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三消症

2024-01-07 23:07:0703:17 48
所属专辑:医学实在易
声音简介

三消证∶上消者口渴不止也,治以人参白虎汤;中消者,食入即饥也,治以调胃承气汤;下消者,饮一溲二也,治以肾气丸。赵养葵云∶无分上、中、下,先以治肾为急。以六味丸料一斤、入肉桂、五味子各一两,水煎六、七碗恣意冷冻饮料,熟睡而病如失。此以其温药引其真水,以滋上、中、下之燥也,此为火病,故列于热证。


三消诗
上消(人参)白虎(汤)中(消调胃)承气(汤),下消肾气丸可贵,赵氏治肾统三消,地黄丸料(一斤加桂(心)五味子(各一两,水煎冷服。


附录张隐庵消渴论
病阳明之燥热而消渴者,白虎汤主之,此外因之渴也。胃气弱而津液不生者,人参汤主之,此内因之渴也。有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但消渴者,人但知以凉润之药治渴,不知脾喜燥而肺恶寒。试观泄泻者必渴,此因水津不能上输,而惟下泄故尔。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故以凉润治渴,人皆知之,以燥热治渴,人所不知也。


人参汤方解(按∶理中丸原方参、术、姜、草各三两,人参汤甘草则用四两,以此分别。


程郊倩云∶参、术、炙草,所以固中州,干姜守中,必假之焰釜薪而腾阳气。是以谷入于阴,长气于阳,上输华盖,下摄州都,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矣,此理中之旨也。


续论
消渴证,医者喜用龟板、鳖甲、元参、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五味子、生地黄、熟地、玉竹、女贞子、石斛、蛤蜊、牡蛎之类。开口便云戒用苦寒,急生津液,药品惟取中和,求效勿期旦夕。斯语也,近情近理,谁敢道其非者。而不知似是之言,最为误事。治病如治国,国中不患有真小人,惟患有伪君子也。盖彼既以津液为重,亦知津液本吾身之真水乎,水不自生,一由气化,一由火致。黄 六一汤取气化为水之义也,崔氏肾气丸取火能致水之义也。七味白术散,方中有藿木之香燥,而《金匮翼》谓其大能生津。理中汤方中有干姜之辛热,而“侣山堂”谓其上升水液,此理甚微,非浅学人所能解。若以滋润甘寒为生津养液,实所以涸精液之源,而速其死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三浦展-第四消费时代

不止三十年按照三浦同学的描述,日本的第二消费社会,也就是求量时代大概是到上个世纪70年代结束。之后到九十年代期间,日本进入了以质替量的第三消费时代。而新世纪以来...

by:需要能量的摩羯三

FCE 模考四卷

365聪明学习心法一年365天,天天“聪”“明”“听说读”持续学习好习惯解读。“聪”:(一耳)-在“聪”里占据半壁江山,学英语必须天天听;(二目)精选精读+...

by:美恩英语

春秋胡傳集解—桓公卷四卷五卷六

吳笑非老師講解春秋者,聖人經世之書也。其大要,謹名分,辨華夷,錄功罪,明天理,而正人心,以為百王法。胡文定公嘗謂事實取左氏,義采公轂,大綱本孟氏,...

by:春耕园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