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设立纳凉点,也是为民办实事

2023-07-18 19:22:4102:59 574
所属专辑:广东头条
声音简介

7月12日,杭州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中午最高气温超过39℃。自6月下旬以来,为迎接酷暑,杭州在地铁、防空洞为市民陆续免费开放了多个避暑纳凉点。

这条消息很快引发关注,也得到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支持和点赞。原因也很简单,天气实在太热了,找到一个能够避暑又干净整洁的地方不容易,何况地铁站、防空洞的空间本来就宽广,更适合大家安心休息。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毕竟,地铁站是人流快速流动的公共场所,优先满足交通运输的功能,如果有太多人滞留地铁站,会不会给日常通行,尤其是给上下班高峰带来一定的影响?更何况,在人流密集场所纳凉会不会带来安全问题,也是很多人的担忧。也因此,之前有部分地区的地铁站驱赶了前来纳凉的市民。

只是,这些问题真的不能解决吗?杭州地铁站的做法是,对往年各线路站点纳凉人数进行摸排,考虑到纳凉人群以周围居民为主,所以将纳凉区更多分布在居民区附近的地铁站站厅层。这样既不妨碍客流,也保障了公众的纳凉需求。

可见,只要肯动脑筋、花心思,总是能想出好办法。而“一刀切”的管理办法看似解决了问题,省去了烦恼,代价却是老百姓的正常需求得不到满足。

这不禁令人想起,此前舆论曝光有车站中午休息时锁门,多名旅客冒着40℃高温在候车室外苦等;有车站被反映下雨天没到时间不开门,旅客只能冒雨在外等候。这些现象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共通的:表面上都有方便管理的理由,实际上纯粹是非人性化的操作,是管理者对老百姓缺乏最基本的理解和尊重。

反过来说,杭州地铁站、防空洞的做法也就更显可贵。事不避难,就一定能找到生活需求、规范管理之间的“最大公约数”,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而在于“愿不愿意”。让市民在地铁站里避暑,看上去只是一件小事,但对许多生活在地铁站附近,确有需求的老百姓来说,可能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只要能拿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态度,很多事情就不会像想象中那么“难办”。

进而言之,任何规定的执行和操作,都应该有一个必须遵守的前提和原则,那就是切实将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当作头等大事。眼下全国各地的天气越来越炎热,不光是避暑,老百姓在高温下的生活需求都应该得到重视。据报道,除杭州外,台州、丽水、诸暨等地也开放了多个防空洞供市民纳凉避暑,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这就是为民办实事。

来源 | 光明日报

编审 | 郑宗敏 严咏琪(实习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纳凉集

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在葡萄架上,大人给坐在小板凳上的孩子,轻轻讲起一个又一个奇异鬼怪故事

by:lie流伶

地铁2034

从2033到2034,地铁依然是人类最后的避难所。核战让世界变成一片废墟,新生物获得了地球的掌控权。最后的人类躲进地铁,为了生存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国家,又...

by:妞妞好可爱

地铁跑酷

希望您能点个订阅

by:岀去

地铁跑酷

加好友不:7475642135

by:欣青忆晨_星游0

声音主播

7.9万238.7万

简介:羊城晚报创刊于1957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办起的第一张大型综合性晚报,是广东省委主管主办的省级党报,深耕岭南,辐射全国至海外,曾有百万级发行量。2003年羊城晚报位列全球日报发行量20强。如今,羊城晚报已经发展成为集报纸、网站、客户端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平台,2020年融合传播力指数综合得分在所有省级报纸中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