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锤杀手:新房子里爬出的血人

2023-09-03 12:51:2915:24 3489
声音简介

2015年1月3日,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学生没有上课,大人没有上班,很多地方都还处在节日的祥和气氛中。

然而,一声女孩的惊呼,打破了湖北恩施自治州一村庄的宁静。

这天清早,女孩背着竹篓去山上割猪草,路过山脚下一住户家时,听到有奇怪的声音,循声来到门口,看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从里面爬出来,当场吓得发出尖叫。

附近的村民听着声音赶来,发现“血人”是这家的小主人——年仅十岁的“聪娃”。

当时聪娃已经有些神智不清了,说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村民在门口喊叫聪娃的父母,没人回应,一个有车的村民主动提出送聪娃到医院抢救,其余人不敢擅自进屋,帮着报了警。

派出所警察从大门进去,沿着楼梯往上走,能明显闻到一股血腥味。随着离卧室越来越近,血腥味也越来越浓,进入卧室,眼前所及一片血腥,床上躺着一男一女两具尸体,四围墙壁和天花板上有大量喷溅状的血迹。

经村民辨认,确定死者是这户人家的夫妇二人,从状态来看,他们应该是在熟睡时被人用钝器击打头部导死,聪娃头部同样受到了重击,却没有毙命,早晨醒来后爬到大门口被人发现,方才掀开这起惊天大案。

这是一栋新建成不久的两层楼房,一楼是堂屋,二楼是卧室,上面还有个楼顶。和光鲜的外貌不同的是,房内家徒四壁,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村干部介绍道,死者夫妻都患有慢性病,没能力外出务工,就靠着在家里种地过活,日子很拮据,这新房子还是村里和镇上想办法给他们争取到政策筹措了点款项才修起来的,刚住进去没几个月。

警方勘验发现,室内有明显翻动迹象,疑似侵财案件,现场除了受害者一家三口的鞋印外,还发现了三枚他人的鞋印,但暂时不能确定是其他客人留下的还是嫌疑人留下的。楼下门锁完好,二楼的窗户也没有撬动、攀爬痕迹,嫌疑人像是和平进入房间的,难道是熟人作案?

可村干部都说聪娃家的经济状况在村里是垫底的,熟人不可能不知道这情况,为何还要触犯杀人的罪名来谋财呢?民警遂又想到了仇杀。

进一步勘查又有了新发现:卧室的床底下有把锤子,上面沾有新鲜的血迹和头发丝,与死者头上的伤痕吻合,应该就是作案工具。楼顶平台有双带血的手套,应该是嫌疑人逃离现场时留下的。

另外,民警在楼顶找到了嫌疑人“和平进入”的答案。死者的房子依山而建,顶楼平台能直接通往后面的山上,嫌疑人完全可以从此处进出房间。二楼和楼顶之间的那扇木门没有锁,亦为嫌疑人提供了便利。平台靠近后山那里的围墙上还有一个由新鲜泥土留下的不完整鞋印,更是坐实了这一可能。

这样的话,前面“熟人作案”的推论就不成立了,更像是一起陌生人犯下的侵财案。

熟人自然知道死者家没有钱,陌生人可以凭着新修好的房子判断其比较富裕,但死者家地处村子比较中心的位置,从村外进来,必然会先经过另外几家更为气派的楼房,只不过建成有些年份了,看着比较旧,没有死者家新。正常情况看,嫌疑人挑聪娃家下手的机率并不大。

由此,警方推断,嫌疑人对村子的地形还是比较熟悉的,不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于是决定以案发地为中心,从内向外开展走访调查,寻找线索。

一天后,警方掌握到,最后一个见过死者夫妇的人是邻居张辉,他说,案发当天下午,他到镇上的银行取钱,排到自己时发现没带身份证,办不了,就坐公交车回来了,回村后看着时间还早,就到死者家串门,待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到自己家中。

“银行”这个词触动了侦查员的神经,有些案例就是嫌疑人在银行周边物色目标,然后一路跟踪踩点,伺机下手。那这起案件的嫌疑人会不会是张辉引来的呢?因他是先回的死者家中,让嫌疑人误以为那是他的家,夜里就前来夺财。

为了查明真相,警方立即按张辉所说,调取了当日银行和公交车上的监控,对他的轨迹进行还原,并试图找出可疑人员。然而,核查下来,毫无收获。

这张辉也是个热心人,他刚开始听了警察的怀疑时,很是自责,生怕真是自己引来了豺狼害了邻居家性命,见结果不是那样,长松了口气。同时,按警方“侵财”的思路,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12月中旬,死者一家卖农产品挣了九千块钱,用这钱还了一些修房子时欠下的债务,案发当天他在死者家串门时,对方还高兴地提及此事,说感觉负担轻了不少。

现今这个年代,九千元算不得巨款,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一下子拿这么多钱还是很让人眼红的。

侦查员不由猜想,莫非根源就在这里?

