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蓝的眼睛》托妮·莫里森:黑人女性为何依然身陷困境?

2023-09-25 17:30:4028:47 1万
声音简介

首位黑人女性诺奖得主代表作:她们为何依然身陷困境?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1931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小镇,196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长篇小说《宠儿》、《所罗门之歌》、《天堂》等等均被誉为当代文学经典。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最蓝的眼睛》是她在1970年发表的小说处女作,引起了评论界的重视,她也由此走上职业作家之路。


一、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划时代之作


在莫里森之前,美国黑人作家的创作,例如理查德·赖特著名的长篇小说《土生子》,往往有一种向白人读者描述黑人的真实处境的意味,主要揭露种族歧视给黑人带来的痛苦,但《最蓝的眼睛》不同,它的故事不仅反映了种族歧视的主题,揭示了黑人的困境,还触及了女性、性别,以及成长、家庭等等主题。故事的发生地是1941年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那里白皮肤的人、黑皮肤的人混居在一起,还有其他肤色的移民,成人和孩子、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苦闷。无论怎样背景的读者,都可以从书中人物的举止言行中看到熟悉的话语和形象,与似曾相识的欲望和嫉妒、冷漠和愤怒频频相遇。


二、黑人为何很难脱离他们所处的困境?


美国的种族问题由来已久,在法律上,白人黑人是平等的,并且在初级教育、就业选择等方面强制推行平等;然而肤色歧视是一种几乎天然的文化心理现象,在书中描写的这个小镇里,绝大多数情况下,黑人并没有被白人用暴力威胁、驱逐或公开谩骂,可是黑人都能感觉到白人看待他们时排斥的眼神。


当黑人整体处于社会中下层、普遍穷困、受教育不足而又多子女时,针对肤色的歧视也就更加显得理所当然了。小说中佩科拉的父亲乔利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黑人,他从一个父母的弃儿成长为一个社会弃儿,在认清自己底层的命运不可改变时,也没有去学习承担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而是沉溺在各种恶习之中,导致自己女儿因为他的恶名而蒙受同学的侮辱。他的乱伦行为不仅伤害了女儿佩科拉,更加深了小镇社会对黑人已有的偏见。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黑人无力对抗肤色歧视,只能在更弱小的黑人身上寻找优越感,一代代黑人在这种处境下成长,每个人都背负着上一代人留在他们身上的创伤,他们很难彼此团结,去设法挑战和改变现状,而是往往落入自我憎恨和憎恨他人的心理困局,因为他们已经生成了这样一种意识:自己的肤色相当于一种原罪,一种命运的诅咒。


三、主人公是克劳迪娅怎样一个人物?


克劳迪娅是个内心中有正义感的黑人小女孩,她和姐姐同父母住着一所简陋的房子。克劳迪娅看到白人,尤其是同龄女孩,一面对黑人流露那种下意识的厌恶和鄙夷,一面仍然是满脸的天真烂漫,惹人喜爱,她觉得愤怒,想要把白人的眼神抠出来,狠狠地撕碎。她也会把怒火发泄在圣诞节拿到的金发碧眼的白娃娃身上,把它们拆碎,想看看她们到底有什么地方特殊。她对白人受到的宠爱非常不服气,但她不会梦想自己也拥有白人女孩的某些特质——例如蓝眼睛白皮肤等,而是会主动地支持其他黑人孩子,同他们一起反抗受到的歧视。


另一方面,克劳迪娅也很有自尊,她和姐姐弗里达从不觉得黑皮肤是丑的,甚至她们还认为,自己衣着简陋是很酷的事情。然而,不管她们怎样自信、洒脱,别人似乎总是不把她们放在眼里;不管她们如何善良,如何聪明,别人看她们的眼神里,都有着理所应当的鄙夷不屑。这一点也让克劳迪娅困惑不已。


虽然对白人的优越感感到不服,但克劳迪娅也能认清黑人所处的境遇和自身的问题。例如她家的房客亨利行为不端,跟镇上的放荡女人交往,还随口搪塞姐妹俩的质问,后来亨利又骚扰了姐姐弗里达。在去找佩科拉的时候,克劳迪娅又亲眼目睹了佩科拉的妈妈对自己女儿如何粗暴,对白人主子又是怎样的恭敬。因此,克劳迪娅非常清楚,有些黑人自己行事就不坦荡。


作者莫里森希望,黑人都能拥有克劳迪娅那样的童真、正直和同情心。她对黑人所遭受的歧视,不是徒然地接受,而是展开思考:她能理解佩科拉想要一双蓝眼睛的渴望;她也敢于不被庸众的议论左右,去为一个尚未出世的孩子祈祷。当然,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相对健全的家庭,母亲虽然也是脾气不好的劳动妇女,可是在正常的时候,她能够哼着歌,能在女儿们身边传达爱与快乐。


四、这部描写黑人命运的小说特殊性在何处?


托妮·莫里森把黑人这一肤色关系上的弱者,同两性关系中的弱者——女性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他描述了美国黑人劳动女性的典型命运:不论在工作场所、家庭还是两性场合中,她们扮演的角色都是附属性的,她们在确立独立自我这一点上困难重重。


此外,莫里森还把黑人的弱者身份,同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的地位关联了起来。托妮·莫里森本人既是一个黑人,一位女性,也是一位独自抚养两个儿子的母亲。她说,这种身份扩展了她的阅历和想象力,使她得以比很多白人作家、男性作家更为细微地体会到人心的微妙复杂,更强烈地感受到文学创作的现实使命。可以说,莫里森的作品,标志着黑人的声音在当代美国文学版图里获得确认,而作为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莫里森已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伟大的印记。



书名:《最蓝的眼睛》

作者:[美] 托妮·莫里森

撰稿人:云也退(专栏作家,记者,译者)

编辑:枫窗

主播:石头

制作:匀绮工作室

监制&运营:郑涵 王雨

总编辑:赵雅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小白和呆呆

终于更了呜呜

洛阳72

黑人女性受到的双重压迫

扣宝儿 回复 @洛阳72

是啊

扣宝儿 回复 @洛阳72

现在都没有完全去掉

猜你喜欢
蓝狗的眼睛

马尔克斯的14种孤独,梦境中,困境中,恐惧中,欲望中,沟通中……关于对失去了的世界的回忆;关于不同处境下个人的孤独。翻开本书,不一定能找回每个人失去了的时光,...

by:江海jys

蓝鲸的眼睛

儿童文学作品如同夜空中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赐予孩子爱与智慧,让他们感受世间的美好,拥有丰富多彩的心灵宇宙。走进儿童文学殿堂,让一颗颗童心在爱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by:天涯惊鸿客

蓝眼睛玛丽

我是一座叫作“蓝眼睛玛丽”的岛。岛上的居民都是天赋异禀的拉锯战高手和从不纳税的刁民。这岛的未来继承人一个是腹黑总裁,另一个是呆萌穷酸女。而目前管理岛上大小事务...

by:冬季的绿叶_1j

黑眼睛对着蓝眼睛|AI电子书

【内容简介】本书为著名旅法学者祖慰在欧洲生活期间的行走、思考、交流、思辨的哲思文化随笔集。祖慰通过旅居欧洲17年生活经历,对欧洲历史及文化艺术的观察、与身旁友...

by:高高国际_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