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大地》独特的荒原生活之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深度解读

2023-08-12 12:44:5511:32 12.7万
声音简介

原文 

解读全球热点,读懂世间好书。今天,中国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最终获奖作品名单公布。作家杨志军创作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成为获奖作品之一。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它根据茅盾先生遗愿设立,旨在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早在2008年,杨志军先生的长篇小说《藏獒》就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能够两次提名茅盾文学奖,对作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以及肯定。


《雪山大地》是一部描写高海拔地区变迁史的作品,讲述了父辈们和后代用生命改造环境的故事。


杨志军在青海生活了40年,多年来笔耕不辍,在长篇小说领域建树卓著,1982年春天,杨志军大学毕业进入《青海日报》社当记者,这其中有六年时间都在草原生活,这六年的草原荒原生活,使杨志军获得深厚真实的荒原体验,成为与荒原息息相关、血脉相连的生命共同体。杨志军多次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完成了一个荒原作家最为重要的经历、经验和宗教顿悟,写出了创作早期的代表作品《环湖崩溃》《大湖断裂》《海昨天退去》,被誉为中国荒原作家第一人。


杨志军调到青岛后,出版了多部作品,其中《藏獒》系列三部曲,迄今发行一百多万册,引起了狼文化与獒文化的争论。如今,一部《雪山大地》横空出世,独特的荒原文学风格不但让我们感受到岁月变迁的时空感,更有着几代人投身藏区的历史厚重感。


小说中,杨志军的父亲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从洛阳来到西安的西北大学读书。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向西进发,最终来到西宁,在一家破旧的马车店里创办了《青海日报》。而杨志军的母亲在贫困中求学,成为青藏高原上第一批由国家培养的医生。


随后,更多的人陆续向西进发,他们和当地人一起建立了草原牧区的第一所学校、第一座医院、第一家商店、第一个公司以及第一处定居点和城镇。这个地区从落后到进步的足迹深深烙印在历史中,蕴含着父辈们的辛勤付出。《雪山大地》以杨志军的父亲和母亲为原型,融合了许多父辈们的故事。父亲和母亲为了让草原告别落后蒙昧,走向现代文明与现代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奉献牺牲。


小说的另一个线索,是"我"的全家与藏族人角巴和桑杰一家之间建立起互敬互爱、生死与共、命运相连的亲密关系。小说中,父亲偶然结识了藏族牧民角巴德吉、桑杰等人,他们身上具有藏族人特有的健康与自由,个性热情却有些固执,为人善良而聪明。从那时起,父亲与他们成为了朋友,并一同驰马穿梭在大地原野,共同踏上了建设草原的漫长征程。为了报答桑杰妻子救过他的恩情,父亲将她患聋哑病的儿子接到市里治疗,希望新一代草原儿女们能健康成长起来。


作为草原建设的第一代奋斗者,父亲和母亲都是“难得消停的人”。几十年来,父亲曾担任科长、校长、牧民、经理、副州长,团结众人办学校、建医院、盖房子、开公司、修公路、迁新城;母亲则从市医院主动来到资源匮乏的县医疗所,再深入麻风病人聚居的生别离山,用医者仁心拯救了无数病患。


回首父辈的人生之路,他们的生活是不畏艰辛、无怨无悔的,他们只追求自己理想和责任的实现,不图名利。在父辈的感召下,新一代人经历了激情燃烧的成长岁月,满足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还为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描绘了新的蓝图。


“雪山大地”作为藏族人最原始的自然崇拜,指导、规范着他们的生活和行为,再艰难的处境,有了雪山大地的眷顾,也会让他们相信奇迹的发生。


小说处处都在表达感恩与敬畏,在杨志军看来,雪山始终以母性的伟大力量滋养着大地上的生灵。一个人的历史一定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情感一定是民族情怀的一部分,一个人的发展一定是时代发展的一部分。


面对时代的剧变,杨志军避免了空洞的宏大叙事,而是通过自己数十年的亲身经历,深入描写了牧民家庭的生活和思想变迁。他以扎实丰富的生活细节和虚实结合的诗意描写,刻画了雪域高原的牧场风光和藏地文化的民族风情。


尽管整本小说贯穿着时代变革的线索,但人性世界的碰撞体现在情感领域。在寒冷的雪原荒野,人们更需要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滋养。正如“羊铜牛银马黄金”所描绘的,骏马和藏獒是牧民的忠诚伙伴,而歌声和舞蹈则是心灵永恒的财富。


写作风格上,《雪山大地》诚然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但它的气质风格更像浪漫主义,虽然杨志军并不喜欢被定义为某一种风格,但是他老到,精炼,抓人,富有哲思的语言给予他的文字无限的生命力。


