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武昌城》

2024-04-10 21:06:5520:18 188
所属专辑:武昌城 方方
声音简介

再见《武昌城》

读在《武昌城》之后

伴月千里

《武昌城》终于读完,合上书,一声叹息,二十多万字,三个月的相伴,我得说声,再见了,《武昌城》。

这之前,武昌城之战,我不知道,这之后,这段历史,我不会忘记。

九月的时候,路过武汉,特意拐了个弯买了去武汉的火车票。我大约十年前去过武汉,忽然就想再去看看,哪怕只是一天呢。

武汉由三镇组成,汉口汉阳武昌,因为城市大,自然就有好几个火车站,武昌站只是其中一个。当初的想法只是去武汉逛逛,去哪个“镇”都行,有意思的是,那一天的行程,我被各种巧合一路“带”到了武昌这个“镇”。

现在,我准备像个小学生记流水帐一样,记下我那一天的境遇,说说我是怎么“再见武昌城”的。

流水帐的记录开始:

从准备买火车票起,我一定会踏上去武昌的路,原因是,如果选高铁票,火车会停在汉口或者一个叫武汉火车站的地方,但是我一开始就计划坐慢车。我喜欢坐火车,在火车上睡一晚,第二天早上就到了,性价比很高,也是我喜欢的方式,所以,只要我选择了慢车,我的目的地必然指向武昌站。

那么,到武昌之后再去哪儿呢。

我手机上早就有武汉赵师傅油饼包烧麦的收藏,听说老好吃了,一个真正的吃货,那必须先吃为敬啊。

所以下了火车,我首选的目的地就是赵师傅的油饼包烧麦。看了一下地址,真巧,离武昌站不远。

何止是距离近,我用手机地图导航,看到地铁出站口的名字竟然叫司门口黄鹤楼站,司门口、黄鹤楼这俩地名我都熟啊,它们都出现在《武昌城》这本书里,司门口还是《武昌城》里最早出现的地名,尽管它的出现让人难过。

就此开始,我这一天的行程都有《武昌城》这本书的影子。我主要指的是地名。

我坐的是5号地铁,5号地铁无人驾驶,车头是全景玻璃,可以看到隧道,这是我第一次坐这样的地铁呢,大清早坐地铁的人,多是通勤的上班族,人人闭目养神,只有我站在车头,一脸兴奋地看着地铁在隧道里高速穿梭。其实除了各个站台,隧道里是黑的,但是地铁高速穿过黑暗时,还是能感受到呼啸而来的、黑洞洞的,来自空间的压迫感,当各种深浅不一的“黑色”冲着我迎面扑来的时候,一刹那,真的有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呢。

出了地铁站,天空下起了雨,来的时候看过天气预报,没说下雨啊,这不期而遇的雨,真不招人待见。

好在雨不算大,好在赵师傅的油饼包烧麦真的很好吃。

吃完油饼雨下得又大了一点,我在一家店铺房檐下站了一会儿,街上多是送伢上学的人们,这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雨,让一些人不得不停下电动车穿雨衣。我想,这不期而至的雨,确实很烦人呢。

好在没多久,雨就自觉得停了下来。

我预定好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门票,时间尚早,看看眼前的这条街像个老街,那就随意转转吧。

这个街叫粮道街,我对武汉很陌生,对这个地名却熟啊,因为它出现在《武昌城》这本书里。

既然有粮道街,具体的司门口又在哪里呢,再转转。

经过一个小巷,目光越过红墙,远处隐隐可见一座恢宏的楼阁,我在太多地方都见过它的身影,那是黄鹤楼啊。

我继续往前走,出了小巷,马路对过有一个大牌坊,上书“户部巷”,去那儿看看吧,那里也有很多吃的,可惜我已经吃饱了。后来我知道,武汉的户部巷约等于北京的大栅栏、南京的夫子庙,里面的小吃呢,正适合我当时那种眼馋肚饱的状态,只逛逛、不吃。这误打误撞的顺序安排的太好了。

