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俄永远在路上?立陶宛对俄罗斯发难,俄罗斯该如何应对?

2023-12-03 01:59:0711:37 5751
所属专辑:静看国际风云
声音简介

立陶宛,一个自不量力的国家。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

彼时的纳粹德国如日中天,胆战心惊的英国和法国极力推动“祸水东引”,企图通过牺牲东欧盟友的方式挑起苏德互掐,进而坐收渔翁之利。

为了避免为英法作嫁,本来势不两立的苏德两国选择齐心合力,毕竟彼时的纳粹德国想要横扫西欧,免除进攻苏联的后顾之忧,需要极力避免两线作战的尴尬局面,苏联也需要先料理东部的日本,为即将到来的苏德战争做好准备,所以《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延缓了苏德擦枪走火的时间,并确立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9月1日爆发,在波兰被纳粹德国打得奄奄一息的情况下,苏联出兵波兰东部,这个复国不久的国家再度被瓜分。

瓜分波兰后,纳粹德国随即挥师西进,苏联则开始了在东欧的扩张进程。在斯大林看来,苏德战争不可避免,为对抗纳粹德国的闪电战,需要尽可能地增加对德纵深,于是在德国横扫西欧的同时,苏联在1939年11月挑起苏芬战争,以极其惨烈的伤亡夺取了芬兰大片土地。

1940年3月,苏军开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强行将其并入苏联;1940年6月,苏联照会罗马尼亚割让比萨拉比亚。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苏联国土平均向西延伸了300~400公里,建立了堪比此前国界线上“斯大林防线”的“巴普洛夫防线”。

事实证明,苏联的操作虽然大大增加了对德纵深,但对于德军的闪电战而言,作用相当有限。而且因为苏德成为邻国,苏军又将大量兵力布置在苏德边境,导致苏德战争爆发后猝不及防的苏军伤亡惨重。

更要命的是,因为苏联的开疆拓土,彻底激怒了被侵略的国家,尤其是罗马尼亚。他们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纷纷加入德军打击苏军,加剧了苏联的一溃千里。

可以说,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前的操作,在战略上是真正的得不偿失、弄巧成拙。虽然随着二战后期的大举反攻,苏联保住了开疆拓土的果实,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则彻底僵死。

虽然苏联在战后一跃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同时通过二战后期的大规模反攻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输出,建立了与资本主义阵营分庭抗礼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当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联摇摇欲坠、日薄西山,昔日被压制的仇恨就不可避免地死灰复燃。

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自立门户,虽然没有得到苏联的承认,但对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冲击可谓空前猛烈,推倒了苏联解体的第1张多米诺骨牌。

而苏联解体之所以缘起立陶宛,根本原因在于立陶宛对苏联有着咬牙切齿的深仇大恨。

曾几何时,立陶宛也是名副其实的中欧霸主,而当时的沙俄则是东欧平原上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

从1370年开始,立陶宛和波兰开始朝着“合体”不断努力,在经过3次坚持不懈的努力后,两国终于在1569年根据《卢布林条约》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邦”。

合体后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极盛一时,无东欧还是西欧势力都噤若寒蝉。但由于。长期穷兵黩武的对外战争,加上国内危机层出不穷,更因为“一票否决”的决策机制,波兰-立陶宛联邦逐渐盛极而衰并最终沦为周边国家的盘中餐。

从1772年开始到179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先后三次被周边的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强国瓜分,彻底消失在欧洲的版图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俄罗罗曼诺夫王朝崩溃,波兰和立陶宛终于看到了复国的曙光,但两国的复国,伴随的是俄国与德国等帝国主义势力的惨烈拉锯。

“十月革命”后,为捍卫革命果实,苏俄与德国签订了屈辱的《布里斯特和约》,承认波兰和立陶宛独立。但随着11月份德国战败一战结束,立陶宛境内很快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与白俄罗斯合并。

不过随着列强对苏俄革命的干涉,再加上苏俄在苏波战争中的折戟沉沙,最终不得不接受。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独立的现实,直到1940年3月波罗的海三国“回归”苏联。

由于沙俄与苏联对立陶宛有亡国灭种的不堪过往,所以立陶宛对苏联及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可谓恨之入骨。毕竟某种程度上说,因为“大俄罗斯”主义在苏联时代的死灰复燃,苏联就是大号的俄罗斯。

这是苏联解体后立陶宛对俄罗斯同样深恶痛绝的重要因素。

但问题是,即便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的沉重打击,也依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立陶宛面前依然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庞然大物,立陶宛想要报仇雪恨,根本就是不自量力的以卵击石。

