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阅读人物志丨王澄: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2023-09-07 09:10:0113:22 119
声音简介

引子

和王澄先生相识算早,但交往如水。早些年,重修郑州城隍庙时,碑记的拙文是由我撰的,选书丹者时,己持笃定王澄。王澄允之为之,也许王澄曾为外科医生的缘故,其字如人体筋骨,造物完美。我不谙书技,只是觉着王澄的书写笔势张合有度,老辣苍劲,柔韧得体,颇得古意和天趣,让我评议,一个字是“好看”,三个字还是“好看”。

王澄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祖、其父母皆具极高书法造诣。原本安康人家,因战乱父亲离散,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兄妺四人。为报母恩,王澄由父之丁姓,从母改王,孝心天鉴。

从文从艺后的王澄是江湖中的传奇,粉丝趋之若鹜,但不知何时王澄远离尘世喧嚣,自甘落寞,给大家留下一个邈远身影。

尽管王澄的才情、意趣、思绪是缤纷的,但他的身形是清冷孤傲的,恰如赵曼女士所言,“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没办法,人皆是造物安排。

——齐岸青

王澄 石战杰 摄影

唐贞元十四年,屡试不第的落魄文人张籍在汴州认识了大文豪韩愈,因韩愈的知遇之恩拨云见曰:“略无相知人,黯如雾中行。北游偶逢公,盛语相称明。”韩愈与张籍亦师亦友,而张籍毕生以弟子礼敬之,他们的师生缘,和王澄先生与我们几人的缘分颇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大学毕业来郑州的最初几年,人际关系一片空白,有过共同经历的人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思想交流,读书有乐趣无人分享,创作遇困扰愁肠百结,那种迷雾中不知方向的感觉,是没有背井离乡过的人很难共情的。因健强兄引荐得识先生,但后来才知道在那之前先生已经多方推荐我参加画展,默默地给年轻人创造机会却从不声张,于他却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正是在先生这里,我们得以深入地交流艺术与人文哲思,节日共同庆贺,平常三五小聚,每每都有所得,用韩愈《调张籍》里的“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概括我所认识的王澄先生,恰如其分。

王幅明著《王澄传》,对先生的成长与成就写得极其详尽。开封,这座人文积淀深厚的古都,不仅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东京汴梁城,还有杜甫、李白和高适雅集的诗《梁园吟》佳话,康有为题诗赠友的古吹台,书法风貌多样的石碑遗存,传奇音乐家师旷奏乐的十米高台,大禹治水的故地,文明华光如沧海遗珠,礼乐之盛犹在耳畔,这里是先生人生的起点,也是他一生游于艺的精神故乡。

从早年学书的艰辛,艺术上转益多师,对书法历史和南北碑帖的长期研究,使王澄先生确立了鲜明的创作风格。在与线条、墨色、韵律的对话中,在对“深入一家,逐渐蜕变,不与人同,避免僵化”的践行中,他也构建了一个底蕴丰厚的理论体系,对于书法创作中的很多问题都有一针见血的见解,特别是“经验性视觉平衡”这一创新理念,首次对书法创作中广泛存在又常常被忽视的上述普遍性规律进行了系统论述,在《王澄古稀集·文论卷》的开篇,即深入详尽地对“经验性视觉平衡”做了阐释。此外,先生所倡导的确立碑体行草书这一概念,将魏碑之“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与“俊逸秀劲,绚烂多姿”的行书相结合的这一新兴书体,作为极有研究价值的书法理论课题提出来,也是对书法史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贡献。在对碑体行草书的历史渊源、传承体变、形成过程及美学特征等问题写了多篇文章进行探讨的同时,王澄先生也将这些心得与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相互映照与涵泳,以大量精彩的作品实现了“在碑学上扎实基础,牢固根本,而后逐渐化入行草”继而修成正果的理念。对书法创作和研究者而言,王澄先生的这些思考与著述是一个丰富博大的宝藏,也是一盏指路明灯,发前人所不及之论,启后人所易失之微察。

歌德说,在限制中才能显出大师们的本领,只有规律才能给我们自由。“过早地表现创造和追求个性,而不注重传统功夫的训练是可怕的”——王澄先生对书法习练的这种观念,也适用于他所喜爱的诗词创作。

在《格律诗入门简要》中,他以简明扼要的语句将格律诗的押韵、平仄、对仗及粘对、句式、拗救等问题清晰地信手拈来,将如何写好格律诗相关的复杂深奥的技巧说得明明白白,是诸多长篇论及格律诗创作的文论所不及的绝佳参考。

