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原子弹:从奥本海默到爱因斯坦丨Vol.30

2023-09-22 18:00:0073:07 3.3万
声音简介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方在庆,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院研究员


本期《天真与经验》延续“硬核”路线,邀请到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方在庆老师做客录音间。方老师是《上帝难以捉摸: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平》的译者,翻译过《爱因斯坦晚年文集》,对物理史有着多年研究,还是这段时间大热的电影《奥本海默》同名书《奥本海默传》的审校,因此,苗师傅与方老师的聊天,自然而然地就从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这两位物理学家开始了。


[美]亚伯拉罕·派斯:《上帝难以捉摸: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平》,商务印书馆,2017年出版,方在庆/李勇(译)


时间轴:

00:02:57 爱因斯坦的E=MC²,与原子弹到底有什么关系?

00:12:17 从化学转到量子力学,聊聊奥本海默的欧洲学习之旅

00:18:53 大家为什么对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这么着迷?

00:23:51 量子力学是“男性学科”?物理学有“年龄歧视”?

00:27:14 奥本海默没拿诺贝尔奖,还算是一流物理学家吗

00:32:44 “裂变”和“聚变”是什么?为何氢弹更强大?

00:41:23 原子弹爆炸后,美苏核武器竞争不可避免的原因

00:43:43 怎么看待科学家与政治的关系?

00:54:28 为什么让科学家停止研究制造原子弹不太可能?

01:01:09 身处和平年代,我们如何看待核武器、核战争?

01:06:57 历史比电影复杂得多:书单推荐!

物理学教授怎么解读《奥本海默》电影中看似复杂的原子弹制作过程?我们怎么理解“核聚变”和“裂变”?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有什么区别?“无国界科学家”是不是理想主义?怎么看待科学和政治的关系?……

两个人从《奥本海默》电影聊起,但却并不限此,更像是一次有关奥本海默那个时代的物理史的复盘。苗师傅在节目最后分享了爱因斯坦的一段话,也分享给大家: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之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希望了解这种客观事件,把对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其感情生活的支点,以便由此找到在个人经验的狭小漩涡里所不能找到的安定与宁静”。

节目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利奥·西拉德(1898年2月11日—1964年5月30日)美籍匈牙利核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曼哈顿计划”参与科学家。

宇称不守恒定律: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不守恒”简单概括为物理定律在经过镜面反射对称处理之后依然保持不变

沃尔夫冈·泡利(1900年4月25日-1958年12月15日)美籍奥地利科学家、物理学家,“不相容原理” (第四量子数概念) 的提出者、“中微子”的预言者,是量子场论的奠基人之一

尼尔斯·玻尔(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麦理论物理学家、皇家科学院院士,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研究开拓者之一

奥本海默-弗尔科夫极限

1939年,奥本海默与他的研究生斯奈德(Hartland Snyder)在物理学评论(Physical review)上发表文章,描述了一个恒星可能会坍缩演化为一个十分致密的物体甚至光也无法摆脱它的引力束缚。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直到1960年代,当天文学家开始认真地考虑这种极端的物体是可能存在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惠勒(John Wheeler)教授给这种物体命名为黑洞,现在这一概念已经成为天体物理中的标准元素。

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1911年7月9日-2008年4月13日)美国物理学家,“粒子相互作用的散射矩阵”概念提出者,“曼哈顿计划”参与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理论、相对论研究。


编辑/天健、杨淼(实习)、符馨(实习)

音频剪辑/译丹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拥有不同知识经验的实践者,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点心客

每个人对“正在做得未完成”的任务都有一种急迫性或强迫性。不完成心理不安

点心客

英国去验证和发展德国的理论和技术,或许并不是“开放”而是“竞争”,就是“不服就干”

点心客

对伟人的仰望背后的确是“心理”作祟,最起码是“去魅”——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在尽量寻找自己与伟人的相同点——拉平心理地位

猜你喜欢
米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1953年圣诞节前4天,罗伯特·奥本海默的生活突然陷入失控的旋涡,他的事业、他的名誉甚至他的自我价值感都岌岌可危。

by:我是车来车往

奥本海默的原子弹悲歌(完结)

78年前,日本广岛、长崎的两朵巨型“蘑菇云”骤然改变了世界历史。原子弹首次成为人类的武器,在加速推进二战结束的同时,也从此在世界人民心里扎下了根。核弹文化,由此...

by:秋月春风L

奥本海默传|英语原版|原子弹之父

AmericanPrometheus:TheTriumphandTragedyofJ.RobertOppenheimer.AmericanPr...

by:外语角

聊聊日本

一个生活在日本二十多年的东北女人,讲述她眼中最真实的日本生活!

by:长野华姐_Roxy

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传奇一生|经典力作

本专辑完整的讲述了“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传奇人生。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Oppenheimer,1904~1967),出生于美国纽约富裕的德裔犹...

by:黛汐DX

聊聊

在生命的不同切面打开窗口,一同寻找共鸣和出路。一部浸满了柔软智慧的女性“答案之书”

by:项琴sunny

聊聊

随心聊聊每天不同话题,关于健康,热点,星座,游戏都可以,期待你的参与哦。

by:红衣白袍

聊聊

生活中那些想不开的小心思心灵深处那些无尽的烦恼其实都有应对的方法我们来聊聊关于心灵深处的话题……

by:芳嬅_cs

子弹

拉着死神,挨过刀,中过弹。

by:可道

596秘史之原子弹

本书全面揭示了中国在当年受到封锁、包围和背叛的险恶环境中,是如何制造出代号为“596”的第一颗原子弹的。从蒋介石派人到美国学习原子弹制造最终碰壁,到毛泽东摸着铀...

by:博爱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