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艺术走廊第一集

2023-07-23 15:39:1231:05 40
所属专辑:第一集个人成长
声音简介

茫茫宇宙,浩浩人海,真是无奇不有,怪事迭起,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和科技神奇奥妙无穷,神秘莫测,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捉摸不透。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和科学现象,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人类的谜团 。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为了激励广大读者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未解之谜,普及科学知识,我们编辑了“走进科学阅读百科” 丛书,包括《动物世界的奇趣故事》、《恐龙公园的角色互动》、《野人部落的踪迹追寻》、《怪兽秘境的惊悚探险》、《植物公园的草木奇葩》、《生物世界的百谜难题》、《恐龙科考的现场报道》、《自然奥秘的真相探索》、《地球奇观的奥秘揭晓》、《地理探奇的心动时刻》、《海洋谜底的玄幻感觉》、《海底世界的精彩探寻》、《宇宙环游的无际美景》、《天文奇观的3D放映》、《空中奇景的实时播报》、《飞碟追踪的真实档案》、《国宝档案的密码告诉》、《宝藏新探的路线追踪》、《考古发现的惊天秘密》、《古墓古堡的未解之谜》、《侦破秘密的绝妙思维》、《疑案真相的预料之外》、《奇案推理的高超艺术》、《恐怖迷影的惊心追踪》、《外星生命的真实来源》、《惊险迷踪的动人事迹》、《失踪之谜的真相追查》、《史海沉钩的现代解读》、《科技前沿的精彩大展》、《科技新潮的时代博览》、《科学回眸的奇怪变化》、《名胜奇迹的隐藏时代》、《兵器博览的震撼登场》、《舰船巡航的叹为观止》、《战机时代的密档解码》、《军备竞赛的武器大观》、《历史见证的精彩回放》、《艺术走廊的百变趣闻》、《文化难题的真相讲解》、《人物解谜的真实追问》、《人体破译的自我参照》、《医学密码的奇怪数字》、《心理怪象的神奇大观》、《超人特异的真实原因》、《人类奇闻的追踪解读》、《趣事轶传的千变万化》、《奇物怪事的天大新闻》、《奇风异俗的旅游表演》。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 、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艺术走廊的百变趣闻●走进科学阅读百科●目录
《霓裳羽衣曲》的创作缘起是什么()
《梁祝》是根据什么故事创作的()
名曲《二泉映月》的含义是什么()
《二泉映月》描绘的是什么()
《高山流水》描述的是什么故事()
古琴名曲《广陵散》表达了什么内容()
《十面埋伏》曲谱出自谁手()
《阳关三叠》叠在何处()
你知道莫扎特与《安魂曲》吗()
贝多芬是否真的写过第十交响曲()
为什么称京剧为国粹()
为什么戏曲舞台上的包公总是黑脸()
为什么用“梨园弟子”来指代戏曲演员()
生旦净末丑各为什么含义()
“梨园”为何代指戏苑()
苏剧起源于何时()
元杂剧何以衰亡()
中国古代戏曲是什么时间形成的()
川剧高腔的来源()
黄梅戏诞生于何时何地()
“元曲四大家”是哪四家()
五声音阶何时确立()
“二胡”来源于何地()
你知道竹笛的来历吗()
歌唱始于何时()
人们为什么将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
为什么说莫扎特是音乐天才()
耳聋造就了贝多芬的伟大()
相声起源于何时()
喜剧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中国古典悲剧产生于何时()
为什么说指挥是乐队的灵魂()
约翰·施特劳斯是“圆舞曲之王”吗()
《清明上河图》是清明时节的景色吗()
《牧羊记》是马致远的作品吗()
《鸣凤记》是王世贞的作品吗()
《牡丹亭》诞生在哪里()
《富春山居图》亦真亦伪()
《虢国夫人游春图》谁是主人公()
《古帝王图》的作者是谁()
《簪花仕女图》出自何代何人之手()
《金山胜迹图》下落何处()
为什么称王羲之为“书圣”()
画坛“元四家”应是哪四人()
中国画起源于何时()
什么是印象画派()
《蒙娜·丽莎》是如何创作的()
名画《向日葵》是谁的作品()
著名漫画《父与子》是谁创作的()
卡普阿的《我的太阳》所指何人()
《摩西》的生活原型是谁()
《查理四世一家》的含义是什么()
《蒙娜·丽莎》为何充满微笑()
《阿甲克斯》为什么会沉入海底()
《马拉之死》寓意之谜在哪里()
《无名女郎》是何方女子()