恰在此时,聪娃醒了过来。

聪娃作为受害者,与嫌疑人有过直接接触,他的苏醒让民警看到了希望,感觉曙光就在前方。

在医院,侦查员试探着问起当时的情况,让人吃惊的是,聪娃说,1月2号晚上到他家的是三四个小混混。

这就奇怪了,警方现场勘查的结论是嫌疑人只有一个,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

聪娃虽然小,可十岁的年龄已经有了完整的认知和记忆能力,何况是这么重大的事件,他应该不会记错才对。并且,他对当时的情况描述得非常详细,说其中有个黄色鸡冠头的男子是带头人,他们在屋里到处乱翻找钱,屋外还有辆车在等着他们,看那灯光像是摩托车。

后来聪娃就昏迷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聪娃讲的情况与通过刑侦技术勘验的结果不一样,警方将其归结为嫌疑人具有超强的反侦查意识,作案后对现场进行了清理,抹去了大量痕迹。

嫌疑人之一染有一头黄发,这在偏僻的乡村是个很惹眼的特征,警方将其列为重点进行调查,很快就有了发现。

一名当地的货车司机反映,案发当天,他开车经过村子时,看到四个年轻男子在路边,有个人就是黄色鸡冠头,旁边停着两辆摩托车,车上绑着钢管。司机担心他们是拦路抢劫的,连忙把车门锁了,又把稳了方向盘,结果直到自己开过去了,他们都没有动作。

看来这伙人白天就去村子里踩点了,警方信心大增,继续搜寻,仅用了四个小时,就成功找到了这帮子人,为首的黄头男子是隔壁镇一个村的社会青年,其余人都是他的朋友。

当警方问到其1月2日的行踪时,黄发男子支支吾吾不肯说,侦查员声色俱厉,讲明事情的严重性,黄毛一听竟然牵扯到了命案,脸色大变,连忙说那天他是带人去找一个村民打架的,起因是两人在镇上赶集时起了冲突,争执了几句,黄毛气不过,想找回场子。结果那天过去后,得知村民已经外出打工了,短期不会回来,黄毛扑了个空,就问明了村民家的土地所在,带人去地里把庄稼糟蹋了,然后就溜之大吉。

经确认,黄毛所说基本属实,当天晚上案发时,他们几人也都有充足的不在场证明。

这就奇怪了,难道还有另一拔骑摩托的年轻男子且里面刚好有个黄头发的?

侦查员决定再次询问聪娃,进一步确定些细节,这一回,聪娃却说晚上只有个黑影,完全看不清长什么样,然后就听到“爸爸的哭声”。

民警感觉聪娃的话有些问题,他明明只是个小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吓坏了,他却没提到自己哭,反倒说爸爸哭了。最关键的是,两次询问,他的说辞完全不一样。

聪娃是实实在在的受害者,警方自然不会去揣度他前言不搭后语是有什么“不良居心”,那总得有个解释才行啊。

这时,主治医生告诉民警,聪娃的头部在袭击中受到了严重伤害,应该是导致了脑干受损,进而造成思维混乱,把白天在村里见到的黄头发男子一伙和晚上家中的遭遇混在了一起。

这样一来,就讲得通了。

聪娃的话不再具有参考性,专案组重新梳理案情后,还是把目光放回到先前那九千块钱上面。

死者曾告诉张辉用这钱还了些修房子的欠账,经查,这些账是欠一些工人的,每人欠得不多,少的几百元,多的也就两千元。那么,会不会是还账的时候,对方从交谈中掌握到死者手里还剩了一笔钱进而动了歪心思呢?

当时的施工队是镇上出面找的,工人都是镇里的人,但与死者不在同一个村,这刚好就与前面分析的“对现场环境熟悉却又不清楚死者的真实家境”吻合了。

专案组立即对施工队的所有人员进行了排查,初步接触后,感觉他们都没有充足的作案条件。

就在此时,法医对现场提取到的所有物证的检测结果出来了,有一根头发丝的DNA序列与死者及近期到过其家中的村民都不相符,很可能是凶手留下的。

专案组立即对施工队的工人做了配对,结果再次让人意外,竟然无一人能对上。

此时距离案发已经三天了,错过了最黄金的侦查时间,嫌疑人很可能已经远走高飞,即便最终确定了身份,要想抓住他也要耗费更大的精力,这让专案民警非常烦闷。

而聪娃在事件中受到重伤,还要承受父母双亡的悲痛,情绪一直不怎么好。专案民警有空都会到医院陪他玩、陪他说话,既是看望,也是希望能从他的一些只言片语中获取线索。

兴许是老天有眼,聪娃还真讲出了一条关键信息。民警注意到,他说在家里盖房子的时候,施工队里有个大哥哥,也经常陪他玩。

可施工队里明明都是中年男子,哪来的大哥哥?难道这又是聪娃神经错乱下记忆拼接产生的幻觉?

