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考验当代“治水”智慧

2023-08-07 11:54:0103:20 224
声音简介

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排位第一的降雨量,让伫立千百年的北京古建经受巨大考验。连日来,市民既关注灾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也有许多文物古迹是否安全的提问。北京不仅文物古建众多,而且价值不可替代,祈祷故宫、卢沟桥等国宝平安度汛,这是出自文化血统里的本能热爱,也凸显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

资料图 7月31日,故宫太和殿台基的螭首吐出雨水。新华社发

令人欣慰的是,一座座桥梁庙宇和宫殿,均扛过了此次暴风雨的肆虐。据报道,经过几场大雨的考验,故宫明代沿用至今的雨水系统运转良好,慈宁宫前些日子一度积水,但疏通后已排水顺畅;虽然桥下水流湍急,但800岁卢沟桥岿然不动;虽然售票处和停车场损毁严重,但潭柘寺主体建筑安然无恙。

京城古建在暴雨中傲然屹立,实乃万幸。无论是故宫再现“千龙吐水”,还是卢沟桥波澜不惊,都让网友再一次感叹先人的建筑智慧。比如,故宫主体建筑三大殿建在三层高大的石基上,基座台面一致向外侧稍倾,便于雨水下注,台基的上千个螭首作为出水口,将积水“吐”至地面;故宫明沟暗渠更是四通八达,巧妙解决了水患问题,精妙的设计树立了古代科学排水的典范。卢沟桥桥墩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有“斩龙剑”迎击洪水,使桥孔不易被堵塞,奇巧的建筑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古建无恙高兴,为古人智慧喝彩。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高龄文物并非高枕无忧,古建保护面临新的挑战。有专家表示,日常降雨可能给古建带来屋顶渗漏、墙体潮湿、木构元素腐烂等影响,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地基沉降,往往会对古建造成结构性破坏。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教训。清康熙年间,卢沟桥就曾经毁于洪水,后于1698年重建。在2012年“7·21”特大暴雨中,全市有约160处不可移动文物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其中,云居寺三处围墙倒塌,幸而寺内所存文物没有受损害。

确保各类文物古迹不被暴雨摧折、不被洪水侵袭,既需要从古人的智慧里汲取力量,更需要今天更加先进的保护理念,采取更加科学的防护措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认识,是一笔极为宝贵的遗产;如何沿袭故宫的排水系统应对超强暴雨,如何因地制宜提升卢沟桥的抗洪能力,则考验当代人的“治水”智慧。唯有精心呵护,才能无愧于先人。此轮大雨期间,卢沟桥有专人24小时值守,夜间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桥体安全巡视和河水流量监控,这是当代人应有的担当。

对古建的保护,体现的是对历史的敬重。这种保护和敬重,推演着文明,凝聚着人心。确保文物古建安然度汛,不仅是雨天的事,更是晴天的事;帮古建历经风雨而无畏疾风暴雨,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法

文物保护法(2017年版本)

by:孙华贵

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by:改命的羊驼

林徽因和她的文物保护

身诗意干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她有惊世的オ,倾城的貌。她是众人眼中的才女,是国微设计的参与人;她是“太太客厅"的女主角,也是野外考察的爱好者。作者用清澈的文字...

by:金珠悦声

文物保护工程_监理实务

本资料来自于文物出版社电子版,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来组织编写,科目为监理实务。内容包括目录,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

by:文物保护工程考试

文物保护工程•古建筑

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学习资料

by:邵春敏

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是为了加强水下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条例。2022年1月23日,国务院总...

by:改命的羊驼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

阅读理解保护准则,做到心中有数。

by:邵春敏

文物保护工程 近现代建筑

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学习资料,近现代,通过阅读加深理解

by:邵春敏

文物保护工程法律法规与工程管理

法律法规与工程管理,方便自己听~更新:已通过文保师考试,经验分享资料获取等均可小窗联系哦

by:CPPY遗产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