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巴以冲突再起,而且愈演愈烈。

根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12月3日,以色列军方宣布对加沙南部发起进攻,将地面行动扩大到整个加沙地带。原本在11月22日的巴以停火协议让外界看到了和平的曙光,但是更大规模的袭击表明了巴以冲突未来依然战云密布。

▲12月3日,以色列大规模袭击巴勒斯坦,并且将战争扩大到整个加沙地区,巴以冲突愈演愈烈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以色列与中东各国似乎就没有和平过,从1948年5月14日刚建国的第二天,也就是15日便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虽然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打赢了日后的五次中东战争,在中东站稳了脚跟,但这么多年风风雨雨走过来,以色列的战争就没断过。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中东国家对以色列都保持着敌意,小规模摩擦不断,以至在此爆发此次大规模的巴以冲突。

▲以色列的建国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无时无刻不在打仗

那么以色列为何非要找不痛快,选择在强敌环绕的巴勒斯坦地区建国,难道就是因为这是他们所谓的故土吗?

以色列建国选址并不唯一。

或许和许多人想象的不同,以色列最初的选址并非只有巴勒斯坦地区,有些地方的地理环境甚至远比满是沙漠又严重缺水的巴勒斯坦地区要优越。

欧洲各国历来都有反犹倾向,这也不怪欧洲人,犹太人善于经商,不少犹太人投机倒把,弄的欧洲市场混乱,让整个欧洲颇为头疼。所以欧洲各国都希望能够解决犹太人问题,而彼时的世界是欧洲人说了算,作为当时世界上拥有最多海外殖民地的国家,这件棘手的事情自然首先落到了英国人手上。

▲欧洲人历来有反犹情结

1903年,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也就是日后因绥靖政策而下台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提出设立犹太人家园的计划,该计划准备将英属东非的乌干达部分领土划分给犹太人。

从地理环境角度讲,乌干达是一块不错的犹太人建国之地,这里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植被茂盛,自然环境优越。但最大问题在于乌干达地处非洲东部内陆,没有出海口,远离当时犹太人主要活动和聚居的欧洲,而且非洲经济并不发达,这种偏离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理位置,让善于经商的犹太人并不喜欢,故而在1903年举办的第六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上,乌干达未能获得通过,非洲逃过一劫。

▲乌干达处于非洲东部,与世隔绝,没有出海口,对善于经商的犹太人很不利

时间来到1940年,德国战胜法国,法国的许多海外殖民地也自然成了德国的囊中之物,缅甸德国国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反犹运动,德国计划将犹太人安置在马达加斯加岛。这是一块60万平方公里,且孤悬于非洲东岸的世界第四大岛。面积广阔,物产丰盛,风景优美,人口稀少,完全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两相对比,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完全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马达加斯加岛自然环境优越,完全就是世外桃源

不同于英国人商量的态度,德国汉斯有些强制的意味。1940年8月15日,被称为“死刑执行者”的纳粹德国高官阿道夫·艾希曼发布了一份备忘录,建议每年将100万犹太人安置在非洲,并且这只是开始,后续计划准备将德国和德占区的所有犹太人都运送到马达加斯加岛。

但是由于马达加斯加岛距离欧洲太远,运输成本过高,故而只能作罢。随即,阿道夫·艾希曼选择了一个成本较低的运输计划,那就是将犹太人运输到集中营,来个“彻底安置”。

▲马达加斯加岛的缺点是离欧洲实在是太远了

除了欧洲国家在为犹太人考虑安置地外,在遥远的东方,日本人也有着这样的计划,但与欧洲各国一样,日本人也有自己的打算。

早在1903年,沙皇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排犹运动。1903年4月6日在俄国基希涅夫小镇发生的反犹暴行中,犹太人45人死亡、86人残废、500人轻伤,有1500家住房和商店被掠夺和毁坏。此事件后,大批犹太人迁往中国东北哈尔滨地区。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人的排犹运动使得许多犹太人资助日本,最终为日本赢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此时日本人发现了犹太人的经济价值。

