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的批判能代表批判的武器?面对北约东扩,俄罗斯的应对为何如此乏力?

2024-01-03 01:46:0015:03 1.2万
声音简介

俄罗斯,一个“咄咄逼人”的国家。

1996年10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底特律市进行竞选活动时发表讲话,表示北约应在1999年前接纳第一批东欧国家为新成员。

此言一出,如巨石投湖,迅速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因为众所周知,虽然“华沙条约组织”在1991年7月1日不复存在,苏联也在1991年12月25日分崩离析,东欧一时间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但作为与苏联有些千丝万缕关系的地区,东欧在苏联解体后也是苏联继承者俄罗斯的缓冲区,事关俄罗斯西部安全。

而因为几百年来,西部一直是俄罗斯外交的重中之重。所以尽管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一落千丈的俄罗斯对东欧早已力不从心,但也旗帜鲜明地反对北约对东欧各国的“觊觎”。

然而,没有实力支撑的俄罗斯声音是如此微弱,对美国而言根本不值一提,而美国首次公开和明确宣布北约东扩具体时间表的表态,也吹响了北约东扩的号角。

在克林顿的号召下,北约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加快了吸纳东欧新成员的进程。

1997年7月,北约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1999年3月12日,波兰、匈牙利、捷克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

尽管俄罗斯坚决反对北约东扩,但面对咄咄逼人的北约根本就是螳臂当车。而当北约迈出了东扩的第一步后,也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2004年3月29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东扩的决定,正式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加入北约,这是北约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容;

2009年4月1日,北约正式接纳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成员国数量达到28个;

2017年6月5日,黑山加入北约大家庭;

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

可以说,冷战以来的30年时间里,北约一直在变,不变的,是俄罗斯不厌其烦的高调谴责,以及力不从心的歇斯底里。

虽然严格意义上说,面对北约的步步紧逼俄罗斯也确实雄起过,比如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雷霆出手,在2008年的南奥塞梯战争中义无反顾,在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中一往如前,让北约遭受了实实在在的挫折和打击。

但问题是,再奋起的毛熊也一掌难敌四手,奋起反击虽然夺得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权,但却面临着因西方国家围堵和制裁而导致的更加恶劣的国际环境。

而且看着北约上蹿下跳的丑态尤其是无处不在的军事演习,俄罗斯始终处于被动接招的尴尬之中。

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一边倒的情况呢?静夜史认为当然是因为实力的天差地别。试想俄罗斯的前身苏联在面对资本主义阵营围追堵截时尚显得力不从心,苏联解体后国力大不如前的俄罗斯怎能轻松应对北约的咄咄逼人?所谓实力强才能拳头硬,俄罗斯面对北约时的被动局面,根本原因就是实力的相形见绌。

但问题是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虽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因元气大伤在面对北约东扩时确实一度只能疲于奔命。但30年过去,尤其是普京所谓“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俄罗斯”的期限已过,俄罗斯要还是一塌糊涂的老样子,那就非常说不过去。

而现实情况是,俄罗斯非但一如既往地一蹶不振,更在诸多国际事务中力不从心,令人瞩目的东山再起一直没有出现。

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情况呢?同样是努力30年,而且还有普京的坚强领导,为何俄罗斯就30年如一日地萎靡不兴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内部危机积重难返

苏联解体虽然只是很多国家历史教科书上的一个章节,但对于苏联相关国家尤其是俄罗斯而言,却是名副其实的巨大灾难。

虽然现代俄罗斯开国领袖叶利钦急于甩掉穷兄弟包袱,彻底告别斯大林模式的桎梏,说什么也要率先远走高飞,直接推动了苏联的解体。但叶利钦不会想到,自断一臂的俄罗斯,没能与西方国家称兄道弟,反而受到了变本加厉的落井下石。

西方国家认为,虽然俄罗斯相比于苏联综合国力大不如前,失去了7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和5000多万人口,但巨大的国土面积以及恐怖的核武库,让他们始终寝食难安。所以为确保俄罗斯死得彻底,凉得通透,北约和欧盟东扩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安排”,俄罗斯的阵线也不得不从易北河畔一路东溃到布列斯特。