《伊凡雷帝杀子》讲的是什么故事()
秦始皇兵马俑是古代艺术宝库吗()
“断臂的维纳斯”美在何处()
著名雕塑《大卫》是谁创作的()
壁画《客使图》是表现谒陵吊唁的吗()
古希腊的裸体雕塑为何都是裸体()艺术走廊的百变趣闻●走进科学阅读百科●《霓裳羽衣曲》的创作缘起是什么
《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是唐代宫廷乐舞,属商调曲。全曲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散序为器乐演奏,不舞不歌;中序开始有节拍,且歌且舞;曲破为全曲高潮,繁音急节,声调铿铮,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与之相配的《霓裳羽衣舞》,舞者上身饰有多彩的羽毛,下身拖着有闪光花纹的白裙,舞姿轻盈优雅,宛若云中仙子。总之,其乐、舞和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
关于这首舞曲的创作过程,有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唐玄宗李隆基曾随一个叫罗公远的道士游月宫。在月宫中,玄宗见到数百个素练霓衣的仙女伴着仙乐舞于广庭。通晓音律的唐玄宗回到人间后,凭着记忆写出了《霓裳》的前半部,后半则记不起来了。正在一筹莫展的唐玄宗,忽闻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来朝,并献《婆罗门曲》一首,其曲调与月宫所闻十分相符,玄宗大喜,遂以自己记写的仙乐为散序,以《婆罗门曲》为散序之后的乐章,并起名为《霓裳羽衣曲》。
这显然是小说家的杜撰。
乐府诗《婆罗门》诗序说:“商调曲,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天宝十三年改为《霓裳羽衣》。”“商调曲”即指《霓裳曲》。“开元中”即开元年间,“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即公元713~741年。“天宝”亦为唐玄宗年号,即公元742~756年。
《杨太真外传》中说:“《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依也。”
还有人认为,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回宫后,只作了《霓裳》的前半部及至后来吸收了杨敬述所献的《婆罗门曲》后,才得以续成全曲。
《霓裳羽衣曲》本身即是描写仙境的,它的创作过程又是扑朔迷离,使作品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梁祝》是根据什么故事创作的
中国的名曲《梁祝》是具有世界声誉的一支曲子,而说起它的来历,还与一段感人的传说有关呢!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名叫祝英台。祝英台很喜欢念书。有一年,祝英台说服父母,离开家去杭州求学。由于当时几乎没有女子出门读书,为了行动方便,祝英台就乔装打扮,将自己化装成了一名青年男子。
在去杭州的路上,祝英台遇见了一个男青年梁山伯。梁山伯也是去杭州求学的,梁祝二人结伴同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三年,双方的兴趣、爱好十分投合,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忽然有一天,英台收到了父亲写来的家信,信中催英台早日回家。英台想:“自己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龄,而自己的同学梁山伯和自己情投意合,假如自己日后与他结为夫妇,婚姻一定会幸福。”可在从前,一个女子是不能向一个男子提出结婚请求的。怎么办呢?
在辞行时,祝英台对梁山伯撒了个谎。她说:“山伯兄,我有一个妹妹,已到了出嫁的年龄。我看山伯兄的为人、学问都很好,想将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你,你看怎么样?”
梁山伯说:“英台,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也最了解我。我想,你给我介绍的女子,必定各方面都不错。所以,我一定尽快到你家中,向你的父母提亲。”
俩人约定之后,才依依惜别。英台回到家才知道,父亲要将自己嫁给有钱有势的马公子。英台不愿嫁给品德很坏的马公子,便和父亲发生了争执。然而,在从前婚姻只能由父母包办的社会里,英台的反抗遭到了父亲的痛斥。
