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上2---(2)坚持自己的志向

2023-09-19 13:14:5614:15 29
所属专辑:孟子
声音简介

《孟子》滕文公上 ②-② 坚持自己的志向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弔者大悦。”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复是又,然友又一次来到了邹国,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说这件事情不可以求助于他人。



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引用了孔子所讲的话,说君主离世,听于冢宰,把政事交给宰相去处理。



歠粥,面深墨。歠粥指的是喝粥,面深墨,脸色呈现出来的是深墨,也就是黑色的。这个是表达心情不好,表达哀伤,所以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脸色怎么那么黑,是因为有伤心之事,或者是不高兴不开心,所以面色是发黑的,表示的是这种哀伤。



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即位指的是到了自己的位置,比如说去参加丧礼,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固定的位置,世子有世子的位置,公子有公子的位置。这个时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去痛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百官也有他自己的位置,有他自己的职责,他是不敢不哀伤的。



先之也。这个先之也指的是你自己,要起到带头的作用。



孟子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这番话呢?我们去看滕文公这个时候的身份是世子,也就是马上要做滕国的国君。这个时候滕定公去世了,滕文公只需要把自己的政事交给宰相去处理,然后喝粥,生活开始变得节俭,面色深沉,表达哀伤。到自己的位置,你只需要去哭,去表达自己的对父亲的这种情感和思念。那百官看到世子是如此的,莫敢不哀,只需要你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自然会上行下效。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处上位的人有所喜好,处下位的人必有甚焉者矣。我们看这个甚就是更加地去喜好一件事情。这个道理特别好理解,比如说滕文公这个时候作为世子,如果对于滕定公离世表达出来了哀伤,这个时候处下位的人表达出来的将会是更加哀伤。因为滕文公是要做未来的君主的,他是伤心的,别人会变得更加伤心。如果处上位的人是好德的,那么处下位的人会变得更加好德。因为如果你不好德,你没有办法获得处上位的人的认同和信任,但是如果处上位的人是贪财的,处下位的人将变得更加贪财。他才会去想办法满足处上位的人的欲望。



我们可以看在生活当中也是如此,一个企业的领导如果好德,处下位的人谈论的都是跟德行有关系的事情。如果企业的领导是好财的,那么处下位的人谈到的都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利益。如果处上位的人有什么样的爱好,处下位的人就会想办法去满足和陪同他的爱好。所以依然是告诉滕文公,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这件事情你不要去外求,不要想让他人去帮助你,你只要身先士卒。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说君子的风范和行为像风一样,小人的行为像草一样。



草尚之风必偃。这个偃指的是倒下吹倒。我们再来看这段话的描述,君子的风范和行为像是风一样,而小人的行为像是草一样,我们脑海当中可以出现一个画面,当风和草相遇会怎么样,风会带动草,草是会随着风动的。那也就是一个君子的行为,你只要自己的行为是坚定不移的,就可以影响身边的那些小人。君子和小人在古时候指的是身份和地位,后来衍生为懂得修身的为君子,不懂得修身的为小人。那也就是处上位的人或者是懂得修身的人,你只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坚定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自然会去吹倒别人,别人也自然会草随风动。



是在世子。这件事情的关键在于世子自己。



孟子到这里已经把话讲得非常之清楚了,首先告诉世子不要向外求,这件事情你只能求助于你自己。接下来引用了孔子的话,你只需要自己去喝粥,然后面色深沉,心情哀伤,即位而哭,百官自然会去效法。



接下来又讲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处上位的人有所好,处下位的人就会变得更加喜好。君子的德行就像风一样,你可以去影响身边的那些草。所以是在世子这件事情的关键在于世子你自己的行为。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然友返回去复命,世子说是的。这件事情确实是在我,在于我如何去做。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庐指的是草庐,也称之为凶庐或者丧庐。因为在守丧这个期间自己会去建一个草庐,为了丧事而建的。那个时候的礼制是有规定的,去世之后是要五个月以后再开始下葬的,所以在这五个月的期间滕文公是住在这个草庐当中的,未有命戒,没有发布任何的政令和告诫。



