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名将,唐玄宗的养子,此人若不死安禄山绝不可能造反

2023-11-17 06:54:0806:28 18
声音简介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听历史故事,品百味人生。

历来皇帝都希望能够开疆拓土,很多帝王非常重视军事方面的成就,可皇帝一旦热衷于开疆拓土,那么朝中武将的势力就必然要提高,自古文武在朝中是对立的存在,任何一方失势都会影响朝局。而武将势力做大,就有可能酿成动乱,唐玄宗在处理武将的问题上就属于玩大了,武周时期府兵制开始崩溃,到玄宗朝府兵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就是募兵制,这就标志着帝国的军队开始正式职业化,为了能管理这些军队,玄宗在边镇设立节度使。

唐朝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个节度使是在玄宗时期,此人名叫安禄山,如果他没有造反,或许会成为唐朝一代传奇的名将,可这个人心术不正,权势大了之后就背叛自己的恩人玄宗,率领范阳等地的精锐军队直接攻取两京,从此唐朝开始八年的安史之乱,这场动乱让盛唐的基业被摧毁殆尽,唐朝差点就亡在玄宗的手里。后世很多人都认为,安禄山造反是必然的结果,玄宗对于节度使的不断放权,唐朝社会矛盾积累过度,都是导致这场动乱的原因。

但我认为,这场动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安禄山在朝中是皇帝的亲信将领,并不代表他就能得到皇帝的绝对信任,在他之前,李唐也曾有一位玄宗的亲信名将,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人要是不死,绝对不会让安禄山有造反的机会。此人就是盛唐名将王忠嗣,用现在的话来说,王忠嗣是典型的烈士遗孤,他的父亲就是唐军的一员勇将,可惜功劳过大引起其他将领的猜忌,这些人按兵不动导致他的父亲最终战死。

当时王忠嗣只有9岁,他的遭遇得到玄宗的怜悯,唐玄宗为他赐名,根据《旧唐书》记载:“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肃宗在忠邸,与之游处。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能得到皇帝赐名是极大的荣誉,这也能看出当时玄宗对于这些边镇将领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玄宗那个时候也希望能找人来辅佐未来的太子,所以才会重视这些好苗子,并因此就收他做养子,还让他从小与太子李亨相处,这俩人也算是童年的玩伴。

后来王忠嗣也继承自己父亲的衣钵,征伐战场多次打败敌人,他先后在朔方,河西等地作战,屡建奇功,王忠嗣的威名在西域远扬,成为了唐军的顶级名将。除了在战场上功劳非常大之外,王忠嗣这个人还非常善于带兵练将,后来李光弼,哥舒翰这些名将都是他一手提拔培养出来的,这也算是为唐军做出巨大的贡献。王忠嗣他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四镇节度使,全盛时期他身兼朔方,陇右,河西,河东四镇节度,可以说唐帝国一半的精锐力量以及西部与北部的防线全部掌握在他的手里 。

为什么说王忠嗣要是还在,安禄山他就不敢起兵造反呢?

首先王忠嗣他的军力实在太过强大,安禄山所主导的东北军,综合战力不如西北军,而王忠嗣还掌握着河东地区的精锐,安禄山的老巢随时暴露在他的兵锋下有他的牵制,安禄山想要造反也非常困难。后来唐玄宗没有能及时平叛,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原没有军队,也没有足够的良将。

要是王忠嗣还在的话,起码河东军不会被安禄山夺走,有他在中原坐镇,安禄山的叛军也很难有什么作为。

王忠嗣与皇帝、太子都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为何他无法得到善终呢?

