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位吉他手:因为太社恐,我改行写书了

2023-10-06 18:19:0106:13 153
声音简介

昨晚北京时间 19:00,2023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花落挪威剧作家约翰·福瑟。

“他创新的戏剧和散文表达了不可言说的心声”。

今年的诺奖格外引人关注,因来自中国的作家残雪,高居赔率榜第一。

与残雪在国内的冷遇不同,在挪威当地,这个有些陌生的名字已是国宝级的作家,享誉欧美。

到 2018 年,他已出版了 28 部剧本、14 部小说、9 部诗集,在挪威和国际上先后获得了 40 多项大奖。

早在 2015 年的时候,福瑟的赔率榜已经位居榜首。

接到电话的时候,约翰·福瑟正在挪威乡下开车,他说在过去的 10 年中,他已经为这种可能性做好了谨慎的准备。

他认为这个奖是颁给这样一种文学的:“它首先要是文学,没有其他考虑。”

从摇滚乐手到诺奖作家

这个新晋诺奖作家,最初的梦想,又和音乐有关。

1959 年出生于挪威西海岸,卑尔根以南的小镇豪格松,那里人烟稀少,峡湾和群山满布。

他的家族有一个已传承数百年的小小农场,世代以种植果树为生。天空常年阴雨。

在果香,树叶与风摩擦的声音间,福瑟却未能如期望专心务农,而是转身向大海走去。

在年少时期,他钟爱音乐与绘画,并且曾经梦想能够以音乐为生。

12 岁时,约翰·福瑟写下他的第一个文本——一首歌曲的歌词。

这个如今为了保持安静,已不再听音乐的诺奖新晋作家,曾经热衷于吵闹的音乐,并且在一个摇滚乐团弹吉他。

青春叛逆期的福瑟,和众多青少年一样,渴望在音乐中释放自我,作家并不是他最终的人生目标。

而他最终转向写作的原因,是意识到性格偏于内敛少语。

在去年九月接受《纽约客》的采访时,他引用维特根斯坦的话:“在无法言说之处,人必须沉默”。德里达也有句名言:“无可言说之时,书写便诞生了。”

音乐并没有消失在他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恰恰相反,早年的音乐经历为他日后的写作带来了独特的色彩和风格,重复与颠覆的完整句式, 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福瑟说,他作品中“语句重复”的特点,也是与音乐有关开始的。“写剧本时,我就像在编曲,戏剧就仿佛是我的乐谱。”

他最喜欢的作曲家,是巴赫。“没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

后来,他形容他的人物并不是“人”,而是一种声音。将声音之间的关系,变成一首歌,一部乐曲,是他在做的事情。

从摇滚乐手到如今“安静的美男子”,福瑟曾获得过易卜生奖,评委会给予他这样的授奖词:“福瑟创造了一个自成一格的戏剧世界,他是一个宇宙、一片大陆,自他居住的西挪威延伸至亚洲、南美、东欧和世界其他区域。”

有趣的是,福瑟常被拿出来与亨里克·易卜生、塞缪尔·贝克特甚至披头士乐队的乔治·哈里森相提并论。

福瑟的英文翻译达米安·塞尔斯 2015年在《巴黎评论》上这样描述福西的作品:“把挪威文学界的四位元老作家,想像成 Beatles“

“佩尔·彼得森是那个坚实可靠的林戈; Dag Solstad是约翰·列侬,一个实验主义者,一个思想人;Karl Ove Knausgaard扮演可爱的保罗·麦卡特尼;而福瑟是乔治·哈里森,安静的那个,神秘的,精神的,可能是他们所有人中最好的工匠。”

他的作品简洁而存在,经常关注相当孤独的人物的内心生活。绕句、连句很常见。

小说家,诗人,再到当代欧美剧坛最伟大的在世剧作家,福瑟以笔为水,化开人来坚实的灵魂和内心。

孤独的峡湾,孩子与大海

大海,是植根在福瑟文学中的意象。

福瑟日常写作的公寓,书桌正对大海,而窗子距离大海只有 5 米远。

在波涛汹涌与水的寂静和黑暗中,每当他坐下来写作,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关于海的场景。

福瑟的成名作《有人将至》,便和大海有关。

“想想看,当风乍起,惊涛拍岸,想想看秋天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在黑暗中,在暴雨和黑暗中,白色的巨浪和黑色的大海。”

福瑟的家乡还有无尽的雨。

“在外面的细雨中,我们绕着房子散步。“

福瑟将深海和暴雨,人与人的隔阂,人与外部环境的对抗,交流挫败,爱和失去,写进眼前的那一方大海,写进文字。

东方人仿佛比西方人能更好的理解我的作品

在中国,福瑟的名气本不大,译本只有两部,《有人将至》《秋之梦》。虽然它们即将进入一本难求的状态,但福瑟本人却与东方有缘。

他曾说,东方人仿佛能比西方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作品。

他曾来到中国,观看上海戏剧学院演出自己蝶名作《有人将至》。

他认为,这个版本,是对自己作品最好的舞台呈现之一。

两年前,他的戏剧选集《有人将至》在中国出版。2016 年夏,他的第二部戏剧选集《秋之梦》在中国出版。《有人将至》彰显着福瑟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对两性关系的思考。

在书中,男女主人公“他”和“她”,刚刚买下一座旧房子,打算在这里定居。他们仿佛说喜欢离群索居,却又不愿孑然一人,而是“我们两个人单独在一起”。

福瑟的另外一本作品《死亡变奏曲》,也描述了父母关系破碎对女儿造成的深切创伤,在关系崩坏之际,曾经至亲者,需要重新面对彼此。

福瑟说,自己更像是一个“存在主义”或“极简主义”的写作者。他想写生活,想写出人类的生存困境。

福瑟回忆自己的起点,说他也和其他许多写作者一样,是在写作中寻求着日常生活之外的庇护所,寻求着人生在作为一个“普通人”之外的可能性。

在阅读和书写里,人们把生命延长,历经万千种。

当你开始动笔启程的那一刻,也是踏上归途的开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诺贝尔文学奖

【已经有数以千计的战争作品,薄薄的和厚厚的,大名鼎鼎的和默默无闻的,更有很多人写文章评论这些作品。不过,那些书通通都是男人写男人的……关于战争的一切,我们都是从...

by:青灯夜语

雪国|诺贝尔文学奖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最高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人物情感之中,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

by:联合读创书院

逐爱的女人|诺贝尔文学奖

《逐爱的女人》是由奥地利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写的一篇小说。布丽吉特是镇上内衣工厂的女工,不满足现状,想找一个“可靠”的男人,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当个老...

by:朱老6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母亲》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母亲》,作者为意大利女作家格拉齐娅·科西玛·黛莱达。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她那诞生于理想主义的作品,以浑柔之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

by:千丘行旅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熊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世界顶尖文学名著,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纳的乡土怀念力作。

by:江山照月

青鸟|诺贝尔文学奖|儿童文学

一个关于幸福的寓言,寻找青鸟的旅程,象征着人类追寻幸福的历程

by:小浩浩荡荡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心声

文学之所以神秘有时来自作家笔下的文字,而有时来自于作家自己,倾听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的心声。

by:熊伟微博读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