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国县长的回忆:台儿庄大战后,到战场捡了十几马车枪支弹药

2023-09-11 13:28:5410:35 1万
声音简介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8年,台儿庄战争爆发,经过一个月的浴血奋战,我国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正面战场的首次胜利。

然而,对于民国县长李同伟而言,这场战争留给他的,还有十几辆马车的枪支弹药。

本是一个小小的县长,李同伟为何会在战争之后得到这么多武器?而在他的身上又曾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台儿庄大战下的李同伟

作为山东峄县的县长,李同伟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

虽然他并没有像士兵们那样冲在前线,但因为在他的背后还有无数父老乡亲,所以他身上的责任也十分重大。

在战争隐隐有些苗头的时候,李同伟就已经开始进行民众的疏散工作。可是百姓的数量并不少,李同伟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他们安顿好。

其实在李同伟的心里也有一颗想要上战场的蠢蠢欲动的心,只是迫于现实原因,李同伟根本无法离开自己所在的地方,而且他还有那么多人需要保护。

他每天心急如焚地向来来往往的人们打听着战争的最新进展。

在得知我方损失惨重的时候,李同伟吃不下睡不着,一颗心早已飞到了战场上,而当知道敌人处于劣势的时候,李同伟又会在心中燃起希望。

其实作为中国人,当时的大部分百姓都是“李同伟”,毕竟战争关乎着大家的生死,没有人可以把自己从这里面择出去。

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日子里,每个无法上前线的人都在期盼着战争早日结束。

终于当前线传来日军战败的消息时,大家的心情才平复下来。

而当大部分人都在庆祝胜利的时候,李同伟反而带着一队人去干“大事业”去了。

那是李同伟之前组织的一个小游击队,里面的每个人都是十分勇敢,他们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消灭日军。

在台儿庄战争取得胜利之后,李同伟和他的队伍看到了老百姓没有看到的另一面:那些在战争中惨烈战败但侥幸活命的日军,在日后也会成为隐患。

所以他们才决定踏上战场,从背后围攻想要逃跑的日军。

不得不说,李同伟一行人虽然不是正式的士兵,但他们依然有勇有谋,在去往战场的路上不仅游刃有余地和那些日军打游击战,还发现了不少战争之后遗留下来的“好东西”。

对于上战场打仗的士兵而言,什么最珍贵?

那当然是粮草和弹药。民众可以给士兵提供粮草补给,可是弹药却没有粮草那么容易就搞到。

而李同伟却在如同废墟的战场上发现了一大批枪支弹药,这对于当时我们的军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东西。

那是李同伟第一次见到真的战场,还没有完全散去的硝烟,被炸毁的马车,随处可见的尸体,甚至有的人都已尸首异处。

眼前的一幕幕让李同伟直犯恶心,而他也更加痛恨凶狠的日军。

李同伟就这样一路骂着日军,一路寻找是否还有幸运存活下来的同胞。

而在找同胞的间隙,李同伟还在途中发现了非常多的枪支弹药,其中包括机枪、子弹、步枪等等,他和同伴一起把它们全都用马车装了起来。

之后李同伟把这些好不容易才带回来的武器资源全部上交给了驻扎在城中的部队,为之后的战争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而处理完这些事情的李同伟内心也更加震撼。

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也知道了胜利的背后,究竟有多大的代价。

胜利的背后

对于如今台儿庄的民众而言,1938年是一个永远无法忘记的时间。虽然最终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可那是用五万同胞的鲜血换来的。

抛头颅,洒热血,誓死保家卫国,这是当年所有参加台儿庄战役的士兵们共同的目标。

在台儿庄战役爆发之前,有很多爱国青年都自发地组织各种活动进行宣传,还有许多群众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往前线,去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他们心中,不管是迎着风雨还是穿越河流,又或者是翻山越岭,都比不上那些在前线冒着枪林弹雨往前冲的士兵。

不管是送粮草还是送弹药,每个人的心中都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希望战争胜利,希望我们的家园早日恢复和平。

随着战争进入高潮,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参与到后备支持中来。

有医疗经验的人自发地成立了服务队,为那些在前线受伤的士兵们疗伤;

周围村子里的群众把自己家的房子让了出来,给伤员们提供了一个安心养伤的处所;

妇女老人竭尽所能地准备好了饭菜干粮,让路过的士兵们随便吃,只为了让他们填饱肚子。

只要部队有需要,哪怕是他们还没有开口,群众们都会把自己的心意争先恐后地送上来。

毛主席曾在《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写道:“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在台儿庄战役中,鲁南的民众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两句话。

然而战争又是无比残酷的。

哪怕是已经做出了这么大的努力,我们依然抵挡不住前线士兵的牺牲。在台儿庄的战场上,最常见的就是尸体,用“横尸遍野”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

有人死在了日军的枪下,胸口晕染出了大片的血花,有人被日军残忍地割下头颅,连具完整的尸体都没有留下。

更有一些士兵在日军进行炮弹轰炸的时候直接被炸飞,连尸体都找不到。

河流变成了红色,土地甚至也变成了红色,战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在拼死一搏,都想要得到最后的胜利。

日军想要实现侵略的白日梦,而我们的士兵誓死也要守护住我国的领土。

台儿庄战役共耗时一个月左右,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有捷报的传出,也有噩耗的到来。