梁山伯来到祝英台家求亲,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而且她说的待嫁的妹妹正是她自己。梁山伯欣喜万分,忙向英台的父亲提亲。然而,祝英台的父亲却不允。他说:“婚烟必须由父母做主,哪能自己找婆家呢?你休想和我家英台成亲,因为我已将她许配马家了。”
梁山伯失望地回了家。不久,他就因忧郁、思念过度而去世了。祝英台听说了梁山伯的死讯,异常痛苦。她决心以死来报答山伯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同时向罪恶的包办婚姻提出抗议。出嫁这天,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坟前。祝英台下轿祭奠,并趁人不备,向墓碑撞去。梁山伯的坟开了,英台跳进了坟中。后来,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了蝴蝶,双双飞去。他们虽然生不能在一起,但死后却再也无人能将他们分开了。名曲《二泉映月》的含义是什么
《二泉映月》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二胡曲,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阿炳,生于1893年,原名华彦钧,是江苏无锡人。阿炳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道士,喜欢并擅长演奏各种像二胡、琵琶这样的民间乐器。阿炳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音乐,这为他成为民间音乐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阿炳的身世很悲惨。在他刚刚4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在21岁时,他忽然得了眼病;到25岁,阿炳的双目就失明了。
由于他的家境越来越不好,最后竟沦落街头,成了一名流浪艺人。每天,他都身背乐器,穿行在无锡的大街小巷,靠弹奏乐器和卖唱来换取一口饭吃。阿炳能演奏各种乐器,并且演奏得很好听,于是,“瞎子阿炳”的名气很快就传开了,而他的原名华彦钧则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了。
艰难的生活没有让阿炳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反而使他创作的曲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江苏无锡的惠山泉,向来就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一个夜晚,卖唱一天却依然衣食无着的阿炳,疲惫地坐在泉水边休憩、沉思。此时,月亮投影在清冷的泉水中,四周一片静寂,凉风拂过,让人不由生出悲凉之情。阿炳的眼睛虽然是瞎的,可他的感应却是敏锐的。此情此景,令阿炳回想起了自己坎坷、艰难的一生,心中不由感慨万千,创作灵感油然而生,于是拉出了这支名为《二泉映月》的曲子。《二泉映月》的曲调时而宁静、婉转,时而如泣如诉、慷慨激昂,恰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艺术家在倾吐内心的深刻感受。乐曲情感真挚,旋律优美,感染着每一位听众。《二泉映月》描绘的是什么
1995年夏,音乐学家杨荫浏等人为华彦钧(瞎子阿炳)录制二胡曲《二泉映月》。其后,杨荫浏在他的《阿炳曲集》一书中写道,《二泉映月》“是描写在清澈见底的二泉中间所反映出来的天上光明的月亮。”
事隔二十多年,杨荫浏在其《〈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一文中称:“乐曲描写了在清澈见底的二泉亭南边池子中间所反映出来的天上光明的月亮……”
1979年,《阿炳曲集》第二版出版,杨先生再次修正自己的观点:“本曲是以无锡惠泉山二泉亭附近的风景为题材。”并且第一次强调:“标题《二泉映月》是阿炳自己所说。”
然而,当年参与《二泉映月》录音的祝世匡先生在《〈二泉映月〉定名经过》一文中阐述道:“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沈洽先生发表看法,认为《二泉映月》在“具体的音响运动中,我们既感受不到任何外部世界的声态或动态的描绘,更谈不上有任何所谓‘泉’和‘月’的造型。”正如阿炳的堂嫂、侄女等亲朋好友所言。阿炳并非在什么时候都演奏该曲,只是“在一天卖艺下来,温饱仍无着落的归途中”,“在孤寂一人,兀自忧愁”之时,才奏出那“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如此看来,阿炳的《二泉映月》其内容之苍凉,与标题的优雅极不和谐。
