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句话别说了,说多了孩子容易“油盐不进”,对你更厌烦、叛逆

2023-10-30 20:50:0106:40 181
所属专辑:布谷妈妈
声音简介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在表姐家见到一个场景,让我感触很深。

表姐起得比较早,她先做自己和老公的早饭。刚吃完,儿子就起来了,她只好放下碗筷去给儿子做早餐。

把碗端上桌,表姐嘟囔说:“这么大人了,自己不会做吗,一点都不体谅别人。”

儿子把碗一推:“又不是我让你做的,你不做我自己会做啊。”

没过多久,女儿也起来了。女儿刚进厨房,表姐就抱怨说:“也不知道早点起,害得我做3、4轮饭,怎么就这么懒!”

女儿一听,立马转头就走:“我不吃了!”

表姐气得直跺脚:“大的这样,小的也这样,不知像谁的臭脾气!”

看到这一幕,我瞬间明白,为什么表姐老跟我抱怨说,孩子太叛逆了,太难管了。

其实我没有看到多叛逆的孩子,只看到一位不会好好说话的妈妈,和两个不愿好好听妈妈说话的孩子。

所谓的叛逆,就是“孩子不听我的话,我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我让往东他偏朝西”。

而孩子之所以“不听话”,很可能是我们的话,真的很难让孩子好好听。

生话中有很多话语,会让孩子听得反感。尤其是这3句话,说多了孩子容易“油盐不进”、更厌烦、叛逆,我们要少说。

一:“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侄子回到家,我妈一边给他整理课本,一边喋喋不休:“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一回来就打开电视,要先做作业,不然到时老师又说你。”

侄子斜躺在沙发上,眼睛一眨不眨盯着电视,还时不时挥手示意我妈走开,别挡着他的视线。

我妈见此情景,愤愤不平又唠唠叨叨地走开了。

难道侄子的耳朵真有问题,别人说多次的话他都听不到吗?

当然不是。只是,“我跟你说过多少次”这种话,真的很容易让人心生逆反,从而当做没听见。

心理学有一个效应,叫“超限效应”。

就是说,同一个东西,你给的太多、太强或者太久,就会引起他人极不耐烦或者逆反的心理现象。

比如说,我们回到家,伴侣就不停地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拖鞋要摆放整齐;我跟你说过多少次,要跟同事处好关系;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孩子的作业要检查......

听完这些话,我估计你轻则翻白眼,重则当场急眼。

有些话,说一两次我还能接受,但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我是真的会不耐烦甚至讨厌。还有可能逼急了,我偏不按你的想法来,偏就要这样做,就是要让你生气!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跟孩子“说很多次”,是因为不管我们怎么说,孩子都听不进去。

与其这样,还不如换个方法。

《正面管教》中提到:我们要少说,多做。

比如你不想要孩子一回来就看电视,那就跟孩子商量好,你先保管遥控器,等孩子做完作业再交给他。

又或者他已经打开电视了,你拉着他的手,把他牵到课桌前,坚定地告诉他:“你一做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了。”

注意,这里用的是“一......就”而不是“做不完作业就不准看电视”。

因为“一......就”,选择权在孩子,孩子可以选择赶紧完成功课再享乐,也可以拖拖拉拉完成功课,但结果就是自己错过了看电视的时间。

而“做不完就别想看电视”,控制权则在你,甚至还有点威胁吓唬的意味在。

这两种表达会给孩子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少说、多做,用行动指引孩子而不是唠叨,再加一点点说话技巧,你会发现,孩子会少很多叛逆和逆反情绪。

二:你怎么又......?为什么不......?

我发现,当宝爸一跟我说“你怎么又没收拾衣服”“你为什么不把你的东西放好”这类话时,一股无名怒火就会在我心头蹿动。

虽然他觉得是给我建议,但我听到的,分明是指责。

因为在质问句和反问句里,通常带有很强的不满情绪,以及指出对方的错误之处。

仔细回想一下,当我们跟孩子说“你怎么又不看书”“你为什么不关好门”这类话语时,是心平气和、笑容满面说的,还是面露不快、不耐烦说的?

