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禁放烟花的倡导者,5年提案被采纳,但民众纷纷表示不满

2023-08-18 11:57:0114:32 5.6万
声音简介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每逢节假日或重要日子,到处都会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尤其是过年。

但一则“烟花禁令”的发布使得这一文化传统逐渐沦为过去式。

这一禁令的倡导者足足提议了五年,才使得全国全面禁烟。

那么,这位“烟花禁令”的倡导者他究竟出于什么目的?

烟花禁令

新年钟声的敲响总是伴随着烟花爆竹的热闹声。

五彩斑斓的烟花装点了星空,也装点了家家户户中国人的梦。

爆竹轰鸣,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响声里夹杂着小孩子们的欢笑声。

当绚烂的烟花点亮夜空,响亮的爆竹击破黑暗的时候,无数中国人都知晓,新年到了!

可直到2015年,一切都不一样了。那一年的新年格外的寂静,抬头望天看不见烟花绽放,低头看地听不见爆竹爆响。

那一年,中国的许多城市好像睡着了。

2015年国务院发布长文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北上广深城市首当其冲积极响应。

这一法案的提出离不开一位人物--杨凯生。

杨凯生本是前中国工商银行行长,从事金融行业服务。

他博士毕业从事工艺生产专业,后进入工商银行,从一名小业务员做起,做到了大银行行长后,又转向环境保护治理行业。

但杨凯生并不是提出“烟花禁令”的第一人,在他之前还有一位大人物--张玄武。

如果说杨凯生是半路出家从事环境保护行业,那张学武就是根正苗红的环境保护专家。

1988年张玄武首次在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当时的中国年味儿正浓,中国人正在烟花爆竹的热闹声中开心地度过一个又一个春节。

因此,此时的人大并没有采纳张玄武的建言,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势必造成民众反对。

张玄武在前,杨凯生在后。2010年-2015年长达5年的时间段中,杨凯生一次又一次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烟花禁令”。

“环境是人类生存之基,保护环境比年味儿更重要”

“我们类比中国与欧美的环境质量,发现欧美地区并没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他们的空气质量也明显好于中国”

杨凯生在人大会上积极地坚持着张学武的建言,一遍又一遍地坚持“烟花禁令”,提建议四次,不予采纳四次。

杨凯生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地更新自身的建言,终于在第五年,他的“烟花禁令”被采纳了。

“烟花禁令”符合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战略方针的需要,他的研究成果正与国家战略相符合。

除了将中国与欧美地区的环境质量相比较之外,杨凯生的研究成果还表明烟花爆竹爆炸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二氧化碳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本身就是致癌气体,这些气体都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烟花爆竹燃放后还会产生重金属物质如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元素会混着空气。

被风吹到小广场,街道,学校等地区,很可能被老人、孩子等弱势群体吸入,危害生命健康。

不仅如此这些物质在烟花爆竹燃放后会随着雨水流入小河,水库,田地等地方。

影响水质和土壤的PH值,从而进一步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

并且烟花爆竹储藏、运输容易发生火灾,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杨凯生的研究成果说服了人大,2015年“烟花禁令”开始执行,首先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开始试点执行。

而后进一步深入中西部的城市,乡村,由沿海至内陆,由城市至乡村,“烟花禁令”面向全国展开。

2015年之后的几年里,中国人过上了“保护环境”的新年。

夜空中没有绚烂的烟花,耳边也没有鞭炮轰鸣。中国的春节“文明”起来了,可年味儿也少了。

不止春节,还有元宵,清明,婚丧嫁娶等喜丧场合,需要放鞭炮放烟花烘托气氛的场合,都没了往日的热闹,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烟花禁令”执行后,年没有了年味儿,节日也没有了节日味儿,人民群众都在为了“保护环境”而退步,可“燃放烟花爆竹”不是中国文化传统吗?

烟花爆竹的由来

中国使用烟花爆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相传古代,有一只叫“夕”的怪兽,其形巨大无比,貌丑,尖嘴獠牙。

