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最可爱的人——读《走近最可爱的人——李蕤赴朝家书日记》︱江花

2023-11-19 12:14:4406:43 104
所属专辑:长江日报
声音简介

作者:尹新秋

一口气读完《走近最可爱的人——李蕤赴朝家书日记》,又一连几天重读精读,不忍释手。不只是因为它名列“中国好书”7月份榜巅,主要是爱读那些经过了血与火考验的文字,感动于文字里激荡着的家国情怀。

1952年2月,中国文联和解放军“总政”派出巴金为组长的“赴朝创作组”。17位作家和艺术家均为一时之选。河南省文联副主席、记者出身的知名作家李蕤便是创作组成员之一。他做过战地记者,擅长“真人真事,快写快发”,8个月间寄回通讯报告10多篇,第一时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除了采访和文学创作,表现“最可爱的人”,还写下大量家书和日记。自己的行止、见闻、感受,巴金、魏巍等同行的故事,彭德怀将军、金日成将军的风采,志愿军指战员的群像,功臣英模的特写,以至朝鲜的山川河岳风土人情,以硝烟为背景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家书和日记,有时内容不免重合,但你不觉得重复。写给自己看写给家人看写法各有不同,取舍剪裁和表达上的“匠心”能让人读出非常丰富的内容。

艰苦和危险是战地日记当然的主题,但作者在表现这一主题时,不铺陈、不藻饰,更不渲染,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昂扬乐观的精神。这固然与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有关,但我猜另一个原因是,作者怕家人看到后会后怕,有意“轻描淡写”。作为日后创作的素材,记忆里会有一个更翔实的版本:会有战争的残酷,战斗的惨烈,自己历险的诸多细节。

家书是刻意避谈艰苦和危险。实在避不开,就不厌其详写我军的压倒性优势,写志愿军对作家的悉心照顾和保护,写“喜出望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如1952年5月25日的信中说:“朝鲜多山多水,万山一片青绿,四周又都沿海,空气也特别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倒是比你们少尝了一年的春天的风沙和夏天的炎热。”……一次遭遇空袭,几个熟识的人不幸遇难,他在日记中写道:“每天敌机从头上嗡嗡飞过,每个人的机会是相同的。正因为如此,这倒也无须恐惧,战争就是这样,为了大多数人的永久的安全,毅然地在不得不交出生命的时候交出自己的生命。”家书里写到空袭,则是“云淡风轻”:“成千成万的乡村和山沟沟,敌机再多,也是大海捞针。”“在这样分散的战场上,中炸弹也着实和中头奖一样的不易。”家书的体例是“放心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能抵万金,在于它以平安确认了牵挂的意义。

大家笑他家书写得最多,曾和他一起生活采访的魏巍常常笑他的家书是个“中篇”。保存下来的家书32封,其中几封超过3000字,一封长达4000多字。他有太多的东西要写,有太多的话要说。作者当年41岁,家里上有老母,下有妻儿。4个孩子,大的也才9岁。揣着家人照片的日子是牵挂最多的日子。他想家、想家人、想家里的老屋以及每一条街巷。看到朝鲜的老人,会想起家里的老母;看到朝鲜的妇女儿童,会想起自己的妻儿。他思念亲人,更担心亲人对他的思念和牵挂。家国不能兼顾,忠孝难以两全,自古常使志士抱憾,英雄扼腕。不能说作者没有这样的常情,没有这样的遗憾。家书中对家人的殷殷关切,反复叮咛,把不可能叫人放心的战地生活想方设法说得让家人放心,就是对这种遗憾的努力弥补。但他和那些“最可爱的人”一样,只能先顾“大家”。他知道顾“大家”也是在顾“小家”。家庭的融洽和美安静祥和,常常让他想到无数个朝鲜家庭正在遭受的苦难。没有一个家庭经得起战争。于是,家不只是一种牵挂,恰恰因为牵挂,成了他写出更多更好作品的动力;恰恰因为彼此牵挂,精神和情感有了一个坚实的支点。

《家书日记》,几乎全是口语,直接从心间流出,让人享受到一种质朴自然之美。以致我常常停止阅读,任思绪游离到书本之外:如果只在遣词造句上绞尽脑汁,这文章是不是就可以不写?纪实的文字和纯文学哪一种更能打动人?甚至想到白居易的诗文理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想到“文以意为主”,以写作内容写作对象为主。家书和日记,都容易写成“流水账”,但作者提供了一个好读耐读的“流水”样本。战地生活,自有故事,自有波澜和跌宕,更主要的是作者在艺术表达和语言功力上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往往几句白描就写出了人与物的风貌,如躲空袭从防空洞出来,月华满天;丢了雨衣,在十六面来风的马棚里熬过雨夜;战俘管理处看到的黑人,“穿着蓝制服,几丈外找不到脸”……有人说,语言的美,不在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在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文字之外的观察体验,景象之外的情绪和意蕴,让我们想到很多很多。1952年10月23日的日记,则是一种反差很大的“剪辑”:“山后几家茅屋的附近,有一片红色的树林。……这家人家,除了一园苹果,还有满场谷子,一群小猪,一笼小鸡……从小村里回来,把大衣挂在树上,到厕所去解手,刚刚蹲下,敌人的飞机便来了,就在河对岸江东的山包上,投下大批的炸弹,并且用机枪扫射。”不加任何雕饰,只把看到的场景记录下来,但场景的瞬间切换,田园牧歌与狂轰滥炸的鲜明对照,给读者留下了阅读想象与思考的广阔空间。

家庭与前线,祖国与朝鲜,战争与和平……读读《家书日记》,你可能一下就走近了“最可爱的人”。

(作者系媒体人)

【来源:长江日报 江花周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最可爱的人》

致敬最可爱的人

by:_胤曦_

谁是最可爱的人

铭记历史,奋斗前进,这就是我们对先烈最好的缅怀!

by:大宇茶馆

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

by:冰糖不雪梨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

by:漫听丨燕语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