基本上都是我们对一种行为不满意时,带着怒气说的。

我们觉得,我们没有骂孩子,没有直接批评孩子,已经隐藏得很好了。但其实,我们愤怒的情绪,很容易就被孩子察觉,导致他们有逆反心理。

当我们觉得孩子做法欠妥时,不妨用“我看到......我感觉......我希望”句式来沟通。

比如孩子每次进你房间都不关门,害得你跑好几趟。

你不妨说:“我看到你出去后没有关门,我每次都要过来关一下,会有些心烦。你若是能帮忙关好门,我会很感激。能麻烦你吗?”

请孩子帮忙,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他也很乐意把事情做好。这比反问和质问有效果多了。

三:不行、不可以

孩子从2岁开始,就在发展自我,想要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按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而父母的“不可以”、“不行”、“你应该”、“你必须”等等,都是在限制孩子思考和发展。

如果我们认真数一数,一天中对孩子说“不行”的次数,你可能自己都会被震撼到。

而孩子要发展出自己的判断力,就得靠自己去发现。

《游戏力》作者科恩提到自己一个小故事,我很有感触,分享给大家。

有一次科恩和另一位爸爸带女儿出去玩,他们在池塘边看到一艘竹筏。2个女孩很想划船,但科恩下意识就阻止:“不行,这个缆绳解不开的。”

而另一位爸爸却鼓励说:“好呀,不过我们要怎么解开这个缆绳呢?”

女孩们探索了一番,很快就将缆绳解开。

科恩又开始泼冷水:“这船划不动的。”

女孩们并没有放弃,她们在附近找了两根大木头当船桨,成功地让船离了岸。

很多时候,布妞提出想法,我也会经常下意识阻止“不行,那个太高”“不行,我们办不到”“不行,我们还是走吧”。

现在想来,我想当然的不认同,让布妞错过了多少次探索的机会。

当孩子提出想法,我们下意识想要阻止时,不妨想一下:有没有太大的威胁或危险?

如果没有,那就试着说:“好呀,但要怎么做呢?”

即便有困难,根本无法达成,那也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宝贵经验,而不是你直接告诉他的。

与孩子沟通,是一门艺术。

我们越有艺术,孩子也会变得更有智慧。我们越暴力沟通,孩子可能越逆反、叛逆。

以上这些话,你有说过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别说你爱我

【内容简介】在她最需要的时候,他没有答应她,而如今,却说:“其实我早已爱上你。”“别说你爱我,如今我已不再需要。”【作者/主播简介】作者:静静的等待,网络小说...

by:梦语阁文化传媒

别说三十六记

百家讲坛新解三十六记简介:“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

by:诸子百家争鸣

别说你会买房

戳此进入听三哥说的专享XIMI团,会有一对一的咨询哦最接地气的房地产自媒体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解读楼市客观求实,不偏激。

by:听三哥说

别说不可能

节目主题:世界名人《创业故事》节目信息:事业,个人成长,情感生活,家庭教育内容重点:带你走出迷茫,重燃生活希望,点亮你的前行道路。自信助你事业更上一层楼!自...

by:丁杰飞_华人演说家

别说你会喝啤酒

不端不装的品酒指南有趣有爱的啤酒百科

by:申小西

别说你会吃水果

养颜、减肥又祛病的水果养身法-10000+中国营养师都在使用的水果圣经

by:牛牛与健康

别说你懂穿衣搭配

认真对待自己,这样的每一天都值得期待让生活变得美好的不是东西本身,而是我们的心态,把寻常的日子过的有声有色,不一定需要很多钱,但一定需要足够的热情

by:Joy乔乔邹

别说你懂心理学

【内容简介】在人们的认识领域里,心理学总是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认为心理学深不可测,认为心理学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实际上,心理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由于我们没有停...

by:商业财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