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丨汉镂孔云纹铜染炉:一只单人小火锅

2023-11-21 15:34:0003:02 132
声音简介

火锅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火锅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和那时候人们用的陶罐与鼎有关;另一种说法则提出火锅起源于西汉,当时所用的铜锅被称为“斗”。但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表明火锅至少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说起火锅的历史离不开染器及温食器。汉镂孔云纹铜染炉就是一件典型的汉代青铜温食器。它长17厘米,宽10厘米,高11.3厘米,底长8.7厘米,整个炉体为长方形,却下小上大,像个台阶。两个镂空的炉体围栏呈弧形,用以支撑耳杯。炉体四周、底器等部位均有小孔,形态不一。位于四周的小孔可在烧炭时引入空气助燃,底部的孔用来漏灰,而炉底一侧正中的方形孔则用来插入器柄。但本文这件铜纹染炉并不是一件完整的染器——缺乏耳杯、托盘以及器柄。

现在,人们食用火锅时会搭配各种蘸料,而古代最早的边搭配佐料边吃东西的方法叫做染食。染器就是最早用来盛放蘸料的器物,又称染炉。但也有学者将染器分为染炉和染杯两部分。除了基本意思,“染”也会指代古代常用的蘸料豆豉——不仅能调味,亦可入药。

染炉本身也属于一种温食器,自带加热功效。一套完整的染炉通常包括三个部分:耳杯,用于盛放酱料;炉体,用以存放炭火;浅盘,用来承接炭灰等杂物。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染器就相当于一个古代版的单人小火锅。想象一下,汉代的官员富商和家人朋友一起聚餐时,一人抱着一个染炉吃火锅的场景。是否让你想起了去吃呷哺呷哺的日子?

专家解读

染食的具体方式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进而也牵扯到了染器的具体用途。文物专家孙机认为,古人食肉无往而不染,因此不需要再用其他酱料蘸着吃了,从而认为染器应是濡食用的工具,即把煮熟的食材从锅或者鼎中捞出来并放在染器中持续加热。

而河南博物院研究部馆员向祎和张晓蔚指出,染杯的设计非常适合盛放豉汁,故而染器的主要作用是盛放蘸料。炉体的作用主要是给豉汁加温以配合蘸食,而非给夹出来的食物保温。

还有学者认为染器是给酒加温的“温酒器”。然而根据实验,这样的持续加温很容易把酒点燃,至少会降低其美味程度。故而染器不可能是温酒器。

染器在东汉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染食、濡食之类的方法经过进化和演变形成了瀹食,并发展成后世的蘸食以及涮食——也就是人们如今吃火锅的常用方式。染器虽然远去,但其在火锅的发展史中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宝鸡市滨河大道石鼓山中华石鼓园内票价描述免费开放时间9:00-17:00乘车信息

by:恋景旅行APP

西安博物院

营业时间1.3月15日至10月31日一发票时间:9:00-17:00;18:00清园;2.11月1日至次年3月14日一发票时间:9:00-16:30;17:30...

by:西安导游

西安博物院

最近参观西安博物院,看到了很多精美文物,特做此节目,希望能对来西安游玩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by:小张爱胡窜

河南博物院

每晚9点更新,给大家讲述河南博物院的历史与故事,主要围绕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云纹铜禁、贾湖骨笛、莲鹤方壶、妇好鴞尊、武则天除罪金简、兽面乳钉纹铜方鼎、玉柄铁...

by:m只为遇见你

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位于今西安城南,占地约245亩,由博物馆区、唐小雁塔荐福寺历史名胜区、园林游览区三部分组成,在国内博物馆(院)中独树一帜。西安博物院于2007年5月1...

by:跟我一起出发

四川博物院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现有院藏文物32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2009年,四川博物院新馆落成。新馆占地88余亩,位于成都市浣花...

by:童乐营耳朵里的博物馆

无锡-无锡博物院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江苏.无锡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9:00-17:00(16:00后停止入场)乘车信息暂无

by:恋景旅行APP

良渚博物院讲解

关注风景在线,可听更多景区讲解哦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良渚博物馆!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美丽洲公园内,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考...

by:风景在线导览

西安博物院讲解词

西安博物院展馆及重要展品讲解

by:辉姑娘的完美生活

武威-武威市博物院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武威市凉州区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8:00~18:00乘车信息暂无

by:恋景旅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