上午去的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排队人太多,没去看。

看了编钟表演,好看、好听,节目编排也很好,我能记住的节目好像有《金殿》、《流水》、《竹枝词》,最后还有一个《友谊地久天长》,得,金銮宝殿、高山流水还有郎情妾意,这风、雅、颂都全了,最后再来一个世界人民大团结,真不错,值得一看。

下午坐上公交车准备再去粮道街,想去黄鹤楼看看夕阳。

坐的是14路公交车,坐我前面的一个白发老人跟身边的老太太边说话边指点,他说,哝,从那个站再坐三站路就到小东门了。我一边听耳机里的音乐一边断续着听他们聊天,一听到“小东门”三个字,我一个激灵,小东门我也熟啊,因为它也在《武昌城》这本书里出现过,出现在《武昌城》的封面。我不知道“那个站”是哪个站,不过当时的下一站叫:民主路何家垅。

后来我改了主意,既然听到了小东门这个地名,我索性主动去看看大东门吧。

下了公交车,我骑了一辆共享单车找大东门。

很遗憾,按手机导航找到的大东门是一个铁路宿舍门口。看看时间,也许再去黄鹤楼还来得及,我继续骑行。

出了巷口,要过马路,过马路就得过一座天桥。

看看这天桥的名字:长春观天桥。

长春观我可是非常非常熟啊,它多次出现在《武昌城》的书里。

长春观天桥有个特别的地方,上下桥的路面全是坡形,没有楼梯,只有南方城市才可以这样吧,想想如果在北方,如果下一场大雪,这上下天桥的画面,就是恐怖和搞笑、谩骂和嬉戏的频繁交织了。

上桥的时候想,没找到大东门,不知道长春观是不是也只剩一个名字,没有“观”了呢。

下桥很好玩,我带着点刹车,一路骑下天桥,骑了这么多次单车,是头一次从过街天桥上往下冲,很拉风。

下了桥就更开心了,看,桥下隐约可见几处飞檐斗拱,那应该就是长春观吧。

我兴冲冲停了单车,往阳光下闪着黄色屋顶的古建筑走去,进去就觉得不太对,不是道观,看样子像个会所,也许是个养生主题的饭店。

这一波三折,就好像古诗《寻隐者不遇》。

好吧,我还是去黄鹤楼吧,折回头再走十来步,眼前又是一个大门,仅仅是大门的形状就比刚才的建筑繁复精致多了,更不消说大门里飘来轻烟袅袅,还有隐约的丝竹管弦之音,呵,这才是真正的长春观呢,大隐于市的长春观不就让我无意中遇到了吗。