一些人在被这首乐曲深深震撼之余,很少去留意泉水风月之事,全无听泉赏月之情,有的只是鼓舞……
如果只从《二泉映月》这个标题上,你能体会到什么呢?《高山流水》描述的是什么故事
《高山流水》是我国的一部古典名曲,它是人们根据一段传说改编而成的。
2500多年前,正值我国的春秋时期。当时有一个名叫俞伯牙的人,很擅长弹琴,是天下闻名的琴师。有一次,俞伯牙因事乘船外出,走到半路,天突降大雨,无法继续航行。俞伯牙就命船夫把船靠在了一座山脚下。
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月亮也升了起来,照在水波荡漾的江面上,景色非常优美。此情此景不由勾动了俞伯牙的雅兴,他对手下人说:“赶快把我的琴拿来,我要畅快地弹奏一曲。”
手下人将琴摆好后,俞伯牙凝思片刻,就专心地弹奏起来。美妙的琴声在静寂的夜空中回荡着。忽然,俞伯牙瞥见岸上的一块大石边站着一个人。他心中一惊,停止弹奏大声问道:“谁在那里?”
“大人不必吃惊。我叫钟子期,是住在附近的一个砍柴人。为了避雨,才躲在这儿的。因为您的琴弹得太好了,所以我就听入了迷。”岸上的人回答道。
“难道一个在荒野里打柴的,也能听懂我的琴声吗?他是不是在吹牛?”想到这里,俞伯牙就说:“子期,我再弹一曲,请你说说其中表现了什么。”
俞伯牙凝思片刻,想起了高山雄伟的姿态,就弹了起来。一曲终了,只听子期感叹道:“真美妙啊,我仿佛看见了高山的雄姿!”
俞伯牙不动声色,又弹了一曲。这次,他弹的是赞颂流水的曲子。一曲终了,只听子期又高兴地赞道:“啊,真是太美妙了,我仿佛看见了可爱的流水!”
俞伯牙站起身,激动地对钟子期说:“您说得很正确。以前,我常常悲叹,天下无人能够理解我的音乐。没想到,今日竟遇见了您这个知音。请上船来,让我们畅谈一番吧!”
从此,俞伯牙和钟子期就成了知心朋友。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在坟前悲叹道:“子期一死,天下有谁是我的知音呢?我还要琴做什么呢?”说完,他就举起琴,把它砸碎在了钟子期的墓前。
后人很为俞伯牙、钟子期之间的友谊所感动,就根据他们的故事,谱出了这首名为《高山流水》的曲子。古琴名曲《广陵散》表达了什么内容
古琴曲《广陵散》是一首著名的古代名曲。它以结构庞大、曲调激昂、旋律丰富而被尊为“曲之师长”。
历史资料中对《广陵散》的记载不少,但从中却看不出这首曲目所表达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有学者指出,古琴曲《广陵散》主要是描写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
在公元二世纪,汉蔡邕著《琴操》一书,即《聂政刺韩王曲》。此书描写聂政为父报仇刺死韩王,自己自毁容貌而死,其母不辱英名与子同归而去的情节。但自汉代以后,《聂政刺韩王曲》已不再有人提及,改称《广陵散》。据推测,可能是这个名称触及了统治阶级的尊严,故采取了回避之举。
另据《史记》、《战国策》等书记载,《广陵散》所描写的故事内容与《聂政刺韩王曲》不同,原本是聂政被严仲子所用刺杀侠累的故事。
与司马迁的《史记》相比,蔡邕所著《琴操》一书的可信度颇值得怀疑。而司马迁治学严谨是众所公认的。
古琴名曲《广陵散》,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为中国音乐发展史增辉添色。虽然对这首名曲是根据什么内容创作而成,至今仍看法不一,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魅力所在。《十面埋伏》曲谱出自谁手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楚汉》。它以刘邦、项羽垓下之战为主题,运用琵琶特有的技巧,令无数听众的心灵为之震撼,如今已成为世界名曲。遗憾的是,这一杰作却不知出自谁人之手。
有关这首琵琶大曲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王猷定的《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传中有人称“汤琵琶”的汤应曾(约1585~1652年)弹奏琵琶曲《楚汉》的详细记载:汤氏“所弹古曲百十余曲……而尤得于《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有人将《十面埋伏》首段旋律与维吾尔族北疆《古典歌曲》第七套第五曲作了比较,发现两者的调式、骨干音、终止式和气质十分相似,因而认为《十面埋伏》吸收了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的精华。而汤应曾确曾到过嘉峪关、张掖、酒泉等西北战场,具备了创作《十面埋伏》的条件。但是,与汤应曾过从甚密并结为知己的王猷定在《汤琵琶传》中,并未说汤创作《十面埋伏》,而将《十面埋伏》列入“古曲”一类。
