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25年,还你一个发达的印度?莫迪的豪言壮语到底能不能成真?

2023-08-17 00:31:2311:12 1.9万
声音简介

2007年,那是一个夏天,有一位老人在卸任的告别演讲台上许了一个愿:“印度将在2020年成为超级大国”。这个老人就是印度前总统,被称为“印度导弹之父”的阿卜杜勒卡拉姆。

虽然即将告别政治舞台,但看着欣欣向荣的祖国,卡拉姆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所以在做出了令印度民众欢欣鼓舞的预言后,卡拉姆随后指出:在21世纪初,印度议会比以前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关于人类发展和政府管理方面。于是他希望印度变成一个政府负责透明,没有腐败的国家,一个生活美好的国家民众为领导人,感到骄傲的国家。

在最后的升华主旨部分,卡拉姆高声呼吁:“亲爱的公民们,在印度于2020年前变成一个发达国家的伟大征程上,我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然后,卡拉姆在2015年7月27日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享年83岁……

虽然卡拉姆没有兑现他的诺言,但乐观的印度民众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擦干眼泪再次出发。

虽然从卡拉姆立下Flag的背景来看,当时的卡拉姆之所以卸任,直接原因在于自己在大选中败给了国大党候选人,所以只能急流勇退。而出于对印度国情的深刻了解,预言印度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与其说是正能量的展望,倒不如说是给后面的国大党政府挖坑。毕竟以印度的尿性,就是到了3020年,能成为发达国家都够呛。

但国大党政府明显感觉卡拉姆同志有点儿太保守了,要知道早在印度立国之前,开国总理尼赫鲁就为印度描绘了“印度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中间路线不能令我满意”的“印度梦”。所以在印度看来,“发达国家”只是一个小目标,印度的最好目标是成为比肩美国的超级大国。

然后,随着2020年新年钟声的敲响,印度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草鸡大国。

应该说,虽然印度高层从来都有所谓的远大理想,但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印度国产航母建造23年依然半成品,光辉战机30年磨不出一剑的情况来看,印度将“慢工出细活”的精神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理论上说,既然从来不着急,就一步一步来,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包会有的,“发达国家”的头衔也会有的。但问题是印度虽然慢,但做计划却一如既往的快。虽然自身水平很低,但目标却一山更比一山高。

比如在8月15日印度独立75周年庆祝活动上,印度总理莫迪雄心勃勃地表示印度的目标是在25年后成为发达国家,接下来将出台政策,支持国内电力、国防和数字技术产业的发展。

和卡拉姆一样,在立下了Flag之后,莫迪深情展望:

“在未来的25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必须把印度变成一个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很大的决心,我们应尽一切努力去实现它……在独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必须怀着实现曾经自由战士梦想之愿景,我敦促年轻人把未来25年的生命奉献给国家的发展,我们将为全人类的发展而努力,这就是印度的力量……”

演讲是热情澎湃的,观众是嗤之以鼻的。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莫迪所谓“给我25年,还你一个发达的印度”的目标根本就实现不了。尽管今天的印度早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GDP总量直逼昔日的宗主国英国。

虽然根据很多专家的说辞,印度到2050年经济可能会发展成为仅次于中美两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问题是牛棚会风化,牛粪会风干,印度GDP随时面临着塌方式下滑的可能。

而且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从来不是吹出来和画大饼画出来的,而是一步步干出来加适当的历史机遇一飞冲天,但问题是印度一样都不具备。

由于印度独立建国靠的是白纸黑字的“印巴分治”协议而不是惨烈的革命或战争洗礼,所以当印度横空出世,其光鲜的外表之下,是从英属印度一脉相承的腐朽内核。

因为英属印度时期,为强化殖民统治,英国积极笼络印度土著精英建立“统治者联盟”,作为以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印度土著精英从来都对英国感恩戴德,就连被迫举起抗英的大纛,也创造性地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两头欺骗并最终等到了英国盛极而衰的那一天。

鉴于统治阶级相比于英属印度换汤不换药,所以独立后的印度不能说和英属印度很像,只能说是一模一样。而在包括尼赫鲁在内的印度土著精英根本没有自我革命觉悟的情况下,印度也失去了社会秩序推倒重来的历史契机。

俗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惨烈的战争或革命洗礼,印度不仅无法重塑民族精神,只能靠印度教笼络人心,更在国家治理中难以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难以推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为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铺平道路,更无法彻底破除种姓制度为工业化释放巨大的人口红利。