每当冬春交接之际,便会出现在村子附近,踩踏粮食作物,袭击村民,村民纷纷恐愕不已,避之不及。

当时的部落首领中有一位叫“年”的,他细心地发现火把燃烧后产生的噼里啪啦声让“年”不敢靠近。

为了验证他这一发现,年将潮湿的竹子筒扔进火堆里,潮湿的竹筒由于受热不均匀会发生爆裂,产生噼里啪啦地响声。

没想到,夕兽听到噼里啪啦声后果然不敢靠近。于是每到冬春交界之际,人们纷纷将湿竹筒扔进火堆里,以驱赶夕兽。

为了纪念年的功绩,人们将冬春交界的这一晚称之为“除夕”,将除夕前后几天称之为“过年”。

在过年的这几天里,家家户户放爆竹,寓意扫除旧年中的邪气,晦气,干干净净地迎来新的一年。

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药圣”孙思邈便在其著作《丹经》中记录了“火药”的存在。

然后一直到隋唐时期,有人在火药中加入镁、铅、铜等元素。

使得火药在爆炸的时候会产生五彩斑斓焰火,最早的烟花也从此形成。

当时的烟花也成为了深受唐代长安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

等到宋朝的时候,烟花进一步发展,各种烟花类型百花齐放。

“盆景烟花”、“架子烟花”深受民间群众的喜爱。

此时的烟花更大,视觉效果更震撼,宋代词人著名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便是描述的东京城内烟花绽放的情景。

以上便是烟花的部分演变发展史,爆竹的产生与发展与烟花大致类似。

唐代时有“爆竿”的说法,指的是将长长一截的小竹竿,一节一节地点燃、燃烧,随着燃烧路径的向上。

竹竿会持续地发出爆裂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便是最早的“爆竹”。

后来有古代炼丹家将硫磺粉、木炭等加入竹筒里炼丹,发现爆炸声音更大更具冲击力。

于是便阴差阳错地进一步推动了火药在爆竹中的使用。

北宋时期,东京城内已经出现了由纸包裹火药的的爆竹了,当时人民将其称之为“爆仗”。

至此,爆竹无论从形态或者是名称已经初具规模,并且一直延续到现代。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十四世纪,中国已是元明时期时,烟花爆竹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那时的欧洲才知道有火药的存在。

火药的发现与使用,中国比欧洲至少早几百年。

但是,现代我们使用的烟花、爆竹等在明清时期被称为“西洋焰火”,原因是当时的明清官员认为这是由西方引入的。

由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和冶金产业的发展,对火药的使用更加成熟,所以制作出的烟花、爆竹更加接近现代的形态。

但即使如此,作为中国人我们也应该深深铭记,烟花爆竹最早起于中国,是属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

烟花爆竹的出现娱乐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营造喜庆的氛围,是传统中国人过年过节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不仅如此,烟花爆竹还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当中,产生了强光弹、烟雾弹、照明弹等许多类型的军事武器。

用于战场上逃脱,用于海上照明为船只指示方向等等。

此外,烟花爆竹还纷纷应用于影视剧制作中。烟雾弹加上有颜色的烟剂,便是营造影视剧氛围的利器。

因此,烟花爆竹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还被广泛地运用于娱乐活动,军事活动,影视剧等多个方面。

基于此,再回看“烟花禁令”,杨凯生的建言未免有些过于激进。烟花爆竹污染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那应用于军事和影视等多个领域的烟花爆竹也要禁止吗?这显然不合常理。

“禁”与“放”的角逐

三年疫情过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有“年味儿”的春节来缓解疫情期间的精神压力。

一些“反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质疑禁止烟花爆竹对环境保护作用”的言论此起彼伏。

烟花爆竹的“禁”与“放”的角逐实际上是人民群众心声与环境保护直接的角逐。

是传统文化保护与新时代文明城市之间的角逐。

烟花爆竹给新年装点了不一样的色彩,喜庆、欢乐、祥和向来是人民群众喜爱的节日氛围。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承的节日文化,节日氛围突然消失了,心理难免失落。

节假日调休使加班时间增多,人民群众本就精疲力竭。

一年到头想借着春节,放点“烟花爆竹”驱散一年的厄运与疲惫,又不被允许。

节假日没有了,年味儿也没有了,从心理上而言总归是难以让人接受的。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著名“偷国”韩国一次又一次将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恬不知耻地声称那是韩国的文化。

偷完端午偷春节,偷完传统服饰偷武术,一旦中国的“烟花爆竹”禁止燃放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说不定就变成韩国的传统文化了。

所以,不管从文化传承还是人民群众的心理而言,反对“烟花禁令”是可以理解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烟花爆竹燃放确实存在其负面影响。

除了污染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加重温室效应。

易发生火灾等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外,对人民群众的社会日常生活也有不利作用。

烟花爆竹的质量难以完全监控,劣质,不合格的烟花爆竹流入日常容易危及使用者安全,可能发生炸伤等安全事故。

另外,烟花爆竹燃放也是一种噪声污染。

无论是烟花的爆炸声,或是爆竹轰鸣,其响声都是巨大的。

不利于病人休息,不利于学生安心学习,对于有心脏病的病人而言,猝不及防的一声爆炸声可能对其有生命危险。

并且大量烟花爆竹燃放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燃放后产生的垃圾纸屑难以清理,加重环卫工人工作负担。