《棚下曲》《半禅堂选集》《道者不处》《王澄古稀集》等著作中收录了王澄先生大量诗词。和讨论书法创作的严谨客观不同,这些诗词里有为其山水画创作而写的题画诗,有与朋友、学生的酬唱,其中不少以同一词牌、次韵等形式所做的诗词,平仄用韵极为讲究,修辞用典随顺雅净,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丰沛的情思穿梭其间,如不是日日浸淫在古人的诗文情境中,必然写不出这许多别出新意的作品。一纸丹青,书写的不仅是胸中的意象,更承载了一位当代雅儒内心世界的时空际会。这种文人士大夫独有的书法心性,不仅体现在王澄先生遣词用字的功夫上,更体现在他的音乐和绘画作品中。

2013年,宏光集团拟将位于郑州市七里河畔的同文大厦上的一层楼用作公益陈列,王澄先生亲自策划,历时五年,2018年国学博览馆正式开放。在展厅入口处陈列的放大的中华二十八先哲像,敦厚儒雅,神韵高古,很少人猜得到,这些人物画竟然出自王澄先生之手。当时到先生的工作室拜访,看到他为了画好这些大名鼎鼎的古圣先贤,正愁眉紧锁,及至画成,先生已添了许多白发,正如志军兄所言“若非心入圣域,艺臻化境,焉能刻画如此许多庄严亲切之妙相?蓦见先生,旬月之间,鬓发皆白”。

的确,在筹划国学博览馆的这五年里,先生呕心沥血。浩瀚如繁星的经史子集任谁都望之兴叹,虽然有炜弢和志军两位才子担纲,但所有陈列所用文稿,及其所涉及的古籍经典,先生无不一一核实斟酌,厚厚的打印材料一册册反复修改,淹没了画案也占用了大量时间,但先生不以为意,时常因个别问题在不同大家的阐释中相左而多方求证。这种极其谦虚又虔诚的问学态度,来自一个真正的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崇尚之心。

也正是这样的由内而外的对国学文化的勤苦淬炼,让王澄先生在不得不提笔画下二十八先哲形象的时候,已经完全融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二十八先哲的形象造型也许没有人们想要的那么完美,却不乏特别精彩的神来之笔,比如庄周。大概是我之前写了几篇读庄子的心得,看见王澄先生画的庄子形象,每每暗自赞叹,那低头掩笑的顽皮和玩世不恭之下潜藏的智者谐趣,简直就是《南华真经》里走出来的庄子本人,以神写形,概莫如此。记得当时写庄子的时候,发给先生的第一篇文章就受到他的鼓励,其后几年再读庄子,才觉得最初写的文字太过浅薄,他却勉励我不必为此纠结。无论是积累学养,还是在专业上精进修行,王澄先生所笑谈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好过乘着“宝成线快车”追逐流光溢彩,都在微言大义中流露着他真诚治学的处事原则。

很多时候,读书与闲谈,往往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有一次聊天时,先生无意中讲起金文,提到鄂君启节,盛赞其设计巧妙,构图布局和字形之美冠绝吉金文字之首。惭愧自己的孤陋寡闻,我上网搜索相关图文,发现流传的错讹之处颇多,于是写了一篇《鄂君启节迷思》,由此深入了解到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发展史。而炜弢则从书法创作的角度反复琢磨,以意临其风姿绰约的华美韵味为趣,写出不少佳作,对此先生皆给予支持。无论是炜弢后期走向更加当代前卫的艺术创作风格,还是我的疏于临池,他都从不苛责,对大家不同的秉性也都抱以宽容的态度。而我们也在这些散漫的闲谈思索中不断重新审视被忽略的传统,从中获取新的灵感源泉。

每年春节,王澄先生都会出一个上联,让大家对下联。这不仅是以传统文人的方式打开新年,更是给了各个不同行业的弟子试炼文字的机会。对联创作看起来字数不多,却大有乾坤,集装饰门楣与凸显主人文化素养于一身,也是微型的诗词游戏,要写出好的下联必须和上联字性一致,数字对数字,量词对量词,平仄合韵,意境浑融。但是要想在众多下联中脱颖而出,成为最般配的那个答案,必须是神来之笔,所以往往写对联容易,对下联难对。每当此时,搜肠刮肚地抽空写对联,就成了大家不得不完成的春节“作业”。而每年春节前的大聚餐,最隆重的就是颁奖时刻,王澄先生会公布被选中的下联,并将这副对联写成书法作品奖励给作者。此外,还会评选几个优良作品,一般会写个横幅或小品予以鼓励,新年墨宝,众人同乐,无论是搞书法美术创作还是忙于其他日常俗事,都在新年到来之际过了一把文字游戏的瘾。

