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4顾随讲古典诗词——说静安词(二)从孤高·深刻·伤感

2024-05-21 07:17:0018:48 48
声音简介

(二)孤高·深刻·伤感 

文学之演变是无意识的,往好说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中国文 学史上有演进,无革命,有之则如韩退之之在唐,胡适之之在民初, 二者皆为有意识的,与诗之变为词、词之变为曲之变不同。 

evolution,演变,无意识。
innovation,革命,有意识。 冯正中、大晏、六一的作品皆是个性流露,自与古人不同。不用 

说不学古人,就是学了也淹没不了自己本来面目,此即因个性太强。 学古人而失去自己本来面目的,他自己根本没有本来面目。大令字不 似右军,非不“知”学、不“能”学、不“肯”学,乃大令个性太强 而自然不似。在文学史上,这种情形现象必发生于一种文体最盛时 期,如盛唐诸公之诗个个不同,词在北宋,曲在元初,亦然。及其既 衰,或者学而不能似;或者得其一二,而不出古人范围;或者于模仿 学习之外,参入自己个性。 

学古人有三种境界:(一)不能学;(二)能学,无生发;(三)能学,有生发。 静安先生早年治文学、哲学,颇受西洋文学影响、叔本华 (Schopenhauer)a悲观哲学影响;生于北宋千百年后而能学,不但 能学而且有生发。唯王氏之学与生发皆是有意识的。 樊志厚《〈人 间词乙稿〉序》论静安词: 

静安之为词,真能以意境胜。夫古人词之以意胜者莫若 欧阳公,境胜者莫若秦少游,至意境两浑,则唯太白、后 主、正中数人足以当之。静安之词,大抵意深于欧,而境次 于秦。至其合作,如甲稿《浣溪沙》之“天末同云”、《蝶 恋花》之“昨夜梦中”,乙稿《蝶恋花》之“百尺朱楼”等 阕,皆意境两忘,物我一体,高蹈乎八荒之表,而抗心乎千 秋之间,骎骎乎两汉之疆域广于三代,贞观之政治隆于武 德矣。 

静安《人间词话》独标境界,与渔洋之神韵说对抗。“神韵”是 两个空洞的字、一个空洞的名词,“境界”又何尝不也是如此? 境界,又或谓之意境,“意”、“境”又可分开来讲。 

意就是思想,思想与回想不同,思想是前进的,是理想。如韦庄 《思帝乡》之“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冯 延巳《菩萨蛮》之“和泪试严妆”,大晏《浣溪沙》之“满目河山空 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即个人之思想、理想。 再如欧阳修《玉楼春》之“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虽 纯是抒情,而都是用过一番思想的。 

《人间词话》云“境非独谓景物也”,而其中究有景物。少游写 景之作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虽 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语”(魏庆之《诗人玉屑》引晁无咎语)。 欧阳永叔“一点沧洲白鹭飞”(《采桑子》),写得大,自在。少游此词清冷荒凉,可代表秋天凄凉的一面。“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 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人间词话》)“欲见回肠,断尽重炉小 篆香”(秦观《减字木兰花》),若说柔肠寸断则只是说明,不是表 现,不成文学。 

若说静安词“意深于欧”、“境次于秦”,不然。静安词有时境 比少游还好。静安先生受西洋文学影响,词意思深刻,有的人以为不 似词了。如其《鹊桥仙》: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 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 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意深于欧”而不见得“境次于秦”。当时虽然离别,眼中尚有伊 在;今日则回想当时,眼中已无伊在,此情此景,何以为情?静安词 《鹧鸪天》(阁道风飘)结篇二句曰: 

人间总是堪疑处,唯有兹疑不可疑。 

此二句不如《鹊桥仙》词结篇二句“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 两字”好,盖音节关系。《鹊桥仙》词境不次于秦。 

静安先生论词喜五代北宋之作,于有清一代,独推纳兰《饮水 词》,谓: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 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 而已。 

(《人间词话》) 

然而,小孩子毕竟要长大。“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人间词 话》)。但只有赤子之心还不成,还要加上成人的思想,“不失”只是消极一面。纳兰词只是“不失其赤子之心”,此外更无什么东西。a 纳兰《菩萨蛮》词云:“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最容易引 起人爱的是鲜,而最不耐久的也是鲜。果藕、鲜菱,实在没什么可 

吃,没有回甘。作品要耐咀嚼,非有成人思想不可。 静安先生能欣赏纳兰词,而他自己是富于成人思想的。这也许正 

是静安先生伟大处。一个常人爱忽略或抹煞别人长处,常人就如此浮 浅、可怜、没出息。静安先生有自己短处,而对别人长处反而赞美, 君子人也。 

纳兰词除去伤感外,没有一点什么;除去鲜,没有一点回甘。新 鲜是好,同时我们还要晓得苍秀。如静安词: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罄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浣溪沙》) 

静安先生词五、七言句好,因其深于诗,尤其七言。静安先生不 仅有修辞功夫(只有此点已能成两宋一大词人),而又加以近代思 想,故更成为一大词人。“试上高峰窥皓月”,一字比一字向上; “偶开天眼觑红尘”,一字比一字向下。有此思想者不知填词,会填 词者无此思想,有此思想能填词者,无此修辞功夫。天之生“才”不 易,一个天才应自己成全自己。我们平常理想太高,而无法实现此 理想,眼高手低。一般人可怜,自己又何尝不可怜?一般人没出息, 自己又何尝有出息?分析一下,自己和别人一样——“可怜身是眼中 人”!别人的词何尝有此悲哀,有此伤感! 

