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郑州古建筑 | 四时有序凛冬至,凤台寺塔晚钟鸣

2023-12-26 11:15:1904:45 99
声音简介

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

几千年前,古人种下文明之火,中华文明的熊熊火炬在中原大地延续。如今,古老的建筑伴随着城市的成长,在时间长河的映衬下,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特色。

当古建筑遇上“二十四节气”,空间与时间堆叠在一起。在二十四节气里,寻迹×手绘郑州古建筑,品碧瓦朱檐间流露着的独特韵味,寻隐藏在文化遗产里的智慧与美。

四时有序凛冬至,

凤台寺塔晚钟鸣

凤台寺塔位于新郑市区南的一座土台上,北临洧水,碧波潋滟,东西南三面翠谷环绕,春日里花吐芬芳、蜂飞蝶舞。高台上林木苍翠,雨天烟云缭绕,所以才会有新郑古八景之一的“塔寺晚钟”之说,正所谓“层峦叠嶂尽葱茏,秀色横铺蔽日彤。毕集凤凰鸣绿野,煚辉塔寺响黄钟”。

按凤台寺塔处旧志记载“俗乎凤凰台,建寺其上,曰凤台寺”,寺内有佛殿、僧房等殿宇辉煌,塔在寺内,今寺已毁,唯存此塔。

凤台寺塔始建具体年代不详,据新郑县志载为宋元丰三年建,但据塔上题记和建筑风格可以看出该塔建筑年代当为北宋中叶。

凤台寺塔塔身九层,六角形,叠涩出檐,通高19.1米,第一层有一门,朝东,进入塔心室为六角攒尖顶,并有仿木斗拱。进入第二层券门,经过157厘米的通道,导入第二层六角形的塔心室。室壁竖直呈筒状,在室壁上凹砌脚踏,可登至第八层。

塔身之下有地宫,其周围填夯土。塔基地宫平面随塔身作六边形,其中心与第一、第二层塔心室完全垂直照应。地宫建筑结构与塔身部分的塔心室基本相同,六角攒尖顶。在地宫东壁上辟半圆拱券门,地宫内壁面上用黑、红、黄三色,绘制出各种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提起凤台寺塔,就不得不提塔旁边刻有“仓颉造字台”字样的石碑,背后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典故。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后,感到用结绳记事的方法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就命仓颉想法造字。仓颉带着使命和黄帝河图洛书,独自定居洧水南岸的高台上开始了前无古人的造字历程,苦思冥想难寻方法。

有一天,仓颉眼望苍穹,忽见一只五彩凤凰飞过,掉下一片有一个蹄印的树叶,刚好被经过的白髯飘飘的老人看到这一幕,他接过树叶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蹄印,万物各有差别,万物都有特点。”

仓颉茅塞顿开,仰观天文,洞悉星辰圆曲;平瞻陆地,体味山峦起伏;俯视江河,感悟龟甲纹理。鸟翼、兽迹,着意模仿;龙纹树影,尽情收摄。又参考河图绿字,详察契刻画符。所以,天地万物尽收眼底,星辰山川囊括腹中,比类象形临摹成文,形声相益描绘为字,竹片绢帛刻画做书。

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这处高台称为“凤凰衔书台”,宋朝时建庙“凤台寺”,寺里有座“凤台寺塔”。

1986年11月21日,凤台寺塔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台寺塔,屹立在双洎河畔,雄伟壮观,塔身外檐的每层倚角处悬挂的风铃,微风吹过,响遍四野,悦耳动听,仿佛在诉说着不老的传说。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观书寻迹

自清晨醒来,等待你的总是:满脑子生活工作的琐碎,从早到晚身体的疲惫,一直在寻找着····寻找·····你在寻找什么?有没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我暂时抛开所有,清醒...

by:半星月

观书寻迹

标题:观书寻迹美文伴读之《姻缘书定胜似天命》【介绍】观书寻迹美文伴读美文作者:西娜茶语伴读人:公子墨玉欢迎朋友们留言并关注,也可以私信。更新频率:

by:公子墨玉

观书寻迹

藏书于天下,拾慧于墨迹。观书寻迹,读书人愿驻足的地方。

by:风起倾禾

寻迹山海

叶落花纷繁,一岁一轮常,在时序变幻中打破日常,寻迹山海,步履八方。旅行是一种特殊的媒介,对于世界的书,“从不旅行的人等于只看了一页而已。”这是一场知性的体验,拓...

by:杏苑之声

观书寻迹-美文伴读

读美文,学美音,共同成长!

by:枫桥落夜

观书寻迹——美文伴读

【观书寻迹】的诞生本身就是理想化的,这里旨在给读书人纯粹又美好的一方天地……

by:咖喱晓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