在自身力量根本不值一提的情况下,立陶宛选择了一路向西。

今天的立陶宛,作为后冷战时代东欧国家的典型,在经济上喝欧盟的残羹剩饭,在政治上则对美国亦步亦趋。毕竟欧盟从本质上说是经济联盟起家,再加上二战后深受美国控制根本没有政治和军事主权,所以经济相对薄弱的立陶宛选择接受欧盟的救济。

虽然美国作为大洋彼岸的国家从来不靠谱,关键时刻总拉稀,但在“打狗还要看主人”的情况下,美国鹤立鸡群的综合国力某些时候还是能够为立陶宛遮风挡雨。

于是立陶宛最终在2004年3月19日加入北约,同年5月1日加入欧盟。

所以,立陶宛和美国的勾结不足为奇,而且作为有所谓社会主义制度“前科”的国家,想要让美国深信不疑,立陶宛就只能不断牺牲自己,比如充当美国打入欧盟内部的病毒,让欧盟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应该说这样的选择虽然无耻,但足以自保,毕竟小国的夹缝求存早已耗尽了体力。但作为祖上阔过的国家,立陶宛还是决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更大的成绩,那就是将矛头指向卧榻之侧的加里宁格勒,企图从陆地上切断俄罗斯本土与加里宁格勒的货物来往联系。

作为德国的“龙兴之地”,加里宁格勒是昔日德国东普鲁士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结束后,为补偿波兰在东部失去的土地,苏联积极推动德国将奥得河以东的土地割让给波兰,同时将东普鲁士一分为二,南部并入波兰,北部则再度被分为俄罗斯联邦的加里宁格勒和立陶宛的梅梅尔地区。

苏联解体后,由于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的远走高飞,加里宁格勒成为俄罗斯的飞地。虽然加里宁格勒和俄罗斯本土可通过波罗的海进行海上联系,但穿越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的铁路网和公路网无疑更为便利。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及立陶宛曾经签订了人口和货物自由过境的协议,但随着“北约东扩”变本加厉,美俄对抗的不断加剧,自由过境也越来越力不从心。

而今,立陶宛决心利用地理位置封锁加里宁格勒,就更加剧了俄罗斯与立陶宛的对立。

对于俄罗斯而言,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插入西欧腹心的匕首,令西方世界胆战心惊,绝不能有失。

虽然当前的俄罗斯依然可以通过海陆与立陶宛保持联系,但立陶宛的挑衅和当年打响瓦解苏联的第一枪一样,如果听之任之,必将带来一发不可收拾的恶劣后果。

所以,对立陶宛这个自不量力的反俄加反华先锋,俄罗斯能做的就是不要客气。毕竟因为俄乌冲突,俄罗斯在事实上已经令西方国家群起而攻。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立陶宛痛下杀手不过是多用了几丝力气,不会对美俄对抗大局有根本性的冲击。

在静夜史看来,联合白俄罗斯“打穿”立陶宛,打通。加里宁格勒与白俄罗斯的直接联系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毕竟从乌克兰被揍得鼻青脸肿的窘态来看,立陶宛大概率更不会等来美国两肋插刀的支援。

所以,毫不犹豫地给立陶宛会心一击,对俄罗斯而言,或许是震慑其它蠢蠢欲动的跳梁小丑,并最终打开局面的可行之路。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永远在路上

老师生活中的点滴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共同学习成长。

by:和老崔一起学交易

永远在路上

搜罗、整理、转格、重命名、排序、上传...,也挺繁琐的,但您若是身心得到愉悦、获取知识、解开心中谜团,我也倍感欣慰,顺便打个赏吧,算是对我的劳动认可!

by:声而为赢

试音永远在路上

不断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相信天道酬勤!大家好,我是蜗牛的种子,作为一只有声世界里的小蜗牛,我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演播水平,希望未来能给大家带来满意的作品,感谢您...

by:蜗牛的种子_时空音缘

永远在攀登的路上

进入有声世界纯属偶然,却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份美好遇见。在学习的旅程中,我有幸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共同探索、互相鼓励。我想以专辑的形式,记录下我们成长...

by:轩辕肥牛卷

英雄永远在路上

有声:《英雄永远在路上》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第三大队政委郭怀澎为主的一个群体讲述,由中铁四局五公司程宏亮采访撰写,于二〇〇二年元月付梓成书的长篇纪实文学...

by:铁道视听

探索“大道”永远在路上

《道德经》为百经之王,研修了解先师的至高智慧思想,博古方可通今。

by:苔上云亭

亲情连播:致父亲-永远在路上

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勤劳,善良,不但重视知识,敢于闯荡,而且不甘平庸,充满着奋斗不屈的精神。为了过上好日子,为了希望的亮光,父亲用坚实的臂膀,挑起了一个家,...

by:寒风__声之魅力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本专辑是在深入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研究成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着忠实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

by:中社科有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