除了书法绘画,音乐也是王澄先生的一大乐趣。每每有谁的诗词引发先生歌咏兴致,必遣曲以抒胸臆,当然其中也不乏先生为自己的诗词所谱的曲子。其实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最早出现也最早成熟的就是音乐。六艺之首,就是鼓吹。音乐不仅奠定了礼制规范,也与天文历法的形成息息相关,河南博物院所藏的距今七千三百年的贾湖骨笛,就是用鹤腿骨制成,早在唐朝的太史令记载中,就有以骨笛填蒹葭灰以观气望候的传统。西周采诗,至孔子修订诗三百,原来都是歌谣,有的还是祭祀专用的官方礼乐,及至后来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是歌之以诗,唱之以咏。只是今天我们读书读史的时候丢掉了文学的孪生姊妹——音乐,所以完整的中国文化,绝不仅仅来自文字传承,它应该是有声有色,由有情之人书之写之唱之。

王澄先生作词作曲的《长歌未竟》一书,曲风多样,也多根据词意赋以相协的旋律,有悠扬如樵夫沉吟的《杖藜行歌》,有空灵如秋水微漪的《慧灯》,有为祖国航天事业壮怀凯歌的《尧天》,更有最初所写也最饱含着王澄先生深情的《妈妈,看到了吧》。记得有位师兄曾特地给先生送来福建某地的芋头,据说这种芋头一年仅一季,产地面积很小,但王澄先生没有收。大家都知道他爱吃芋头,却不知那寄托着母亲对他的舐犊深情的童年记忆。在母亲一人养活一大家子的极为困难的时期,望着儿子眼巴巴看着集市上卖芋头的小贩,母亲硬是凑出钱满足了他小小的心愿。多年后,物质丰盛的时代早已冲淡了大多数人对过往的感念,但先生的心里却永远铭记着一个伟大慈爱的母亲在那特殊时期能给予他的最宽厚的爱。

一个学者的学问之道,与他的情感世界有什么样的必然联系吗?钱穆先生在《中庸新义》中谈学问思辨,说道:“即学问思辨于此宇宙间之一切存在与表现之性与诚。因只此是善,外此乃更别无善。”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所有读书而得的学问,因学问思辨而立行、立言的根本,是至诚。在至诚之道即是宇宙善知识的全部这个共识方面,是儒家道家佛家典籍中都认可的基本法则,“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物”,这个“物”既是学问思辨格的“物”,也是文章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舞蹈等一切艺术形式所展现的实在,要在真实的宇宙与人生间行走,就必然选择一条无须被世俗功利认可和了解的至诚之路,这不仅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学者、一个通识了世间道的智者的选择,也是所有历史上如泰山遗落人间毫芒般的先贤的选择。无须问路在何方,“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王澄

1945年生于河南开封。书法家。主要著作有《王澄书法集》《棚下曲:王澄诗词》《半禅堂选集》《青灯问礼:王澄书画集》《王澄古稀集》等多部,主编《中国书法全集·康梁罗郑》《中国书法全集·于右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澄清斗罗人物

这里澄清斗罗人物创作者也是斗罗粉不会诋毁其他动漫可以投稿呀关注不迷路哦

by:心动至上丶鸾

《人物志》阅读

分类:中国古典文学作者:刘劭《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纵横家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邵所作,南北朝时西凉...

by:善意流传

海贼王人物志

海贼王人物志,是根据动漫和故事原型制作的一档动漫人物专题节目,让广大海贼王动漫迷们更加了解海贼王们。传奇海盗哥尔•D•罗杰在临死前曾留下关于其毕生的财富“On...

by:动漫岛_优一剧社

澄迈往事之小人物们【多播】职场

【专辑简介】第一眼到挥手告别,半年或者两个月。我们衬着海风远离嘈杂,恩怨情仇都抛一边。那种生活像一把度量尺,规着你将人性划分的淋漓尽致。接下来的故事发生在海南一...

by:我是莫凡

《王者荣耀》人物志

《王者荣耀》的设计一方面基于游戏自身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承载了部分中华历史文化,游戏中的很多角色都是根据历史或传说人物的原型而设计的。基于学生对王者荣耀游戏的热...

by:夜骅之声

丁兰人物志

邀请企业家走进节目,讲述创业背后的故事

by:DJ丁兰

《人物志》

《人物志》是我国古代第一步系统的人才心理学专著。该书以综核名实为基本的思想出发点,针对当时人物品鉴的偏弊,就如何认识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人...

by:念转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