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伦到滑铁卢,战争可以定义拿破仑一生吗

2023-12-07 09:39:0114:22 337
声音简介

法国皇帝拿破仑竟然一口带美音的英语、拿破仑从20岁到50岁脸看起来都一样、拿破仑与约瑟芬之间充满如时下网络短剧互相PUA式的台词、2小时37分钟院线版的叙事犹如流水账……

正在上映的雷德利·斯科特版传记电影《拿破仑》有太多可非议之处,令里面的战争戏成了相对保持吸引力的部分。

跟诺兰一样,斯科特也是能实景拍摄的绝不用CG镜头,因此片中的战场戏有相当的逼真度。令拿破仑一炮成名的土伦之战、三皇会战的奥斯特里茨会战和世人皆知的滑铁卢战役,三场战役贯穿了拿破仑的一生。步兵、骑兵、炮兵这当时军队的三大兵种,也在片中悉数亮相,展示了两百年前的大规模战争图景。

电影中,拿破仑在开炮时捂住双耳。

以炮兵军官起家的拿破仑,之所以能在一生数十场战役中保持超高胜率,对炮战的深刻理解和精熟运用是根本原因之一。早在拿破仑诞生前三四百年甚至更早,火炮就已广泛用于战场。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用大炮轰垮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结束了东罗马帝国。1626年,东亚的努尔哈赤也正是在宁远被袁崇焕从欧洲进口的大炮击伤,从而含恨离世。

到了拿破仑的时代,欧洲已经站在工业革命的门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令火炮升级。1774年拿破仑5岁时,法军炮兵指挥官格里博瓦尔改进了铸炮工艺,先将火炮铸造为实心再开出炮膛。这种工艺令炮膛的承受力成倍增加,意味着用更少的装药量获得更大的射程,威力更大的攻城炮、机动性更强的野战炮都因此成为军队常备武器,一个火炮主宰战场的时代即将到来。

1793年,24岁的拿破仑被派到法国南部的海港土伦,受命击败土伦的保皇党叛军以及与之结盟的英国和西班牙舰队。作为炮兵指挥官,他一到土伦就立刻投入到改善法军炮兵的工作中。拿破仑不仅竭力集纳附近可用的火炮,更如影片中叙述的一般搜集金属重新铸炮,休息时也是裹着大衣席地而睡,从不离开炮群。

12月14日,对土伦的总攻开始。在拿破仑的指挥下,法军使用45门大口径火炮对战略要地马尔各雷夫堡进行了两天两夜的轰击,最终成功占领。一旦拿下这一关键战略要地,拿破仑当天就对英国舰队进行火力打击,致使英军逃离,也使法军最终收复土伦。

《拿破仑》中夜袭英军的年轻拿破仑

影片中拿破仑的坐骑被敌军炮火击中致死是真实历史,他本人也负伤两处差点截肢。最终拿破仑因土伦一战被破格提升为炮兵准将,也是他平步青云的起点。在之后的十余年里,他一手组建了欧洲最强大的炮兵部队,也成为他辉煌战绩的基石。

但影片中拿破仑在远征埃及时炮轰金字塔的情节纯属戏说,相反,他带去的大量学者催生了埃及学。拿破仑见到金字塔后,只不过举行了一次登顶比赛,看哪位随从能率先爬到金字塔尖顶。最后居然是一位数学家获胜,奖励是一小口白兰地。炮校出身、精通数学的拿破仑随后计算出金字塔的石材用量:能绕法国建一圈3米高的城墙。

拿破仑征战的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冷兵器真正被热兵器取代的时代。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的战斗中,起义民众手里拿的还是长矛。战场上的步兵虽然手里拿着滑膛枪,但骑兵手里拿的还是长刀或长枪。

1804年,拿破仑加冕为法国皇帝。次年的12月,他率领75000名法军在今捷克境内的奥斯特里茨村,迎战87000名俄罗斯-奥地利联军。这场战役因为神圣罗马帝国兼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及一世、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和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世统统亲临战场,因此又称“三皇会战”。

当时拿破仑劳师远征,补给艰难,利在速胜;俄奥联军人数占优,后勤有保障,利在持久战。但俄奥联军的实际操控者、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否决了元帅库图佐夫继续诱敌深入、将拿破仑拖垮的战略,选择与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决战,这正中拿破仑下怀。