史书中记载了导致他死亡的一件事——石堡城之战,根据《新唐书》记载:“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顿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看到皇帝不高兴,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是硬着头皮去打,可在他打完之后,这件事又被李林甫等人利用,原本皇帝就非常不痛快,此事李林甫又成功把太子也给拉进来,根据《新唐书》记载:“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召入付三司讯验,罪应死。 ” 唐玄宗打算对王忠嗣处以极刑,最后在哥舒翰的苦求下,王忠嗣的死刑得免,但是一年后王忠嗣便抑郁而终。

当时玄宗打算要让他去攻击石堡,其实从军事角度来看,打石堡并不划算,因为这个地方是吐蕃防御的重地,唐军与吐蕃在这里进行反复的争夺,付出巨大伤亡也很难拿下这里。显然打这里确实是不合适,可李林甫就抓住这个机会在一边煽风点火,等后来王忠嗣打石堡回来,安禄山又准备夺取他的军权,于是他果断向皇帝控诉安禄山,但宰相李林甫却在玄宗面前继续中伤王忠嗣,最终李林甫成功扳倒了他。这件事看起来是他与李林甫等人的矛盾,实际上这是一场皇帝与太子之间的较量。

王忠嗣毫无疑问是太子的死党,而他手握四镇军力,这样的一个人在太子身边,别说李林甫不会答应,就是玄宗自己也开始担心。李林甫从李亨成为太子开始,就一直在和他作对,以李林甫的性格,做出这种事情不足为怪。但玄宗他的态度就值得琢磨,当初提出打石堡,王忠嗣并不想去打,玄宗开始不高兴,之后王忠嗣控诉安禄山,彻底让皇帝生气,一开始皇帝是真的准备要杀掉他,幸好他的部下哥舒翰帮他求情,才让他活了下来。

我认为当时的玄宗已经开始认识到太子的势力正在不断变大,李林甫,安禄山他们再怎么厉害,太子也远比他们尊贵,是谁给了这些人胆子来公开对付太子。说白了,玄宗他自己暂时还不想给太子权力,因此太子李亨身边的这些人,到李林甫死之前就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王忠嗣也被迫卷入皇室的权力斗争,可惜这么一代名将就这样窝囊死去。

感谢您的收听,咱们下期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盛唐名将郭子仪

一个功高盖主、得以善终的名将。一个战神、一个好臣子、一个圆滑的聪明的好人。不应该只作为一个打老婆的愤青的父亲才被世人所知。---不悲情的英雄郭子仪

by:炮二平五250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

by:冰瑶_2s

盛唐之子:唐玄宗丨李隆基开元盛世丨辨别人性玩转官场

二月河、熊召政联袂推荐,写尽李隆基从打酱油,到夺权上位,到开创盛世,再到腐化堕落的曲折经历。【简介】《唐玄宗》共分三卷,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风云变幻的一生。卷主要...

by:闲云说历史

唐玄宗|读懂唐玄宗深藏的帝王心机,用人之道

二月河、熊召政联袂推荐。浓墨重彩抒写李隆基过山车般的激荡人生,入木三分描摹唐明皇人生嬗变的心历路程。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纷繁多姿的帝王创业宏图,一张绚烂多姿的开元...

by:北岸之声

唐玄宗李隆基宫廷秘史

在盛唐的辉煌岁月里,唐玄宗李隆基,这位风华绝代的帝王,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引领着大唐王朝走向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宫廷深处却隐藏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

by:vi薇薇安vi

中国著名帝王——唐玄宗传

唐玄宗即李隆基,是唐睿宗的第三子,生于公元六百八十五年(武周垂拱元年),卒于公元七百六十二年,享年七十八岁,在位四十五年。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唐人诗...

by:凤娱有声

盛唐无妖

【内容简介】穿过盛世大唐茶都还没喝一口被迫上了花轿遇上了口味比较重的山村女鬼...老师傅:姑娘,世上竟有你这般如此骨骼精奇、命格贵重、百邪不侵...顾曳:说人话...

by:念念有声工作室

盛唐高歌

【内容简介】千官扈从骊山北,万国来朝渭水东。描绘大唐年间万国来朝的盛景,开元是继贞观之治后的又一盛世,大唐国力空前鼎盛,然而在歌舞升平下,帝国内部已是危机四伏,...

by:听风就是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