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急电毛主席:你们快抽调两个师来边境

2023-08-18 12:52:0115:57 9968
声音简介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2年纳粹德国的战车开到了斯大林格勒,事关两国国运的大战正式打响。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斯大林曾6次向毛主席求援,甚至发出急电要我方抽调两个师到边境驻防。

不过毛主席却拒绝了斯大林的请求,如今回头再看不禁感慨毛主席的英明果断。

那么当时的苏联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危机?斯大林6次求援的过程又是怎样的?面对苏联方面的求援毛主席又是如何抉择的?毛主席又为何拒绝斯大林的请求呢?

风云突变

苏德战争一直是传奇的存在,其战况之激烈、规模之庞大、伤亡之惨重在整个二战过程中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更是堪称“绞肉机”的存在,双方都投入了近乎所有主力,说是一场巅峰对决也不为过。

这场战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不止事关两个国家的国运和存亡,甚至可以说决定了世界的未来走向。

最终苏联方面以200万伤亡的代价拿下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也扭转了整个苏德战争的形势。

然而在战争的伊始,苏联方面却连连失利,德国的战车一路凯歌,斯大林甚至6次向中共方面求援,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其实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毛主席就已经敏锐地觉察到希特勒方面有可能对苏联下手发动袭击。

于是中共方面便将此疑虑告诉了斯大林,不过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缘故,斯大林对于这一情报并不以为意。

何况当时德国的目标一直在欧洲地区,尤其是英国还迟迟没有拿下,所以没有人会相信德国会转头进攻苏联。

实际上不止是斯大林,就连作为“盟友”的日本对这一情况也并不知晓,甚至在苏德开战的消息传来后,日本方面也是感到惊讶。

不过斯大林虽然不相信希特勒会进攻苏联,但还是在边境做了一定的准备。

然而1941年6月22日,德国方面联合其他的欧洲国家,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

他们集合了3个集团军,共550万兵力,以及无数的飞机、坦克、大炮等机械化部队向着苏联方向火速行进。

此时的斯大林才反应过来,苏联要面临大麻烦了,这将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恶战。

纳粹方面兵分三路向苏联发起闪击战,北路集团直扑十月革命的发生地列宁格勒,中路集团开往苏联的首都莫斯科。

而南路则朝着欧洲粮仓、石油产地的乌克兰以及高加索地区推进。

虽然之前斯大林在边境也有所部署,但是因为信息的矛盾,导致准备并不充分,在战争刚开始的半个多月内,德国方面就已经深入了苏联腹地600公里。

面对这一情况,希特勒得意洋洋,甚至放出狠话要用三个月的时间让苏联从世界地图上消失。

面对来势汹汹的纳粹集团军,苏联方面步步败退,眼看德军的部队就要攻入苏联的中心腹地了。

此时的斯大林可谓是焦头烂额,面对德军的闪电攻势,斯大林赶忙开始调兵遣将,抽调国内的主力部队赶赴前线进行抵抗。

苏联方面集结了列宁格勒的21个师以及波罗的海的25个师参与西线的作战,不过即便形势危急,苏联位于远东的部队斯大林却不敢轻易调动。

因为让斯大林最为担心的不止是西线与德军的战事,还有日本关东军的威胁。

就在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苏联方面获得消息,纳粹德国与日本方面相互勾结准备在东线对苏联发起夹击之势,这是斯大林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于是斯大林便向毛主席发出急电,希望中共方面抽出两个师的兵力到北部边境防备日军的袭击。

这其实并不是斯大林第一次向毛主席发出求援了,事实上在整个苏德战争中,斯大林曾先后6次向中共求援。

求援被拒

1941年7月,也就是“巴巴罗萨”计划刚刚拉开序幕后不久,斯大林就致电毛主席,希望中共方面破坏位于北平、张家口等地的交通,不要让日军集结。

同时还希望中共方面抽调一些兵力在长城附近,以起到牵制日军的作用。

面对这一请求毛主席立刻命令彭德怀加强对华北地区的防备,以配合苏军的作战。

不过毛主席却还做了另外一个强调,就是提醒彭德怀:

“对于苏联的配合是战略上的配合,并不是战役上的配合,是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

那么毛主席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别急我们先往下看。

1941年10月,此时德军已经准备向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了,就在这关键时刻,斯大林再次收到密报。