可以说,相比于经历过惨烈革命或战争的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中国而言,虽然印度尽可能地保留了大量的殖民遗产,有了傲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丰厚家底,但本质上却是真正的先天不足。

但问题是,缝合怪一样的庞大身材,又同时获得了美苏两大阵营的青睐,各种援助层出不穷。于是天晴了雨停了,尼赫鲁感觉自己又行了。

在尼赫鲁看来,既然国大党有着不敢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那么就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充分利用美苏等国的援助开启印度的现代化进程。

想法是好的,但没有社会秩序尤其是基层的重塑,印度的改革就如同在一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上直接万丈高楼平地起,其结果可想而知。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对于自卫反击战虽然对中国而言并不是什么大仗,但作为印度的立国之战却差点儿让印度当场去世,开国总理尼赫鲁更是差点成为一世而亡的亡国之君。

本来中印战争的惨败可以让印度卧薪尝胆,进而脱胎换骨,但新中国的“快打快退”,根本没有给印度反应和痛定思痛的时间,于是战争结束后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印度很快走上了破罐子破摔的老路。

这是印度真正的不幸,因为随着60年代以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相继崛起,“亚洲四小虎”紧随其后,世界经济重心逐渐集中于东亚和西欧。而印度却因为“开国第一课”没有学,后面的内容根本就跟不上。

而等到积累了30年的中国厚积薄发,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印度彻底没有了后来居上的可能。

今天的印度,其蓬勃发展的经济,基本是靠第三产业,譬如软件外包、仿制药等崛起的。因为印度开国之初没有土地改革对土地的整合,印度第二产业缺乏土地资源,工业化根本无从谈起,只能发展第三产业这种寄生产业。虽然第三产业收益丰厚,但极端依赖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这意味着一旦国际市场有风吹草动,印度经济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

所以,印度的经济繁荣本质上是一吹就散的镜花水月,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想要成为发达国家,只能靠做梦,除非发达国家的标准按照印度的标准制定。

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就像印度入常问题一样,明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就在眼前,印度却注定下辈子也够不到。

那么既然如此,包括莫迪在内的印度领导人为什么还要几十年如一日地自欺欺人,持之以恒地为广大民众画饼呢?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

画出来的大饼虽然不能吃,但却是印度笼络人心的重要途径,更是自我安慰的惯用伎俩。

因为没有通过革命或战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印度的民族精神根本不曾建立,让印度民众坚信自己是印度人的,是印度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国家,印度也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印度教徒,虽然印度政府没啥作为,但雅利安人创造的“种姓制度”早已将亿万印度民众安排得等级分明、明明白白。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政府想要有所作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推行所谓的“大印度教主义”,强化对印度教的认同,从而增强印度的凝聚力。

于是,不断定下更高的目标,在连自己都骗了后强化了所谓的印度教号召力,反过来又巩固了政客的支持率。而且,通过高目标的制定,印度也向外国传达了印度一定会赢得“龙象之争”的决心,而这样的印度注定能得到美俄等国的更多偏爱,对于维持印度政府的统治无疑也是巨大利好。

只是,口号这东西,就像春药一样,用几次也许效果明显,但如果经常用甚至当饭吃,其结果就只能是灰飞烟灭。如果印度醉心于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而不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那么等待印度的就只能是一个又一个的贻笑大方。

当然,因为口号已经成了印度政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所谓“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印度乐在其中,你能有什么办法?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睡前故事|画一个星星给我

音频录制:Hazel老师音频剪辑:Jenny微信编辑:Jenny出品:南方贝贝早期教育作者:[文/图]艾瑞·卡尔[译]柯俏华画一个星星给我,...

by:南方贝贝睡前故事

给我一个卖点,我就能畅销全球

知名营销策划专家营销策划专家,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尖刀营销”理论创始人,中国营销人最高荣誉“金鼎奖”获得者;赵强冠军赢销顾问机构董事长,历任格兰仕集团助...

by:杨冬有话说

给我一个卖点,我就能畅销全球

营销策划专家,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尖刀营销”理论创始人,中国营销人最高荣誉“金鼎奖”获得者;赵强冠军赢销顾问机构董事长,历任格兰仕集团助理总裁,婷美集团董...

by:励志故会

给我一个卖点,我就能畅销全球!

营销策划专家,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尖刀营销”理论创始人,中国营销人最高荣誉“金鼎奖”获得者;赵强冠军赢销顾问机构董事长,历任格兰仕集团助理总裁,婷美集团董...

by:努力拼搏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