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作者:孔祥楷)

2023-10-31 00:11:5409:39 61
所属专辑:孔祥楷文集
声音简介
主 持 人
作者:孔祥楷
2005年10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市委宣传部委托我邀请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几位曾演唱过《长征组歌》的歌唱艺术家来衢,通过他们对《长征组歌》的演出回忆,讲红军长征,讲抗日战争。我和老友马子跃少将联系,他说隔几天答复我。两天后,他回话说来三位歌唱家:贾士骏、王克正和他自己。那段时间他们也很忙,行程安排很紧。马子跃少将已是战友歌舞团副团长,贾士骏与王克正是《长征组歌》首演的第六首和第八首的领唱人。一次出动三位歌唱家,他们自己也感到“从未有过”。报告会在衢州学院大礼堂举行,听众一千多人,电视台现场直播。歌唱家们头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举行报告会,时间很紧。用什么方式开报告会?当时提了几种方案,都感到不太满意。最后决定以主持人采访形式。这形式好处是避开长段的报告,避开三人讲话难以避免的重复,并能对嘉宾的讲话设置重点等。谁来担任主持人?我说:“还是我来吧!” 凭什么?凭我与他们比较熟悉,且我对《长征组歌》有一点了解。困难的是只有两个小时准备,又是我平生首次担当主持人,而且面对电视直播。次日上午我与三位嘉宾座谈,我根据每人在《长征组歌》中所担任的具体任务,确定了采访重点:通过《长征组歌》的创作、合唱队员体验长征生活、排练、演出,弘扬红军的长征精神;通过三位歌唱家的具体事例讲述,把这一精神鲜活生动地表达出来。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时报告会”结束,大家都比较满意。当然,也为我担当报告会主持人留下了一个深刻的体会。首先,我从提问的准备上,给他们三位做了粗线条分工:马子跃主要讲长征过程、《长征组歌》的排练和资料;贾士骏讲深入长征地区的见闻;王克正因身体不太好,患过脑溢血,故不能问太激动的问题,重点是讲演唱。马子跃搜集的演出资料最丰富。请他讲排练的细节,讲诗作者萧华将军的故事,讲《长征组歌》到国外演出,以及讲周恩来弥留之际要看《长征组歌》表演,当时还没有光盘设备,只得临时从演出大厅拉一条电视专线,传到周总理的病床前。贾士骏讲长征路上采访的见闻:红军过雪山之前,有三位女战士曾住在一农民家。老乡把唯一的一条被子给她们用。第二天一早出发,因路不熟,这家的男主人热情地要送她们一段,临行时和他老伴说,估计傍晚才能回来,给他准备热水洗脚。结果男主人再也没有回来。“组歌” 去采访那户人家时,女主人说,红军说的话不算数呀!三位女红军说要再来看我的,结果连我丈夫也没有回来!后来“组歌”回北京将此事通过新闻报道出去,最终找到了那三位当年的女战士,她们已是解放军高级将领了。三位首长托《长征组歌》为那农户送去了慰问品,还送去了一条崭新的军用被。当他们再到那里时,女主人的孙子说:三天前我奶奶没了。临终,奶奶说,我不是骂她们,是想她们哪!那条军被盖在了老奶奶的坟头...报告会讲了很多这样感人的故事,为报告会添了不少彩。其次既然有粗线条“分工”,主持人就要使“采访”过程中这“分工”清晰。同一问题不要重复。过程中免不了嘉宾补充几句,主持人不能拒绝,只能在他补充时,挑准时机用相同内容的插话引出另一话题。 比方说,贾士骏在补充长征路上的小故事时,而这一类的故事已经讲了三个了,不需再举例了。于是,我巧妙而礼貌地说:贾老师,我听说《打靶归来》是你首唱的?”接着,我就请他为听众唱一次, 他很高兴,讲了这支歌曲的创作过程,并现场演唱。演唱一遍之后,我就把采访话题转到下一程了。 所以,主持人要巧妙截住嘉宾发言,并能巧妙地引导到另一话题,要实时掌握采访进度。再一点,主持人要用各种方式活跃采访气氛,比方说我请王克正老师谈谈周总理怎样向他学贵州“花儿”的故事。王克正老师是天津人,但他的陕西、贵州“花儿”唱得比那里的歌手还好。“组歌”的《到吴起镇》就是他领唱的。采访中一支“花儿”唱下来,全场掌声雷动。一场电视直播由我一人顶下来,我如释重负。体会有四。一,所有的问答不要游离主题。二,充分尊重嘉宾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嘉宾的讲话,需要时必须礼貌,而且巧妙地岔开话题。三,采用有效的方式活跃现场气氛。而最主要的,是主持人要对采访主题有深刻研究,对嘉宾有充分了解。四,严格掌控时间。因为是直播,没有机会剪辑, 一定 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访任务。除了上面讲的之外,还有一件事大家不大会在意,但处理好并不容易,这就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地位关系,也就是常说的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应该“平视”,意为不卑不充。其实,最根本的原则是尊重被采访者。我们的主持人(记者),经常会为了表现自己的水平而居高临下,甚至直呼其名,结果给观众的印象是:主持人(记者)没有修养。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不再往下讲了。一句话,尊重被采访者,哪怕你的水平确实不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孔祥熙其人其事

孔祥熙,山西省太谷县人,祖籍山东曲阜。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陈惠丰主编的这本《孔祥熙其人其事》记述了孔祥熙的生平轨迹,以及与夫人宋霭龄和子女的...

by:婉卿讲书

孔祥熙全传

孔祥熙是民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是孔子第75代玄孙,从一个家道败落的孩童,到美国留学成为博士,与宋家大小姐宋蔼龄谈钱投缘,成为孙中山、蒋介石的连襟。凭借强大的...

by:团结出版社

大财阀孔祥熙传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号子渊,祖籍山东曲阜,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孔子的第75世孙,这部书记述了孔祥熙一步一步成为四大家族...

by:京腔京韵的胡同儿青年

经济首脑孔祥熙

孔祥熙是民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从一个家道败落的孩童,到美国留学成为博士,与宋家大小姐宋蔼龄谈钱投缘,成为孙中山、蒋介石的连襟。凭借强大的家族裙带关系,加上他...

by:亭姗

世界中古史 孔祥民

北京师范大学版世界中古史历史学考研313北师9本历史学考研必备世界史必读孔祥民世界史世界中古史

by:云中美人

孔祥熙全传(宋氏三姐妹)

自称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裔孙的孔祥熙,青年时期经贸有术,在家乡山西太谷拥有一定资财。1927年4月投靠蒋介石集团,并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

by:联合读创书院

《农业经济学》孔祥智编著

因为主播最近在准备考研,所以顺道在这儿总结梳理一下知识点,所以我并不是单纯的读教材,而是自言自语的进行概括和总结,所以可能会有些结巴与嘴瓢……大家见谅见谅(抱...

by:认真学习的周同学

纳兰容若词传(孔祥秋著 潇金演播)

《纳兰容若词传》: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之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

by:潇金

孔祥熙与宋蔼龄|民国名人传|传奇爱情故事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本书介绍“山西首富”、孔子第75代玄孙孔祥熙走出太谷城,从一个检煤渣的孩童,到美国留学成为博士,与宋家大小姐宋蔼龄谈钱投缘...

by:喜马AI酱

跟着钢琴家孔祥东学“小汤”4丨动画版·大师课

本课程是“小汤”第四册的视频教学课程,由著名钢琴家孔祥东亲自讲解。本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提高对前几册中所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因此,本书不再提...

by:乐海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