其内容是:如果德军成功拿下莫斯科,日本也会出军远东地区。

这让斯大林焦急不已,此时苏联抵抗德军都已经十分艰难,倘若日军在攻远东,苏联方面恐怕没有招架之力。

于是斯大林第二次给毛主席致电,希望中共采取行动向日军发起进攻,配合苏联。

然而毛主席却委婉的拒绝了,表示我军目前的首先任务是对内,而不是对外兵援苏联。

1942年5月,德军在南线战场突破了苏联的防线,此时的斯大林再次受到了日军在边境集结的消息。

然而斯大林纵观了国际局势,目前也只有中国方面可以帮得上忙了,于是斯大林第三次致电毛主席。

这次斯大林的请求依旧是希望中共方面配合苏联进攻日军,为了更好地达成目的,苏联方面甚至还派出了相关人员到延安进行督促。

然而毛主席的回答依旧和上次一样,并没有正面答应斯大林的请求,而是表示:

“目前中共的处境也是非常艰难,继续休整,我们可以配合苏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敌发动大规模战役,以目前的情况看这样根本不切实际。”

事实上,但是的中共面临着重大的困难,一方面是日本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国民党的反共行动。

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中共如果主动挑起大规模战争,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寻死路,当然这也只是原因之一。

且说斯大林对于中共方面的不配合有些恼怒,却也无可奈何,到1942年7月最为血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打响。

德军方面集结了150万兵力,以及坦克、战机等对斯大林格勒展开猛烈的进攻,斯大林也在该地部署了重兵,大战一触即发。

不久德军第6集团军率先发起了突击,斯大林也下令要坚守阵地就不能退后一步,凭借着苏军的英勇抵抗以及德军装甲支援的不足,德军的攻势暂缓了下来。

就在斯大林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9月德军再次突破苏军的防线,情况对于苏联来说十分的不利。

不过此时斯大林最为担心的还不是斯大林格勒前线,而是自己的大后方,因为此时的斯大林再次收到消息,日本方面可能会配合德国入侵远东。

虽然情报的真假无从辨别,但是日本方面一直对苏联虎视眈眈,德日私下又接触密切。

并且此时的苏联也无力再开辟东线战场,所以日本与德国配合进攻苏联,是合情合理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因为此事夜不能寐的斯大林第四次致电毛主席,希望中共方面抽调两个师的兵力到蒙古地区围堵日本。

为了使中共方面能够答应此事,斯大林还以支援大批武器作为条件。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再度拒绝了斯大林的请求,因为到蒙古地区沿途都有日本的空军部队,根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事。

不过斯大林仍然不死心,远东一直都是他最大的后顾之忧,于是斯大林便再次致电毛主席,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斯大林表示:“既然大部队目标明显容易遭受日军空中势力的打击,那么可以以游击队的形式派出小股部队到边境。”

“我们许诺,只要中共的部队能够过来,我们保证提供武器的供给。”

这已经是斯大林第五次致电毛主席了,不过让斯大林恼火的是,对于这个提议毛主席依然表示不接受。

不过斯大林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毛主席心中对于局势早已有了自己的判断,拒绝斯大林也是因为成竹在胸...

高瞻远瞩

实际上,毛主席之所以在前5次的支援请求中屡次拒绝斯大林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在经历了百团大战的打击后,日本方面也不敢在掉以轻心了,开始在华北战场不断加码,加大对共产党势力的打击。

自1941年开始,日军方面开始集结精锐部队对华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

而此时我党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虽然实力相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论在兵力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与日军相去甚远。

并且日本方面在华北地区“经营”多年,当地的防御工事也是非常的坚固,想要突破谈何容易。

不仅如此,我军还面临着弹药、粮食等方面的补给问题,想要通过正面与日军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和日军的对峙,一定会呈持久的趋势,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巨大的成果的。

更何况,除了日寇以外,一心想要独裁的蒋介石也视中共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心想要剿灭中共势力。

从1939年到1943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国民党方面就掀起了三场反共高潮,甚至还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这些都让我军元气大伤,急需调整巩固,所以在斯大林提出支援请求时中共已是自顾不暇了,根本没有余力在边境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作战。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毛主席早已洞悉了局势,并做了深远的战略分析,他料定日本方面不会北上,而会南进。

事实上,在最初日本似乎确实有北上进攻远东的意向,在配合德国攻占苏联后,日本就可以进一步直取美国。

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日本方面就曾经向伪满洲国增派了四个师的兵力,其目的非常明显,就是有将战事继续向外扩张的野心。

不过当时的日本重臣东条英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日本配合德国进攻远东,符合德国的利益,但日本却不一定定能得利。

苏联同样是大国同时也是军事强国,同时远东地区地区气候非常复杂,加上面积广阔,要拿下远东谈何容易,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

