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一个人是怎么老去的?

2023-10-21 00:12:5511:18 3360
声音简介

有几天,我什么也不做,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发呆。当然我觉得一个人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发呆和坐在飞机场发呆其实是差不多的。如果不是担心飞机飞了,心里的环境和在房间里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那时候我在想一个人是怎么老去的呢?人的皮肤是如何松弛的,他的眼皮是在哪一个时刻垂下来的呢?甚至他心里的许多欲望是在什么时候不动声色地消减的呢?时间。把这些都笼统地归罪于时间。是的,没错,但是我依稀觉得这还是简单了,投机取巧了,但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是没有能力把它说清楚的。
当我什么都不做,什么时候觉来的时候就睡,惯常的生命习惯暂时被搁置起来,对外界的关心也少了,和世界的联系不过是一种关系,当这样的关系也淡了,那么能够影响我的会是什么呢?时间吗?我怎么感觉时间在有用的时候才是时间,它的意义在于它的运用,如果没有被运用,它是否还存在呢?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写的虽然是一个虚幻的推理故事,但是时间真的就没有另外一个维度吗?它的流速是永恒不变的吗?我觉得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又没有能力把它讲明白,真是一件伤心之事。
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就会进入两种思维:一种是胡思乱想,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没有人不会胡思乱想,除非是傻子。但是傻子未必就没有这样的思想活动,因为我嘛不是傻子,无法知道。除了胡思乱想,就是回忆,显然回忆比胡思乱想要费脑力和心力,因为回忆里参与了一个人的感情,甚至超过了曾经的情谊。生活总是平淡的时候多,平淡是生命的底色,是生命的基座,这样才是符合情理的:大海上波涛汹涌,但是波浪下面几万里都是平静的。生活的本质是水,而非水形成的波浪。
偶尔思索过去两年的日子。说人生如戏终究浅薄和懒情,怎么说都感觉欠缺了一点,毕竟生活说之不尽,如同诗歌能够表达的不过人类感情的几分之一。我总是在想一种生活状态的因果关系,但是如果生活由上帝安排,而上帝恰恰是和我一样随心所欲、不讲规矩的人,这就没有可说的了。我的思索恰恰基于对生活的信任,没有道理的信任,恰如没有道理地喜欢一个人一样。可是这样的思索一开始就受阻,你无法沿着一条路走下去,一开始就有分叉,越往后,分叉就越多,如同八卦分出六十四卦一样,但思索里的分叉何止六十四呢?


不可能把所有的分叉一一规整起来,也不可能跟随一个分叉走下去看透它的来龙去脉再回来跟踪另外一个分叉。我有如此多的局限,而且困在这些局限里不能自拔。聪明的人会找到某一个方式完成虚拟上对自己的救赎,而我却连这样的一个方式都没有找到。我不停地写诗歌,仿佛是我在救赎什么东西,而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救赎我的。当然我也不知道救赎完成以后会是怎样的一个状态,许多东西都是似是而非。当然我们需要的就是似是而非的救赎。

一个人的一生里总有一个相对特别的时候,比如去年我认识了很多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一生里还会认识那么多的人,我也从来没想到他们尽情地赞美我,也不遗余力地证毁我,赞美我的有我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纸毁我的也有我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来龙去脉就不必仔细交代了。我就这样产生了我预想之外的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而且关系如此繁复和庞大,人的快乐和痛苦都是因为和世界的关系,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如果不和别人发生关系,痛苦就没有了。而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关系的质地,好的关系不容易维持,坏的关系太容易到来。

有一个人,我们从来不认识,而且以后也不可能相见,但是他这两年不停地骂我,对我的言行挑三拣四,仿佛天下的规则都被我违背了。从我的诗歌开始上升到我的人品,再上升到道德,我就成了一个被天下人唾弃的没有道德之人了,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当我关起门,甚至不关门的时候,比如我从飞机上下来,在贵州的一个风景区里,拉开玻璃房间两面的布帘,苍翠的山色拥我入怀,我在这样的房间里喝茶、发呆,他的纸毁如同挂在某一颗树上的黄叶子,在风里摇摇欲坠。

我想我们都可能是被关在一个透明的房间里的一个人,甚至是猴子,我们想把布帘拉下来隐藏自己不受伤害,但是如果拉下布帘,又看不到美好的景色。当一个人完成了自我的研究和探险,他更愿意拉开布帘去冒险。布帘拉开,山色进来,但是跟着山色一起进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还在施工的机器的轰鸣,比如一只狗因为分不清敌友而不停地叫唤,比如因为我和这个地方的人的身形的不太一样而引起的围观。他们像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一样产生了对我的好奇,如果我做个鬼脸甚至就会引起敌意。友谊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而敌意简单又不需要判断,所以它更适合大面积土壤的生发。


每一个人都有隐匿的快乐,不然他不会在这个世界上长时间存在。我想如果一开始我就在一个没有任何人知道的玻璃房里,我的喜怒哀乐不会被任何一个人看见,我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一百四十三岁的美国老人,也许是英国的,他说他长寿是因为孤独。他说他早就想死了,但是孤独让他一直活着。我在想,如果一个人活到生和死没有什么区别了,就不会想去死了,因为生死没有了区别也就失去了意义。意义存在于区别之上。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项工作就是区别于他人。但是区别又会产生赞颂和证毁,仿佛一种游戏规则,除非你不具备这个区分,除非你从生到死一直在一个无人问津的玻璃房里。就是把自己的善良始终呈现给和自己有关或无关的人。

其实我也不愿意别人一直赞美我,过多的赞美总是让人感觉虚幻不实。但是也许我的诗歌的确带给了别人感动和喜悦,他们的赞美是真心实意的,但是我觉得赞美是刻意缩短了这样的距离,不符合我的人情交往心意,所以我对这样的赞美始终有一种说不清楚的警惕。赞美和诋毁如同蜜糖和砒霜,都不适合人寻常的饮食习惯,幸运的是这两样东西我们都是可以躲避的。当我受不了诋毁的时候我就躲起来,这只是信息而非真正的人身伤害。人其实是当他作为最自然的人的时候是最快乐的,也就是说人破除了自己的社会属性而回归自然属性的时候是最快乐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482640297

我想,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也是 特别的人,我们不妨放下一切虚荣心,看淡物质,认真的活完这几十年。

叶梳晨 回复 @听友482640297

是的,食不过三餐,卧不过一榻,物质极简,平淡是真。

猜你喜欢
余秀华的诗

“她的内心,没有高墙、铜锁和狗,甚至连一道篱笆都没有,你可以轻易地就走进去”“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穿...

by:墨染尘殇

余秀华诗集

余秀华的走红表面上是一种诗歌现象,但本质上是一种传播现象,正因为这种现象的消费本质,导致了余秀华的诗歌被误读,其文学性被忽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时代的来...

by:听诗

余秀华诗选

余秀华(1976年3月22日-),中国诗人,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余秀华因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了脑瘫,从此行动不便,说话口齿不清。2009年起她正式开始写诗,代...

by:发福蝶吖

余秀华诗集

让__anchor为你解读一朵璀璨而奇异的花!余秀华,一位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的中年农村妇女,写出了动人的诗篇!

by:安可Anc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