在访谈中杨志军提到,他的语言不论好坏都不是学来的,这是生活的恩赐加上天性的绽放,自然而然就这样了。写作中只要做到舒畅地表达就可以,不去刻意追求一种风格。需要说明的是,语言风格的形成越无意越有效,越是自然天成,特色就越明显。


有的人是读生活写小说,有的人是读小说写小说——这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作品,不是不可以,但艺术的高标准里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就是——独有,小说是语言的艺术。


在杨志军的文笔中,"父辈们"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诗意。他说:"雪山大地让人面对的全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和抉择。它代表着生命所能承受的考验,同时也隐藏着人生历程中荣耀和暗淡的转折点,是命运在无形中的引导和推动。"草原上的人朴实而纯粹,只要你说他们的话、崇敬他们敬仰的雪山大地,你就能与他们建立生命的联系。


于是在这里,父辈们对故乡的概念模糊不清,他们脚下的土地比起原籍和老家更加亲切。他们有一种情感:愿意为高原付出一切,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杨志军对雪山和草原的情感极强,这些情感早已融入他多年来的写作当中。他认为能感动作家的,才能感动别人。当初他来到高原后,所有工作从零开始,青藏高原地旷人稀,到处都是处女地,他认为,只要你为青藏高原做过一件事,她就会认为你是她的人,而你的回应便是:只要她为你提供过一夜的光亮、一冬的温暖、一餐的饱饭,你就会认为她给你的是家,是整个故乡。


《雪山大地》出版以后,在文学界又一次引起轰动。中国作协副主席吴义勤评价道,“这部作品以宽广的现实主义视野,雄劲、苍劲的笔墨生动再现了青藏高原改天换地的巨变,是一部厚重、扎实、诗情洋溢的现实主义力作,有非常强烈的个人审美风格,它的艺术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文艺报副主编张陵评价说:“杨志军是一位思想深邃、功力深厚的优秀作家。他对青藏高原的藏区生活非常熟悉,对藏族人民无限感恩。他每一部描写藏区生活的小说,都带着深深的感恩之情。


多年前他创作的《藏獒》就是这样的作品,而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更是这样一部感恩之作。” 故事从感恩写起,落点却在写回报:回报沁多草原的养育之恩,回报雪山大地赐予的勇气和力量,回报藏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杨志军认为,写作这件事,不是他在攫取生活,而是生活在攫取他。只有那种能够养育你的肉体、培植你的感情、健全你的思想、塑造你的人格、支撑你的日子、决定你的未来的生活,才是属于你的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否则就只能是描募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生活当然也可以描摹,但它会让一个作家失去独特性和创造性。


正是因为杨志军独特的写作风格与丰富的经历,才使得我们得以在文字中发现那神圣且厚重的雪山和大地。好了,本期关于《雪山大地》的解读就到这里。持续关注“热点讲书”,我们与你一起收获新知,通过热点,了解一本经典书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444180807

一边趴着吧

大肚峰峰猴

混你妈的广告

小小GCC

主播声音真好听!

猜你喜欢
雪山

你只西藏幼犬的传奇经历一个云端哨所的动人故事一段为国仗剑的追梦旅程

by:风卷残一

边读边学|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乔阳,生于70年代,四川人,从事过多种职业。喜爱自然,在滇西北生活多年,现居大理。雪山和冰川,森林和草甸,讲述着它们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它们允许一个人类加入了这...

by:循医灯之明

遇雪山之南

当你以为生离死别,人生无望,每日浑浑噩噩。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不经意间闯进你的生活,不偏不倚,来的刚刚好。

by:卿卿qingqing

超脑|雪山

超脑雪山,古灵精怪的阿鬼和伙伴们到西南著名雪山风景区游览,同时他还有点小心思——追求同行的妹子小希。然而小希却给他当头一棒——不但被当备胎不说,还要帮小希寻找多...

by:_苏有卿__

雪山高原

《雪山高原》通过形象精炼、排比巧妙的歌词,高亢嘹亮、流畅优美的旋律,对藏族历史地理、文化风情做了令人难忘的传神写照。作品民族特色鲜明、激情满满,是藏歌又一首难得...

by:华语音乐

雪山上的达娃

在西藏边境小城亚东,离家出走的幼犬“达娃”与青年边防战士“黄月亮”相遇。这次偶遇,让达娃来到了海拔4500米的云端哨所,开启了一段传奇的成长经历。在雪域哨所长大...

by:starrysfy

雪山上的达娃

带您走进奇特之旅

by:雨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