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

2023-09-05 21:40:1402:26 73
所属专辑:外国文学史
声音简介

西方文学
第一章 古代文学
【客观题】
1. 古希腊文学的第一时期出现了赫西俄德(约前 8 一前 7 世纪)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又译《田功农时》)。
这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 一前 322)是柏拉图的弟子,古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是《诗学》。
3. 维吉尔(公元前 70 一前 19)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在欧洲文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主要作品有《牧
歌》、《农事诗》和《埃涅阿斯纪》(又译《伊尼德》)。
4. 贺拉斯关于文学的论文称为《诗艺》。在《诗艺》里,贺拉斯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文艺创作应模仿自
然。在文艺的社会功能方面,他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颇有新意。
5. 奥维德(公元前 43 一公元 18)是奥古斯都时代最后一位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爱情诗《爱经》、神话诗《变形
记》。
6. 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简称《新约》)。
7. 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希腊艺术的前提。
8. 按照赫西俄德《神谱》的说法:宇宙间最初只是混沌一团,首先出现的是混沌神哈俄斯、地母该亚、地狱神塔尔
塔洛斯和爱神厄洛斯。
9. “奥林波斯神系”中,阿波罗是太阳神,阿瑞斯是战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
10. 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
11. 荷马史诗中塑造的英雄有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奥德修斯、阿伽门农。
12.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
13. 古希腊大部分悲剧诗人的作品都已佚失,流传至今的只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诗人
的作品。
14. 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 525 一前 456)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
15.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 496 一前 406)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俄狄浦斯王》(公元前 428)是索福克勒
斯的代表作。
16. 亚里士多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17. 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 485 一前 406)出身贵族,曾受智者学派哲学思想的影响,被誉为“舞台上的哲学家”
代表作《美狄亚》。
18. 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 446 一前 385)是古希腊杰出的喜剧诗人,被誉为“喜剧之父”。
19. 《阿卡奈人》(前 425)就是反战喜剧中最著名的一部。
【主观题】
1. 新喜剧(名词解释)
新喜剧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时期旧喜剧的新型喜剧。它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最著名的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2. 《埃涅阿斯纪》(名词解释/单选)
《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的代表作,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全诗共 12 卷,按故事的内容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模仿《奥德修纪》,写埃涅阿斯的流浪;后半部分模仿《伊利昂纪》,写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之战。
3. 希腊神话特点(简答)
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人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体现出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

