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天人解,五官开窍

2023-08-12 23:33:0006:50 49
所属专辑:人的命运
声音简介
《四圣心源·天人解·五官开窍》北京扶阳国际中医科学研究院




天人解·五官开窍
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清阳上升,则七窍空灵;浊阴上逆,则五官窒塞。清升浊降,一定之位。人之少壮,清升而浊降,故上虚而下实;人之衰老,清陷而浊逆,故下虚而上实。七窍之空灵者,以其上虚;五官之窒塞者,以其上实。其实者,以其虚也,其虚者,以其实
解读
“清阳上升,则七窍空灵。”何谓“清阳上升”?脾土胃土一温热,消化好,吸收好,气旺血足,这种状态就叫作“清阳上升,七窍空灵”。所以,“清阳上升”指的是气血旺,大脑神经得养,五窍得养,人就会很精神,耳聪目明。
“浊阴上逆,则五官窒塞。”为什么人体会有“浊阴上逆”呢?因为我们贪凉饮冷,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中焦受寒后,中焦气机收束,导致上下气机不能形成正常的循环,上面的火降不下来,就会形成上逆,下面的水升不上去,就会形成下陷,这种状态就叫作“浊阴上逆”。
浊阴上逆,导致五官窒塞,其表现的症状就是嗅觉不灵敏了、鼻子不透气了、眼花、头晕、味觉失常等等,其病因根源都在于脾胃虚寒、中焦受寒。
“人之少壮,清升而浊降,故上虚而下实。”少壮之人,清气能升,浊气能降,所以上焦是清虚空灵的,下焦则肾气旺盛、肾精充足,此谓“上虚而下实”。进一步思考,少壮之人的这种清升浊降、上虚下实的状态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因为胃气旺盛而形成的。因为年少之人的脾胃就像新车一样,脾胃好则消化好、吸收好,气旺血足,气机左升右降,可以循环开来,从而形成清升浊降、上虚下实的健康状态。
“人之衰老,清陷而浊逆,故下虚而上实。”人之所以衰老,是因为脾胃虚弱、衰老导致气血不足,使升清降浊的能力变差。当升也升不上来,降也降不下去的时候,清气不能升,就形成“清陷”,而清气不能升,浊气就不能降,浊气不能降,自然就要上逆,即“浊逆”。清气升不上来,陷于下焦;浊气降不下去,逆于上焦,这种状态就叫作“清陷而浊逆”,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下虚而上实”的格局。这里的“实”指的就不是气实、气血足,而是指湿邪,如头晕、乏力、痰湿阻滞等就是“上实”的表现;正气虚、气血虚、肾气大亏等就是“下虚”的表现。因此,“上虚下实”与“上实下虚”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如果弄混了,就会解释不通。
“七窍之空灵者,以其上虚。”这里的“上虚”指的是清虚、空灵,但不是说“空”得什么也没有,而是指没有了痰浊水饮这些导致人体产生瘀阻、气滞的病理性产物,这时,清气才会充盈于上焦,人们会感觉到头脑有空灵之感,这种状态即为“上虚”。
“五官之窒塞者,以其上实。”当中焦受寒阻滞了气机上下不能沟通之后,气血就不能正常循环,五官九窍在缺乏气血滋养的情况下,其运化能力、排痰能力、通气能力等都会随之弱化,导致痰湿水饮瘀浊停留,阻塞了五官,形成窒塞,这种状态即为“上实”。
“其实者,以其虚也,其虚者,以其实也。”为什么上焦会生出痰湿水饮呢?因为胃气虚弱不能运化,导致痰浊水饮停留,所以“其实者,以其虚”;而“其虚者,以其实也”,指的是上焦的清虚状态,是七窍的空灵状态。那么这种“虚”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以其实”,即脾胃消化吸收好,气旺血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四圣心源

本书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之精髓,融会贯通于一体,提出了“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体系,辨证治疗,尤重中气。黄氏自谓其说远承先圣之...

by:勤行堂

四圣心源

内容简介播报编辑《四圣心源》是清朝黄元御1753年撰写的医书。黄元御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

by:山野伍樵夫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乃黄元御诸医书之会极,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为中医入门之捷径,学之即明医之源,学之即了悟医之道,能读黄氏书,则推脉义而得诊法,究药解而正物性...

by:同尘异谈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一部由清·黄元御撰于1753年,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他认为湿、寒是诸多病证发...

by:赤山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