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作者:庞秀艳)2023第七期

2023-07-26 17:33:1714:17 3155
声音简介

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庞秀艳/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林县党委和人民群众靠拼、靠干,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讲好它、用好它,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是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任务的强大动力。


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党的全面领导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条件异常艰难,林县人民尚列举了五个充足条件,其中第一条便是“有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旗帜就是力量。林县县委有效集中了全县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统一调度,保证了红旗渠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充分发挥了顾大局、把方向、促协调、定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红旗渠工程的全面胜利。正是在林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林县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红旗渠工程的奇迹,深刻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伟力。


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党的全面领导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自身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


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实事求是工作方法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红旗渠工程修建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祖祖辈辈用水困难的现实需求,这就是最大的客观存在。林县县委牢牢抓住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立足实际,完成了修建红旗渠这一世界壮举,实现了林县人民群众对用水方便的现实渴求。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林县人民群众遇到各种困难,但始终秉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通过“摸清太行山的脾气秉性”的调查和研究、了解自身现实情况、反复推敲方案,最终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案。正是基于林县人民对方便用水的实际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林县人民始终将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贯穿于红旗渠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脚踏实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一系列不可能变为可能。


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实事求是工作方法的强大力量,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做好各项工作、担当作为打下坚实基础。

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政治品格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面对困难,就是要有勇当开路先锋的坚定斗争信念,在斗争的过程中要讲究斗争方法、掌握斗争策略、提高斗争本领。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在红旗渠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物资匮乏、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但这没有难住英雄的林县人民,更没有动摇林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斗争精神,林县人民坚信,只要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艰苦奋斗,修渠引水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做绒毡,高山为咱站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石头再硬,也硬不过我们的决心,就是铁山也要钻个窟窿!”……十年修渠,涌现出730多位劳动模范,更是有81位英雄在斗争中洒尽最后一滴热血。可以说,红旗渠的成功修建,就是由一群不认命、不服输、敢斗争、善斗争的英雄们创造出的不朽丰碑。


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政治品格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勇于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聚焦问题、知难而进,永葆充沛饱满的斗争精神,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深厚情怀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一切为了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立场。一切依靠群众,是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深刻彰显。由于自然原因,林县水资源稀缺,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也难以满足。据《红旗渠志》记载,红旗渠修建之前,林县550个行政村中,307个村人畜饮水困难,100多个村的群众要跑5公里以上取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的需求,红旗渠工程由此动土开工。但基于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物资匮乏,国家援助能力有限,林县人民在当地党政干部的坚强领导下不等不靠,坚持自力更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谋发展,没有石灰,林县人民就自己烧石灰;没有水泥,林县人民就自己制水泥……红旗渠工程历时10年,先后有30多万人民群众参与建设,最终取得成功,保障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红旗渠工程建设总投入中,85%为林县人民群众自筹。可以说,人民群众是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的主要贡献者。


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深厚情怀的强大力量,我们要践行为民造福宗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红旗渠精神的力量之源从哪里来?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来,从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中来,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中来,从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深厚情感中来。这四个来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实事求是是原则要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途径方式,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是目的归宿。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伟大奇迹,是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滋养,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为投身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作者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淮南师范学院基地研究员)


【制作团队】

值班统筹:丁艳 | 主播:汪勇

剪辑:张文哲|审听:卫莹

编辑:张文哲| 审核:丁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红旗渠的故事

林州夜读,用爱发声

by:林州夜读

安阳-红旗渠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票价描述100.00元开放时间07:00—18:00乘车信息自驾车:任意方向转京港澳高速(京珠高速)——...

by:恋景旅行APP

难忘岁月红旗渠

《红旗渠的故事》讲述了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做出巨大牺牲,开凿、修通红旗渠的故事,塑造了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形象,颂扬了自力更生、艰苦...

by:公蓝一天

林州市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周

每一天的队史需要记载和沉淀,红旗渠精神需要传承和延续。林州市红旗渠消防救援站组建于1977年,现有指战员37人,驻守在安阳市林州市,...

by:浴火顽石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之 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

红旗渠的修建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发有为、实现初心使命的时代见证。作者以“为什么要”、“为什么敢”和“为什么能”的“红旗渠三问”为主线,深刻揭示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by:我们的太空

渠魂

20世纪60年代,林州(原林县)儿女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苦战十个春秋,开凿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

by:慧主播_

红旗颂

吕其明,男,汉族,1930年5月生,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安徽无为人。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

by:好留白

推在渠道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如今,改变品牌运营思维,创新品牌渠道营销模式已是各品牌企业刻不容缓的课题。“得渠道者得天下...

by:人民邮电_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