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治的日常生活尊严奠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角下的建构

2023-09-26 21:57:3878:57 22
声音简介
【作者】王金霞,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法治文化专题。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节,引用请参见原文。【摘要】中国在取得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某种程度的价值危机和共识危机,对日常生活尊严的讨论即是为法治中国建设寻找价值坐标和凝练价值共识的尝试。康德的伦理尊严理论是启蒙运动之后人的尊严理论的集大成者,但依然面临着外化过程中的实践困境。马克思的实践尊严理论是更为广泛和彻底的尊严理论,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视角出发,发现的正是世界的“人化”尊严,也即人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尊严。实践尊严外化过程中不能忽视日常生活尊严,需要把人的尊严奠基推进到那些自在的、无意识的、人伦日用而不知的日常生活结构当中去。整个法治体系奠基于人的基本尊严,保障日常生活尊严是法治的基础规范。
……
……
……
结 语  
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角出发,谋求现实的人的解放和试图改造这个世界,发现的正是实践尊严概念。相对于康德的伦理尊严,实践尊严具有更为宽广的涵盖力,实践尊严概念有助于内在与外化,应然与实然之间鸿沟的跨越,使得人的尊严从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现实生活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尊严的日常生活奠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把人的尊严奠基从康德的理性能力范畴推进到更为隐秘的日常生活领域,从而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康德所遗忘的正是人的生活世界,他也根本不会讨论人的日常生活,由理性推导所奠定的人的尊严的基础并不牢靠,有时甚至苍白无力,必须为人的尊严进行生活世界或日常生活的还原,为此甚至需要把理性“悬置”起来,把人的尊严还原为最切近的生命体验或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和经验,在生活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奠定人的尊严的根基。人的基本尊严在实质内容上所连接的正是人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生存繁衍。在日常生活中呼吸干净的空气,饮用清洁的水,食用放心的饮食,享有基本的居住条件,健康地繁衍后代等等,牵涉到的都是我们的常识和经验可把握的人的基本尊严。对日常生活尊严的保障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基础规范和基本共识,公共性的制度安排如法治正是奠基于这种基本尊严之上,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同样需要发现日常生活尊严的基础意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

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想更新有点难,但是在这里我会更新的比别的专辑要多的多有的发生一些乱七八糟的,比如恐龙酒店打专辑,有的就可以唱传到这里,比如我的世界之夏姐之心一...

by:永远可爱的小恐龙气龙

日常生活

节目主题:日常生活主播介绍:每天晚上的小插曲主播寄语:非常感谢您每一分每一秒的陪伴更新频率:没有特殊情况日更

by:有声的筱胖

六亲论法

本专辑的音频很重要,学八字的同学且行且珍惜。学习八字,咨询,可以关注我

by:青未先生_

聊聊生活日常

柴米油盐酱醋是必需品,我们的生活充满着调味料,可甜可咸,是否美味完全取决于自己,让我们快乐生活每一天吧�

by:神奇哒数字

公共生活、全球化和尊严

搞懂我们所处的社会,通过徐贲的思考去实现。

by:張三喵

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该书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了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

by:先读

论法的精神

重要的不是让人阅读,而是让人思考

by:木子金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