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钝感力,终结回避型给你带来的伤害

2023-09-12 01:26:43580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在和回避型相处的过程中,你越敏感,就越焦虑;越焦虑,你就越患得患失,从而影响到你和ta的正常交往。其实,与回避型依恋者的相处,你先要学会和自己和平相处,努力培养自己的平静心态,让情绪更加稳定。培养钝感力,不仅可以避免很多ta带给你的伤害,也更容易达成你和ta的和谐关系。
什么是钝感力?就是你在面对有些事情的时候,可以模糊点就模糊点,可以宽容些就宽容些,不要因为别人的反应或态度而过分计较,不要苛刻地去要求别人,其实最后绑架我们的情绪的,往往不是回避型这个人,而是我们自己的情绪。
你非常清楚对方是回避型依恋,你既然选择ta,那就应该首先接纳ta,然后就该做好被ta“虐”的准备。急是没有用的。你越急,对方越回避,和你的距离越大,跟你互动的欲望就越小,时间如果拉得很长的话,你和ta就永远进入不了亲密关系。
你没必要去反思回避型依恋的每一次冷落,ta有ta的理由,不一定是正确的,你不要给自己增加负担。你要做的,就是用你的心去包容ta,去爱ta就够了,去接纳和理解ta,多陪伴ta,让ta逐渐接受你。
如何培养我们的钝感力呢?
1、不必过分在意ta的看法和评价
回避型说你烦,你就烦了吗?回避型说你不理解ta,你就真的从没理解过ta吗?如果ta说什么就是什么,你就会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中去。每个人对一件事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烦”,ta的烦的标准可能就是每天说话就是烦,但你不认为这算烦。你可以接受ta的评价,降低聊天频率,但不用因此给自己下定义,觉得自己就是很烦的人,这样完全没有必要。
2、转换思维,眼光放大
如果你是高敏人群,就容易受到回避型言行的影响波及,会放大回避型对你的态度。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得更大,转换思维,考虑更长远。人的想法都是会变的,人对人的感觉也会变的,不要因为回避型此时的冷漠而灰心,茶饭不思,如果ta真的爱你,自然也不会舍得放弃你,你们的好日子在后面,慢慢磨才能出来。
3、不负责ta的情绪
回避型依恋是有一定情感缺陷的,所以对方如果出现情绪问题,比如突然暴躁、不信任你、冷落你,都不要归结为自己的疏忽,也不要认为自己做的不好。这是没有必要的。你也不要考虑对方是不是讨厌你,你只要确信自己做得最好就好了。他人的情绪我们无法左右,也不能评价,无论怎么样,对回避型依恋,你只有理解ta的任何行为,才有机会和ta建立联系。
所以,和回避型依恋的相处,要培养自己的钝感力,如果你是焦虑型依恋的话,更需如此,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容纳,克制情绪。先好好做自己吧,再去和ta交流和联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钝感力

钝感力之所以让一个人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胜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钝感的背后是强烈的自我认知力,或者称之为自信力。认知自己是困难的,但是能够正确而深刻地认知自己,...

by:知识分子__

儿童钝感力

抖音热推书籍,敏感小孩自助指南。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刘晓晔倾情推荐。锄豆文化编绘,华语教学出版社。边读边录,节省大家看书时间。

by:只读育儿书的宝妈

夜读《钝感力》

反应迟钝真的是件好事。被蚊子叮了你会怎么办?追着去打蚊子咒骂,还是看一眼小红包,甚至看都不看继续做自己的事?被领导骂了,你会辞职还是会无所谓?同样的饭食,有的人...

by:有声的澜一

人人需要钝感力

有益的钝感就是⼀种才能,⼀种能让⼈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的⼒量。“领悟”这东西,好似口香糖,你在心里口里嚼了又嚼,最后吐出来的都是失了味的,那最完全的味道只...

by:君枫有声

生活需要钝感力

在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到激进的语言、敏感的内心、强硬的态度,但这些沟通方式和生活态度并没有得到谁的喜欢,反而那些看起来有钝感力的人活得更加开心,也更讨喜。钝感虽留...

by:山风说书

每天要有钝感力

对眼前的事情钝感一点,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心的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渡边淳一本书将详细阐述钝感力在各个领域的作用,以及有...

by:薇萌姐姐

钝感力|每周共读

《钝感力》是一本能够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做一个简单的人,培养强大的心灵支柱的书。作者渡边淳一通过亲身经历的一个个小事,告诉我们钝感是一种能让人们才华开花结果的才...

by:Fang方伟

钝感力——生存技巧

顿感及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和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容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容易获得成功,同时就求得自身内...

by:爱笑的柴柴

每天要有钝感力丨生活需要钝感力丨缓解焦虑丨心理健康

消除“心”的困扰,培养“钝感力”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我们可以将“钝感力”理解为对外界事物、关系、情景、细节、功利的迟钝感知能力。提高钝感力的五项基本原则:...

by:萧亦山_时光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