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喜欢马斯克,是因为他“眼中有光”

2023-11-19 23:44:0108:38 1686
声音简介

他和他身后的那个社会最可怕的地方,

不是他们的技术,而是他们如何对待“失败”。

北京时间昨天晚上,Space X 的星舰第二次试飞,不出意外又失败爆炸了。

相比较起几个月前的第一次试飞,这一次多飞了将近6分钟,到了第一和第二级火箭交接班时发生了问题。地面联系不上它了,推断是发生故障了,只能由它按预定的程序自爆。

但关于这件事的简中媒体报道,你留意一下的话,会觉得非常有意思,大体上分为两类,有些媒体直接采用了“马斯克SpaceX星舰发射失败”,而另一类的报道题目则采用了老板马斯克的原话“是失败,更是成功”。

那么这两种说法哪一个更接近真相呢?我觉得其实是后者。

是的,如果我们将此次星舰发射与上一次进行比较,你会发现Space X已经在多个方向上获得了突破。

首先,这次助推器的33台发动机全部点火成功了,星舰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将数十个发动机并联在一起,在保障火箭的稳定运行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几个月前首次发射时,SpaceX曾表示当时助推器的2个发动机没有点燃,还有一个时好时坏,是靠计算机即时操控,才维持了火箭姿态的稳定。而这次33台发动机全部点火成功了。这其实就是一个进步。

其次,火箭一级和二级“热分离”也成功了,飞船通过最大动压点,二级火箭成功点燃。这都是飞船成功升空的关键点。

也就是说,虽然星舰只比上一次多飞了近6分钟,但它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我觉得,马斯克的星舰计划,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他敢于失败。

其实,在不承接商单的前提下,SpaceX的这种火箭发射,从本质上讲和各国宇航局搞的很多发射一样,其实就是一种大号的巨烧钱的实验。而当我们制定实验计划的时候,其实有A、B两种方式。

方式A是保证每个实验都尽可能的保证成功,为此不计成本的将火箭上的每一个零件都做到精益求精,在预先无数次计算、推演中把所有能出问题的地方都想到,同时将每个实验的目标都定的低一些,花十分的成本、精力,做好一分的事情。这样自然能保证实验圆满。

但是这个思路其实是浪费巨大的,因为实验原本的重要目的之一,其实就在于探索纸面上的计算推演推算不到问题,发现问题,并在这个问题前停下来,最终解决它,这是实验原本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相信所有搞过编程的程序员,对于这一点肯定也感同身受,一个程序编好之后,你光逐行进行检查、推算,自己想有没有问题是没有用,并且费时费力,最节约时间和精力成本的方式莫过于让程序直接跑一遍,让程序在运行当中发现BUG在哪里,然后解决它,然后再运行。于是程序就能够在失败、修改、再失败、再重启当中最终走向成功。

这就是制定实验的方式B,每一次实验看似都是失败的,但实验者恰恰是在反复的失败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未知的边界和推演的错误在哪里,将计划以最高效省力的方式推向成功。

不可否认,在冷战时代,美苏的航天工程都更偏向方式A,美苏至少公开报道的大部分发射实验都是成功的,这其中不仅仅有双方通过比拼实验成功率,彼此较劲的因素。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这些航天项目都是政府砸钱推动的,是花了纳税人的钱,所以老表演失败,造成的影响也不好。但这种反复的“成功表演”背后的代价,这是双方都花费甚巨。阿波罗航天计划花费占了美国当时GDP的0.5%,苏联的航天工程究竟烧钱几何更是一个至今都算不清的秘密。

尤其是苏联,后来更是在为了思路A错失了很多机会,比如冷战后期苏联也曾经搞出过自己的航天飞机,但在一次常识性实验失败之后,就被苏联最高层下令叫停了,原因是苏联当时的技术不达标,真想把这项技术攻关出来,需要反复的实验,反复的失败,以积累实验数据。可是苏联的体制无法承受这种反复失败造成的压力,更不能忍受在美国已经日渐成熟的技术在苏联反复失败造成的影响——这将变相说明苏联在与美国的航天竞赛中已经处于下风。

这是苏联当时体系所不能承受的,于是越到后期,苏联的航天实验就越趋向于保守乃至“表演”。

最终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苏联火箭发射的可靠性在后期逐渐追上来了,苏联运载火箭的发射过3279次,失败206次,成功率为93.72%。比美国的90.62%的更功率足足高了三个百分点。但在这个漂亮数据背后,苏联的航天产业逐渐走向了故步自封和吃老本,火箭发射实验逐渐走向了反复“表演成功”的怪圈,最终困死了自己的发展前途。