虽然参战士兵数以万计,但其实火炮数量并不算多。拿破仑麾下五个军团加一个皇家卫队,一共也就150门火炮,俄奥联军稍多一点也不到200门。两方步兵普遍装备的都是准星很差的滑膛枪,八十步内有点杀伤力,八十步之外基本就是吓唬人的东西了;新式的线膛枪也有一些,但装弹速度极慢。所以在实际战场上除了两种枪之外,刺刀、剑和长矛都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每战必定有刺刀见红的白刃战。当时还有专门的掷弹兵,配以原始的手榴弹。榴弹炮、加农炮和迫击炮的名字都有了,但射程最多也只有一千米左右。

《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的拿破仑》,弗朗索瓦·热拉尔1810年作,现藏凡尔赛宫

1805年12月2日,奥斯特里茨战役正式打响,拿破仑在这一战中将他超凡脱俗的军事天才发挥到淋漓极致。他先是示弱于敌,造成有意撤退的假象,故意引联军来攻其南侧,为此拿破仑甚至主动撤出战场中央的普拉岑高地。联军果然上当,一边把总部设在普拉岑高地,一边集中兵力猛攻南侧。

但联军根本不知道,拿破仑不仅秘密安排了额外的两个军团在貌似空虚的南翼,更在普拉岑高地附近埋伏了一支主力军。联军满以为轻松拿下南翼,然而增援的两个军团法军到达战场之后,联军发觉自己也必须增兵,于是大量联军从普拉岑高地撤下驰援。

拿破仑等的就是这一刻,联军一走他马上发动猛攻,轻而易举粉碎了联军的抵抗,重新拿下普拉岑高地。这造成联军总部溃散、整体被分割、溃败已成定局,亚历山大一世被打得与自己的参谋部失散独自奔逃后来才被找到。后世叙述起来似乎简单,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只有拿破仑这样的军事天才能把握转瞬即逝的战机:何时当退何时当进,让敌人每一步都如扯线木偶般入己之彀中。影片中拿破仑亲自查看敌军地形的情节也是历史真实,没有演出来的是:这一次铤而走险的代价是差点被联军活捉。

当拿破仑重新夺回普拉岑高地,并将大炮部署其上居高临下轰击冰封的扎钱湖时,奔逃的联军已经难以摆脱被歼的命运。影片中这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士兵在寒冷刺骨的湖水中挣扎、鲜血跟湖水的颜色对比鲜明。拿破仑当时声称数千名联军掉入湖中,但后世也有历史学家考证后认为,当时大部分联军其实是在湖边束手就擒,真正坠湖的多则数十人少则几人。

最终法军以伤亡8500人的代价,给联军带来超过26000的伤亡数字。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的胜利,既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声东击西的经典,也堪称他一生中最显赫的胜绩。这一战如果是拿破仑败了,根本用不着等到十年后的滑铁卢,反法同盟就将大获全胜。但这一战不仅瓦解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也就此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从公元962年以来的存在史。恩格斯曾经著文说:“奥斯特里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有战争存在,它就不会被忘记。”

但胜利者的荣耀必定也伴随着失败者的悲伤。在《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写安德列·保尔康斯基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后期的关键时刻,高举战旗带领部下向法军冲锋,结果被法军炮弹炸伤倒地。这时他躺在地上望着蓝天,觉得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广阔的天空,也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一生中的最后一场战役。此战失败后他再无卷土重来的机会,从此被流放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六年后即离世。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名篇《滑铁卢的一分钟》里,似乎拿破仑的副手格鲁希元帅才是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如果他决定立即增援拿破仑、而不是坚决遵照先前的命令按兵不动,那滑铁卢战役赢的可能就会是法国人。

文学家总能令人对历史走向充满众多可能性的想象,但深究就会发现:滑铁卢战役并非赤壁之战这样决定未来根本走向的战役。拿破仑即便能赢下滑铁卢这一场战役,也必定输掉整场战争。

《滑铁卢战役》,克莱芒-奥古斯特·安德里厄1852年绘

以往的欧洲,战争被认为只是贵族和骑士们的事,平民是不怎么参与的。法国大革命中上台的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开始以保卫自由和共和国的名义征召平民入伍,由此开启“全民皆兵”的时代:不仅下至十五岁的少年都可能被征召,妇女也要在战争中承担后勤运输和护理等工作。当时人口已达4000万的法国,因此可以不断组织起一支又一支的新军,以对抗欧洲接二连三的反法同盟。

军队人数激增的同时,热兵器的杀伤力也与日俱增。1807年的埃劳战役中,恶劣天气中不辨方向迎头撞上俄军炮兵的9000名法军,在15分钟内就结结实实地挨了两轮霰弹,5000人阵亡。即便最终拿破仑宣布自己获胜,也是损失惨重的惨胜。

