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郑州丨杜甫:半生潦倒的老杜,也有过裘马清狂的快意时光

2023-08-19 15:22:0908:09 259
声音简介

提到诗圣杜甫,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张饱经沧桑的干瘦面庞。他把对时事的忧心、对家国的挚爱、对苍生的关怀诉诸笔端,成就了一代诗名。但环绕在他身上的,总是沉郁顿挫、风雨飘摇的悲凉标签。

其实,这位出生于河南巩县的诗人,出身名门,是一个妥妥的贵公子,年少时也曾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只是在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节点上,个人的命运齿轮只能随之转动……

出身名门 壮游天下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祖籍襄阳,在其曾祖父杜依艺任巩县令一职时,家族开始在巩县定居。他是西晋著名军事家杜预的十三世孙,祖父是被誉为唐代“近体诗”奠基人的杜审言。杜审言官职不高,却以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誉为初唐五律第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杜甫也曾写诗云:“吾祖诗冠古。”

杜甫的父亲名为杜闲,虽不如祖父有才名,但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员;母亲出身清河崔氏,是义阳王李琮的外孙女;继母是范阳卢氏之女,同样是世家豪族。

出身官宦世家的杜甫,有肆意潇洒当纨绔的资本。但他受家学熏陶,勤奋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可贵的是,他还有一份单纯的少年心性。

杜甫曾在《百忧集行》中写道:“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样顽皮的杜甫,与大众眼中的“诗圣”形象,似乎很难重合,却彰显了诗人一生贯之的赤子之心。

古人讲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条件的人,到了年纪就去远方漫游,广交好友,增长见识。成年后的杜甫,也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他从洛阳出发,经过淮阴、扬州,到达江南,甚至一度想要东渡日本。多年后,杜甫还在长诗《壮游》中回忆这段经历,表示“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少年不知愁滋味,鲜衣怒马,意气风发。游历五年后,杜甫回到洛阳,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不料名落孙山。但他并没有沉浸在落榜的失落中,而是打包好行囊,继续漫游。此时,杜甫的父亲在山东任兖州司马,杜甫便顺势来到齐鲁大地。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期间,杜甫登上泰山,不禁胸起狂澜,许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

十年的壮游生活,是杜甫一生中最为轻松惬意的时光。他的家族,给予了他看遍河山的资本和裘马清狂的后路。而这一切,在杜闲因病去世时,都戛然而止。

中年失意 困守长安

父亲去世后,已是而立之年的杜甫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要走的路。他与妻子杨氏成婚,寓居偃师首阳山下,后因姑母病逝而前往洛阳。

在洛阳,杜甫与被“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此时的杜甫,正处于“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的尴尬境地。失意的两人一见如故,携手同游东都名胜,并相约“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而至,还与高适邂逅,三人一路东行,在古吹台醉酒赋诗。次年,杜甫和李白在山东再次相聚,一起登高怀古,求道访隐,两人“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关系更加亲密。

分别时,李杜互赠诗篇。杜甫作《赠李白》云:“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则写下《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只是相较于李白“且尽手中杯”的潇洒,杜甫的“空度日”似乎蕴藏着自己因虚耗光阴的无边落寞。因此在与李白分别后,杜甫便前往都城长安,求取功名。

次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与了这次科举考试。但由于主考官李林甫嫉妒贤能,设计出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使得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不成,杜甫只能寄希望于权贵举荐。他客居长安,投赠献赋,奔走干谒,但都没有结果。“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郁郁不得志的杜甫,困守长安十年后,才被授予了一个管理军械的小官。

志向远大的杜甫,想必是心有不甘的。但他只能为了生计接受这无用之职。上任之前,杜甫前往长安城北的奉先县省亲,不想刚到家就得知小儿子已经活活饿死的消息。

结合省亲途中的见闻,杜甫在悲愤之中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的诗句,字字泣血,令人不忍卒读。

这时的他无法想到,这样不幸的遭遇仅仅是个开始。

乱世飘零 老病孤舟

杜甫从长安返家的路上,触目即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悬殊景象。此时,安史之乱在远方已经爆发,只是消息还未传回京城,玄宗与贵妃仍在骊山宫中歌舞升平。

次年六月,安禄山进逼潼关,玄宗西逃,杜甫也带着家人仓惶避难。在听闻肃宗即位的消息后,杜甫只身北上,希望为国效力,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充满理想主义信念的杜甫,时刻关注着时局的发展,积极为剿灭叛军献策,思考如何减轻百姓的负担,后来成功出逃,面见肃宗,被授予左拾遗的官职,但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华州。

战乱纷纷,民不聊生,“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百姓的真切苦楚和时政的污浊不堪,几乎摧毁了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在职仅一年左右,他就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彻底远离了朝廷。正是在这段时间,杜甫写下“三吏”“三别”,将对王朝兴衰的关注,转向了对普通人命运的诉说。

几经辗转,疲于奔命的杜甫来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度过了几年安定的生活。但日子依旧很苦,“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杜甫苦中作乐,与妻子“画纸为棋局”,与孩子“敲针作钓钩”,仿佛放下一切,成为一个真正的田园老翁。只是在茅屋为秋风暴雨所破之时,他彻夜难眠,心中忧虑的仍是天下寒士。

哪怕是这样的日子也无法长久,在一直给予关照的严武去世后,杜甫离开成都,后因思乡而乘舟北上。途经湖南岳阳,他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感慨万千,写下了《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时,杜甫身患肺病,右耳已聋,年老体衰,此后不足两年就在投奔舅父的途中去世,年仅59岁。

去世前的数年内,杜甫几乎一直在船上漂泊,缺衣少食,居无定所,与年少的富足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半生的颠沛流离,更彰显了他的崇高志向。他在乱世中书写的“诗史”,使他虽未建功立业,却得千古不朽之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by:Ary远方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by:lie流伶

免费|杜甫传|童书&杜甫

稳定日更30集,不定期爆更,AI主播良心又迷人,订阅追更不迷路!【内容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杜审言是著...

by:天喜de电子书

杜甫传

作者通过描写唐玄宗统治后期黑暗腐败的政治以及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将国家的不幸与杜甫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写出了一个处于世运变换时期的伟大诗人沉沦穷困的命...

by:朵岚1314

杜甫传

用阅读走进杜甫的一生!阅读原本为长江文艺出版社《杜甫传》,作者莫砺锋童强。纯粹一个读者的有声阅读行为,如果所阅书籍牵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依字行腔,依义行调...

by:扬子读书

杜甫传

感受一下唐朝诗人杜甫的一生

by:茗萍

杜甫传

诗人杜甫经历了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歌反映大唐兴衰,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誉为“诗史”。杜甫也是一个很重视友谊的人许多著...

by:馨韵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