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中国美院教授、著名油画家汪诚一去世

2023-12-04 09:00:0207:25 4433
声音简介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原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汪诚一先生,

2023年12月1日于杭州逝世,

享年93岁。

沉痛悼念汪诚一先生

挥劲笔研精彩尽写人间风情,

展慈颜含笑貌寄心远方来信。

学生许江泣悼

2023.12.1

汪诚一先生简历

1930年生于安徽歙县,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并留校任教。1957年毕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创作油画《远方来信》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为我国现实主义油画代表性作品之一。八十年代主持油画系第二画室及系教研室工作。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两次赴欧洲考察并在巴黎举办油画展。

曾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学会首展”,“当代油画艺术展”,“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等多项重要展事。200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洗练如生一一汪诚一油画艺术展”,2011年在上海、杭州举办个展。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中央美院美术馆等藏。著有《油画基础技法》及《汪诚一油画集》等多种出版物。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汪诚一先生致力于油画写意精神的探索,追求中国意象的意蕴表达。作品语言纯粹,风格洗炼,清新自然,静谧平实,体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秉性和强烈的诗性特质。

汪诚一与老师马克西莫夫

汪诚一 远方来信

在2022年末开幕的“艺者风华——浙江油画百年大展”上,汪诚一先生的作品《远方来信》,以柔和的暖色调与恬静温馨的气氛,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

这是1957年,汪诚一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毕业创作。当年,《远方来信》很快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成为了我国现实主义油画代表性作品之一。

在2022年12月18日见报的《钱江晚报》文化故事栏目中,我们专门讲述了这张作品背后的故事。

黄昏时刻,邮递员来到垦荒驻地,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拆阅家书、笑意盈盈的女青年,以及围在邮递员周围朝气蓬勃、翘首以盼的青年们。这是“北大荒”一个平凡的场景,被画家用粗犷凝重的笔触捕捉了下来,于是一段历史定格,新中国第一代青年拓荒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是汪诚一在1957年的作品,为了创作这幅画,汪诚一曾经专程前往东北鹤岗,与垦荒队员们共同生活了两个多月,用画笔记录下荒原上的帐篷、马匹与黄昏,记录一代垦荒人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一幅画的背后,还有百余幅小画草稿,人物表情、人物姿态、帐篷样貌甚至脸盆衣物都经过反复斟酌。在体验生活与反复打磨之后,《信》终于完成,而这一过程也是浙江画家以油画写照历史的一则创作缩影。

回到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时,汪诚一的创作风格却由写实发生了转向。

彼时,“油画民族化”的问题引发普遍的探讨,汪诚一从自身的实践出发,转向了“中国油画怎么走”这一问题的思考中去——中国的油画如何变成有中国味道的油画?

《远方来信》 143x228cm 布面油画 1957年

《远方来信》草图

画家汪诚一正是一位典型的较早就自觉选择探索表现主义写意抒情的画家。1957年,他与马训班同学詹健俊同行,一起到北大荒青年垦荒队深入生活,进行毕业创作,詹健俊的《起家》和汪诚一的《远方来信》,都成为当年现实主义绘画的优秀作品而使他们一举成名,成为以后他们艺术发展的重要起点。由于《远方来信》这幅作品是建立在火热激情的现实生活之上,建立在作者强烈的、视觉与心灵的真诚生活感受基础之上,因此,他没有完全陷入生活情节不厌其烦的真实摹写与叙述,而是注重生活中诗意的抒发,研究形式美语言的作用,追求笔法的某种写意性,这幅作品体现了真正现实主义创作的精粹而避免了当年一般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的通病,难能可贵地在作品中隐约珍藏这某种写意抒情的中国审美的因素。

——闻立鹏

汪先生作画重色线,重挥写,在那后面蕴着的,是他的感情。这种感情并非雄浑或澎湃的一类,却天然地有着一种凝练的倾向。“空潭泻春,古镜照神”。那如泻春色的潭水,澄清彻底;那照人形神的古镜,绝无蒙翳。汪先生的内心常常充满了被感情淘洗之后趋于澄澈自照的清明,所以他的色线一方面总带着情,蕴着情;又一方面趋向于洗练。《渔火》《童年》中那舟船,那江水,都带着一种思乡的远望。远望是由色彩来表达的,那般沉郁,又那般纯粹,蕴着一缕家园的守候。

——许江

汪诚一部分作品欣赏

《荒原上的伙伴》 49x57cm 布面油画 1956年

《沂蒙山的早晨》 39x54.5cm 纸板油画 1962年

《练琴的汪蓝》 39.5x54cm 纸板油画 1972年

《着藏民服饰的女子》 128x82cm 纸板油画 1978年

《国际歌》 150×130cm 布面油画 1979年

《浪山节》 85×85cm 布面油画 1980年

《千古奇冤》 100cm×135cm 布面油画 1983年

《渔火》 60×73cm 布面油画 1986年

《神州沃土》 140×170cm 布面油画 1989年

《闲着的女孩》 46×53cm 布面油画 2006年

《江南水乡》 55x46cm 布面油画 2013年

《云深不知处》 38×46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来源:潮新闻 记者 章咪佳、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美院职事|职业小说

楠木菌致力于通过高品质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为听友们带来耳朵的享受与身心的放松。喜欢楠木菌的话欢迎关注收听更多专辑哦!一本描述美术学院生活的职业文每个听见美术学院的...

by:菌丝萌发2048

杜保瑞教授中国哲学

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到家,大到企业、社会、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思维。管理不只是一套技术,不是学到就可以照章执行的,管理还是一种思维,是清晰的思路。但是只有...

by:杜保瑞讲国学

马勇教授:极简中国史

极简中国史,站在新时代重新建构中国通史,简单通俗易懂,打破固有许多看法,十几分钟时间温习知识与领悟新观点。

by:酷人酷事

蓓华教授:中国钢琴魅力

【每周更新】东方风情,古乐天籁。汤蓓华教授的中国钢琴名曲专栏!世界级大师音乐会掌中享,沉浸式用心感受大师对于音乐的诠释与赏析。音乐,并无标准答案,只有心领神会。...

by:汤蓓华钢琴教室

曾教授的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是由中国式管理大师第一人、中国式管理之父之称曾仕强教授开创,从管理与文化的角度而言,中国式管理理论的问世,对中国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管理界文化...

by:黑白智慧

曾仕强教授讲中国式团队

在本次课程中,曾仕强教授抓住了中国人的人性特点,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辩证结合,融会贯通,找出了一条适合中国人的团队管理之道。他从领导、干部和员工三个层面出发,...

by:曾仕强书影音

小白彩铅课丨中央美院老师视频课

这是一门非常适合零基础读者开始学习色铅笔绘制花卉的教程,共4大部分,21节课。小白基础课部分有9节课,包含手把手教你选择绘画工具、如何画好花卉的线描结构、如何掌...

by:人邮知书

金曼:金曼教授讲中国歌剧

(公众号:wuzhikuhai)金曼,女,朝鲜族,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歌剧研究...

by:余耒

声音主播

10万212万

简介:红星新闻是成都传媒集团致力打造的一款聚焦热点新闻的主流新兴媒体,这里是真相与思想的交汇之地。 这里聚集了中国优秀的调查新闻记者,拥有真知灼见的评论员;国内国际有价值的新闻,红星新闻都会冲在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