在东欧的传统势力范围不断被蚕食殆尽的同时,因为国土的大面积缩水,尤其是乌克兰的分道扬镳,俄罗斯的工业体系被彻底摧毁。

而自勃列日涅夫时期崛起的特权阶层在苏联解体后,一方面吃里扒外得勾结西方资本,疯狂贱卖苏联国有资产,导致俄罗斯几乎一夜返贫,同时成就了尾大不掉的寡头集团;另一方面则上蹿下跳,将俄罗斯带入“休克疗法”深坑的同时,极力推动颜色革命,达到否定历史、混淆视听的肮脏目的。

在寡头集团的呼风唤雨下,俄罗斯乌烟瘴气,不仅工业体系被彻底破坏,只能靠出卖油气资源和武器为生,内政外交更是一言难尽,甚至对小小的车臣也无可奈何。

而叶利钦为维护统治,在1996年不惜与七大寡头结盟,直接将俄罗斯拖进了寡头政治的深渊。所以等到1999年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过权杖时,看到的是一地鸡毛的尴尬景象。

虽然普京上台后“新官上任三把火”,迅速铲除了七大寡头的势力,但却奈何不了寡头政治的政权组织体系,毕竟某种程度上说普京也是寡头政治的受益者,所以普京的雷厉风行巩固了自身统治但却难以消灭寡头政治制度,挽救不了俄罗斯的沉沦。

另外,已经实现私有化的俄罗斯,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像苏联一样不计短期成本地进行工业化体系建设,所以俄罗斯只能维持靠卖卖卖为生的经济结构,而这注定了俄罗斯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虽然印度长期而旺盛的武器购买需求保持着对俄罗斯军工体系爱的供养,但能源依然是俄罗斯的创汇大头。

而比工业体系的残破不堪和寡头集团的一手遮天更可怕的是,俄罗斯的人口危机早已积重难返。时至今日,天寒地冻的气候环境本就导致俄罗斯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止步不前,长期疲软的经济环境以及靠能源和军工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加剧了俄罗斯的人口流失。而在俄罗斯国内,因为远东人口大量向西迁移,很多东部国土甚至成为荒无人烟的白地。

再加上经济长期不景气导致的民众酗酒等问题,俄罗斯的人口增长率长期为负。

没有人口的支撑,在宏伟的大国理想也是纸上谈兵,而当前的俄罗斯即便普京焦头烂额也根本无能为力。

2、西方国家步步紧逼

北约作为冷战产物,之所以在冷战结束后没有寿终正寝而是依然生机茁壮,根本原因在于北约不仅是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利刃,更是维持盟友向心力的“缰绳”。

而为了让西欧盟国更加“自觉”地团结在以美国为核心的霸权主义周围,美国极力鼓吹“俄罗斯威胁论”,企图强化俄罗斯的“狼外婆”属性令西欧各国胆战心惊。

而新入伙的东欧各国为了表示与俄罗斯划清界限且势不两立的决心,更为了洗刷曾“追随”苏联的“前科”,反起俄罗斯来更加拼命,所以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国际环境始终十分险恶。

不仅如此,北约还将绞杀俄罗斯的战场摆在了俄罗斯周边几乎所有区域,比如巴尔干半岛、乌克兰、高加索、中亚、蒙古及南千岛群岛。

没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始终没有时间舔舐伤口、养精蓄锐,这也注定了俄罗斯注定不可能通过“韬光养晦”的方式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当然从俄罗斯本身来看,北极熊的血液里也从来没有“韬光养晦”的基因。从1480年挣脱金帐汗国统治自立门户以来,俄罗斯领土在400多年时间里猛增400多倍,一跃成为地跨亚欧美三大洲的大帝国。

猛烈的领土扩张形成了“大俄罗斯”主义的思想,更强化了“赌国运”的传统。鉴于每一次的成功扩张都能让俄罗斯赚得盆满钵满,所以俄罗斯的扩张从来咄咄逼人、永不止步。虽然俄罗斯“好战而不善战”,但几百年时间依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领土扩张成果,而这种噬土成性的大国崛起方式伴随的是周边国家和民族的非死即伤,所以它们对俄罗斯无不咬牙切齿,这也是北约能够不断壮大,尤其是深入俄罗斯腹地的重要因素。

3、东部后院貌合神离

苏联解体后,出于对昔日共同生活和战斗时光的怀念,除波罗的海三国之外的12个加盟国共同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作为苏联解体后的邦联组织,独联体也曾显赫一时,比如1992年参加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但由于各国经济的长期疲软,再加上各国的心怀鬼胎,更因为西方国家无孔不入的渗透,独联体逐渐泯然众人矣,远走高飞的成员国也越来越多。