警方没有放弃,向施工队求证,意外地获悉,有个刷墙师傅的徒弟曾过来帮过几天忙,他只有20岁,符合聪娃口中“大哥哥”的描述。更让人兴奋的是,该名师傅告诉警察,事发前死者给他结账时,徒弟也在现场,知道这事。

警方立即派人找到了这名徒弟,当问及1月2日晚上的去向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自己从1月1日开始就在离事发地二十公里的镇上一家网吧,一直在打游戏,第二天才离开。

侦查员将信将疑,提取了他的血样后,又去调取了网吧内部及周边街道的监控录像。

监控直截了当地戳穿了男子的谎言,当晚10点左右,他走出网吧,骑摩托车离开,而行驶方向正是死者家所在的村庄。大约一个半小时后,他又骑着车回来了,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离开。

此前尸检结果表明,户主夫妻的死亡时间就在晚上10点到12点之间,与男子离开网吧的时间吻合。

一天后,男子的DNA检测结果出来,与那根头发完全吻合。虽然男子之前在户主家做过活,但那已经是几个月前的事情,而从头发毛囊的情况来看,是最近掉落的,这就坐实了其嫌疑。

在警方的攻势下,嫌疑人周良承认了自己为财杀害死者一家的犯罪事实。

周良认为,能修房子的人家,条件都不错,而最近他又亲自看到这家主人摸出一大叠钱来给师傅结账,更加觉得他是有钱人。

事发当日,周良在网吧玩了一天游戏,眼看着上网卡里余额即将为零,而自己裤包里已经没钱了,连晚饭都还没吃。想着,周良开始盘算着去哪里弄点钱,自然而然就想起了死者!

从网吧出来后,周良骑着摩托车直奔目的地。因帮死者家做过活,了解房屋结构,所以他径直从后山翻进了屋,戴上手套,就地在楼顶找了把羊角锤,然后走到卧室行凶,对死者夫妇及聪娃的头部猛砸。

作案后,周良在房间乱翻一阵,只找到三百多元现金,他拿着钱,扔下凶器和手套,原路离开,骑着车返回网吧,用这沾血的钱吃饭、继续冲钱打游戏。

周良说,他认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警察不可能查到自己头上,就没想着跑。

而当被问及对犯下的罪孽是否有过后悔时,他说:“没钱的日子不好过。敲那小娃时,我想着之前和他一起玩的情形,没下狠手,现在他能活下来,我觉得不错。”

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精彩,没钱就能犯罪?更何况,周良手脚健全,又正值壮年,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赚钱,偏偏要走这条“捷径”,犯案后还没有丝毫悔改之意,究其根源,还是不正确的价值观所致。

经法院审判,周良故意杀人罪成立,被判处死刑。

真是可惜了他名字里的“良”字!

关注“韦一同说”公众号,后台回复大案,获取红衣男孩、蓝可儿、南大碎尸、朱令中毒、劳荣枝、洛阳性奴、消失的夫妻、孙小果等案件内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老房子里的叮嘱

深夜呢喃,日常叮嘱

by:浩源的老房子

森林里的绿房子

纪录爱读诗的棒棒糖正在读的课外书内容简介

by:爱读诗的棒棒糖

岁月里的红房子

作者:叶子,黑龙江哈尔滨市人,1957年出生于辽东半岛。汉语言文学专业。做过工农、参过军、当过教师,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练就她吃苦耐劳的品格;电视导演的工作拓展...

by:剧舞吧从此天涯

城里的房子 徐远

本书分为“房产配置,远近高低各不同”“多维勾勒房市轮廓”“对标发达城市,拨开中国房价迷雾”“房价的经济学透视”“短问快答,解开买房的共同疑惑”五篇内容,可...

by:纳斯达克纳

黑房子 白房子

【此书由译林出版社出版,ISBN:9787544722551】《黑房子•白房子》是一部与当下生活发展同步的小说,生动真实地描写出陕北乡...

by:6月小说

《城里的房子》——徐远

买房好还是租房好?城中心的小房子增值快还是郊区的大房子更有投资空间?听听北京大学教授徐远的解答

by:听友74823959

你住的房子不是你的房子

“这是我的房子,你必须搬走!”“可是我交了一年的房租。”“我没有收到。”

by:歌单精选集

王铁锤的后英雄时代丨多人有声剧

【内容简介】曾荣立一等战功的老山“敢死队长”,三十年后来到南湾区武装部任职,一不小心,他把自己沦落成“搅屎队长”……【作者/主播】作者:关中军刀主播:万历大帝有...

by:万历大帝有声小说

小房子变大房子

这的确是一个聪明的老先生。他让小老太太把母鸡抱进小房子,把山羊牵进小房子,把猪推进小房子,把牛赶进小房子,让他们在里面飞啊、叫啊、追啊、跳啊,济济一堂。让小老太...

by:飞猪星球儿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