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huang

2023-11-02 20:16:1008:48 69
所属专辑:蛋蛋的故事屋
声音简介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提到甘肃大家一定会想到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繁荣景象,(问题一:)那么大家知道丝绸之路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出两关,通往西域,直趋中亚、印度、西亚,最终到达欧洲的交通要道,沿用至今。
“丝绸之路”是人类命运的使然,它开辟的不仅是中西交通的主要干线、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与汇通的桥梁,意义深远。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主要枢纽,见证了千年间这条漫长道路的沧桑岁月和悠久历史。
(问题二:)四大文明交汇的地区是哪里?
国学大师季羡林称:“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一个被高山、沙漠和戈壁环绕的小绿洲。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设立郡县以来,敦煌一直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基地,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贸重镇和东西方文明的汇流之地。
公元一世纪,印度的佛教沿着丝绸之路经由敦煌传入中国内地。作为中国最早接触佛教的地区之一,石窟佛教艺术也在敦煌这片土壤上孕育并逐渐发展兴盛起来。
(问题三)敦煌莫高窟石窟的类型:
1、中心佛坛窟
洞窟基本以殿堂式为主,靠近后壁凿有背屏,中央设佛坛,佛坛四周与四壁之间有通道可以绕行,四壁均不开龛。
2、中心塔柱窟
敦煌早期流行的主要洞窟形式,是由印度支提(意为“塔”)窟发展变化而成,即在石窟中供奉塑绘佛像的塔柱,以供修行者绕塔观像与礼佛。
3、殿堂窟
殿堂窟作为修行者礼佛的场所,其形式受到中国传统殿堂建筑的影响,是隋唐洞窟最基本的形制,一直延续至莫高窟营建结束。
4、涅槃窟
涅槃窟因窟内塑有涅槃像而得名,“涅槃”就是修真悟道,成无上正觉,解脱生老病死和轮回之苦,进入不生不死的境界。
5、大像窟
因洞窟中巨大的弥勒佛坐像而得名,人们在高大的空间内,仰视佛像,倍感庄严。
6、禅窟
供僧人禅修的洞窟,是由印度的毗诃罗(意为“僧院”“精舍”)窟发展变化而来。这种形制由小乘佛教的坐禅修行方式而来,僧徒们在寂静的洞窟中端坐冥思,以求解脱。
(问题四)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类型:
1、尊像画
尊像画是供信众礼拜瞻仰的佛教图像,主要包括以佛为主体的说法图以及菩萨、佛弟子、诸天、护法神等。
莫高窟第322窟的说法图就是尊像画
2、故事画
本生故事画(佛的前世):讲述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的轮回中,忍辱牺牲,救世救人的故事。
如:莫高窟第257窟的鹿王本生故事画;第254窟萨埵太子本生故事;尸毗王割肉贸鸽
佛转故事画(佛的今生):讲述释迦牟尼佛从降生、出家、悟道、说法至涅槃的生平事迹。
如:莫高窟第290窟的佛传故事(描绘了释迦牟尼一生的完整事迹)
因缘故事画(佛的教化):讲述释迦牟尼佛以因果报应之说度化众生的故事。
如:莫高窟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因缘故事画
3、装饰图案
洞窟中的装饰图案主要包括石窟建筑装饰(包括藻井、平棋、人字披、地面花砖等),壁画装饰(包括边饰、人物服饰、建筑和器物装饰等),以及塑像服饰和佛背光装饰。装饰图案随时代而异,主要有花草、莲荷、枝叶、蔓藤、果实、火焰、星辰、云气、狮虎、飞马、龙凤、鸟禽、以及飞天、化生童子等。
如:407三兔飞天藻井; 401莲花伎乐藻井;334窟莲花藻井; 209窟葡萄石榴藻井; 320团花藻井; 126莲花童子藻井; 445双凤联泉图案;榆林窟第2窟团龙藻井;榆林窟第10窟九佛回纹藻井
4、供养人像
供养人像是为出资开窟造像的功德主及其眷属在窟内绘制的礼佛画像。其中供养人题记、衣饰妆容、身份族属等内容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如:
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
莫高窟第61窟女供养人像(河西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功德窟)
莫高窟第9窟女供养人像(晚唐敦煌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功德窟)
