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那只逃避的鸵鸟

2023-11-22 20:00:0009:42 16.2万
声音简介

你听说过“鸵鸟心态”吗?

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进沙子里,想当然地以为这么做别人就看不见自己。殊不知,它大大的尾巴露在外面,反而更引人注目。

在生活中,很多人像鸵鸟一样。遇到问题下意识否认或回避,不愿面对现实。

或许,这么做能让自己暂时舒服一点,可现实中的问题并不会因此凭空消失。日后不得不面对时,只会感到更大的压力。

就像《习惯逃避》一书中所写:“逃避只是一颗暂时的止痛片。”

大多数时候,逃避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事情失控。

01

不要让鸵鸟心态,害了你

朋友小静是“鸵鸟心态”的资深受害者。

她在一家媒体做记者,本身不用坐班,时间又很自由,只要按时交稿就可以。

可因为没人约束,她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动笔。最夸张的一次,熬夜到凌晨3点,才赶完5000多字的长文,在截止日期前惊险地提交。

时间久了,身体自然熬不住,可依旧改不了。

有时为了逃避写稿,她会把家里所有家务都做一遍,翻来覆去地刷各种App,甚至把衣柜的衣服都整理一遍,就是不肯打开文档。

还有的时候,光是一个200字的开头,她就能从早憋到晚。期间,不停地寻找灵感、搜集素材,却删删减减怎么也不满意,最终看着进度缓慢的文档,陷入自责和后悔,甚至自我厌恶。

就连跟朋友一起吃饭,她都处于焦虑和压力之中,根本无法全身心享受眼前的美味,生怕收到同事打来的催稿电话。

身边类似小静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往往不停地做其他事,去回避那件真正重要的事。

结果,越拖延,越无力;越逃避,越痛苦。

逃避不仅会让人们在心理上感受到折磨,失去前行的动力,还会让人犹豫不决,渐渐丧失自信心。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发现,长期逃避的人,大脑分泌的神经化学物质会改变,性格会变得更加敏感、胆小。

何况,现在的每次逃避,就是在给未来的自己挖坑。

现在躲过的事情,未来可能都要加倍偿还。

与其不断找退路,不如与挑战共舞,一点点解决问题。过程或许困难重重,但起码内心是笃定的、轻盈的。

这种积极正向的心态,能让人变得生机勃勃,最终拿回生活的掌控权。

02

人越是逃避,就越会碰壁

电影《我妻子的一切》里的女主贞仁,婚后一直在回避自己内心的恐惧。

她害怕社交,不想和陌生人打交道。她也害怕在工作中失败,于是干脆不去上班,自愿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因为不喜欢出门,她总是宅在家里胡思乱想。日复一日的琐事,让她变得絮絮叨叨。

时间久了,丈夫心生厌倦,每天一支又一支地抽烟,想尽办法不回家。

当他听说公司需要派一个人长期去外地出差时,想都没想就报名了,并在得到机会后开心得手舞足蹈。

转变发生在贞仁工作之后,她去了一家电台当主播。刚开始,没人看好她,所有人都认为她会出洋相。没想到,她毒舌犀利的画风,反而让节目出圈。

随着她工作越做越出色,人也越来越自信,还用自己赚的钱买了辆车。

当她从家里走出来,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后,才发现一切都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糟,自己也没有那么差。

曾看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刻意逃避他所惧怕的东西,到头来会发现自己只是抄了条近路去见它。”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误以为逃避能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殊不知事与愿违。

习惯逃避的人生,注定是场悲剧。

那些我们一心想要逃避的问题,恰恰是自己最该面对的。

真正让人成长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直面痛苦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逃避只会积重难返,唯有在一次次历练中,我们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担心害怕之际,不妨试着战胜内心的脆弱,硬着头皮跨过的那道坎。

这时,你会发现所有阴霾背后都是柳暗花明。

03

你怎样面对痛苦,便拥有怎样的人生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一书中提到:

人们所说的“逃避”,并不是人们天生懒惰,而是人们在面对痛苦时,自我保护的一种措施。

逃避问题是本能,解决问题是本事。

当你想像鸵鸟一样逃避时,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允许自己带着问题生活。

很多人之所以逃避,是因为完美主义作祟。

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反而开始不了。就算开始了,看到目标很难达成,就会产生挫败感。