我方的损失十分惨重,一支队伍出去,甚至连一个人都回不来。

但每个人都没有放弃希望,都在和日军顽强抵抗。

而不仅仅有正式军队的士兵在做努力,很多民间组织也在战争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比如在山东枣庄就有一支由矿工组成的三千余人的队伍,他们会从背后袭击敌人,通过点燃汽油库等方式,毁掉敌人的战略物资储备。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军队提供了正面袭击的好机会。

事实上这些都只是台儿庄战役胜利背后的冰山一角,而这场关键性的战役能够胜利,也让现在的我们对战争有了更多的认识。

认识历史,铭记历史

很多人都说,当年台儿庄战役十分残酷,也有不少网友分享出了他所知道的台儿庄战役的故事。

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在战争中死去的人多到把战壕都填平了,连埋都没法埋。

可以知道日军对我们的士兵进行了多么残忍的杀戮,可以知道那些牺牲的士兵家人有多么痛不欲生。

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珍贵的影像和文字记录,也让后来的我们真正了解到了日军的丑陋嘴脸。

在台儿庄战役时期,曾有三名出色的女记者,冒着生命危险闯进了前线。

她们只为得知前线的真实情况,只为将这些画面用文字真实地记录起来,只为让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对中国做了多么凶残的事。

在她们中间有刚结完婚还没来得及度蜜月,就和丈夫一起奔赴前线的邓珂云。

也有一位英勇的华侨女记者黄薇,还有一个是从小在白俄罗斯家庭中长大的张郁廉。

她们在那种稍有不慎就会丧命的情况下,抛下个人安危而不顾,吃尽了苦头,过的是躺草地吃树皮的艰苦生活,但是她们却毫无怨言。

她们心中只想着如何拿到第一手的战地新闻,只为真实地记录台儿庄所发生的一切。

而也正是有了她们的报道,我们身为后人才能得知那段真实的历史。

那些老旧的照片以及泛黄的文字记录了当年日军的残忍,也记录了士兵们的视死如归,而也正是有他们的拼死守护,才有了如今台儿庄的安稳和幸福。

现在的台儿庄虽然看起来满是现代的繁华,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街道上、甚至是从老百姓的家中看到当年战争的影子。

战争早已结束,可当年的一切却仿佛历历在目。

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前辈们用热血换来的,而当我们真正认识了历史之后,就更能体会到他们曾经的热血。

结语

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和平国家的我们来说,战争虽然残酷但是非常遥远。

我们最多只能通过当年的影像资料来了解历史,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烈士是为了什么而牺牲的。

有人说,我们的国家就是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也有人说,不管是什么兵,只要打的是日军,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如今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生活在幸福中,就更应该铭记这些战争,铭记战争背后的英雄们!

作者:栀叶

编辑:夜雨声烦

参考文献:

1.李鏖.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贡献[J].春秋,2021:46-49.

2.郑言.台儿庄战役中的三位女记者[J].走向世界,2018:41-43.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52521fgky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一首,不是毛主席写的!是肖华六十年代作的诗词!编者怎么对这么近代的历史都搞错?真无语,你写的这些还能信吗?

猜你喜欢
县长们

《县长们》是一部社会政治体长篇小说。作者以挂职副县长五年的切身经历和透彻感悟,通过对崆山县一年间所发生的——县长车祸、群体上访、煤矿透水、招商困境、情感漩...

by:高翔书场

一个普通人的回忆录

本书是主播的舅舅个人创作的一本写实回忆录。主播读了之后百感交集。跟舅舅沟通之后,以有声书的形式播讲出来。希望听众能够在过程中更多的了解上一辈人。喜欢的可以加订阅...

by:与安有声

广禄回忆录:时任民国驻中亚总领事的回忆

广禄(1900-1973)是清末新疆锡伯营最后一位领队大臣之子,从伊犁惠远师范学校毕业后,远赴北平求学,后回到新疆为家乡的建设献力。1949年去台后弃政从文,...

by:七星诀

一个中国远征军的回忆

舅爷施膏雨老先生祖藉云南大理剑川,早年参加过国民党远征军,参加过七支队!解放后被下放,85年平反,老爷子90多岁身体健康,热爱生活!5年前写了一本回忆录!...

by:大理段氏频道

女县长官路情殇

平凡女大学生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升任女县长的故事。平凡女大学生张新月,毕业后在县委谋职,经历多场危机和机遇后,最终出任一届县长。官场的风波与潜在规则,权谋背后...

by:Y笙笙入尔

南北看|老北京的民国回忆

唐鲁孙(1908-1985),满族,他塔拉氏,本名葆森,字鲁孙。镶红旗人,珍妃、瑾妃的堂侄孙。出身贵胄,自幼出入宫廷,对老北京传统、风俗、掌故及宫廷秘闻了如指掌...

by:雲往雲來

回忆一个上海宁小虫光额事体

分享我小时候的身边故事,我是一个出生在上海南市区的孩子,当地市井气息浓烈,我也特别喜欢这种市井气息,大家可以添加我微信号ailun590720告诉我你感兴趣的...

by:爱伦_Pang

解读民国|《李宗仁回忆录》

●《李宗仁回忆录》是中国近代史大家、中国口述历史的开创者之一唐德刚先生的作品,他在美国花了10余年时间完成的该回忆录,被称为口述历史的经典。●通过解读,大家...

by:轩立讲书工作室

旅人:一個物理學家的回憶

“我作為一個科學家而成長起來的道路,就是我作為一個人所走過的一條道路。”——湯川秀樹

by:萝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