4. 荷马史诗(名词解释)
包括《伊利昂纪》(《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奥德赛》),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5. 《伊利昂纪》(名词解释/单选)
《伊利昂纪》意为“伊利昂的故事”,因为希腊人把特洛伊城又叫做伊利昂。这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史诗以“阿喀琉斯的愤怒”开篇。希腊联军中最勇猛的主将阿喀琉斯和统帅阿伽门农因争夺一个女俘而发生争吵,愤怒之下阿喀琉斯拒绝出战,结果希腊联军节节败退。
6. 阿喀琉斯的形象(简答)
荷马史诗中个性鲜明的形象,性格立体多元,英雄主义精神,维护个人荣誉和尊严。
7.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论述)
史诗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他们“没有一个不具有特殊的性格”。黑格尔曾对史诗中阿喀琉斯的塑造大加赞赏,他说:“这是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示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他还认为荷马史诗中的其他人物如奥德修斯、阿伽门农、赫克托耳,“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史诗结构紧凑,安排巧妙。史诗的语言流畅自然、优美动听,比喻生动形象,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比喻人,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8. 奥德修斯的形象(简答/单选)
奥德修斯是被理想化了的早期奴隶主的形象,一个英勇顽强、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在特洛伊战争中,他是一个足智多谋政治家和军事领袖,多次献计,屡建战功。海上漂泊期间,他靠勇敢、毅力和智慧战胜自然和各种艰险,阿过一道道难关,表现出古希腊人对自然的斗争和胜利。奥德修斯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不为荣华
富贵所动,美女的诱惑也动摇不了他对妻子的感情,但他又不乏残酷、狡猾和自私。他巧扮乞丐刺探家中实情,对妻子起过疑心,在杀死所有求婚者之后又把与他们合伙的奴隶的耳朵、鼻子割掉以泄私愤。他财产观念颇重,从海上漂泊归来时先把财物藏起来才去见家人。史诗肯定了他为维护私有财产和一夫一妻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所作的斗争,体现了人的个人意识的觉醒。
9. 《俄狄浦斯王》(名词解释)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是一篇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的悲剧。
10. 俄狄浦斯(名词解释)
俄狄浦斯是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诚实正直,意志坚强,热爱人民,敢于正视现实,敢于承担责任的理想的英雄。作者对他倾注了同情,以他的顽强意志和英雄行为鼓舞人们去面对厄运。但也通过他的毁灭宣扬了神力不可抗拒、人的意志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的思想。
第二章 中古文学
【客观题】
1. 骑士抒情诗:中心是法国的南部普罗旺斯,《特里斯丹和依瑟》是流传最广的骑士叙事诗。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代表作品:《特里斯和伊瑟》中世纪欧洲流传最广,用象征手法歌颂了爱情,对封建的婚姻和礼教提出了抗议。
2. 早期英雄史诗(中世纪初期)反映民族大迁徙时期,氏族部落的生活和历史时间,赞美部落英雄的丰功伟绩以及与自然做斗争的英雄业绩,表现了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著作:
(1) 日耳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2) 芬兰:《卡勒瓦拉》(又译《英雄国》)
(3) 冰岛:《埃达》(诗歌的汇集)《萨迦》(意为“话语”,即叙事文学)
(4) 盎格鲁·撒克逊人:《贝奥武甫》——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
3. 后期史诗(中世纪中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
(1) 法国:《罗兰之歌》后期史诗代表性作品,主题是爱国主义。
(2) 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4. 讽刺故事诗——城市文学最高成就,代表作《列那狐列传》。
5. 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13 世纪末意大利第一位民族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是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巅峰。
6. 但丁把给贝雅特丽齐写的情诗整理成诗集《新生》,以表达爱慕与哀思。
7. 但丁最崇拜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前来搭救。在维吉尔的帮助下,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但丁心中的恋人贝雅特丽齐前来迎接他,他进入了天堂乐园。
【主观题】
1. 教会文学(名词解释/单选)
教会文学(正统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宗教剧等。作者是教士和修士。使用文字有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
主要内容(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主要手法有梦幻、寓言、象征。
2. 骑士文学(名词解释/单选)
骑士文学(世俗封建主文学):盛行于 11-13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时期,法国成就最高。描写骑士与贵妇间的“典雅的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肯定了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极大的冲击,显示较强的反教会色彩。
3. 市民文学(名词解释)
市民文学(城市文学)是 11 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
4. 《神曲》的思想内容(简答)
宗教性:结构框架和思想观念都传达着基督教的宗教意识。人学内涵:但丁笔下的上帝在代表了基督教的爱与信仰的同时,又代表了人间的爱与正义,在上帝的权威背后隐藏的是世俗原则和人性角度。
5. 《神曲》的人学内涵(简答)