5、经变画
“经变”意为佛经的“变相”。广义指凡依佛经绘制的图画;侠义指将一部或几部佛经的内容绘制为首尾相衔、情节完备的宏篇巨制。
如:莫高窟第220窟的西方净土变和东方净土变都是经变画
6、佛经史迹画
佛经史迹画表现的是佛教在传播过程中,根据相关历史人物、事件以及佛教圣地及灵异感应事迹而绘制。
莫高窟的守护神:
莫高窟兴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魏、隋、唐、宋、西夏、元代。在明代一度荒废,鲜为人知,在20世纪引起关注,与藏经洞的发现有密切关系。王圆箓是一个云游道士,于1890年左右来到敦煌莫高窟,并在此定居。他俨然成为石窟的民间守护者,并四处筹款以修缮庙宇。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清扫第16窟的积沙时,他的一个工人突然发现一个暗门,门内是一间小秘室,隐藏着堆得满满的4至11世纪的写卷和绘画。该窟即是第17窟,并以藏经洞闻名(最初它是9世纪左右为当时敦煌的都僧统洪辩和尚建造的影堂)藏经洞发现后后,一批批海外探险家来到敦煌: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日本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奥登堡,美国华尔纳带走了一批批精美的经卷和壁画。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改组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
常书鸿先生当时在法国已经小有名气,在塞纳河畔旧书摊上看到了一本法国探险家伯希和从敦煌带回去的《敦煌石窟图录》,惊叹于敦煌莫高窟的博大精深,带着妻子儿女在战乱期间回国,辗转到朝思暮想的敦煌,在物质极度艰苦的情况下守护者莫高窟。
“我如果不来敦煌,而是留在城市里,多半是一个普通画家或者学校老师,甚至可能被分到一个机关做一个平庸的官员,一辈子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你说那样的生活有意义吗?所以说是敦煌造就了常书鸿,而不是常书鸿成就了敦煌”--------常书鸿
段文杰先生当时从重庆来到兰州得知敦煌研究院撤销了,他没有回到重庆反而在兰州等
了常书鸿一年,等到了恢复敦煌研究所的消息。这期间,为了谋生,段文杰先生在兰州以挑水买水为生,当时常书鸿先生被这个意志坚强的年轻人感动的泪流满面。
“当我身临其境,观赏敦煌壁画和彩塑之后,感到原来打算搞个一年半载的想法是太短了,对于这样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面对如此众多的艺术精品,不花个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来临摹和研究,是理解不透的。我下定决心,要在敦煌住一个较长的时间,没想到,这一住,是一辈子 ” ——段文杰
樊锦诗先生从北大毕业,也被敦煌莫高窟的魅力所吸引和当时的恋人彭金章先生分居两
地,后来日子一拖再拖,在两人结婚有孩子后还是分居两地,后来还是彭金章先生做出牺牲辞去了武汉美术系副主任的职务来到敦煌。
“在毕业分配的最初那段时间,在和家人分别的十九年里,有好几次我都想过要离开敦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敦煌的生活。随着我对敦煌石窟价值认识的逐步深入,我也逐渐对敦煌产生了割舍不断的感情。我之所以最终没有离开,其中固然有命运的安排,但更重要的是我自己从情感上越来越离不开敦煌。”------樊锦诗
除了这几位守护神,还有潘絜兹、施萍婷、史苇湘、孙儒僩、李云鹤,等等
一画入眼,万事离心。在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们身后,是一代又一代“打不走的敦煌人”,他们守着敦煌石窟对抗时间“巨力”,辛勤耕耘于荒芜却又开阔的大漠之上,形成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念念敦煌 The Echoes of Dunhuang

《念念敦煌》是一档专注讨论敦煌艺术与文化的播客节目,由敦煌爱好者VC主持/制作。「敦煌」是一个地方,更是一个奇妙而博大的世界,我们沉醉于那些无与伦比的壁画、...

by:Marcast新播客

声音主播

568971

简介:有人曾经问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书?”松居直先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靠耳朵。父母为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孩子一方面用耳朵学习新词语,语言得到增速发育;另一方面,父母的嗓音中饱含着感情,读书也成为亲子之间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