有人认为,许多琵琶古曲都是出自民间,经过几代艺人的加工演练才日趋成熟甚或达到炉火纯青境地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十面埋伏》可能就是如此。
看来,《十面埋伏》作者之谜难于大白了。《阳关三叠》叠在何处
《阳关三叠》是古琴曲,最早见于明代的《浙音释字琴谱》。各派琴谱均以唐代王维《阳关三叠》(原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诗为核心内容,运用复沓的手法反复叠唱,但叠法却五花八门。有人将古今学者为“三叠”所作的多种解释归纳为两大类:一类认为“叠”在诗本身的范围内,另一类则认为,“叠”是在原诗基础上的扩充和发展。
为叙述方便,现将王维《阳关三叠》诗抄录于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先请看讲述诗本身叠法的例子:
宋代大词人苏东坡在论述“三叠”唱法时说:“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这段话的大意是:过去传说阳关三叠,然而现在唱歌的人每句仅唱两遍而已。如果以整首诗来说,又是四叠,都不对。有的每句唱三遍以迎合三叠之说,则显得繁杂不再有节奏感。我在密州,文勋长官因事到密州,说他得到了古本“阳关三叠”的唱法:每句唱两遍,而第一句不重复。由此可知,古本“三叠”大概就是这样。
再看另一种叠,即在原诗基础上的扩充和发展。
成书于元代的《阳春白雪》集,收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
有人统计,现存《阳关三叠》曲谱有三十多个版本,共六种类型。究竟“叠”到何处为准难分伯仲。你知道莫扎特与《安魂曲》吗
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在他的《莫扎特的挽歌》这篇纪实小说中,叙述了莫扎特临终前,经常见到一位神秘的黑衣人不期光顾,终于使作曲家认定,这是死神使者在通报,该是谱写《安魂曲》的时候了。
在莫扎特临终前三个月,莫扎特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天命难违,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生死有命,是人生不可挽回的,一切只好任随它去……”
莫扎特抓紧制作这部《天鹅之死》的《安魂曲》,在莫扎特还没写完这一生命的最后乐章,便溘然与世长辞。
美国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莫扎特》,对莫扎特临终前出现的那位索命人,进行了大肆渲染,使莫扎特的生命最后阶段,充满了十分的恐惧感。影片中的黑衣人,如幽灵般使莫扎特终日魂不守舍,终于导致作曲家健康状况迅速恶化而死。
文学作品中描述的这位黑衣使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是谁呢?
有的史料记载,黑衣使者是一位专门收买作曲家作品的伯爵以重金雇佣的侍者。
但是,据历史专家考证,当时的一些人曾认为,莫扎特早就对自己生命的终期有所预感,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十分担忧,对已构思好的音乐题材,拼尽全力抓紧创作。
如此看来,莫扎特的死,似乎与黑衣使者无直接关系。至于文学作品中神秘的黑衣索命人,大概是为了增加作曲家结束生命的神秘色彩吧。贝多芬是否真的写过第十交响曲
1823年,贝多芬向世人推出了他的一部综合性体裁的乐曲,既《第九交响乐》。
这部《第九交响乐》,显示出在此之前贝多芬创作的所有交响乐曲的最高境界,贝多芬的音乐世界,似乎到此已达到顶峰。而贝多芬在《第九交响乐》完成之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构造的音乐建筑业已完成。
在《第九交响乐》问世一年以后,贝多芬在一封写给他人的书信中称“在我出发去天国之前,必须把精灵启示我们而要完成的东西留给后人。”
在贝多芬逝世不久,贝多芬的秘书莫希尔斯曾收到贝多芬给他的一封信。这封信里有这样一段话:“初稿全部写成的一部交响乐和一支前奏曲放在我的书桌上。”
这部被后人视为《第十交响乐》的初稿,却始终未被发现。
贝多芬是否真的写过《第十交响乐》,这始终是一个难解的谜点。
在贝多芬离开这个世界160多年以后,1988年10月,在美国伦敦的一次音乐会上,被命名为贝多芬《第十交响乐》的一首乐曲,首次公开问世。
这首仅有14分钟的乐曲,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一些人首先怀疑这首乐曲是否是贝多芬的真作。