况且日本方面在中国战场还没有取得胜利,就劳师远征开辟第二战场,会使日本方面面临双线作战的巨大压力。

所以东条英机并不认为出兵苏联是明智之举,应该将北上战略改为南进。

与此同时,由于苏联的国土过于广阔,就在德军在前线战场上屡屡获胜时,他们也逐渐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由于通过闪电战快速推进,苏联方面在不敌的情况下也进行了战术性撤退,如此一来德国的军队便越发深入。

此时的后方补给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过长的战线使得德国方面根本就供应不及,其推进的速度也因此放缓,这更加印证了东条英机的看法。

由于德国在正面战场受阻,便派遣大使与日本方面交涉,希望日本出兵与德国一起合围苏联,使其面临腹背夹击之势。

此提议果然被东条英机拒绝,后来日本便开始对长沙和东南亚发起进攻。

这一切都在毛主席的预料当中,所以毛主席才会对彭德怀说要在战略上配合,而非战役上。

中共方面虽然没有在正面与苏联方面配合向日本进攻,但实质上一直在南边牵制日军,使日军不敢分兵北进,这就是战略上的配合。

而企图通过与苏联军队的配合直接在边境进攻日军也显然是不合实际的,抗日战场一定会进入相持阶段。

1943年斯大林第6次致电毛主席,此时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进入决战决断,斯大林希望中共在长城一线部署兵力牵制日军。

毛主席瞬间明白了斯大林的意图,于是秘密部署部队,以待时机,避免引起日军的注意,从而暴露牵制意图。

1943年2月,随着德国第6军团的覆灭,苏联以巨大的代价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战争的形势出现逆转。

后来日本难进踏入太平洋战场,却节节失利,苏联也没有了后顾之忧,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同盟国。

1944年苏联开始反攻,希特勒在苏联战场折戟,第二年德国投降,苏联取得苏德战争的胜利。

与此同时,抗日战争也进入反攻阶段,1945年在德国投降的同一年,日本也宣告投降,二战结束。

如今回过头来再看毛主席对于斯大林求请的抉择,以及所有的战略决策,不禁让人慨叹毛主席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

结语

在整个苏德战争的过程中,我军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支援苏联的大规模作战中,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军对日本军的牵制从侧面来说,对苏德战争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有巨大的贡献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毛主席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战术,为我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回首历史,不禁让人感慨:“还是毛主席伟大啊!”

作者:然若

编辑:二爻

参考文献

于杰.苏德战争:斯大林六次电请毛泽东出兵内幕[J].党员干部之友,2010:56-57.

张晓飞.苏德战争爆发与中共军事因应之道[J].中国纪念馆研究,2021:112-118.

本文由“客馆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德,苏两军对峙,成千上万的士兵相互厮杀、尸横遍野,他们在枪林弹雨中为反法西斯战争展开了生死之战……

by:大鱼海糖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极其惨烈,苏德两方战斗伤亡都非常惨重,欢迎大家收听。

by:文若有声

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

作者崔可夫,出生于1900.2,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在苏芬战争期间任第9集团军司令.1942.9,临危受命、担任第62集团军司令,坚守斯大林格勒.之后,指挥了...

by:大可1813

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

除了核武器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这一事件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结果便莫过于苏联对德国的胜利。这两者引起的变化和由其带来的问题在战后超过20年的时间里成了整个世界...

by:tiantianya

二战经典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经典战例,斯大林格保卫战

by:晴空壹鹤

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完整战史

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挥师东进。1941年6月—1942年11月,国界线交战、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维亚济马战役、莫斯科战役、二次哈尔科夫战役、“蓝...

by:多云下的蛋

血染的冬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翔实的史料特别是大量新解密档案材料的依据,以鲜活的形象和生动、通俗、朴实的语言,多方面、多层次地再现了这一战略性重大战役的面貌。斯大林格勒会战是世界军事史乃至人...

by:占星堂2

一个俄罗斯狙击手的笔记|斯大林格勒的生死狙击

瓦西里-扎伊采夫是世界排名第14的苏联狙击手,是电影《大敌当前》的主人公。这位官方狙杀纪录400的二战狙击手经历了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大门希劳高地的苏德战争过程,...

by:战壕里的烟斗

最后的国门:宜昌保卫战|中国抗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演播贺彩

铁血阳刚,气壮山河。这是一部浓墨重彩,全景式反映中日两军宜昌大血战的纪实文学作品。宜昌数度攻防战,与一九四三年夏的石牌保卫战,被称为中国的“...

by:贺7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