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2023-08-08 14:56:3906:43 40
声音简介
立秋: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本文来自央视新闻)
立秋初候:凉风至“立”,标志着一个季节的确立和开始。立秋是秋季的初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描述立秋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几许真切的凉意从这些字眼间直穿心底,但天地还是那般炙热,节气意义上的秋天到了,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尚未到来。热虽热矣,切不可被这种表象迷惑。节气的高妙,先人的智慧,就在这“一叶知秋”里。

《淮南子》曰:“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代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什么叶呢?梧桐。什么时候落呢?立秋初候“凉风至”。
据传,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宋人刘翰的《立秋日》诗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风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你看,枕着新生的凉意入睡了,醒来却找不到秋天的声息,蓦然抬头,但见月色澄澈中,梧桐落叶铺满了台阶,这,不就是秋天的身影吗?

立秋二候:白露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好一个“秋金之白”!
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初候“凉风至”和二候“白露降”,虽然只有短短十天,天地之气却在此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白露降”,标志着“秋金之白”的出现,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
经过小暑、大暑的极热之后,生命在初至的凉风与初生的白露所带来的清凉里得到了休整,带着满满的能量,以最昂扬的状态、最精彩的姿态,向成熟的至高点冲刺。

因而,在这个时节,融合了夏将消退和秋将盛放的大美,生命充满了即将迎来成熟的蓬勃与丰满。这时的感情色彩,这时的生命旋律,是喜悦的,激昂的,从容的。

这样的生命的惬意,就叫“秋金之白”。

立秋三候:寒蝉鸣

当时光的指针在蝉鸣声中从盛夏走到初秋,到立秋三候时,小小蝉儿又一次成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物候特征,谓之“寒蝉鸣”。(注:蝉在二十四节气第一次出现是夏至二候“蝉始鸣”)

蝉还是夏日那只蝉,到了立秋三候,它的声音变了。“寒蝉”不是指此时已寒,而是预示着寒凉将会到来。一种悲秋的情绪从这时开始出现。
人感秋气而哀,是人的精神、思绪随着自然的变化而生成的本能反应。但中国传统文化里还有一支重要的源流,便是达观、顺应自然。唐代诗人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宋代词人辛弃疾说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些诗词,都是这种风度气韵的体现。

所谓“天人合一”,也许就是,不管是面对春花逝还是秋叶落,都能表现出一种顺应自然的豁达,同时也敏锐地去捕捉、展现生命在不同时节所内蕴的活力。
自然的表征可以不同,生命的状态可以不同,但人的灵魂要顺应着天地之变,融入宇宙间本来存在的大美大爱之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义薄云天

评书义博云天是天津评书网又推出的一部短篇评书,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栩栩如生。正所谓县衙之中失锦袍,以袍勾袍罪难逃,张义,杨七兄弟难,义薄云天祸自消。本书由天津评书网...

by:鹏鹏醉春风

剑气射云天

将军辟辕门,耿介当风立。诸将欲言事,逡巡不敢入。剑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弯弓从此去,飞箭如雨集。截围一百里,斩首五千级。代马...

by:嗨志远

云天的直播间

这里是云天㏄的直播间。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分享关于健康方面的小知识,可以畅谈人生的体验、收获和感想,可以探讨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欢迎来到直播间。

by:云天_北辰

云天国里的爱恋

她是叛臣之孙女,他是皇上的三皇子,当皇上一声令下去抄她家,犹豫和彷徨,不论接下来面临什么,但毅然选择了救她。她聪明多才,单纯倔强,他冷漠柔情,沉重睿智。鲜...

by:曼珠儿的有声故事

义薄云天-关武圣

武荣涛先生简介:武荣涛先生,河北廊坊人,大专学历。自幼痴迷传统曲艺艺术,尤其酷爱评书,曾求教于天津曲艺表演艺术家田连章先生,田先生亲授其长篇书目《大宋八...

by:祖风书汇

福州-福州云天石廊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青云山云天石廊景区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全天乘车信息暂无

by:恋景旅行APP

云天明的三个故事

云天明冒着生命危险给程心讲了《王国的新画师》、《饕餮海》、《深水王子》三个童话故事,向地球传达了几个重要信息,然而却没有被人类重视。

by:杰子不精

无敌傻太子夜云天

【收听须知】1、无敌傻太子夜云天2、由于音频节目更新的比较慢,如想快速阅读小说文字版的全部章节,请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黑葡萄文学】,关注后,并在公/众/号中...

by:听友412415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