡者,因此他的作品也被贴上了“人道主义”的标签。

九派新闻: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韩晗:他善于创作一些我们今天看来有“小资情调”的作品。捷克民族本身是一个很讲究生活情调的民族,其实捷克人没有什么太强的政治诉求。但苏联人不允许这种生活与思考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引发了“布拉格之春”爆发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昆德拉的作品中,有非常强的“小资情调”,情感细腻而又精致。在改革开放之初,他的作品曾给当时中国新兴的“白领”们带来很强的治愈性。曾有人调侃说,当时中国新兴中产阶级阅读有所谓的“三俗”: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安妮宝贝。当然这只是一种玩笑的说法,侧面说明了昆德拉的影响力在当时确实很大。

很多七零八零后,对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比较了解。当中一个原因在于,昆德拉的译者、研究者都是国内知名的知识分子,如李欧梵、韩少功、许钧、董强、余中先与李凤亮等等。

九派新闻:你怎么评价他的人生,在你看来,流亡经历对他写作产生哪些影响?

韩晗:有人说昆德拉是被捷克驱逐的,但我的感受是,他不是“被驱逐”的。这里会提到捷克的另一位作家叫伊凡・克里玛。他的名气没有昆德拉大,但如果到布拉格去,就会发现捷克的书店不卖昆德拉的书,反而是伊凡・克里玛备受欢迎。

我在《布拉格之夜》里提到过这个问题,捷克人并不青睐米兰·昆德拉。2015年,我与陈子善老师在上海长宁图书馆有一个对话,也讲到了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苏联入侵捷克时候,昆德拉跑掉了,而在美国教书的伊凡・克里玛回来了,愿意与祖国同甘共苦,因此克里玛受尽了折磨。可想而知,后者受到整个捷克民族的高度认同。

目前对昆德拉的追捧,很大程度就在于他以流亡者身份,对捷克、苏联阵营的反抗。这实际上与当时冷战时期欧洲、美国等西方阵营的推崇、认同有直接关系。

与昆德拉类似的还有苏联的两位作家,一位叫帕斯捷尔纳克,一位叫索尔仁尼琴,前者被迫放弃了诺贝尔文学奖,而后者成为了苏联时代最重要的异见流亡作家在西方世界,他们常常与昆德拉相提并论。

我记得有个评论家说过,米兰昆德拉的政治定位超过了他作为一个作家的身份。

韩晗其人。图/受访者提供

【2】昆德拉,一个国家历经百年复杂变迁的“人证”

九派新闻:你是怎么接触到昆德拉的作品的?

韩晗:我上初中的时候读过他的作品,那时候他的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显现了。我的阅读,也经历了对昆德拉的喜爱到客观对待的过程。

由于对昆德拉的喜爱,我后来也接触了很多捷克学者。慢慢地,我对昆德拉、对捷克民族开始有了思考。我觉得捷克这个民族很了不起,很有思想,出了很多作家,像卡夫卡,赫拉巴尔、穆夏等等。而且捷克的科技水平很高,是世界上重要的工业国,它的啤酒、皮革、卡车、机床等技术都一度领先世界,并影响到了我国的技术革新。它虽然是地理意义上的小国,但却是文化大国,这值得我们学习。

九派新闻:可以说说自己与捷克的缘分吗?

韩晗:小时候,我见过家里的一个台历,画的是布拉格的漂亮夜景,秩序井然的街道、优雅高贵的建筑,令我过目难忘。20世纪90年代我刚“触网”时网名就叫“布拉格之夜”。2012年,我和太太来布拉格度蜜月,然后写了一本叫《布拉格之夜》的长篇旅行随笔,2014年出版。

书里谈到我在捷克的很多见闻,以及我对捷克艺术、文化与历史的思考。

我也写过一些讨论中国和捷克关系的学术论文。写这本书期间,捷克专家学者给予了我很多启发。捷克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国家,也是我们在“一带一路”上的友好国家。中捷关系有挑战,也有一些风浪,但总体上是很友好的。

近百年来,捷克这个国家可以说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昆德拉正是捷克这个国家经历百年复杂变迁的“人证”。

九派新闻:你怎么客观评价昆德拉?

韩晗: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小说家的精神是什么?复杂的精神。”

昆德拉是一个复杂的人,我们面对这样复杂的人,不能简单把他奉为大师,也不能粗暴地批判他是一个叛国者,应当去从不同的侧面去客观认识他、了解他、读他。

九派新闻:对捷克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韩晗:当时我们到捷克,中国人非常少。记得我好像是第1万多个签证。当时我们去了捷克几乎所有的城市,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当地历史文化,回来后我深有感触,这与捷克这个国家的复杂性有直接关系。

九派新闻:如果让你用几个词来形容米兰·昆德拉的形象,你会用什么词?