(1) 但丁早年就是一个个性解放的倡导者。他是一个为了爱情刻骨铭心,对政治饱含热情,对民族命运关之切,对整个人类爱之深的诗人。他始终执著地思考和探索着民族、国家及人类的出路,并把这种对现实的满腔忧愤之情注入了他的《神曲》。因此,诗人虽然是在宗教世界里宣泄着自己积郁已久的愤恨,但却不可能脱离人”的主题。但丁笔下的“上帝”就是但丁自己,是一个为了人的存在,一个造福于人的存在。这个“上
帝”代表了基督徒的爱与信仰的同时,又代表了人间的爱与正义。
(2) 《神曲》的人学内涵还表现在两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即维吉尔和贝雅特丽齐身上。维吉尔作为地狱和炼狱的向导,象征智慧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贝雅特丽齐这一象征形象的人学色彩更为浓厚,是她引导但丁游历天国,最后见到上帝,象征人通过爱的途径认识最高真理和至善,获得永生的幸福。通过两个人物的象征意味,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但丁为人类精神危机所寻求的最终途径,即人智与爱的完美结合。这是但丁对人的本质的探索,对个体人格的肯定,是区别于基督教诗人的重要标志。
6. 《神曲》的艺术成就(简答)
(1) 构思严谨,结构完整。《神曲》全书分三章,每章 33 歌,加上序曲共一百歌。地狱分 9 层,加上外围共 10层。炼狱主体 7 层,另有外围和地上乐园,总数是 9 层。天堂也是 10 层。
(2) 象征手法。在《神曲》中,象征的手法俯拾皆是。黑森林象征邪恶的世界,豺、狮、狼分别象征淫欲、傲慢和贪婪,维吉尔象征人智,贝雅特丽齐象征爱。地狱:黑暗社会;炼狱: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天堂:理想境界。
(3) 虚构与写实结合。《神曲》的内容本来是虚构的,人死后的三界、灵魂都是作者的想象而非真实的现实生活。但是一方面,但丁非常强调细节描写。比如,地狱中人如何接受惩罚,炼狱中灵魂如何修炼写得十分详细具体。另一方面,作品涉及了当时最敏感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故事素材和人物形象大多来自于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 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但丁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人物,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
(5) 俗语写作。《神曲》摒弃了中世纪惯用的拉丁语,用意大利俗语写成,并借用了法语和拉丁语的丰富词汇进行创造,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做出突出贡献。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客观题】
1. 彼特拉克(1304-1374)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客观题】
1. 彼特拉克(1304-1374)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2. 《歌集》——以十四行诗为主,主要歌咏对劳拉的爱情,表现了以现世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3. 薄伽丘(1313-1375)代表作《十日谈》,该作以反对禁欲主义为主要思想,在结构上采用了框架结构。
4. 贵族——“七星诗社”——龙沙(主要成就:爱情诗)
5. 平民——拉伯雷《巨人传》。《巨人传》塑造了以格朗古杰、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为代表的三代巨人形象,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思想。
6. 西班牙 16 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7. 德·维加(1562-1635)是西班牙戏剧的奠基者,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
8. 托马斯·莫尔(1478-1535)《乌托邦》是一部对话体幻想小说。
9. 塞万提斯在创作生涯中,除了代表作《堂吉诃德》外,还创作了历史剧《奴曼西亚》、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1613)等。
10. 威廉·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也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1) 历史剧(10 部):他的历史剧被称为“时代的缩影”。代表作:把《约翰王》和《亨利八世》去掉,
可分为两个“四部曲”:前四部:《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后四部:《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最具代表性)《亨利五世》。
(2) 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①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一个狡猾、贪婪、吝啬、嗜钱如命的高利贷者。
②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吝啬鬼”形象(夏洛克)。
③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④ 《仲夏夜之梦》标志着其喜剧的高峰期的到来。
⑤ 《仲夏夜之梦》、《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威尼斯商人》等等,都安排了三条以上的故事情节线索,显示了莎士比亚驾驭喜剧情节的水平已经成熟。
(3)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莱特》中的主要人物有主人公丹麦王
子哈姆莱特,他的叔父克劳狄斯。《奥赛罗》塑造了伊阿古的形象。
(4) 传奇剧最重要的思想特征:宽恕、和解,代表作:《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主观题】
1. 人文主义主要内容(特征)(简答)
(1) 以人反对神,用人性反对神性神权。
(2) 提倡科学,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3)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4) 主张统一,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2. 《十日谈》的思想内容(简答)
(1) 作品鲜明的表现了反教会、教权的思想,揭露了教士们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种种荒唐丑恶的行径和伪善的品性。作者从自然道德观出发,对僧侣生活的违反人性予以谴责。