天末同云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陌上挟丸公子笑,座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王国维《浣溪沙》)


首三句是静安自道。一个人只要有思想;岂但有思想,只要有点 感情;岂但有点感情,只要有点感觉,便不能与一般俗人共处。一个 词人即使没有伟大思想,也要有点真情实感,最不济也要有点锐敏感 觉。静安先生名气很大,而同时在中国很难有人了解他,但使有一个 人了解他,也不会写出这样伤感的作品。其实写“失行孤雁”简直写 他自己,在社会上是个“畸零人”,在“天末同云暗四垂”时,看不 见光明,也看不见道路。静安先生有感觉、有思想。“失行孤雁逆风 飞”(凡“失行孤雁”没有一个不是“逆风飞”的),此种精神力量 最可佩服,而如此行去,结果非失败、幻灭、死亡不可。故静安先生 曰:“江湖寥落尔安归。” 

静安先生与前代词人比,不一定比前人好,而真有前人没有的东 西。(老谭未必胜过大老板a,而真有一点过之。)静安以前人无此 思想,无此意境。至“陌上挟丸公子笑”之句,缩得真紧,用字少表 多意。“今宵欢宴胜平时”,以别人的性命为自己的快乐,一将功成 万骨枯。我们并不反对人找快乐,不过我们所找的快乐,万不可是别 人的痛苦和悲哀。 

若以“词”论,前三句胜过后三句多了。六七四十二个字的小 词,而表现得深刻,有曲折。若再责备贤者,似太苛刻。前所举“试 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三句,言中之 物、物外之言都好。此首“天末同云暗四垂”前三句亦然。后三句思 想虽然亦深刻,而物外之言不够。《鹊桥仙》末二句“人间事事不堪 凭,但除却、无凭两字”与《鹧鸪天》末二句“人间总是堪疑处,唯 有兹疑不可疑”同意,而《鹊桥仙》的二句有音节美。“今宵欢宴胜 平时”句,思想够深刻,文字不够美,没有逼人力。 

静安先生表现伤感的词: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浣溪沙》) 

近代有两个寂寞的人,一个是静安,一个是鲁迅,我们从他们的 作品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彷徨》中写“孤独者”,他最喜欢小孩 儿,听见小孩儿来赶快拿糖出来,可小孩儿一见他都跑了。静安此词 “霜高风定独凭栏”,不但无人,连栖鸦都跑了。前两首《浣溪沙》 (山寺微茫、天末同云)词似旧而意实新,此首写“悲剧”等等,词 似新而意实旧,只表现无可奈何之境,伤感而已。 

此外,静安先生有一种古人所无的词,就是象征的词: 

本事新词定有无。斜行小草字模胡。灯前断肠为谁书。 隐几窥君新制作,背灯数妾旧欢娱。区区情事总难符。 (《浣溪沙》) 

这首词很怪,余所懂者未必是静安先生原意。此词是代一女性所 言,一个女性见丈夫写作而有此感。 

一个伟大词人都要说他自己实在话,而结果,或环境上、传统 上、习惯上不允许他说;或自己学问、才力不够,不能说。一个词 人有两重人格,一个我在创作,一个我在批评。大作家都有此两重人 格,否则不会好,因其没有自觉。你唬人成,还唬得了自己吗?这首 词也可视为静安自己批评自己之作,两重人格。 

静安先生亦有快乐之作: 

似水轻纱不隔香。金波初转小回廊。离离丛菊已深黄。 尽撤华灯招素月,更缘人面发花光。人间何处有严霜。 (《浣溪沙》) 

此词乃写月夜花间一美丽女性,也写得好。 

静安先生词,有的时候似觉得不如《饮水词》来得那么容易,少 自然之致。人受别人影响可以,对别人欣赏可以,然受天性所限,有 学不来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讲古

台语讲古三国演义,经典讲古,俊鸣大师主讲,楼上邀楼下,阿公邀阿嬷,一起來收听

by:没有胡子的老人

顾随诗词讲记

此书虽名为讲记,看似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但诗歌妙理信手拈来,自见先生对诗歌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所有的诗词评述,都直逼性灵,或寥寥数语,点到即...

by:清澈小舟_Mt

顾随讲 中国古典文心

本书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问与人生的巅峰之作,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精准详实的记录,并珍藏六十多年才公之于世。这部著作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学问与人生融会贯通,把人...

by:清澈小舟_Mt

顾随讲《诗经》

顾随(1897–1960),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一生执教并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他是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

by:清溪之歌

讲古诗

现在大家听到的系列是《呼噜博士讲古诗》。各位同学,呼噜博士讲的古诗呀,可能跟大家在课堂上学的不一样。古诗由非常美丽的文字组成。呼噜博士希望能够把它讲得生动、有趣...

by:呼噜博士

讲古论今

粤语,最接近古人所讲之语言,让我们聆听粤语之音,知古人故事。

by:哈尼碗

老闫讲古文

学习文言文的入门节目。闫效平课程网yanxiaoping.org

by:闫效平

谢奶奶讲古经

谢奶奶讲的老古经。老大跟他媳妇为啥都是坏的?为啥老二总是善良的?

by:这只叫薛定谔的猫

潮汕讲古

弘扬分享潮汕讲古文化

by:随缘帝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