韩晗:他首先是一个思考者。第二,他是一个和自己的民族,甚至和当时的环境有点格格不入的人。这种格格不入,恰巧为他成为一个作家、一个思想家奠定基础。第三,我想他也无法甩掉“背叛”这个词。很多捷克人一直对他不感冒,他的名气越大,一些捷克人越反感,他在2019年才恢复捷克国籍,个中曲折,值得我们去反思。这些身份是他人生中绕不开的东西。

当我们今天面对这个已经去世的90多岁的老人,他经历了捷克历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从“布拉格之春”到“天鹅绒革命”,再到捷克“入欧”,当中还包括自己的颠沛流离与去国怀乡,我想,昆德拉其经历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当然不是靠我们几个标签能概括的。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超越了三角恋,也超越了爱情

九派新闻:米兰·昆德拉的书,韩老师有推荐的吗?

韩晗:我印象最深刻的不在昆德拉的文学创作,而是他的一本叫《小说的艺术》的书。这本书是文学评论与理论著述,是他自己思考的结晶,包括他对小说创作、捷克文学传统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这部作品反映了昆德拉的世界观,以及他对文化的价值判断。如果去理解这本书,可能比单纯一些小说文本要好,小说文本有掩饰的成分,理论著述则比较直接。当然,还有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也值得重读。这本书是很多人认识他的开始,讨论的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场景。

在国家危难之际,昆德拉没有选择和捷克在一起。这于他而言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转折点,同时也赋予了他灵感。现在很流行“奇点”这个词,我认为“布拉格之春”就是昆德拉或者说一代捷克知识分子人生中的奇点,昆德拉为了去描述这个奇点,写的是自己的无法承受。

灵与肉、男女情爱,都反映了背叛和情感问题,甚至他和他的民族心灵沟通的问题,重读这本书,可能对昆德拉能有更深的了解。

九派新闻:这本书能够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韩晗:我觉得原因在于,很多人可能把本书当做爱情三角恋的小说来读。但在我看来,昆德拉笔下的这种背叛不只是情感上的,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焦虑,对故土的情感。

虽然昆德拉说过自己没有乡愁,但从行为上看,我觉得他一定是有的。你看哈维尔一上台,昆德拉立刻给哈维尔写信,他不可能完全放得下捷克,即便他用法语写作,不会像赫拉巴尔一样一直用捷克语写作。当然这有点像夏志清先生说的“感时忧国”,我想说的是,捷克这个民族太厚重了,昆德拉不可能完全僭越捷克这个国家的物理空间。

九派新闻:很多读者说其作品晦涩难懂,在你看来这是为什么?

韩晗:一个很大原因是跨文化沟通当中天然的阻碍。为什么一些作品经著名翻译家译出来,还会很难懂?——当然当中也包括昆德拉的一些作品本身的原因,还有一点是他的作品跨越了近代以来捷克的不同历史阶段,是捷克民族精神的一种反映,当中还包括自己的迁徙与反思,如果我们对捷克这个民族遭受的苦难没有了解,是无法去读懂昆德拉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跟青年谈鲁迅

《跟青年谈鲁迅》是作者跟青年谈论鲁迅的文章,从鲁迅的少年时代、鲁迅在日本、辛亥革命与鲁迅、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分析“阿Q正...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米兰“范”泛谈|意甲,AC米兰球迷播客

叁个二三十年的红黑老球迷,一杯就倒,沾床就睡,坚持在阴间时间与他们的球队并肩作战。在不太正经且嬉笑怒骂的一小时里,假装专业的比赛分析加上煞有介事的红黑评论,一切...

by:黝空

上海青年•访谈录

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经济,为什么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了婚姻的困局里呢?是因为社会的还不开明化吗。以前有个放羊娃的故事,震撼了好些人。可是就现实的情况来说,那些奔...

by:听书FM100

北京青年•访谈录

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经济,为什么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了婚姻的困局里呢?是因为社会的还不开明化吗。以前有个放羊娃的故事,震撼了好些人。可是就现实的情况来说,那些奔...

by:听书FM100

军武大帝

【内容简介】被欲望所驱使“它们”粗暴的撕咬与吞噬虚空降临“它们”在最后的盛宴中狂舞黎明之际吾率领千军万马来惩击惩击这饿鬼粗暴的嘶吼光明和黑暗的...

by:书出好声音

致青年

读书,能为我们自己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种超越现在的可能。在这个阅读变得有些暗淡的时代,读书成为了一种容易被忽视的能力。无可否认,书的背后,包含人类从古至今几乎...

by:青春北京

青年说

盏灯夜读,温暖你的梦。

by:青春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