(2) 有的故事热情赞美人性,表达了崇尚爱情、肯定世俗生活的思想,宣扬了个性解放的主张,抨击封建社会中的等级门第观念,揭露了扼杀破坏、摧残人生幸福和爱情自由的封建力量。
(3) 赞美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肯定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态度。
3. 七星诗社(名词解释)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诗人团体。由七个诗人组成,研究借鉴古希腊-古罗马文学,革新法兰西诗歌形式。代表诗
人——龙沙。
4. 流浪汉小说(名词解释)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基本取材于现实,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流浪来反映广阔的西班牙社会。代表作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5. 《坎特伯雷故事集》(名词解释/单选)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较全面地反映了 14 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阶级,尤其是教会的腐败无耻肯定了对世俗爱情的追求。
6. “大学才子”(名词解释/多选)
“大学才子”剧作家——是 16 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约翰・李利(1554-1606);罗伯特・格林(1558-1592);马洛(1564-1593)。
7. 《堂吉诃德》(名词解释/单选)
《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灭亡了的骑士制度的长篇小说,作者模拟骑士小说的写法,主要内容是描写堂吉诃德,桑丘·潘沙主仆二人的三次行侠冒险,并闹出许多荒唐可笑之事的故事。
8. 《堂吉诃德》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论述)
1) 堂吉诃德是小说的主人公,这一形象最显著的特征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中所描写的东西:魔法、妖怪、巨人、仗义行侠等等,为此,他闹尽笑话,表现了其性格固执与荒唐的一面。但是,他出外游侠,既是为了建立骑士的荣誉,也是为打抱不平,救世济人,主持正义。他认为自己是在消灭妖魔鬼怪,他奉行的原则并不完全是骑士制度的那套虚伪的东西。由此可见,在堂吉诃德骑士精神的外衣下,还包含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但他盲目冒险的做法,想在当时恢复过时的骑士制度,以单枪匹马打天下的办法解救人民的幻想,决定了他必然失败,必然成为一个受人嘲笑的滑稽人物。所以,这个人物很复杂,又可笑又令人敬佩;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因素;既是作者讽刺的对象,又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2) 桑丘·潘沙是与堂吉诃德即对立又互为补充的形象,他们主仆二人无论是外表特征还是内在性格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桑丘讲求实际,神智有些目光短浅,狭隘自私。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些弱点逐渐消失,相反,西班牙农民的机智,善良和乐观精神却在他身上绽放出光彩。他语言生动丰富,对现实有正确的判断力,对友谊十分忠诚。在跟随堂吉诃德游侠的过程中,他的眼界不断扩大,思想性格也在发生着变化。虽然他和堂吉诃德的出身,性格差别巨大,但他们从不同侧面代表了人类所具有的善良正义的思想感情。
9. 哈姆莱特的形象特征(论述/简答/名词解释)
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
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作为一个理想破灭的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在复仇行为上的犹豫,显示了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封建势力之间力量的悬殊。哈姆莱特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较完整的理想人物的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10. 《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论述)
(1) 在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了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戏剧情节一般都是多层次多线索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或平行发展或交错推进,不仅有巨大的包容性,而且也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2) 在人物塑造方面,《哈姆莱特》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在性格。
(3) 为了使人物形象达到丰富性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莎士比亚还成功地把对比手法用于人物塑造。
(4) 在语言上,莎士比亚表现出大师的风范。他将五韵诗体与散文、有韵的诗句、抒情歌谣等融为一体,丰富多彩,生动传神,它们不仅构成了莎士比亚戏剧艺术大厦的基石,更加强了英语语言的表现力。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客观题】
1. 17 世纪欧洲文学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向启蒙主义文学过渡的重要中介与桥梁。主要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或称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以及巴洛克文学。
2. 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3. 弥尔顿著名的三部作品分别为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土参孙》,它们都以圣经为题材。
4. 撒旦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正体现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进步和局限。
5. 清教徒作家约翰•班扬(1628-1687)创作了讽喻小说《天路历程》(1684)。