我去过的道观很少,好像在北方,寺庙更多一点。

我就好好看看长春观吧。

去长春观玩的年青人蛮多,也不算意外,年轻人不是说了吗,在上学和上班之间,他们选择上香。

多说一句啊,我觉得这话没毛病,不过是一句调侃,自由的表达是年轻人最好的选择。

有十几二十个年青人,在庭院中,跟着道长学打拳,他们有模有样地学,我就在一边乐呵呵地看,心里还给他们加台词,我给他们的拳法起个名,就叫“乾坤大挪移无影拳”吧。

是初秋,天不热,一丝丝的小风吹过,树叶哗啦啦地响。

后来呢。

没有后来了。

后来天晚了,年青人都走了。

天边出现红色的云霞,我又看了一会儿道观内墙上的文字,关于道教方面的疑问和解答,看了看,还蛮有道理。

后来天更晚了。

工作人员可能也下班了,进入道观的正门已经关闭,不过没有人催我,但是我自己也应该主动地走了。

我要去赶我的火车。

一天的武昌城之行,到此结束。

我在骑着共享单车去火车站的路上,忽然就很感慨,这一切多美好啊,真的很美好。

这座城市多大、多漂亮啊,这个城市里好吃的也很多,很对我喜欢碳水的胃,哦,对了,这儿的吃货也特别多,我想起下午吃热干面的时候,隔壁喝瓦罐汤的姑娘也来买面,这姑娘大可以把面揣到隔壁坐在桌前好好的吃,她偏不,我就看她在这家店里买好面,翘起兰花指把面搅拌搅拌均匀,先站定了,吃上两大口,然后再边吃边走到隔壁,人人称道的武汉人吃面的样子,真是如此,诚不欺我也。想起这画面就让人忍俊不禁,真好,我这样的吃货在这个城市里会泯然于众人,不那么显眼。

武昌城啊,我对你不熟,可是因为我读了《武昌城》这本书,看了这里的景,吃了这里的美食,我就很喜欢你。

武昌城啊,你是英雄,历史一遍遍证明,我读过的那本书也证明,那些遥远的和不遥远的历史都证明,你就是个英雄。不过,我想,当英雄这件事,你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过了,就不必再证明了。

我喜欢你下雨的老街,我喜欢你翘着兰花指吃面的姑娘,我喜欢在长春观里打拳的年青人,我喜欢那座博物馆,我特别喜欢赵师傅油饼包烧麦,这一切多美好,人们饱含热泪歌颂大爱无疆,我也是,但是我更祝愿你永远是人间烟火暖,大城平安、无事。

再见武昌城,是多年后的重逢,我与你清晨再见。

再见武昌城,是不知何时再来的作别,我与你在暮色再见。

早上我来的时候,见到的,是不期而遇、初秋微冷的雨,傍晚我离开的时候,是极目远望,漫天泼洒的红云。

我带着一点期待来到武汉,呆了一天,所见所想所吃,也算得偿所愿。

这一整天里,我好像看了一场实景电影,我东走走西看看,走了很多路看了一些景,可是我几乎没说话,买东西预约门票坐车几乎用不着说话,所幸读过了你百年前的故事,我知道了你的一点往事,我看到了书中提及的熟悉的地名,我就算在这个城市里无言,也不觉陌生,只感到亲近。

朝微雨,暮红云,正是最好的初秋的景色啊。

武昌城,不用和你挥手作别,我既无人相送,也带不走一片云彩,而清晨落在身上的雨早就干了。

《武昌城》,谢谢你,如果没读这本书,我来到这里,不会有这样的一番感慨。

哦,对了,我是要写的,是《武昌城》的读后感,我却写出了一篇真实的游记。

再补点读后感吧,让这篇文章好歹别跑题太远。

说说我对这本书的感觉,我接受反驳:

我总觉得,这是一个极善良的人,下了最狠的心写出的战争题材的小说。那就像我小时候跟着外公去看戏:戏台上刀起头落,红墨水到处喷,外公忙给我捂住双眼,我很怕,可还是从捂着双眼的指缝里偷偷看,虽然看到了,也不能算看清,隔着一层毛玻璃的感觉。

一个高明的作家基于自己的博学和领悟,可以想像战争的全景,但是一个高明又善良的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我想,是她的善良不忍她用更多笔墨写实战争的可怕之处。

通篇看全书,战争双方以及被累及的百姓里,大多是善良的人,很少恶人。我不能说这不真实,但我觉得这不全面。当然,我不是战争的亲历者(但愿我、我们永远都不是),即使战争的亲历者,没开上帝视角,也看不到全面情景的,但是我想,一场必须分出胜负的战争,会有不同于太平时日里普世的善恶。在这本书里,我感觉,其中区别,好像没那么大。

万幸,这场战争,不是一场双方绝对对立的战争,因为是一场国内战争,人们隐约还能看到一些文明影子的战争,比之绝对的你死我活的两国之战,在这场战争里,的确应该有更多的人,以“人”的状态出现。