2005年,已成为永久中立国的土库曼斯坦宣布自己为独联体的准成员国,在事实上脱离了独联体;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后,格鲁吉亚退出独联体;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乌克兰启动了退出独联体手续,至此独联体只剩下9个成员国。

相比于日不落帝国盛极而衰后衍生的英联邦,独联体作为俄罗斯的朋友圈却在逐渐走向消亡,毕竟在俄罗斯综合国力长期一蹶不振的情况下,追随俄罗斯非但难以实现共同富裕,反而会成为西方国家的众矢之的。

而高加索和中亚作为俄罗斯大国崛起的两个重要支柱,也始终都是西方国家重点“关照”的对象,尤其是中亚,不仅美国的渗透无处不在,不入流的土耳其和印度也一再表示“扶我起来试试”。而这些国家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在中美俄土印等大国的夹缝中,长期恪守八面玲珑的政策,确保了哈萨克斯坦的左右逢源,而这必然和俄罗斯的“期待”大相径庭。

相比于独联体内部的貌合神离,印度作为俄罗斯的战略冤大头,始终是解决俄罗斯武器销路的重要市场。但问题是,印度作为世界上人缘最好的国家,在交好俄罗斯同时也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貌合神离,更在中亚等问题上与俄罗斯针锋相对,所以“拱卫”俄罗斯东部安全的重任只能是边界长达4300多公里的东方大国。

事实上为了应对美国这个共同的敌人,苏联解体以后中俄两国也确实始终在“背对背拥抱”,但挥之不去的历史包袱,再加上俄罗斯对印度的长期偏爱,不断冲击着两个大国之间的互信。而因为对东方邻国的高度警惕,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也始终在不断荒芜,而远东的荒芜也加速了俄罗斯的大国没落。

所以,在内忧外患中长期挣扎的俄罗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根本就看不到东山再起的希望,这也注定了在面对北约一波又一波的大举东扩时,俄罗斯除了强烈谴责,并逼迫北约作出不扩张的承诺,并无更有效的反制措施。

虽然苏军留下了令世界胆战心惊的核武库,但当前的牌局远未达到最后,况且核武器自古以来就是“杀敌1000,自损1200”的双刃剑,即使到了万不得已也不能轻易使用,所以俄罗斯只能在普京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抗下去。

而普京的强势,毫无疑问又导致了“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局面,在后继乏人的情况下,俄罗斯能否在后普京时代走得更远,实在是不得而知。而俄罗斯一脚踏入的俄乌冲突,也必将让俄罗斯走入万劫不复!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老派上海闲话传承

吸取俄罗斯的教训,对我们国内的大资本家一定要当心,毕竟像任正非这样有家国情怀的老板并不多

么么哒没有春天

静夜史和俄罗斯有仇,像个长舌妇的裹脚布,又长又臭。重重复复的讲了又讲

猜你喜欢
批判哲学的批判

李泽厚著《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

by:半閒堂

金瓶梅批判的批判

金瓶梅是现代人穿越,谨听论证。金瓶梅是一部商场、官场成功秘籍,谨听论证。金瓶梅没有坏人,只有适者生存的社会人,谨听论证。金瓶梅不但能教你成事、还能躲祸,谨听论证...

by:忽必立

老聂读书|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

《神圣家族》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1845年2月在法兰克福出版单行本,中译文收入《...

by:聂晓晶

耶稣批判

是以整理耶稣生平为主干,表述作者对耶稣其人、对“福音书”以及对基督教和早期教会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看法。认为四卷“福音书”皆非目击者对实际情况的记述,亦非有意捏造...

by:听友458395804

耶稣批判

大卫·施特劳斯著《耶稣传》,是德国实证主义阐释学对基督教神迹的批判典范

by:半閒堂

道德经批判

【内容简介】本书指出人应该怎样生活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简单到既用不着谁来教也用不着哪去学、既用不着想清楚也用不着说明白,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自己的路就行了。...

by:梦语阁文化传媒

批判性思维

10天改变你的思考方式!备受全球大学生欢迎的思维训练教科书,连续12次再版!教你如何正确思考与决策,避开“21种思维谬淏”!

by:东篱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