6. 诗剧《力士参孙》(1671)取材于《旧约・士师记》,却对原作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剧作着重表现了参孙在身陷囹圄、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忍耐”精神的发展过程。
7. 古典主义因崇奉古希腊、罗马文学而得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原则。在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规则中,影响最大的是“三一律”。
8. 17 世纪欧洲古典主义作家有高乃依、拉封丹、拉辛、布瓦洛、莫里哀。
9. 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在他所有的悲剧创作中,《熙德》(1636)最有代表性。
10. 拉辛(1639-1699)是古典主义悲剧的第二个代表作家,使法国古典主义悲剧走向成熟。在表现理性与情的冲突方面,他与高乃依有很大的不同。他的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拉辛通过情欲淹没理性的人物的悲惨结局,来强调理性的重要。
11.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布瓦洛(1636-171)。作为“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布瓦洛总结了许多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经验,结合封建王朝对文学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采用诗体创作了理论著作《诗的艺术》。
12. 莫里哀散文剧《吝啬鬼》主人公阿巴贡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13. 《伪君子》的主要人物:伪君子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他是伪善的化身,集中体现了伪善的恶习,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奥尔贡是一个痴愚的资产者形象;女仆桃丽娜。
【主观题】
1. 古典主义(名词解释/单选)
古典主义文学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它为君主专制政体创作,并受君主专制政体的严格监督。它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的思想工具。17 世纪欧洲文学的成就主要在法国。古典主义不仅是法国文学的主流,同时还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文学的发展,它持续影响欧洲文坛达 200 年之久,后来演变为文学发展的障碍。古典主义文学成就表现在许多方面,但以戏剧成就最高,寓言和文艺理论次之。
2.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简答)
(1) 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古典主义要求作家为专制政体服务,把歌颂国王、维护国家利益作为自己神圣的天职。
(2) 古典主义文学表现为对理性的绝对遵从。古典主义者或写理智对感情的胜利,或对丧失理性、情欲泛滥的人物加以谴责,或对不合理性的封建思想、风俗礼教加以嘲笑。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对王权的妥协。
(3) 古典主义文学模仿古人、重视创作规则。古典主义者大力提倡向古代学习,注意从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历史中选取创作题材,借用古代形象来塑造当代人心目中理想的英雄人物。不止如此,古典主义者还把古代文学作品所体现的创作原则看做任何时代都必须遵从和模仿的规范。
3. “三一律”(名词解释)
在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规则中,影响最大的是“三一律”。“三一律”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 24 小时。"三一律"使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具有了明晰、精炼、紧凑的优点,但对戏剧创作也构成一种束缚,使得古典主义戏剧过分拘泥于形式,不够真实和自然,尤其与现实距离较远。
4. 莫里哀(名词解释/单选)
17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其剧作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批判矛头直指向封建贵族。代表作《伪君子》是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
5. 答丢夫的形象(简答/单选)
伪装成度诚的天主教徒的恶人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他是伪善的化身,集中体现了伪善的恶习,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暴露了法国天主教会和贵族社会成员的伪善面目,充分揭示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危害性。首先,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这是一切伪善者的共同手段。其次,答丢夫作为伪善者的丑恶嘴脸是通过他“贪食、贪财、贪色”的行径暴露出来的。第三,答丢夫的伪善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当他的恶行败露后,他立刻暴露出狰狞的面目,利用种种手段,企图将奥尔贡一家置于死地。奥尔贡一家险遭不幸,是对伪善危害性的一个形象的注解。由于答丢夫对伪君子的本质性特征做了高度的概括,所以他在西方语言中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
6. 巴洛克文学(名词解释)
17 世纪欧洲的一种文学创作。内容上偏重表现宗教狂热,用词华丽,叙述风格扑朔迷离。代表作品是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期末考前录自用版本

by:褚衍煜

外国文学史

从古希腊到18世纪,欧洲文学处在发生和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世俗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特定的社会结构形态,为欧洲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精神文...

by:顾悔迟

外国文学史

本外国文学史题目录音,实为考试所用,不为其他。所以,录音平实、快捷、使用。如果你真正要了解外国文学,请寻找其他音频或视频。鉴于网上个别不负责任的网友,满嘴喷粪,...

by:补桐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