据知情人透露,贝多芬逝世后,他的遗物,包括谱写的乐曲手稿,被一些卑劣之徒洗劫一空。数十年之后,贝多芬的手稿被辗转卖到普鲁士王国。
这首由苏格兰人巴里·库珀认定的贝多芬《第十交响乐》,得到了音乐界一些权威人士的认可。尽管这首乐曲存在着与前九首交响乐完全不同的风格,但人们还是愿意相信,这就是贝多芬那萦绕已久的宏愿:“要完成的东西留给后人。”
只有这样,才算得上十全十美。为什么称京剧为国粹
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简称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京剧在唱、念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人们有时也将京剧称作“东方歌剧”,因为京剧和歌剧这两个剧种都是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在形式上极为类似;同时,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它们都获得了经典性地位。
京剧脸谱是指在京剧演员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这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显得神秘,代表神妖。
除颜色之外,脸谱的勾画形式也具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例如象征凶毒的粉脸,有满脸都白的粉脸,有只涂鼻梁眼窝的粉脸,面积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标志着阴险狡诈的程度不同;一般说来,面积越大就越狠毒。总之,颜色代表性格,而不同的勾画法则表示性格的程度。
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中国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为什么戏曲舞台上的包公总是黑脸
包公的原名叫包拯,因为他性格刚烈、正直,做官廉洁,办事公道,不循私情,肯替百姓伸张正义,因此很受老百姓的爱戴。于是,老百姓就给了他一个尊称:包公。
包拯生于999年,是宋朝人。包拯青年时代读书很勤奋,他博览了许多史书。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包拯逐渐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一定要为天下的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露梅雨子

搬来我的小板凳坚持不懈学习一点点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纪录片配音,练习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by:0今夕何夕0

河西走廊

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时的悠悠驼铃,卫青直捣龙城的波澜壮阔,霍去病封狼居胥的震天吼声,班超投笔从戎的如铜钟的一掷……河西走廊不仅仅是汉朝的外道更是一条中华文明...

by:山野乡下人

河西走廊

带着你的耳朵去体验河西走廊的美

by:VIVA旅行家

河西走廊

【强烈推荐】本书作为一部描写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类,首版畅销万册,再版后也重印两次,畅销合计两万多册。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河西走廊的难得好书。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

by:宅优记

河西走廊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敦煌郡,敦,大,煌,盛,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

by:河西走廊甘青大环线游

【精品趣味知识】艺术走廊的百变趣闻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

by:于小蛋壳

述说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

by:至尊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