从军事角度而言,拿破仑的主力早在滑铁卢战役几年前就差不多损失殆尽了。1812年拿破仑从俄罗斯铩羽而归,最精锐的30万法军只剩25000人能活着回到法国。1813年10月的莱比锡战役,俄法两军在十个小时的交火时间内,发射了10万发加农炮炮弹和250万枚滑膛枪子弹,最终俄军阵亡4万法军阵亡3万,是百年后一战的马恩河战役以前、近代史上最血腥的单日战役。而莱比锡战役法军最终功败垂成的原因,竟是缺乏足够的骑兵来冲锋、一鼓作气拿下敌军阵地。

到了滑铁卢战役时,即便拿破仑本人依然天才,没有精兵强将也就注定只会是强弩之末。影片中拿破仑甚至自己骑马挥刀、上阵杀敌、怒砍英国“龙虾兵”泄愤,情节虽然离谱,也有些英雄末路的悲凉。

从更广阔的角度而言,拿破仑个人的军事天才再溢出,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法国大革命虽然惊世骇俗,但欧洲大陆的工业文明还不足以碾压农业文明,各国的王室贵族和封建统治还势力强大、还需要经过后来的三十年战争才能黯然退位;偏居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在全球化经济市场日渐形成之后实现了海权对陆权的全面压制,只需要给出15亿英镑组织七次反法同盟,就可以坐看欧洲大陆打得血流成河、自己坐收渔利基本不需出兵。

为什么法国不能跟英国争海权?因为法国大革命时,跟皇室关系紧密的法国海军精英们已经几乎都被送上了断头台,再也无法在海上跟英国竞争。拿破仑再天才,对海战也是一筹莫展,只能眼睁睁看着英国海军封锁海上。反正大概而言,欧洲大陆一盘散沙山头林立有利于英国、欧洲大陆铁板一块精诚团结有利于法国或后来的德国,从拿破仑时代之前到两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仍然是欧洲国家博弈的主调。

抛开军事的胜负,拿破仑一系列政治上的操作,其影响深远甚至超过了战绩。拿破仑所到之处,废除奴隶制和农奴制、打击宗教裁判所提倡宗教宽容、提升平民地位打破出身垄断、推广以“米”为典型代表的公制度量衡……仅仅是他执政期间编纂的一部《拿破仑法典》,就成为后来两百多年欧洲各国的立法规范。他在圣赫勒拿岛写回忆录时自述: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可惜的是,拿破仑的这些文治,影片中只字未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从土伦到滑铁卢 —— 拿破仑战争述评

一部介绍拿破仑军事生涯的专著,内容生动详实,是国内较早且为数不多的佳作。作者王朝田,梁湖南,该书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于1987年。主播摘播其主要部分,仅供听友交流...

by:海边的额济纳

华文全球战争史 | 滑铁卢战役:一部军事史

《滑铁卢战役:一部军事史》的独到之处在于史料来源的*威性、论述的严谨性与结论的客观性。作者约翰?科德曼?罗普斯以极富逻辑性、实证性的论述,力图还原滑铁卢战役当时...

by:听雨轩_2020

《滑铁卢》(英)康沃尔

《滑铁卢:四天、三支大军和三场战役的历史》(英)伯纳德•康沃尔著名历史小说家康沃尔在自己的首部非虚构作品中,运用他叙述故事的高超技巧,将教科书中的军事历史讲得...

by:闫老猫

现代战争启示录: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到抗日战争

太平洋战争全8册也在同步更新中,点击收听>>太平洋战争(全8册)丨现代战争启示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太平洋战争”系列图书,全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

by:现代军吧

马嵬坡,一个女人的滑铁卢

中国新归来诗人西安咸阳诗会采风作品马嵬坡,一个女人的滑铁卢——写在杨贵妃墓前作者:洪烛在我心目中,能与马嵬坡相提并论的只有滑铁卢本以为美是所向无敌的...

by:西北汉_9M

滑铁卢:决定欧洲命运的四天

1815年6月15—18日,法军和反法联军在布鲁塞尔附近进行了3场决定欧洲命运的战斗。在滑铁卢战役200周年之际,蒂姆•克莱顿通过广泛引用新近发现的史料,以“小...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

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片战争芯芯片战争芯...

by:产业地产章伟

商鉴:中外知名企业的“滑铁卢”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商鉴--中外知名企业的滑铁卢》由剑琴编著,回顾那些遭遇商战“滑铁卢”的企业的轨迹,我们大...

by:蓝狮子电子书

时间旅行者系列之破译滑铁卢

时间:1812年地点:莫斯科任务:保卫莫斯科两百多年前,梦想统治整个欧洲的拿破仑挥师东进,想把幅员辽阔的沙皇俄国踩在脚下。可这位不可一世的军事天才哪里想到,正有...

by:silentwings_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