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9 (易阳老师主讲)格律诗第八讲

2023-11-20 23:29:55270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易阳格律诗第八讲(通识课):

用现代汉语语法解读什么是“诗家语

 讲义编写兼主讲: 易阳 

不会诗家语,何谈会写格律诗?

此时
彼岸

赫尔德琳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什么是诗意?

中国山水画是诗意的,留白是诗意的,浪漫主义作品普遍是诗意的,生活中的某个场景也可以是诗意的。 诗意多数时候来源于对事物的美的解读,更可以来源于对事物的某种具有哲理性的思辨。

《中国诗歌的审美境界》禹克坤。

诗语与常语的区别: 诗是诗情的具体形态,能形成具体的艺术形象。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到底什么是“诗家语”呢?

据说,最先提出“诗家语”这个称谓的人是宋朝宰相,大文豪王安石。

宋人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卷六载:王仲至召试馆中,试罢,作一绝题云:

古木森森白玉堂,长年来此试文章。 

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

 王仲原诗:日斜奏罢长杨赋
 王安石改:日斜奏长杨

愚意揣测,这就是王安石说“如此乃健”的理由。

当代著名诗评家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里说:

“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表达。”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诗家语的定义:(形式上,不含内容)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是诗的语言和文法。诗家语具有跳跃性、概括性、含蓄性、韵律性等特点。不同于散文语言和散文语法。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的“诗家语”,无非就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下面我们就从现代汉语语法角度,来分析一下在古诗词作品中对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一、改变词性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阕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古代诗人常活用的词性有: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白居易《问六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

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

(四)动词的使动用法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二、改变词序或语序(或者说“改变句法结构”)

(一)倒装

(1)谓语前置(主语后置)。

例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又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宾语前置。

例如: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又如: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主宾倒装。

例如: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用现代汉语依旧能还原其正常语序:

(长安的)香稻不是一般的稻,是鹦鹉啄余的稻;碧梧不是一般的梧桐,是凤凰栖老的梧桐。

(4)定语挪前或挪后。(同位语、定语前置,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偏正短语中,定语应放在它修饰限制的中心语前,但诗词曲定语的位置甚为灵活,可放它所修饰的中心语之前或之后。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又如孟宾于《公子行》:“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又如: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按正常语序应为“一片征帆绕蓬壶”。定语后置。

(5)状语置首或后置。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

如崔护《题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介宾倒装。

如刘长卿《偶然作》:“书剑身同废,烟霞吏共闲”。

作业: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首咏物律绝,题目“枫”,格律自检,不要旧作。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