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死是否意味着道德的沦陷?

2024-01-13 16:16:2216:48 37
所属专辑:嘿!伦理学
声音简介

上帝之死是否意味着无道德标准?


大家好,欢迎来到岚奇哲学。

本期我们来讨论一下“上帝之死”与“道德标准”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以及道德的标准是否来源于上帝的定义?如果是,那么上帝死了会对道德的根基产生什么影响?如果不是那么道德的标准制定又从何而来?

在这之中我们将了解上帝与道德是否存在必然关系的问题,以及上帝如果是道德的基础,那么又会产生出什么问题?上帝之死对道德的基础是否具有毁灭性的伤害?

首先在尼采重估一切价值中,他对伦理道德价值进行了评估,他认为:人们并不存在先天的道德标准,人们定义所谓的“善”,只不过是面对于外部环境满足于自身利益的一种表达,例如:在一种行为活动的评价中,对集体存在利好作用的行为就是“善”;而不利于群体作用的行为就是“恶”。人们对于“善恶”的标准并不出自先天的道德标准,也不存在先天的道德标准。而只是在延续群族生存的利好中判断出“善恶”的标准,甚至在尼采看来一味以“善”为准则地呼吁强制人们行动上的“善为”,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变相的“恶行”,弱者试图以“至善”的标准捆绑强者的掠夺性力量,本质上这就是在维护自身的所有权,而遏制了强者行动带来的毁灭性力量。所以道德只是弱者对强者的诉求。

因此,在尼采重估道德领域价值之后,不仅为伦理道德领域带来了重新思考,而且也为道德基础的至善/致美者“上帝”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

在尼采看来“宗教”的教义遏制了“生命意志”的冲动,为维护“弱者的权益”而从“良心的谴责”上击垮强者本真的权力意志。宗教团体的出现是一场弱者与强者的较量,弱者以“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毫无悬念地赢下了这场战役。

因此,上帝作为压制权力意志的工具,在尼采呼吁人类权力意志的充分彰显中沦落到了“解构的地步”,上帝不再是先天的合理性也不再是“全知/全能/全善者”;上帝已死!

那么既然如此,上帝死了是否就意味着人们没有道德的标准,进而人们在行动中也不需要道德的限制?面对于此问题,我们就得思考一下,上帝与道德是否具有决定性的关系!

首先,上帝与道德是否具有决定性关系,这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道德困境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道德标准来源的制定与上帝没有直接的关系,也不源于上帝的制定,甚至在很多无神论者和未知可否的人中,上帝不存在与上帝存不存在是一个首要问题。当然在这些人中,上帝不存在也不意味着道德受到致命的创伤,甚至在现实生活中道德生活的体现,不信神的人未必比信神的人更非道德,不信宗教的人未必缺少道德信念,很多时候人们生活在一个从小受道德制约和社会契约的环境之中成长,也就很朴素的接受了传统道德的标准与信条。因此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伦理道德事业并未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在他们看来,从唯物主义角度来看,宗教组织的人为因素和道德标准的契约形式并不存在对立与矛盾。

因此,在我们本期的“上帝之死与道德”的关系中,主要考察的是信教者与信上帝者和无神论者中的道德不存在者,考察道德基础是否来源于他们所认知的“全能/全善/全知”的上帝。这两者在伦理道德基础方面有着极致对立的看法,一方认为上帝创造制定道德,另一方则认为上帝不存在,所以道德也不存在!

至此,在伦理道德是否立足于上帝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思考价值!

首先,在许多人看来,伦理学有一个宗教的基础,而且是非常自然的。他们为上帝之死感到忧心忡忡。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帝之死摧毁了对道德生活而言必不可少的东西。在宗教社会里,人们供奉他们的神,按照神的意愿去生活,成为他们生活最基本/最强大的道德约束。对许多人来说,他们的神是他们遵守道德法则和道德生活的唯一来源,他们的宗教教义完全覆盖了他们的道德义务。

例如:在佛教的“五戒”中,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是他们的戒律,并且是由神圣所指导的。

因此宗教信仰给信徒带来了两种信心:第一,信仰让他们相信对错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行为被置于这些绝对的标准的检验之下。第二:由于他们相信绝对权威的存在,他们也相信绝对权威设计的奖惩制度。按照神的意愿去生活,按照神的教条去行动就可以上天堂/得享永福;反之,地狱和无尽的折磨就是一个人的归宿。