而今昔对比,我们会发现,美苏当年这个必须背负的“只许成功”的包袱,马斯克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SpaceX是一家民营企业,它发射火箭,只需要坚定投资人的信念,让他们愿意继续在这个方向上投钱就可以了,而无需考虑如果实验失败了国际影响怎么样,大国争衡之中会不会给美国丢脸,纳税人心情如何等等问题。

这种轻装上阵,让马斯克可以更大胆的采用“思路B”,而思路B是一种将实验的力量用尽、能高效的探索未知边界、并迅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所以我说,马斯克的星舰计划,最可怕的地方恰恰在于他敢于失败。如果最终,马斯克成功实现了把人送到火星去移民的宏愿,那么助推他成功的最大要素不是技术,而正是他反复遭遇的这些高效的“失败”。

而我想,很多人之所以喜欢马斯克、向往马斯克,可能正是因为他的敢于失败。

我所见的时下很多年轻人所遭遇的困局,不是他们不成功,而在于他们输不起,因为他们的人生中有太多的陷阱会让他们身败名裂——大学错报了某个天坑专业、在公开场合一句话说错了、买的期房爆了雷、或者年纪轻轻不幸得了什么重病……上述事件中但凡发生一种,也会让年轻人们惹上无穷无尽的麻烦,甚至一辈子难以从这种倾覆中爬出来。于是“躺平”“求稳”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选择,谨小慎微、但求无过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处事信条。这种选择背后,其实就是一种人们对失败的惧怕。心中的火和眼中的光在这种恐惧中最终熄灭了。

而马斯克给我们带来的启迪与力量,就在于他是一个敢于失败的人,因为敢于失败,所你能觉得他“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无论遭遇多少次星舰爆炸,他和他的公司都憋足了劲往那个理想去奔。这是一种伟大的希望,愿它能点亮我们所有人。

当然那我们更希望,我们的社会,能重拾起允许年轻人失败,宽容他们犯错误的精神,失败了不要紧,有社会给兜底,帮他们拍拍身上的尘土爬起来。遭遇了坑骗与不公没关系,有法律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帮他们维护他们应得的公平正义。

当且仅当我们做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鼓励年轻人们去大胆的创新、创业,去用“方式B”勇敢的尝试自己的人生,去像马斯克那样用一次又一次“是失败,更是成功”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们喜欢马斯克,是因为他眼中有光。而他眼中能有光,是因为他不惧怕失败,而他不惧怕失败,是因为他生存的那个环境能宽容这种失败。衷心祈愿,愿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也能够分享这份眼中的光亮。

请让更多年轻人,这样“失败”得起。愿他们也能——心中有梦,眼中有光!

全文完

本文2500字,感谢读完,加图号炸了,只能发在维吉尔上,为文越来越不易,愿您喜欢这篇文章,请三连,多谢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277691071

伟大马斯克》马克思

猜你喜欢
马斯克传

著名传记作家艾萨克森以近距离的观察视角,揭开了如今全球引人注目、富有争议性的创新企业家的神秘面纱:他善于突破常规,引领全球进入电动汽车时代、私人太空探索时代和人...

by:肖阿七

人生由我梅耶马斯克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

内容简介她15岁次登台,22岁结婚,31岁成为破产的单身母亲,随后辗转于3个国家的多个城市开展自己的事业,独立培养出3个出色的子女,同时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60...

by:道济天下潽渡众生

埃隆·马斯克传

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改变世界

by:南京长发先生

马斯克的故事

讲讲马姓名人的故事

by:马见广

埃隆马斯克传奇

要在火星退休的埃隆马斯克的传奇传记

by:芊诺一语

马斯克成功因素解读

这是一张关于解读马斯克成功因素的专辑,从艾萨克森编著的《艾隆马斯克传》中讲述的,马斯克的真实人生历程,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和逻辑,结合咱们普通人的生活,如何去使用,...

by:小青茗

埃隆. 马斯克传

埃隆.马斯克是地球上最成功最有名气的人之一。倾听他的成长和创业过程,除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外,他对于梦想的追求,他的勇于冒险、坚守本心的特性,他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

by:有声的花椰菜

梅耶马斯克自传

特斯拉老板埃隆马斯克的硬核老妈,看她乘风破浪的人生。儿时的生活美好而温情,却嫁给了家暴渣男,挣扎九年终于挣脱牢笼,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经营自己的营养师事业,并兼职模...

by:熊孩子_方小圆

马斯克商业帝国|星链特斯拉|宇宙首富埃隆-马斯克

马斯克:从科幻梦想家到现实改变者在科技世界的辉煌舞台上,一个名字犹如耀眼的星辰,那是埃隆·马斯克。他似乎拥有无尽的创造力和决心,将科幻梦想带入现实,改变着我们所...

by:莫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