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战略新框架!

2023-07-25 03:07:5906:15 5317
所属专辑:国际热点︱解读
声音简介

1)美国拜登政府上台执政已有两年半时间,美国对华战略的新框架已经日益明晰,关键词是“有管控的战略竞争”。

2)这一框架包括三个基本假设:

——拜登政府认定,中美是战略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更非盟友;

——拜登政府已经放弃在中美博弈中“速战速决”的幻想,接受了中美将长期并存的事实,并选择与中国进行长期的战略竞争;

——拜登政府认为,中美虽然处在激烈的战略竞争之中,但应该努力避免这种竞争滑向冲突,甚至是战争。

3)拜登政府对华战略新框架的本质是——

美国将在努力确保中美之间不爆发军事冲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美国综合国力中的优势成分,尽力遏制和打压中国的发展,最终目的还是让美国在中美战略竞争中获胜。

4)拜登政府对美中关系的设定,参考模板就是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

登政府认为,就跟冷战时期的美苏一样,今天美中一方面可以在各个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但同时,双方各层级沟通管道仍可以保持畅通。这是美国非常熟悉的“打法”。在激烈的竞争中与对手保持沟通,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误导、麻痹和稳住对手,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对方的“红线”和“底线”,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5)从这个角度来说,近期中美恢复高层沟通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美国对这种沟通的定位非常明确:它是用来误导、麻痹和稳住中国的,它是用来了解中国的“红线”和“底线”的,它是用来避免美中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冲突的,而不是用来改善美中关系的。

6)美方一些人提出,寻求与中国建立“稳定和建设性的关系”,这其实是一种“话语陷阱”。

拜登政府当然希望在美国使出各种“损招”打压和遏制中国的时候,美中关系不至于“翻船”,能够继续保持“稳定”,这在本质上是为了降低美国遏制和打压中国时美国面临的风险,而不是按照中国说的,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中美关系。

至于说“建设性”,这在美国使劲儿对中国“下黑手”“使绊子”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按照美国现在的做法,中美关系只能是“互损式”的,而不可能是“建设性”的。

拜登政府理解的“建设性”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在美国使劲儿遏制和打压中国的同时,美中还可以在符合美国利益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合作。

7)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需要再次重申,对于中美关系要“丢掉幻想”。

接下来,拜登政府仍会持续不断地将美国综合国力中的相对优势发挥到极致,来遏制和打压中国。

在中国指责美国搞“小院高墙”,泛化国家安全,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之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也接过了这一概念,并用它来解释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在有限的领域内,对中国进行精准和有效打击。

8)“有管控的战略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

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已经侵犯了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核心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关系不可能保持稳定,更不可能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更重要的是,美国从霸权主义逻辑出发,幻想在激烈针对中国的同时,还能让中美之间的竞争处在一种“有管控”的状态,完全是痴心妄想。说到底,美国还是想一边随心所欲地打压和遏制中国,一边让中国吞下各种苦果,而不跟美国“掀桌子”“翻脸”。

9)中美关系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挑战就是,过去五六年,特朗普和拜登对中国使出了各种“损招”,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已经被消耗殆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美都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在华为事件之后,中国将科技和产业发展中的自主可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拜登政府提出“去风险”的话术,除了要打击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优势之外,也是为了降低在关键领域对中国的依赖,为在极端条件下中美关系出现“惊涛骇浪”做准备。

10)在拜登政府接下来一年多的任期内,中美关系很难取得突破,但现阶段,中美关系大致稳定下来,符合双方的共同预期,对双方都有利,因为中美双方都没有做好现阶段就走向全面对抗甚至冲突的准备。

如果说中美博弈是一场“持久战”,那么,当前中美都在跟“时间赛跑”。美国希望能用尽美国综合国力中的最后一点优势,打压和遏制中国,并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以便在极限情况下可以放手对中国采取各种措施。

中国也在跟时间赛跑,希望能尽力抓住每一个时间窗口发展和壮大自己,通过解决各种“卡脖子”问题,让美国未来可能对中国采取的极限制裁失效。同时,通过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中美关系中创造一种“势”,让美国知难而退,不要铤而走险,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智慧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对于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新框架,我们也不必过于在意。一年多以后,如果特朗普卷土重来,拜登政府的这些说法到时候就瞬间成为了“过去式”。

更重要的是,中美博弈的“决胜地”不在双方各种磋商和沟通场合,而在:

——中美两国内部治理的有效性;

——中美各自的发展势头;

——中美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的能力;

——中美对彼此能做出的最大伤害能力。

“说一千,道一万”,中国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

面对美国政府的各种遏制和打压,我们要努力把美国变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最佳陪练员”。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美国的创新:美国创新体制及其对华战略研究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美科技合作与中美关系。重点介绍中美科技合作机制在中美双...

by:金石海纳电子书

印度对华战争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是澳大利亚人,一九二六年出生于伦敦。曾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一九五五年进入《泰晤士报》当外交记者,后派往该报华盛顿办事处工作。...

by:Nonogram

印度对华战争

这是一部外国人写的《印度对华战争》,作者是英裔澳大利亚学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他是研究中印边界问题的权威专家。撰写过大量有关中印边境战争的报道。在1959年...

by:幽兰讲经史

印度对华战争

中印边界争端是二十世纪中叶国际关系史上富于戏剧性的一段。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亚洲的两个伟大的新共和国,尽管政治性质不同,似乎已经走上和睦合作的道路,但后...

by:ZOUYH

生长:从战略到执行|全面落地的新框架

制定战略是CEO的事吗?战略有好坏之分吗?判断标准是什么?在制定战略时,如何站在“未来”看“现在”?客户价值中的“生死穴”与战略是什么关系?战略复盘的目的是什么...

by:湛庐阅读

鲍威尔对华回忆录

鲍威尔系旧中国著名西方报纸《密勒氏评论报》主编,本书是有关他自己在华25年生活的回忆录。

by:阳光行星

解读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

解读三个维度:通过科学和工程的共同应用来统一科学研究的跨领域概念;科学和工程实践;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以及工程、技术和科学应用的学科核心思想。参考...

by:爱科技说趣事的Jane

解读美国K12计算机科学框架课程

框架的贡献者。框架的开发目标:制定标准和课程,建立计算机科学教学能力,并指导计算机科学途径的实施。可参考https://k12cs.org框架的愿景框架的...

by:爱科技说趣事的J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