▲俄国人排起犹来也毫不手软

纳粹上台后,德国大规模迫害犹太人,许多犹太人来中国避难,东北自然成为了犹太人的聚居地。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犹太资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制定河豚鱼计划,主要内容是在哈尔滨等地推行犹太人聚居地。目的是吸引犹太人资本,并通过在亚洲的犹太人改善日本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因为此时的日本许多重要的战略资源都要依赖美国的出口。但随着1940年12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日本人翻脸不认人,将日占区犹太人的财富直接强行搜刮,该计划宣告流产。

▲河豚鱼计划实则是引诱犹太资本投资日占东北的骗局

另外在南美洲,犹太复国主义者还考虑过面积达到67万平方公里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该计划也得到了英法的支持,但因为该地紧邻南极圈,纬度高,环境恶劣而作罢。

▲巴塔哥尼亚高原接近南极圈,地理环境恶劣

以色列选择在巴勒斯坦建国的根本原因。

多次折腾后,时间转眼来到了二战末期,此时美国人出手了。

美国人选择此时出手是有原因的,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本土则未受战火波及,且大量财富和资本在战争期间流向美国,当然也包括犹太资本,美国实力大为增加,此时的世界是美国和苏联说了算。

▲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全球第一,市场异常繁荣

美国将犹太人的复国地点选择在了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也欣然同意。二者之所以一拍即合,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巴勒斯坦地区战略位置异常重要。巴勒斯坦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紧邻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控制了巴勒斯坦,就是控制了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对掌控全球贸易意义重大。而此时世界已经是冷战前夕,美苏在全球各地角逐,美国不占苏联就占了。而正愁没有占领由头的美国自然看上了给犹太人复国这一顺理成章的理由。

▲以色列的战略位置异常重要

对于犹太人来说,也可以利用美国人的心态实现复国的梦想,并且可以通过该战略位置更方便的进行贸易,有利于犹太人建国后的发展。

其次,巴勒斯坦地区紧邻欧洲,与地区格局息息相关。将犹太人安插在巴勒斯坦地区,等于在阿拉伯世界插进去一根钉子,可以防止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和崛起,以免在未来发展成为一个欧洲乃至美国的强大战略对手。

要知道,在公元628年,强盛的阿拉伯帝国建立,随后整个欧洲在其阴影下战战栗栗的生活了数百年。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横跨欧亚非三洲,整个中东、北非、土耳其、西班牙均被阿拉伯帝国统治,地中海几乎成为其内海,欧洲人可不想再回到那样的生活中,有此前车之鉴,必然会大力打压阿拉伯国家。

▲公元8世纪鼎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再者,中东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早在二战便开始开采石油,到二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石油的作用日益凸显,控制了巴勒斯坦那就等于掌控了世界工业的能源命脉。

▲中东有着世界上储量最为丰富的石油资源,掌控着世界能源的命脉

最后,巴勒斯坦据传说是犹太人老祖宗的生活的地方,且离犹太人定居的欧洲很近,搬迁方便,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强,而且三教圣地耶路撒冷便在巴勒斯坦,占领了耶路撒冷,便夺取了三大教的制高点。

▲三教圣地耶路撒冷便在巴勒斯坦地区,如今以色列宣布是其首都

可以说,在巴勒斯坦地区为犹太人复国,无论对于以色列还是西方国家都十分有利,故而双方一拍即合。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以色列建国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单纯的圆犹太复国主义者一个建国梦,自始至终都是由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主导,是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代表和利益执行者与维护者。

这样一个身份地位,自然受到中东各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敌视。五次中东战争和持续几十年的巴以敌对状态,实际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中东国家利益冲突的具体体现。

未来的巴以局势,依然会是这两大集团的利益所主导。但不同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美以及西方的实力已经开始在中东呈现出侵略扩张的态势,而中东各国则只是堪堪自保。面对逐渐失控的巴以局势,中东国家该如何应对成为了本国当下最为紧要的问题。

1565568swbg

听过去的历史

回复@1565568swbg
表情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