万万不幸,这场战争,不是一场完全对立的的战争,因为战争双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家人,好比父子兄弟间本无仇怨,只一声令下,就要打一场你死我活的仗,有赢就得有输,有活下来的,就得有死去的,这很残酷,但是战争一旦开始,这又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以前不明白,很长时间,我都有一个疑问,如果前面有一座城池,为了减少伤亡,为什么一定要攻下来,绕过去不就行了吗,比如书中的武昌城之战,以我少年时的想法,北伐军要去的是北京,那就绕很大很大一个弯呗,绕过武昌不就行了。后来我知道了,其中一个很大的理由是,就是要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有生力量”,这四个字猛地听起来挻高大上的,其实,背后就是指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方活下来要以另一方死去为代价。想一想,如果对面的“有生力量”里,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呢。

当然,我这话有不对的地方,那就是,我撇去了“正义”两个字,仅仅只看到双方都是生命,而忽略了“正义”代表了更多人的福祉,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我从前看过王朔的访谈,他提及,是哪一位战前五前委被问到怎么看待淮海战役,老帅气哼哼地说,有什么好说的,一场战争打下来,多少寡妇跟我要丈夫,多少母亲跟我要儿子,死的不都是中国人。王朔总结说,这才是真正的战神,不惧战,但是不好战,悲天悯人。

对于这样的战争反思,我是直到上段时间读了《晚霞消失的时候》,才有了一点多角度的思考。

每一本好书都让人成长,这本也不例外。

以上观点来自我目前看过的,包括《武昌城》在内的,战争题材的作品,带给我的思考,比如《血战钢锯岭》、《战争与和平》、《永别了、武器》、《西线无战事》等,还有更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只是把战争当成背景,书中提及的战场已如硝烟般弥散,但是历经战争的人,再也回不到从前,战争带来的绵长的影响或者说伤害,更让人震憾,比如《晚霞消失的时候》、《蝲蛄吟唱的地方》、《长恨书》(不是王安忆的《长恨歌》)等,再提一下《血战钢锯岭》,因为里面虽然大篇幅描写了二战,但是对主人公的影响,很大来于自他参加过一战的父亲。

比起以上提及的作品,我觉得《武昌城》更温和、善良。而《武昌城》的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是我看过的最细致最动人心的。

再次重申,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我接受不同观点。

读书为了什么。

用惠天和言亮的话说,是为了“等待和希望”。

想到《武昌城》,

我更愿意理解为“爱和希望”。

再见了,我读过的《武昌城》,

再见啊,我祝福的武昌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看云听书

谢谢主播

伴月千里 回复 @看云听书

谢谢你听我读书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武昌首义

《武昌首义》是由湖北广电局、湖北电视台、浙江九歌影视艺术传媒有限公司和武汉影视艺术传媒公司联合投拍,李云亮执导并编剧,李诚儒主演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讲述...

by:文自天成

武汉-武昌江滩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四季皆宜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欢迎您来到武汉著名的武昌江滩游览。武昌江滩,虽不如对面大气靓丽的汉口江滩,但充满了朴实的本地生活气...

by:恋景旅行APP

再见,再见

故事|如果再也不能红着脸

by:歌单精选集

小溜溜溜了.再见了,怪城

《“小溜溜”溜了》纯文字版已长销30年,深受读者喜爱,不断有各出版社再版重印。应读者要求将其分成两部书:《“小溜溜”溜了?怪城奇遇记》和《“小溜溜”溜了?再见了...

by:辽宁出版儿童频道

再见,或许还能再见

你在我最苦难时出现,本以为是一场救赎,没想到却是一场可笑的误会,我把引起误会的印记洗了,回归本该属于我的生活,你找到正确的人,去报对的恩,我们不要在见了,好不好...

by:o清澈

再见

推荐给喜欢的人,聊一聊,谈一谈

by:风雨空

再见夏茉

8月你说又要去远方旅行再见还未来得及但有些话别说出口免得惊醒这夏梦温柔

by:歌单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