因此,燃放烟花爆竹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群众需要燃放烟花爆竹作为娱乐活动娱乐身心,另一方面,燃放烟花爆竹对生态环境和群众社会生活又产生负担。

对此,人民日报对群众的心声积极回应,在人民娱乐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寻找平衡点。

根据人民日报的建议,燃放烟花爆竹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分区域、分时间、分情况实行。

国家发布政策,各地政府积极响应。

陕西、甘肃、山东等省份规定“指定区域内可以燃放烟花爆竹”。

辽宁规定除限定区域之外,其他区域燃放烟花爆竹不限制时间。

广东珠海直接废除了先前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管理条例,“烟花禁令”出现松动。

但另一方面,国家在对“烟花爆竹”的范围做出进一步规定,扩大了管理范围。

“烟花禁令”发布以后,大型的烟花爆竹被禁止售卖和燃放,但小型的,深受年轻人、儿童喜爱的“仙女棒”、“摔炮”等“冷烟花”逐渐火爆。

在新的政策内容中,这些小型“冷烟花”也被列为“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内,接受政府和人民的管理监督。

政策放开了但是也管严了。

政府正在烟花爆竹燃放和人民心声之间寻找平衡点,做到群众放心,群众满意。

“烟花禁令”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式,烟花爆竹该管,但也不能一刀切。

对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光靠烟花爆竹的禁止燃放,汽车尾气,工业废水,化石能源的使用等哪一样不危害环境。

但不能因为汽车排放尾气就不允许开私家车上路了,不能因为工业会排放废水就不发展工业了。

同样的,不能因为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就不允许燃放了。

燃放烟花爆竹,传承中国文化传统是人民群众的心声,不能因为保护环境就忽视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同样的,不能因为它是文化传统就放任不管,任凭群众自由燃放,毕竟空气污染、安全隐患同样不可小觑。

结语

寻找“烟花爆竹的燃放”和“文化传统、人民心声”之间的平衡点是政府的职责。

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推行不同的政策是政府的任务。

政策应随时代而变,政策应随人民心声而调。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言熙公子

杨凯生这是断中华文化传承,是文化战,是汉奸

言熙公子

狗屁,一个搞金融的,来搞环保,他是破坏中华文化传统,文化战捣乱份子,收了多少钱

且以此生共白头

深挖吧,绝对有货

wkqin

杨就是个哗众取宠的伪君子,中国人燃放了二千多年,地球没有毁灭

清潭秋月

念书的是机器人吧

猜你喜欢
烟花碎

巧摹盛世红妆,笑叹情深不寿继《兰陵皇妃》速创畅销神话后千万读者深情呼唤古言天后、飞魔幻当家花旦杨千紫再次演绎凄美神伤的旷世绮恋字字珠玑句句倾心与她共...

by:0闲看花开0

烟花易冷

那年春日,她十九岁,青春美貌,含娇带怯嫁入帅府,以为夫君便是那风流少帅!盖头揭开,却陡然是晴天霹雳!他说:雪落,我后悔了,我不该把你送到他身边!他说:雪落,天下...

by:_阿凉_

烟花乱

你是我的花妖,是我生死的寂寞,也是我心里的十万亩玫瑰……这命中注定的相遇,胭脂花瓣,开到茶藦,一场《烟花乱》——本年度最纯粹最唯美的爱情小说,缠绵悱恻,直去青春...

by:顾辰1zh

迷眼烟花醉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不为众人所理解的一少数,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他们生命中的欢乐与辛酸,灵魂深处的黑暗和光明。【题记】我们不是神,所以我们无法...

by:宝宝之书

烟花与鞭炮

各种烟花鞭炮

by:TyPhoon

他比烟花寂寞夏眠程璟琛

帝都花边新闻制造者程璟琛突然收心了,只不过他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太太,而是那个起死回生突然从国外回来的男人。程璟琛之所以突然顾家,理由很简单,他每天都在怀疑自己的太...

by:麦兜学妹

烟花乱世

一部经典小说,喜欢请多点赞啊,,,,,好东西要分享给小伙伴啊,所有专辑完全免费,本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内容紧扣发展脉搏。。绝对震撼你的耳膜,,,,还等什么,赶快来...

by:牛忙地

《烟花未眠》

【内容简介】她有对她一往情深的哥们,也有默默保护着她的爷们,更有一群不离不弃的朋友、同学、闺蜜、死对头……当然,还有那些不曾被不言弃的青春岁月。一个梦境牵扯出一...

by:麦豆声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