而上帝之死对于伦理学的威胁恰好在于这两种信心的丧失。第一:道德被看做是一套规则系统,这套系统必须有一个立法者。如果没有这样一位立法者,那意味着没有任何行为是不道德的。

第二:如果人们不相信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在行驶他的道德权威,那么人们就可以无所顾忌地为非作歹。

因此,在面对于有神和无神,有道德和无道德之间。道德与上帝是否具有直接关系在伦理道德领域之中将非常重要。关乎到有神论和无神论对于“上帝之死”带来的道德影响。

所以接下来我们将对有神论领域中上帝对于道德标准绝对控制的“神令论”进行考察,考察“神令论”具有的理论缺陷,从而证明上帝与道德没有直接关系与“上帝之死”不至于影响伦理道德领域。

第一:神令论具有指令不统一明显缺陷,神令论说,上帝的意志就是道德法则。但是,即使在有神论者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关于这些法则的内容上的分歧。例如:在上帝如何看待离婚/非婚性行为/同性恋/人工流产/死刑/环境保护等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信徒们意见不一。他们似乎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确定上帝允许或禁止哪些事情。所以,这些分歧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上帝的命令无法可靠地用来指导行动,没有统一的标准。即使有神论者回答:这需要人们依靠智慧和仁爱去推理获得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证明人们可以通过自身去制定道德标准,而非上帝!

第二:在各种宗教有关道德的教义中也存在着违背人们朴素情感的道德缺陷。我们会发现,大量我们认为在道德上恶的东西,《圣经》是允许的甚至要求那么做!例如:在宗教的的文献中,上帝要求的事情有:杀死通奸者/同性恋者/安息日工作者等等,同时上帝允许的事情有:奴隶制/父亲买女为奴/霸占妻子/虐待儿童等等在我们看来是非道德的行为。

第三:“神”这种“全知/全能/全善”的存在却无法抵制恶的存在,甚至自己本身就不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的生灵涂炭,恶意横行,如果上帝是全善的那为何不避免恶的出现?

有神论者的回答是:如果人类的行为不是出自他们的自由意志,那么也就不存在对于善的定义。上帝为了彰显善的定义,于是创造了拥有自由意志的人,人们通过自由的行动在上帝的判定中形成善与恶的双方对立。行恶者入地狱/行善者上天堂;但是在善与恶的判定中,在宗教经文的记载中,惩罚恶的理由往往与惩罚的尺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相称,存在小恶大惩罚的不平衡不合理关系,所作之事和所受之苦往往超出了任何人类思维中对于不正义的判决所能达到的程度。这让人不得不思考上帝自身是否是全善的存在。

不仅如此,在以“神”为基础的伦理道德判断中,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个难题。

游叙弗伦的父亲涉嫌杀人。作为一个自认为明是非/懂虔诚的青年,游叙弗伦准备去法庭高发他的父亲。在法庭入口之处,他与苏格拉底产生了一段著名的对话:他告诉苏格拉底,他相信他所做的事情的虔诚的。苏格拉底问他什么是虔诚,他的回答是:凡是让诸神喜欢的,就是虔诚,凡是让诸神厌恶的,就是不虔诚的。而苏格拉底面对于此问题时提出了一个流传后世的问题:诸神喜欢虔诚之举是因为它本身是虔诚的,还是说,它是虔诚的是因为诸神喜欢它?这个问题被称为“游叙弗伦两难”。

这个问题存在着两个对立的逻辑,第一:如果诸神喜欢虔诚之举是因为它本身就是虔诚的,那就意味着,道德标准并不来源于上帝的创造,它本身就是虔诚的,意味着在上帝之外,这个举动本身就存在着道德判断,只是上帝喜欢了它。

第二:如果“它是虔诚的是因为诸神喜欢它”。这就意味着在伦理道德判断领域中,上帝所喜欢的所偏爱的就是伦理道德标准,是上帝创造了道德!