百官族人,可谓曰知。族人指的是父兄,百官指的是朝堂上的官员。百官和族人是赞同滕文公的这种行为,并且说他是知礼的人。我们看滕文公他听从了孟子所讲的话,所以然友再回来复命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该如何去办,说这件事情是在我,所以接下来他五个月就居住在了草庐当中。并且没有发布任何的政令和告诫,他自己去以身作则。那么百官和族人自然可以看到他的决心,以及他的行为。这个时候反而对他表示了赞同,并且说他是知礼的。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到了下葬之时四方的人都来观之。



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弔者大悦。颜色指的是呈现出来的面容。戚是悲伤。到了下葬之时,四方有很多人来观看,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面色是很悲伤的,哭声是很哀的,并且令人动容。来参加吊丧之人是非常满意和高兴的,为什么满意和高兴呢?看到了滕文公作为世子的这种行为,守了五个月在草庐之中,并且并没有着急去处理政事,而是把政务都交给了其他人。也没有发布任何的告诫,到了下葬之时四方之人都来观看,而他依然处在这种悲伤之中,所以来参加吊丧的人非常满意。他这一次所做出来的行为,认为他是知礼的。



那我们就回到了之前所延伸的问题,当我们提出不同的声音,只要是和现在的一些现象不同的,就一定会有人质疑和反对。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我们要坚持地去做,当你做出一些成绩,拿出一些结果,别人自然会去赞同。比如说经商,刚有人提出经商,是会遭到质疑和反对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那么经商的人变得越来越多,或者有人在经商这个领域做出了一些成绩,而别人自然会去认同。



那再比如说,互联网的兴起也是如此,刚开始出现会有人质疑和反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的应用开始变得越来越多,那么这个时候,结果呈现出来之时自然有人开始去跟随支持和认同。



所以在生活当中当有人去质疑和反对我们,这个并不可怕,我们依然要去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只要我们做的事情与礼是相合的,只要我们做的事情是对他人有益的,是可以推动发展和进步的。那么尽可以去做,当你做出一些结果别人的质疑和反对,就会变成支持和满意。就像滕文公这次是一样的,当他听从了孟子的话,自己以身作则,不再求得他人的帮助,而是靠自己。那么最后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反而变成了支持和满意。



我们这里最后再做一个总结性的延伸,不要把习惯当成正确的事情,比如说滕文公他所做的这件事情,是违背了过去的习惯,父兄百官引用了现状作为例子。宗主国鲁国还有自己的国家滕国,先君并没有这样去做,都没有人去守三年之丧,这个就是习惯,所以习惯不代表是正确的。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在工作当中,不努力工作的人,可能有一天被公司辞退了。这个时候他可能会去抱怨,说我以前一直都是这样工作的,我已经习惯了这样工作,只是公司不想再忍受了而已。你过去一直不努力工作,不代表你是正确的,那么现在把你辞退,也可能是公司的效益没有那么好;也可能是想要去换一些新鲜的血液;也有可能是老板换了一种管理风格;也可能是换了一个管理者,所以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习惯当成正确的。你本来没有努力去工作,这就不是一个正确的习惯。



再比如说夫妻之间,可能两个人彼此缺少了关心和爱护,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是你不能认为它是正确的。



再比如说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并不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讲我哪有时间去关心他呢?我小的时候也没有人去关心我的心理活动,所以我们不能用这种习惯去代替一些对事物,正确的认知。



我们要懂得去打破现有的一些习惯,我们要去观察,要去体会自己的一些习惯,是否是正确的,是否有利于感情,是否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有利于生意,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工作。不要被现有的一些习惯所禁锢,而是需要思考我们要做哪些正确地改变,这样我们才可以让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变得更好。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孟子 滕文公/告子

南师孟子系列演讲之一。本部是南师对孟子-与滕文公、告子两篇演讲记录。因“滕文公”篇讲稿遗失,故与“告子”篇合而为一。在这本书里,南师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

by:菩提雅舍

国学《孟子》滕文公

诵读国学经典解析《孟子》滕文公虚空济虚空先生文字版

by:弘扬虚空盧

文山不泥講孟子第三篇滕文公

滕文公上篇凡五章滕文公下篇凡十章bksun8864大師兄微X全網同名-大師兄文山不泥滕文公篇的主題是談是非,談君子可以做甚麼事,君子又不可以做甚麼事。所謂的...

by:大師兄文山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