不要太为难自己,也不要太和自己较劲,我们完全可以先完成再完美。

简单来说,就是先不追求质量地快速完成一件事,再不断调整、迭代、完善,允许自己带着问题往前走。

就像松浦弥太郎所说:“与其执着于优秀,不妨让自己拥有不逃避任何事情的勇敢。”

第二,把结果具像化。

所谓具像化,就是把脑海中的想法和事件,都变成具体的图像。人类天生擅长记住图像化思维。

正面的图像,会点燃我们内心的渴望,将注意力聚焦到目标上;

负面的图像,让我们看到拖延的后果,从而倒逼你增强行动力。

经济学家罗琳·韦伯分享过一个故事。她有位朋友总会拖延自己的演讲稿,可当朋友想象了自己在台上发抖,讲得很差的场景时,一下子就有了执行力。

做任何事前,都可以想想达成目标的结果是怎样的,以及达不成结果的严重后果,这样就能缓解惰性。

第三,先找出“最小的第一步”。

当你不想去做一件事时,问问自己:完成这件事最小步骤是什么?

比如爬山,爬到山顶很难,但迈出20步并不难;再比如跑步,跑5公里很难,但跑100米并不难。

可以跟自己约定,至少做2分钟。这样做会给大脑一个错觉,认为短期付出的成本很低。

焦虑的本质,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一旦开始行动,逃避模式就会自转化为战斗模式,焦虑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当你做了2分钟后,大概率会做完整件事。因为完成小任务会带来正向激励,让你进入良性循环。

04

别做那只逃避的鸵鸟

人生路漫漫,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所有的逃避,都是对自我的逃避,也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一味自我怀疑逃来逃去,终有一天会无路可逃。

从逃避现实到面对问题,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化,也是人生态度的切换。

这个过程或许痛苦,但我们可以借此重新认识自我,打开不一样的世界。

恰如作家贝内迪克特·韦尔斯所说:“一个人只有在痛苦之中,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在破碎之中,才能认识自己。”

希望我们都别再做那只逃避的鸵鸟,而是学会走出自我设限的牢笼,从而拥有更多美好。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X2睚眦

我也是有逃避和拖延症

听友307086626

其实鸵鸟跟本你是你们说的遇事把头埋沙。到道理是极对的

听友479799550

特别特别好,比短视频营养多了

猜你喜欢
鸵鸟心理:为何我们总是害怕与逃避/演播云画ya

大家都知道鸵鸟有一个习性,那就是遇到危险它的头就会埋在沙子里,人类作为有意识的生物,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往往会感到害怕并倾向于逃避。这种情绪和行为在我们的日...

by:云画ya

习惯逃避

内容简介你是不是这样的人:每份工作都觉得不满,寄希望于“跳槽改变人生”,于是不停地换工作,可麻烦始终如影随形;总有人把你的善良当成懦弱,把你的慈悲当成迟钝,你却...

by:书山_

鸵鸟

你我终凡人,活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从李宗盛大师这首歌曲之后,再听到的音乐都好甜,耳朵开始塞满了糖分,甜蜜到让人不能自拔。突然...

by:华语音乐

逃避自由

弗洛姆(Fromm,E.)著,刘林海译如果人性不能适应自由所固有的危险与责任,它就可能转向极权主义。这是艾里希·弗洛姆在他1941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里程碑式...

by:厚朴_lyz

逃避自由

这是一本风靡整个世界的精神分析学著作。本世纪最杰出的精神分析学者弗洛姆,从分析社会过程中人的性格结构入手,为我们勾勒一幅现代人窘迫的图景:追求自由却又身不由己地...

by:石渠阁

逃避妖孽王

一部经典作品!人物刻画细腻!情节起伏吸引人。根据听众的喜好而精选,声音清晰,感染力强。感情色彩浓厚。。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和厚爱。每天加班很辛苦,您就动动手指支...

by:永胜讲故事

好想逃避FM

【好想逃避FM】何必思考工作生活哪个更累?反正我都想逃-两个逃避的普通人-一个老板和一个制作人主播:南宫泓三十尝试找一个可以逃避现实的空间抛弃身份聚在一起寻...

by:好想逃避FM

放开那只妖宠

这是一个人类与灵宠并存的世界。契约灵宠,指挥灵宠战斗,与灵宠建立羁绊,这就是御妖师。李长生服用造化果,获得灵魂感应能力,这是一项可以范围性洞察灵宠、灵宠蛋和宝物...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