很明显宗教领域的信徒一般会选择第二个答案:它是虔诚的是因为上帝喜欢它,上帝的喜欢上帝的所爱就是道德的标准,但是这又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是通过上帝喜欢什么来判断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此来规定道德标准的话,那么道德法则如果出自上帝的肆意命令或偏好,伦理学反而失去了基础,我们无法判断上帝的喜好,如果只是通过神学文献来考察道德标准的话,也会出现很多反道德传统的标准。例如:在神学中有一个人们长久讨论的问题:上帝命令亚伯拉罕杀死自己无辜的儿子以撒作为献祭,亚伯拉罕应允了下来。尽管使者的出现戏剧化地免除了可怕的结局,但人们依旧怀疑下达这个命令的上帝是否值得崇拜和服从,如果值得的话那么理由是什么?如果是因为他无比的力量,那么崇拜是出于奴性;如果是因为他那美妙的奖赏和可怕的惩罚,那么服从就是出自自私自利。而这些都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积极的道德标准。

那么在这里,回到“游叙弗伦两难“的第一个问题:“上帝喜欢它是因为它本身就是虔诚的”,那就意味着在道德标准领域中,我们的先决条件是否应该去考察上帝之外的道德标准呢?而不是一味听从宗教领域中上帝的所爱和偏好!如果道德规则存在于上帝之外,那么上帝所好,和指引人们所做之事将不存在先天的”善“,上帝行为的判断将取决于独立于上帝之外的道德标准。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更应该相信“上帝所爱非绝对,它的行为和指引也并非绝对的善”;即使犹如信徒们所说“上帝是全善的,他的选择是能是善的”那也证明,在道德领域之中,道德标准依旧独立于上帝之外,不受上帝所影响,因此道德真理并非上帝创造,他的全善只能说明,他比人们更能认识到道德真理的标准。

所以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得知:在以神学为基础的道德领域中,其实存在着许多矛盾和理论缺陷,我们也很难从宗教教义和文献中找到与现实道德合一的道德标准判断。在“游叙弗伦两难”中,我们也似乎更看清了什么是道德本身,和考察朴素道德真理与神学观念的矛盾。

至此,我们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很明确的说明“道德与宗教的神”似乎没什么关系,从现实基础的考察看来也很难有什么关系,因此面对于“上帝之死”和道德基础的关系,我相信我们都能很明白的指出“这之中并无关系”。上帝之死绝对不意味着道德的沦陷,

但是于此同时便会出现一个全新的问题,以上我们只是对人为定义含量极大的神学观念和宗教的上帝进行道德关系的考察,在他们之中信仰也许并不是值得正真尊重的一个事情,或许在很多宗教中也没有真正的信仰,他们可以随着历史变化而改变自身的信仰状态以确定自身的生存模式,这在某些层面上来看现有的宗教团体或组织更像是一个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而转变的团体形式,而并非是真正值得人们付出朴素感情给予寄托的精神存在。

我们可以说在人为定义的宗教神学中,道德标准与这些都无关系,也无影响道德基础本身。但我们要思考的是,当我们对现有神学与道德标准进行关系判定时,我们总是以一种朴素未经污染的道德感情来衡量双方的关系,我们也总是有一种朴素的道德情感来判断神学道德的是非与否,因此排除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神学道德标准后,我们是否应该回到自己朴素的道德情感,思索或考察这种朴素道德情感的具体来源。那么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呢?可以留下你的看法!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创业领域知识内容服务商~不求知识最牛,只愿连接更鲜活!互联网网商学院首席讲师:永恒,欢迎交流学习微信:15751530758“每一个全世界最顶类的销售人员所销...

by:三生我心永恒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欢迎你走进心灵商学院,我们相信你通过学习应用,一定能够实现你的梦想与价值。纯一老师,欢迎学习交流:18293284509(微信同步)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工作需要我...

by:心灵商学院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会和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追求事业成功、社会价值肯定及婚姻幸福时,人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

by:瓶子的读书小铺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精神分析经典译丛)是《精神分析经典译丛》之一,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重要著作,它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阐述了生活的意义。全书分12章,论述了生...

by:厚朴_lyz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巅峰,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心理学读物。

by:芳芳宝贝返璞归真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阿德勒(AKredAdler,1870-—1937)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早期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三大巨头。他的基本理论观念:第一,...

by:行于水穷坐看云起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由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本书主要讲述了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工...

by:守望者心理_40

离婚对女人意味着什么

一段糟糕的婚姻就是你成长路上需要剔除和摒弃的东西,它带给你痛苦,带给孩子不安、带给整个家庭动荡,而只有忍痛割除这块坏肉,才有可能让你、让孩子重获对于家庭温暖的信...

by:朗读者阿慧